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习期口腔医学生叙事医学实践的初步探索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叙事医学教学实践对实习期口腔实习生叙事能力和共情能力的提升效果,并尝试以此为参考,建立一套有效的叙事医学教学实践方法.方法:选择2022年6月-2023年5月参加临床实习的口腔医学本科生34名,分为实验组(14名)和对照组(20名).对照组按规范开展临床实习活动,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开展叙事医学实践,包括理论授课、细读、平行病历、讨论会等实践内容.采用人际反应指数量表(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IRI)评估2组学生的共情力,并对实验组进行叙事医学实践情况问卷调查.采用SPSS 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共情力量表的总分和各模块得分在实习后较实习前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在"个人忧伤"模块的得分在实习后显著下降(P<0.05),说明没有接受叙事教育的对照组学生经过学习后共情有所降低.调查问卷结果和平行病历内容,也反映出实习生经过叙事医学实践后,叙事能力有所增强,对于医患双方心理社会因素的理解也更深刻.结论:叙事医学实践有助于提升叙事能力和共情能力,培养职业素养,缓和医患关系,应在口腔医学本科教学和医生职业生涯中持续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陕西省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专业观和就业情况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陕西省康复治疗专业学生专业观,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提供指导依据。方法:2020年12月至2021年1月,对陕西省320名康复治疗专业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专业认知态度、就业意向和职业规划。采用描述性统计和 χ2检验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在专业认知态度方面,82.4%(257/312)的学生选择本专业的主要因素是个人兴趣、家长意见和方便就业;96.2%(300/312)的学生对本专业表示很喜欢、较喜欢或一般。在就业意向方面,73.4%(229/312)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90.1%(281/312)的学生有明确的就业方向。在职业规划方面,60.3%(188/312)的学生选择从事临床康复工作。男生选择较难和很难就业的比例低于女生[64.5% (80/124)比79.3%(149/188)],选择较易就业的比例高于女生[29.8% (37/124)比18.6%(35/188)],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2)。 结论:影响学生专业观的内在优势因素是学生自身的实践技能强、热爱专业;劣势因素是就业期望过高,职业规划不清晰。外在机会因素是"健康中国"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威胁因素是人才需求层次提高,就业性别因素差异等。学校应当重视学生的专业认知和专业思想教育,引导和鼓励毕业生从事基层康复工作。康复机构要改善康复治疗师执业环境,为其提供利于专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临床研究护士采用职业生涯规划结合分层培训模式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职业生涯规划结合分层培训模式在临床研究护士(clinical research nurse,CRN)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将山西省8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00名CRN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两组均参与所属药物研究机构组织的培训和会议。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为期10个月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与分层培训相结合的管理。在干预前、后,采用职业生涯状况调查表对两组CRN的职业生涯状况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前两组CRN职业生涯评价总得分分别是(66.64±12.71)分和(66.68±12.88)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干预组职业生涯评价得分[(79.94±12.26)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亦高于常规组[(67.12±12.6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组干预后低、高年资层CRN职业生涯评价得分高于中年资层( P<0.05)。 结论:职业生涯规划结合分层培训模式在CRN管理中可起到积极促进作用。尤其对低、高年资层CRN职业生涯状况影响更为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护理信息能力教育体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随着医疗领域信息化的发展,护士在护理信息能力提高方面面临新的挑战。具备良好的护理信息能力可使护士使用信息技术尽可能地减少护理工作量,帮助临床决策,提升护理服务质量和患者安全,并可提升护士的职业获益感和促进护士职业生涯成就感。教育是提高护生和护士的护理信息能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国内外护理信息能力教育体系进行综述,以期为教育者和管理者制订教育和培训方案、提高护生和临床护士的护理信息能力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护士关怀感知和抗逆力对职业生涯状况影响的路径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临床护士关怀感知、抗逆力、职业生涯状况的路径关系,为促进临床护士职业生涯更好发展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9—10月,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青海省3所三级甲等医院500名临床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关怀因素调查-护士长关怀量表(CFS-CM)、医护人员抗逆力评价量表、职业生涯状况评价量表进行调查,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临床护士关怀感知、抗逆力、职业生涯状况进行相关分析,并建立路径关系模型。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89份。489名临床护士CFS-CM总分为(58.62±11.34)分,医护人员抗逆力总分为(58.84±9.14)分,职业生涯状况总分为(80.39±9.82)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临床护士关怀感知、医护人员抗逆力总分均与职业生涯状况各维度得分及总分呈正相关( P<0.05)。根据模型拟合结果,临床护士关怀感知和抗逆力对职业生涯状况均有直接预测作用,其路径系数分别是0.37和0.43。 结论:抗逆力在关怀感知和职业生涯之间起中介作用,护士的关怀感知度不仅会对其职业生涯产生正向影响,还会通过提升护士抗逆力来正向影响护士职业生涯状况。护理管理者应给予临床护士更多的关怀,提升护士的抗逆力水平来改善护士的职业生涯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男护士对护士职业真实体验质性研究的Meta整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Meta整合男护士对护士职业的真实体验,为有效制订男护士的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Ovid、CINAHL、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关于男护士对护士职业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7月。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后,采用Meta整合的方法对结果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提炼出34个明确结果、9个新类别、3个整合结果,整合结果分别为积极体验、困难与挑战和职业发展。结论:男护士在进行临床护理工作时会经历多重情绪体验,护理管理者应重视男护士对护理职业的真实工作体验,提高男护士职业获益感,加强对男护士的职业生涯规划,稳定男护士护理队伍,推动护理学科性别平衡化、专业化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区办市管"模式下医务人员被长期派遣工作意愿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区办市管"模式下医务人员被长期派遣至被托管医院的意愿开展研究,探讨影响其被长期派遣工作意愿的关键因素,为进一步完善激励制度提供参考建议。方法:以双因素理论为指导制定调查问卷。2019年5月,采用典型抽样方法,对北京市开展"区办市管"的两所三级甲等医院的103名医务人员的被派遣意愿开展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对影响被长期派遣工作意愿的保健因素(承担家庭责任、拓展人脉关系、领导的动员与激励等)和激励因素(个人职业发展、发挥自身才能、自我成就感等)的评分。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单因素假设检验比较不同特征人群被派遣意愿差异,构建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结合个人深入访谈法,分析医务人员长期被派遣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医务人员被长期派遣至被托管医院工作,最关注的前6项因素分别为合理的激励(奖励)机制、承担家庭责任、同事对被托管医院的评价、拓展人脉关系、个人职业发展、发挥自身才能。有派遣经历的医务人员被长期派遣工作意愿高于无派遣经历的人员( P<0.05),前者更注重派遣后的个人职业发展(3.91分),后者更看重派遣后的薪酬激励机制(3.95分);相比于普通医务人员,中高层管理干部被长期派遣至被托管医院的热情与意愿度更高( H=14.536, P<0.001);保健因素中的领导动员及激励机制与激励因素中的个人职业发展是影响医务人员被长期派遣工作意愿的关键因素( P<0.05)。 结论:"区办市管"模式中,医务人员被长期派遣工作意愿有待加强,受托医院管理者应结合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医务人员的需求,保障被派遣医务人员薪酬及绩效补助,助力其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激发其主观能动性,提升其被长期派遣的意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ICU护士职业生涯成功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ICU护士职业生涯成功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21年4—5月广东省广州市7家三级甲等医院的178名ICU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中文版职业生涯成功量表,通过问卷网平台进行调查。结果:共填写电子问卷178份,有效电子问卷167份。ICU护士职业生涯成功总分为(35.68±6.07)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CU护士的性别、是否有定期的专科技能培训、科室医护合作关系是护士职业生涯成功得分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ICU护士职业生涯成功水平有待提高,建议护理管理者应当明确护士职业发展路径,拓宽护士职业发展空间,提升其专业自主性水平和工作积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医学生显微外科学习现状及教学方式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8所学校临床医学生对显微外科的认识情况,并以此有针对性地提出显微外科学在医学教学中的方法。方法:围绕我国医学生对显微外科学习现状、显微外科学习对今后医学生职业生涯的影响、8所学校开展显微外科课程现状及提高显微外科学习的意见与建议四方面进行问卷设计。采用电子问卷及纸质问卷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对北京大学医学部等8所院校1 000名医学生开展显微外科认识情况调查。随后对所收集问卷的有效性进行审核。电子版问卷信息及纸质版数据录入电脑后,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808份(回收率=80.8%)。受访医学生对显微外科的了解程度停留在"仅仅听说过"的水平(2.18±2.83);98.41%(795/808)的学生认为显微外科相关学科会对今后职业生涯带来一定帮助,男生较女生更认可显微外科学习对职业生涯的影响(男生:6.19±2.36,女生:5.76±2.09, P<0.05);8所被调查的院校中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及中山大学医学院开展显微外科课程,在未开设课程的学校中,有80.01%(531/663)的学生希望开设显微外科课程学习。采用观摩显微外科手术(86.82%,701/808)、使用动物模型进行显微外科实操培训(82.95%,670/808)及线上课程理论授课(43.18%,349/808)的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显微外科的学习兴趣。 结论:显微外科课程的开设能给医学生带来诸多益处,国内医学院校亟需开展显微外科相关课程的学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科护士作为第二受害者的感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儿科护士作为第二受害者的经历与支持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9年3—6月河南省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21名儿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第二受害者经历与支持测评量表(Second Victim Experience and SupportTool,SVEST)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对儿科护士作为第二受害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共发放问卷500份,有效回收462份,有效回收率92.4%,将经历过不良事件、医疗差错和患者安全隐患事件的问卷221份(47.8%)纳入研究分析。结果:儿科护士第二受害者经历与支持量表总分为(80.63±10.27)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工作年限、科室、每周工作时间、职业生涯经历不良事件数的儿科护士第二受害者经历与支持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年限、科室、职业生涯经历不良事件数、患者护理方面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对儿科护士第二受害者经历与支持具有预测作用,共解释总变异的50.7%。 结论:儿科护士作为第二受害者经历的负面影响较严重,可获得的支持较少,医院管理者应重视第二受害者的身心健康,建立员工支持项目为其提供情感和信息支持,尽可能地减少不良医疗事件对儿科护士的伤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