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订阅《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于2002年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 12-1380/R.辟有专家论坛、名医经验、论著、研究报告、性传播疾病、临床经验、皮肤外科、心身医学、循证医学、病例报道、学术探讨、综述、继续医学教育等栏目,主要报道皮肤性病学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治疗进展,同时报道现代医学在皮肤性病学科的新进展、新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4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回顾性分析4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及临床诊治特点,为下一步的预防控制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4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肺部CT变化特点、治疗方案(是否激素干预)、核酸阴转时间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43例患者均有明确接触史,其中通过会议经麦克风传播人数最多(13例);危重症2例,重症4例,普通型37例;以发热(30例,69.8%)、咳嗽(40例,72.1%)为主要症状;肺部CT以单发或多发磨玻璃影为主要表现(40例),经治疗病灶均吸收,其中28例在治疗过程中病灶曾有一过性加重;43例均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2例危重型病例应用无创呼吸机,19例应用小剂量激素;核酸阴转时间平均13.28 d,是否应用激素对核酸阴转时间无明显影响( P>0.05)。 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普通型多见,危重型病例早期给予呼吸支持治疗可获效;是否应用激素对核酸阴转时间无明显影响;密闭环境下密切接触会增加传播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耐药皮肤癣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2024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耐药皮肤癣菌感染是近期临床微生物领域与皮肤病领域关注的热点。我国已经出现耐药皮肤癣菌感染病例,预示存在人群传播的风险。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真菌学组、中国耐药皮肤癣菌病诊治与防控工作组组织专家基于已有的循证医学证据和研究数据,对耐药皮肤癣菌的病原学、流行病学、菌株鉴定、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以及耐药皮肤癣菌感染的诊断、治疗和防控提出推荐建议,制订了完整的诊治方案,以期为我国耐药皮肤癣菌感染的临床诊治与防控提供科学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近代首部汉译眼科学著作《西医眼科撮要》初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西医眼科撮要》是近代首部翻译出版的西医眼科学著作,书中系统介绍了西医眼科的临床诊断技术、相关器械以及具体疾病的知识和治疗方法,具有行文详实易懂、术语表达较为贴切等特点。对于眼病高发地区,此书的编译无论是救治病人抑或培养学员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对于中国接受和传播西方眼科学知识具有重要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民国医学杂志》概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民国医学杂志》1923年由侯毓汶在北京发起创办,1933年改名为《东方医学杂志》。《民国医学杂志》办刊时间较长,是20世纪20—30年代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医学期刊,在推动医学进步,尤其在推进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刊先后在北京、沈阳、长春多地办刊,记载了当时重要的医学活动和医事经历,呈现了医学与社会、医学与文化、医学与政治等多维度的互动与交流史实,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950—1970年皖南地区防治血吸虫病的 历史回顾
编辑人员丨1周前
1950—1970年间,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皖南地区成立了防治血吸虫病的工作所和工作站,在控制病源方面,科学划分轻重疫区,以开新沟填旧沟、水田改旱田以及中西药物等灭螺方式切断血吸虫中间宿主钉螺的生存;通过管理人畜粪便和水源,有效地切断了血吸虫卵的传播;同时对易感人群进行卫生意识宣传和教育。诊断上,以西医物理和生化检验为主,提高诊断准确率;治疗上以中西医药治疗加西医手术切脾的方式,提高了治愈率。安徽省及皖南地区政府在防治血吸虫病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成果,为其他疫病的防治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晚清《澳门新闻纸》涉医内容浅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晚清《澳门新闻纸》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译报,是林则徐探访夷情的重要工具。《澳门新闻纸》对于西医相关新闻信息的编译是国人主动开眼看西医的一次积极尝试,其中2则涉医新闻,留下了中西医学交流的历史资料,反映了西医医德、医术、医患关系等方面的内容,这些或有溢美之词的外国人的表述应对以林则徐为代表的晚清士人的医学观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而对西医在中国的传播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西方式针灸的国际传播特点分析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中医针灸在西方传播,西方世界对针灸的研究不断深入,逐渐形成了西方式针灸的概念。西方式针灸可分为西方国家持续传承与创新发展的中国式针灸、结合西方文明知识体系的西医针灸(如干针疗法、电针疗法),以及在西方国家重新阐发的基于中国古代传统的古典式针灸(如法国时空针灸、英国五行针灸)。通过考察中医针灸在西方本土化的发展情况,介绍几种西方式针灸的发展历史及知识体系,提出西方式针灸通过医院诊所、学术著作、社会组织和教育培训等途径在世界范围传播推广。加强对西方式针灸的关注,可为国内针灸发展提供世界视野,促进世界针灸体系的学术繁荣和技术进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西医结合防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临床实践指南(2023)》解读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围手术期专业委员会与麻醉专业委员会发布的《中西医结合防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临床实践指南(2023)》,是我国首部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循证指南,涉及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定义、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与以往的专家共识相比,这部指南在制订方法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等方面存在优势且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对该指南进行解读,有助于加强临床医师对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理解,加强临床实践者对本指南制订方法学的理解,从而更好地结合推荐意见和证据开展临床实践和加快指南的实施;有助于加快指南制订方法学在我国的传播,帮助临床工作者理解指南的内涵和价值,为制订基于我国现状的、涉及其他临床学科的临床实践指南提供方法学指引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医医院中青年医师中医药跨文化传播能力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采用跨文化敏感度量表(ISS量表)及自制跨文化传播中医药专业能力测试量表,以问卷调查形式,评估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151位中青年医师(45岁以下)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传播中医药专业能力。采用SPSS 21.0分析调查问卷数据,对影响中青年医师跨文化传播中医药能力的因素进行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跨文化传播中医药能力内部结构的相关性。结果测试对象的跨文化传播中医药能力的最终评分(满分5分)为(3.73±0.54)分。中青年医师个人的专业背景不同、英语等级不同、国外学习生活经历不同,在跨文化传播能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跨文化敏感度5个维度,跨文化敏感度与跨文化传播中医药专业能力间均相关( r>0.5, P<0.01)。提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青年医师跨文化传播中医药能力整体评分较高,需要有针对性地提高交际愉悦度,加强专业英语培训。选拨相关人才时应注意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背景的人才更适合作为传播中医药的工作者。传播者的学历、英语能力、传播经验对于传播能力有显著的影响。同时建议积极开展对中医院青年医师跨文化传播中医药能力的量化测试,选拔跨文化传播中医药人才时注重与跨文化传播中医药能力相关的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