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属于难治性青光眼,病理表现为虹膜及房角新生血管形成、新生血管膜收缩牵拉,使虹膜和房角黏连关闭,阻碍房水外流导致眼压升高,产生剧烈眼痛或头痛,进而损害视神经,造成视力急剧下降,严重者可导致失明.目前,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主要有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局部或全身应用降眼压药物以及抗青光眼手术等多种方法,从而尽可能地减少新生血管形成、保留视功能和改善症状.但由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复杂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在临床上其治疗较原发性青光眼更为困难,预后也更差.因此,通过了解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可以更好地在不同病情下选择最科学的治疗策略.故文章将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和治疗进行归纳和总结,并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青年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中青年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连续收集2019年11月至2022年1月在济南明水眼科医院眼底病科按就诊时间先后诊治的中青年(≤50岁)单眼发病的CRAO患者17例(17眼)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情况、病史、临床影像学资料、治疗效果及危险因素等。结果::17例患者中男12例,女5例,年龄30~50(43.3±7.0)岁,就诊时血压为(153.24±25.49)/(95.59±15.19)mmHg(1 mmHg=0.133 kPa),发病时间3 h~3 d,其中视力光感1例,手动5例,数指2例,小于0.1者5例,高于0.15者4例。所有患者均行眼底彩色照相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8例患者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结合全身相关检查确诊所有患者为非动脉炎性CRAO,其中完全性CRAO 11例,不完全性CRAO 5例,保留睫状视网膜动脉供应的CRAO 1例。经治疗后(随访5 d~1个月),视力改善者10例,视力不变者6例,视力下降者1例;患者中血压升高者13例(76.5%)。结论::中青年(≤50岁)CRAO患者多数视功能障碍严重,完全性CRAO患者视力预后差,不完全性CRAO患者可恢复较好视力,高血压为最常见全身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永存胚胎血管综合征的手术治疗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永存胚胎血管综合征(PFVS)是一种临床少见的玻璃体先天发育异常,按累及眼球部位分为前部型、后部型及混合型三种类型。其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的手术干预十分重要。手术以解除纤维血管膜对视网膜及晶状体的前后牵引、重建清晰视轴为主要目标。常见的手术方式有瞳孔成形手术、晶状体切除手术伴或不伴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前入路或后入路玻璃体切割手术等。在新技术上,粘弹剂与飞秒激光的应用均有较为理想的结果。除了注重提高手术成功率,还需系统全面地评估患儿的手术前整体情况及手术后视功能。PFVS患儿手术后视力提高有限,这与病变累及范围及并发症的发生有关。伴有视网膜黄斑牵拉脱离和发育不良以及睫状突拉长者,其手术后视力预后不佳。如何从纤维血管蒂与视网膜的显微解剖关系入手,提高累及眼后节PFVS患儿的手术后视力值得进一步研究。另一方面,优化手术步骤、减少手术创伤以降低手术中和手术后并发症也是今后PFVS治疗的重点研究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非编码RNA在眼内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UM)和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眼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易发生远处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视功能。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s,ncRNAs)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RNA。ncRNAs在表观遗传、转录等层面调控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和凋亡,并且在UM和RB进程中发挥促进或抑制的作用,有些ncRNAs还与肿瘤的大小、分期和患者的生存预后相关。文章就ncRNAs在UM和RB的生物学调控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UM和RB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新视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视功能障碍临床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视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20年12月在青岛大学附属烟台毓璜顶医院就诊的急性CO中毒患者490例,其中轻度中毒者132例、中度中毒者193例、重度中毒者165例,通过询问病史、常规体格检查、颅脑磁共振、眼科专项检查及视功能相关生存质量问卷调查(NEI-VFQ)等方法,分析急性CO中毒患者视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急性CO中毒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CO接触时间、院外滞留时间、给氧开始时间及高压氧治疗开始时间相关( P<0.05)。3组患者中均发现少量CO中毒相关眼科病变的病例,其中轻度中毒组14例(10.6%)、中度中毒组18例(9.3%)、重度中毒组17例(10.3%),3组在发病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患者中视功能障碍损伤程度略有不同:轻度中毒组眼科检查Ⅰ级损伤的病例略多(9例),重度中毒组Ⅲ级损伤的病例明显增多(10例),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尽管3组患者中均有少数患者出现临床症状和/或眼科专科检查异常,但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其眼科专科检查结果并不完全符合( P<0.01),有些患者即便出现比较严重的专科检查异常,但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经正规治疗后,重度中毒组患者视功能障碍持续时间为(10.4±3.4)个月,明显超过轻度中毒组[(5.2±5.3)个月]及中度中毒组[(6.1±5.5)个月],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疗效方面,轻度中毒组和中度中毒组患者的治愈率、好转率明显优于重度中毒组( P<0.05)。在预后方面,经过正规治疗,尽管重度中毒组患者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改善,但其眼科后遗症发生率(58.8%)明显高于其他2组(0%和16.7%, P<0.05)。 结论:急性CO中毒患者可出现视功能障碍,其临床症状丰富多样、持续时间长、预后差,应及早完善眼科相关检查,尽早干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17年12月至2020年6月于山东省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急性期NAION患者40例40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盘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BCVA≥0.1的35只眼同时行视野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小数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Humphrey全自动视野计行静态视野检查,获取视野平均缺损(MD)值。采用OCT仪测量患眼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厚度。按照患者意愿分为激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维生素B1、甲钴胺口服治疗。激素治疗组给予口服醋酸泼尼松治疗,60 mg/d(不论体重);2周后每5天减少5 mg,减量至40 mg后维持至视盘水肿消退;其后快速减量至停药。治疗后3、6个月采用与治疗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观察患眼BCVA、视野MD值、pRNFL厚度变化。两组患眼间BCVA、视野MD值、pRNFL厚度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组内患眼治疗前后BCVA、视野MD值、pRNFL厚度比较采用秩方差分析。 结果:40例40只眼中,激素治疗组21例21只眼,对照组19例19只眼;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病程、伴随全身危险因素、BCVA、视野MD值、pRNFL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3、6个月,激素治疗组、对照组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26±0.32、0.26±0.34和0.28±0.30、0.25±0.32;视野MD值分别为(-15.52±6.87)、(-15.55±6.04)dB和(-14.82±7.48)、(-15.18±6.40)dB;pRNFL厚度分别为(70.38±10.22)、(73.79±11.82)μm和(65.67±10.07)、(69.26±10.85)μm。两组患眼治疗后不同时间logMAR BCVA ( Z=-0.014、-0.315, P=1.000、0.768)、视野MD值( Z=-0.041、-0.068, P=0.979、0.957)、pRNFL厚度(Z=-0.965、-1.112, P=0.347、0.27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与对照组比较,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期NAION,在6个月随访时间内患眼视功能及形态学预后未能获得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关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自然退行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已成为全球首位儿童致盲性眼病,近年对其急性期病变的认识和治疗取得了明显成效。然而,ROP患儿中大多数病变可自然退行,目前对自然退行规律的了解却十分有限。自然退行后虽然眼底形态明显改善,但患儿长期的视功能预后不容乐观。随着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及其血管成像等影像技术的深度应用,将帮助临床进一步认识ROP自然退行的本质。加大ROP自然退行的研究,对合理安排经济高效的筛查时机,制定科学化、个体化的治疗和随访方案,改善患儿视功能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Swanson关怀理论的健康教育对DR患者心理资本、自我能力及视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Swanson关怀理论的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心理资本、自我能力及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DR患者112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依据健康教育的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基于Swanson关怀理论的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特异性量表(DSQL)、心理资本问卷评分,采取遵医行为依从性调查表评价干预后患者的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 ESCA评分中自我概念、自护责任感、自我护理技能、健康知识水平评分分别为(22.26±4.23)分、(26.56±4.64)分、(37.85±3.87)分、(58.93±7.67)分,均高于对照组( t=-3.99、-4.53、-10.15、-5.62,均 P < 0.001);观察组DSQL评分中的生理因素、心理精神、社会关系、治疗评分分别为(34.57±6.78)分、(20.77±2.89)分、(9.34±2.31)分、(6.45±2.22)分,均低于对照组( t=4.74、9.72、5.68、6.35,均 P < 0.001);观察组心理资本问卷评分中韧性、自我效能、希望、乐观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t=-6.22、-8.15、-8.72、-17.32,均 P < 0.001);观察组视功能评分中涵盖周边视野、感觉适应、日常活动限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t=7.03、2.25、2.14,均 P < 0.05);观察组规律作息、合理饮食、按时服药、适当锻炼依从性分别为91.07%、87.5%、91.1%、83.9%,均高于对照组的75.0%、69.6%、76.8%、57.1%(χ 2=9.07、8.77、7.29、17.53,均 P < 0.05)。 结论:基于Swanson关怀理论的健康教育能够提高DR患者的自护能力和生活质量,提升患者视功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资本和遵医行为,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国白塞综合征性葡萄膜炎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3年)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白塞综合征(又称贝赫切特综合征)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多系统和多器官受累的自身炎性反应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白塞综合征性葡萄膜炎是我国常见的致盲率最高的葡萄膜炎类型,其导致盲目的原因多为视网膜血管闭塞、视网膜和视神经萎缩等,为不可治盲,患者视力预后差。早期诊断和正确治疗对保存和改善白塞综合征性葡萄膜炎患者视功能至关重要。为此,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免疫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葡萄膜炎与免疫学组组织本专业领域专家,在进行深入细致调研和文献资料总结的基础上,结合临床经验,对该病的临床诊疗形成共识性意见,以期为临床开展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视路胶质瘤内分泌功能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儿童视路胶质瘤的严重并发症包括视功能恶化和内分泌功能障碍,后者可在整个疾病进程中发生,其中以生长激素缺乏和性早熟最为常见,严重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诊断年龄、肿瘤位置、是否罹患1型神经纤维瘤病、治疗方式均影响患儿的内分泌功能,故而在疾病发展和随访中需监测患儿的激素水平。改善患儿预后的最大挑战之一在于,如何改善其内分泌功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对影响儿童视路胶质瘤内分泌功能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