-
超声引导下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侧阻滞在减重手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外侧弓状韧带上腰方肌前侧阻滞(QLB-LSAL)和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术中及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择期行LSG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QLB-LSAL组和TAPB组,各45例.两组均于全身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神经阻滞,均每侧单次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两组患者全身麻醉方法相同,术毕患者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记录两组阻滞后不同时间的阻滞平面节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术中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用量、手术结束至第一次按压镇痛泵的间隔时间及术后48 h内镇痛药物用量、补救镇痛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QLB-LSAL组切皮后1、5 min MAP和HR,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2、6、12、24 h VAS评分,及术后48 h内镇痛药物用量和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低于TAPB组(P<0.05).QLB-LSAL组阻滞后5 min、10 min、6 h、24 h的阻滞平面节段,手术结束至第一次按压镇痛泵的间隔时间多于TAPB组(P<0.05).两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补救镇痛率以及呼吸抑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QLB-LSAL联合全身麻醉可使LSG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减少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并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全麻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全麻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TLH)患者麻醉复苏期躁动(EA)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4年1月本院妇科收治的86例全麻TLH患者,根据是否发生EA分为EA组与非EA组,比较两组相关资料的差异性;运用logistic分析法分析EA的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的86例患者中发生EA18例,发生率为20.9%.EA组与非EA组ASA分级、合并糖尿病、神经阻滞、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低体温、保温管理、低氧血症、肌松药残留、留置导尿管时机、术后VAS评分、术后镇痛、使用右美托咪定比较均有差异(P<0.05),两组年龄、体质指数、合并高血压情况等无差异(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麻醉时间长、手术时间长、术中低体温、低氧血症、肌松药残留、术后VAS评分高是发生EA的危险因素,ASA分级低、神经阻滞、保温管理、留置导尿管时机在术前、术后镇痛、使用右美托咪定是EA的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本文调查的全麻TLH患者的EA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提示临床针对上述影响因素应采取积极预防措施,以降低EA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艾司氯胺酮不同给药方式对胸腔镜肺手术术后疼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究静脉推注和静脉泵注艾司氯胺酮对胸腔镜肺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青岛市市立医院2023年1月至6月择期行胸腔镜肺手术的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艾司氯胺酮1组(EK1组,气管插管后予以艾司氯胺酮0.25 mg/kg静脉推注);艾司氯胺酮2组(EK2组,气管插管后以0.125 mg·kg-1·h-1的速度静脉泵注艾司氯胺酮2 h);对照组(C组,不给予艾司氯胺酮),各30例.三组均采用静脉快速诱导,双腔气管插管后,超声引导下行手术切口肋间神经阻滞.术后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RS)评分≥4分时,给予地佐辛静脉注射补救镇痛,单次剂量5 mg.记录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NRS评分、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气指标.比较三组补救镇痛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三组间N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司氯胺酮组(EK1组、EK2组)在各时间点的NRS评分低于C组(P<0.05).EK1组、EK2组、C组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例数分别为2、3、13例.艾司氯胺酮组(EK1组、EK2组)的补救镇痛率、地佐辛用量均低于C组(P<0.05),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晚于C组(P<0.05).三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腔镜肺手术患者术中应用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单次静脉推注和持续静脉泵注均可达到减轻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目的,不增加术后不良反应.术前单次静脉注射较持续静脉泵注操作简便,且无苏醒延迟的顾虑,更推荐用于胸腔镜肺手术的镇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神经阻滞麻醉室护理管理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构建神经阻滞麻醉室护理管理质量指标体系,为神经阻滞麻醉室护理管理质量监测与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结构-过程-结果"评价模型,采用文献回顾、德尔菲法、优序图法和乘积法确立神经阻滞麻醉室护理管理质量指标体系.结果 2轮函询中专家的积极系数均为 100%,权威系数为 0.925,肯德尔和谐系数为 0.213 与 0.182,构建了 3 项一级指标、8项二级指标、59项三级指标的神经阻滞麻醉室护理管理质量评价指标.结论 构建的神经阻滞麻醉室护理管理质量指标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为评价神经阻滞麻醉室护理管理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双侧阴部神经阻滞联合硬膜外麻醉对混合痔手术患者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双侧阴部神经阻滞(PNB)联合硬膜外麻醉(CEB)应用于混合痔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 5月—2023年 5月枣庄市峄城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混合痔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CEB,试验组采用CEB联合双侧PNB麻醉,比较两组麻醉优良率、麻醉阻滞效果、血流动力学、肛门内压、术后疼痛评分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麻醉优良率为 95.12%,高于对照组的 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 时,试验组心率、平均动脉压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10 min时,试验组肛门内压低于对照组,术后 6、12、24 h时试验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PNB联合CEB在混合痔手术患者中应用效果好,有助于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麻醉维持时间,保持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相对平稳,降低手术时的肛门内压,减少术后疼痛,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局麻药佐剂在周围神经阻滞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技术在临床麻醉和术后镇痛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怎样缩短周围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延长所用局麻药的作用时间、降低局麻药的毒性反应、增强周围神经阻滞效果是临床麻醉关注的热点问题.许多学者为了缩短周围神经阻滞麻醉的起效时间,增强阻滞效果,延长阻滞的作用时间,尝试了在局麻药中加入多种佐剂进行研究,对比了在周围神经阻滞中应用不同局麻药佐剂的作用效果.本文将对近年来在周围神经阻滞中应用不同局麻药佐剂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麻醉医生进行周围神经阻滞提供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衰弱老年患者心功能及胃肠功能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在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衰弱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1月间本院收治的80例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衰弱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麻醉方法分成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3 9例).对照组予以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超声引导SGB.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应激指标、T0(麻醉诱导前)、T1(麻醉后5 min)、T2(术毕)不同时刻的心功能、胃肠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舒芬太尼、丙泊酚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12、24 h,两组VAS评分均逐渐下降,且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皮质醇(Cor)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1、T2时刻心率(HR)、心排血量(CO)、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较T0时刻升高,T2时刻较T1时刻下降,但观察组T1aT2时刻HR、CO、M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时间均缩短(P<0.05).结论 超声引导SGB用于老年衰弱结直肠癌患者,可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有效提升镇痛效果,减轻应激反应,对患者心功能及胃肠功能影响较小,且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联合胸内迷走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快速康复的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椎旁神经阻滞(TPVB)联合胸内迷走神经阻滞用于胸腔镜手术快速康复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于衢州市人民医院接受胸腔镜手术的66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2组均接受电视辅助胸腔镜肺癌手术,对照组采用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TPVB联合胸内迷走神经阻滞,实施不插管静脉麻醉.观察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不同时间节点平均动脉压、心率、疼痛程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手术开始30 min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高于对照组(均P<0.001).手术开始30 min、术毕即刻,对照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高于麻醉诱导前(均P<0.05),观察组心率、平均动脉压与麻醉诱导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均低于对照组[心率:(75±8)次/min 比(81±7)次/min、(76±8)次/min 比(83±10)次/min;平均动脉压:(81±9)mmHg(1 mmHg=0.133 kPa)比(90±9)mmHg、(82±8)mmHg 比(93±10)mmHg](均P<0.05).术前 30 min,2 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24、48 h,观察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6.1%(2/33)比24.2%(8/33)](x2=4.243,P=0.039).结论 相比较于双腔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方式,对于接受电视辅助胸腔镜的患者予以超声引导下TPVB联合胸内迷走神经阻滞可避免血压和心率的波动,减轻术后疼痛,加快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鼻内窥镜手术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鼻内窥镜手术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5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9例.麻醉诱导前30 min,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SGB,对照组不行SGB.比较两组术前1 d以及术后1、3、5 d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记录两组术后1d的夜间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清醒次数.术后24h评估VAS疼痛评分.观察SGB相关并发症,并记录术后24 h内需要补救镇痛的例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1 d的夜间总睡眠时间延长,睡眠效率提高,夜间睡眠过程中清醒次数减少(P<0.05).与术前1 d比较,对照组患者术后1、3 d的PSQI评分升高,观察组术后3、5 d的PSQI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术后1、3、5 d的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24 h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补救镇痛和恶心、呕吐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GB可有效改善鼻内窥镜手术患者术后睡眠质量,减轻术后疼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右手中指肿瘤样钙盐沉着症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女,42岁。因发现右手中指肿物2.5个月,疼痛1个月入院。患者2.5个月前发现右手中指米粒样大小肿物,当时无疼痛,无手指麻木,1个月前开始握拳时出现疼痛,不剧烈,能忍。专科检查:右手中指近指间关节掌桡侧可扪及质硬肿块,边界不清,活动性差,局部皮肤皮温正常,张力稍高,指端血运及感觉可。X线片示右手中指近指间关节旁可见小片状高密度影,骨皮质连续,关节间隙未见明显狭窄(图1,2)。生化检验:尿酸298 μmol/L,类风湿因子3.2 U/ml,钙2.39 mmol/L,磷1.29 mmol/L,镁0.87 mmol/L。在中指指根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右手中指肿块切除术。于肿块正中做长3 cm"S"形切口,切开皮肤,分离皮下组织,见肿块有极薄的包膜,并与周围组织紧密相连,完整切除肿块带周围脂肪组织大小约0.5 cm×1.0 cm×1.0 cm。肿块内可见为淡黄色酐酪样组织(图3),部分质地较硬类骨质组织。术后局部加压包扎。病理报告:右手中指软组织内见钙盐沉着及组织细胞反应(图4)。术后随访1年未见复发(图5,6)。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