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中神经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康复疗效及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正中神经电刺激(MNES)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患者认知功能改善的疗效,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选取30例PSC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法)和MNES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采用MNES治疗),每组1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包括认知康复训练、药物治疗、针灸治疗等),MNES组在此基础上行右MNES(RMNS)治疗(一只电极置于右侧腕关节掌面腕横纹上2 cm正中神经点,另一只置于右侧大鱼际肌;单个刺激持续时间40 s,间歇时间20 s。),每次治疗时间为30 min,1次/天,每周治疗5 d,共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周和治疗6周后,对MNES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改良的Barthel指数评定表(MBI)、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定和比较。另选15例作为近红外组,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NIRS)技术对接受RMNS刺激前及刺激时该组患者的脑氧变化进行监测观察。结果:①治疗3周后,对照组和MNES组患者的MMSE、FMA和MBI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0.05),MNES组的MoCA评分亦明显改善( P<0.05)。②治疗6周后,对照组和MNES组患者的MMSE、MoCA、MBI和FMA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显著改善( P<0.05),且MNES组的MMSE和MoCA评分改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与治疗3周时相比,2组的MMSE、MoCA和FMA评分均明显提高( P<0.05),对照组的MBI评分亦有明显改善( P<0.05)。③治疗6周后,MNES组的MMSE评分在时间定向、地点定向、言语即刻记忆、注意力和计算能力、短程记忆方面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0.05),其MoCA评分在视空间/执行能力、注意力、语言、定向力及记忆方面亦有明显改善( P<0.05)。④NIRS显示,近红外组接受RMNS刺激时的双前额氧合血红蛋白浓度较刺激前明显升高( P<0.05)。 结论:MNES治疗可辅助改善PSCI患者的认知水平;MNES治疗过程中脑双前额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升高,该部位神经活动可能发生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早期渐进式细节化康复护理训练对脑梗死患者肢体、神经功能及临床效果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究早期渐进式细节化康复护理训练在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在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接收的18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9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对策,实验组实施早期渐进式细节化康复护理干预对策,于干预前、干预后21天,在Fuge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洼田饮水试验等借助下,对患者肢体、神经及吞咽功能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肢体功能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实验组与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相比,在上肢、下肢功能等综合评估情况,呈显著提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神经认知功能情况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实验组在言语反应、睁眼反应、运动反应等认知功能水平,提升趋势较为可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吞咽功能改善好转趋势较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脑梗死患者采取早期渐进式细节化康复护理干预训练,在改善患者肢体、神经等功能水平的同时,还促使患者吞咽功能状态的早期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训练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本文主要阐述虚拟现实技术在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训练的研究进展,及其对病人产生的影响,主要从记忆康复、言语康复、注意力恢复、心理康复、辅助疾病评估、远程康复等六个方面展开。指出目前国内虚拟现实技术在我国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方面有很大发展空间,以期为未来的干预性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言语康复训练联合督脉针刺合舌三针对卒中失语患者语言功能认知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探讨言语康复训练联合督脉针刺合舌三针对卒中失语患者语言功能、认知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治疗的100例卒中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常规言语康复训练)和观察组(n=50,常规言语康复训练+督脉针刺合舌三针治疗),均干预4周.对比两组干预前、干预4周后语言功能、认知水平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认知事件相关诱发电位P300潜伏期及波幅变化.结果 干预前,两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4周后,观察组西方失语症成套测验(WAB)各项目评分及失语商(AQ)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各项目评分及总分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P300潜伏期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波幅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言语康复训练与督脉针刺合舌三针的联合治疗方案可有效提高卒中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及认知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芒针"循经透刺"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观察芒针"循经透刺"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予以芒针透刺联合语言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法+语言康复治疗,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3周,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ABC法)评价语言功能,中国式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测法(CFCP)评价语言沟通能力,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法(BDAE)分级标准评定患者运动性失语的分级,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评估患者认知能力.结果:治疗3周后,观察组语言功能(听理解、谈话、复述和命名)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语言沟通能力评分、失语程度和认知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语言功能评分、认知功能评分、言语沟通能力评分和失语程度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30/32),优于对照组的75%(24/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语言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芒针"循经透刺"可促进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恢复,降低失语严重程度,改善患者认知功能,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通督调神针配合词联导航言语训练治疗卒中后失语症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 观察通督调神针配合词联导航言语训练在卒中后失语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2年1 月—2024 年1 月收治的卒中后失语症68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 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词联导航言语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督调神针治疗,连续干预 10 d.观察 2 组临床疗效,干预前后西方失语症评定量表(WAB)评分、日常生活交流能力、神经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质量[失语症生活质量量表(SAQOL-39g)评分]变化及安全性.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8.24%(30/34)]高于对照组[67.65%(23/34)](P<0.05);干预5、10 d,2 组失语商评分、WAB各项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 10d后,2 组日常生活交流能力、SAQOL-39g各维度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10d后,2 组NIHSS、MoCA评分改善,且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出现,对照组有 1例出现皮肤瘙痒.结论 通督调神针联合词联导航言语训练不仅能促进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言语功能恢复,增强日常生活交流能力,在改善患者神经认知功能方面也有一定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智力与发展性残疾儿童青少年音乐干预的功能、健康和发展效益:系统综述的系统综述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系统综述有关音乐干预对智力与发展性残疾(IDD)儿童青少年功能、健康和发展的积极影响的系统综述中的相关证据.方法 检索PubMed、EBSCO、PsycINFO、Embase、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2014年1月至2024年3月公开发表的有关IDD儿童青少年音乐干预(包括治疗和音乐教育)的功能、健康和发展效益的高质量的系统综述,并分析其证据.结果 最终纳入8篇英文系统综述,涉及5 308例IDD儿童青少年,来自中国、法国、西班牙、加拿大、美国、英国6个国家.纳入文献主要来源于音乐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教育心理学、智力残疾、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健康心理学等领域期刊,发表时间主要集中在2018年至2023年.音乐治疗干预类型主要有音乐教育干预、即兴音乐疗法(创作和表现)、互动音乐疗法(音乐与运动)、混合音乐疗法(包括唱歌,跳舞和戏剧)、听觉运动映射训练、家庭音乐疗法以及基于旋律的交流疗法;包括基础乐理学习、音乐手势和语言训练、音乐欣赏、即兴演奏、音乐合奏、音乐合作游戏等,每次10~90 min,每周1~5次,持续1~32周.在认知发展方面,音乐教育干预有益于IDD儿童青少年注意力的改善.在心理语言技能方面,音乐治疗能够显著改善ASD儿童青少年的发音能力和言语能力,尤其是语音记忆、单词和句子理解能力,提升IDD儿童青少年的语言与沟通技能,并增强口头表达能力.音乐也有助于改善行为障碍,包括提升身体协调能力、减少重复行为、控制多动行为等.在音乐教育成绩方面,接受音乐疗法能提高IDD儿童青少年对歌曲节奏和旋律的熟悉度、音素的辨别能力,掌握歌曲和歌词,增强音乐节奏感知能力.音乐治疗还能促进社会和情感发展,改善亲社会行为和社交技能,有助于减轻焦虑,增强情绪控制能力,提高社交能力和自尊心,增加积极情绪,并加强与同伴和老师的交流合作.结论 音乐干预对IDD儿童青少年的功能、健康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体现在认知发展、心理语言技能、动作技能、音乐教育成绩以及儿童青少年的社会和情感发展等方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音乐疗法对老年性聋患者言语识别能力及负面情绪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 分析音乐疗法对老年性聋患者负面情绪、言语识别能力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1年1月~2023年3月我院接纳的老年性聋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言语识别能力训练)与音乐组(40例,言语识别能力训练+音乐疗法),训练前后比较两组患者听觉功能、负面情绪、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训练后音乐组平均听阈、老年听力障碍筛查量表(hearing handicap inventory for the elderly-screening,HHIE-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音乐组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音乐组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音乐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各维度评分(物质、社会、躯体、心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老年性聋患者采用音乐疗法可显著改善言语识别能力,减轻患者负面情绪,提高其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益智头针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语言及认知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 观察益智头针治疗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语言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60 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 3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智头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autism behavior checklist,ABC)评分、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hildhood autism rating scale,CARS)评分及格赛尔(Gesell)评估量表中适应性、语言和个人-社交 3 个能区评分的变化情况,并采用语言发育迟缓评定法(S-S 法)评定两组言语改善总有效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ABC、CARS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下降,Gesell评估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ABC、CA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Gesell评估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言语改善总有效率为 8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0.0%(P<0.05).结论 益智头针配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语言及认知功能的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理论的社交游戏训练对孤独症儿童的疗效及行为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 探讨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理论的社交游戏训练对孤独症儿童的疗效及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扬州大学附属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孤独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常规康复训练)和观察组(40例,基于ICF理论的社交游戏训练),两组均干预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治疗效果、行为能力、发育水平、社交状态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治疗效果(言语/语言/交流、社交能力、感知/认知能力、健康/躯体/行为)、行为能力评分(感觉、交往、语言、躯体运动、生活自理)、社交状态评分(沟通、社交互动、重复刻板行为)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发育水平评分(语言、大运动、精细运动、个人-社交、适应性行为)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ICF理论的社交游戏训练能够改善孤独症儿童的行为能力、发育水平、社交状态,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