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疗大数据质量评价及管理研究综述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意义 归纳数据质量评价常用维度,概述医疗大数据质量评价和管理方法的类型及特点,为医疗大数据质量评价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梳理国内外医疗大数据质量相关文献,重点分析质量评价的维度、方法及管理.结果/结论 数据质量标准有助于医疗大数据规范管理,应尽快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且符合我国国情的医疗大数据质量评价体系及全流程数据质量管理体系,促进我国医疗大数据的发展和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医院视角下药学人员科研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构建适用于儿童医院药学人员的科研指标评价体系,为药学人员的科研能力评价提供技术支持和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文献/文本调研法,查找科研管理的相关文献、政策法规和研究报告;采用头脑风暴法梳理关键要素,逐级分解各级指标.在此基础上,使用专家访谈法,明确关键要素,初步拟定三级指标评价体系,并据此制作函询问卷.最后运用德尔菲法,通过3项筛选标准[重要性赋值>3.5、变异系数<25%、不重要百分比(包括不太重要和很不重要)<50%],建立药学人员科研指标评价体系.结果 两轮专家函询均发放问卷36份,回收36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为100%.两轮函询专家的判断系数平均值为0.912,熟悉程度平均值为0.747,专家权威系数平均值为0.830.经过第二轮函询后,一级指标的肯德尔协调系数为0.269,二级指标为0.379,三级指标为0.460,均显著高于第一轮专家函询结果(P<0.01).最终确定了药学人员科研指标评价体系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8个、三级指标62个.结论 本研究所选儿童医院药学专家权威性较高、专业覆盖面广;构建的药学人员科研指标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标准性和规范性,可为药学人员的专业水平考核、科研能力评价提供有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澳大利亚助产学标准评估工具介绍及启示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对澳大利亚助产学标准评估工具(the Australian Midwifery Standards Assessment Tool,AMSAT)进行翻译,并对其开发背景及使用方法进行介绍,旨在为我国助产教育实践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的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基于三叉神经痛中西医病因病机、临床诊断标准以及动物模型的评价指标分析,系统性梳理与总结现有动物模型情况,以期构建吻合度更高的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方法 通过中国知网和PubMed等数据库,查阅相关三叉神经痛的动物模型文献,对三叉神经痛的中西医病因病机、中西医诊断标准及常见的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的模型复制对象、模型复制方法、中西医临床表现吻合度进行归纳分析.结果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三叉神经痛动物模型是"眶下神经损伤"手术模型,该模型在病理表现上与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特征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其次,"青霉素注射"化学诱导模型在诱发急性疼痛样反应方面表现出显著效果;而光化学诱导模型则能够有效避免手术造模过程中紧致度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结论 当前中西医结合的造模方法尚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因此,未来应加强开发更多与中医症候证型紧密相关的动物模型,以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三叉神经痛提供更为坚实的理论依据和实验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住院患者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风险管理优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依照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步骤,对住院患者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进行系统挖掘和深入分析,从构建评估体系、开展五步联动培训、制订集束化管理措施、明确质量评价标准4方面制订针对性干预措施并落实.结果显示:护士血管活性药物知识掌握率从76.3%提高至98%,不合理医嘱拦截率从65%提高至99.8%,药物速度准确换算平均时间从25 s缩短至19 s,护士评估准确率从81.6%提高至99.2%,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从75.4%提高至99%,外渗风险防范措施落实率从80%提升至100%,续药规范率从54%提高至100%,患者血管活性药物知识知晓率从65.7%提升至98%,安全用药规范执行率从76%提高至99.2%,有效降低了血管活性药物的用药风险,确保了患者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我国临床试验协调员管理模式现状及应对措施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梳理临床试验协调员(CRC)的工作职责、分析行业内CRC管理、培训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可能的改进方案,为CRC队伍的建设和临床试验质量的提升提供思路。方法:通过文献综述和作者在CRC管理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分析CRC工作及管理现状,提出CRC的管理建议。结果:当前我国的CRC行业缺乏统一标准和准入机制,导致国内CRC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良莠不齐。通过加强CRC职业的培养力度、明确CRC职业的发展路径、分级分层培养不同等级和专业的CRC、优化薪酬待遇与绩效考评等措施,一方面可稳定CRC人员队伍,另一方面也能促进临床试验高质量运行。结论:建议国内优秀的医疗机构联合申办方和SMO公司,尽快建立起一套规范、统一的CRC职业准入体系和评价标准,提升CRC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助力我国不断增长的临床试验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小儿日间手术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小儿日间手术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儿童医院2001年1月至2019年12月集中收治管理模式下日间手术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出院后常规5次电话随访(随访过程中发现患儿出现异常情况或者并发症,增加随访次数,延长随访时间,直到患儿康复),通过分析术后并发症、病死率、非计划再手术、延迟出院、非计划再住院等指标评价小儿日间手术的安全性。结果:集中管理模式下129 869例小儿日间手术患儿,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14 991例患儿术后出现不适症状,发生率为11.54%(14 991/129 869),伤口疼痛率为10.40%(13 506/129 869),手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为0.37%(481/129 869),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为0.77%(1 004/129 869),其中发热发生率为0.39%,切口感染发生率为0.09%,切口出血发生率为0.06%,阴囊血肿发生率为0.13%,术后复发发生率为0.11%;延迟出院率为0.01%(16/129 869);非计划再手术率为0.0008%(1/129 869);非计划再住院率为0.02%(30/129 869)。结论:日间手术执行与传统住院手术同质化的围手术期管理制度,结合日间手术工作中严格的"三个准入"、"三个评估"标准、合理的住院留观时间、规范的出院随访和健康教育、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融入、建立健全的日间手术保障体系等,小儿日间手术模式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模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用药安全自我评估在提升医院用药安全水平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2011版ISMP医院用药安全自我评估标准(中文版)》(中文版ISMP标准)的用药安全自我评估在提升医院用药安全水平中的作用。方法:比较分析北京医院2018和2020年采用中文版ISMP标准进行用药安全自我评估的主要结果。该评估由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专业委员会药品风险管理学组组织,纳入比较分析的项目为中文版ISMP标准中的10个关键元素、20个核心指标、161个测评项目。每个测评项目依据Likert五级评分法评分,A~E级对应分值分别为0、0、2、3、4分。比较2次评估中的测评项目实际得分和各关键元素百分得分情况,确定2020年评估中获得最大改善(2018年得分为0分、2020年得分为4分)和未得到改善(2020年得分不高于2018年得分)的项目。结果:2020年161个测评项目实际得分明显高于2018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3, 4)比3(2, 4)分, P<0.001]。2020年关键元素Ⅰ(患者信息)、Ⅱ(药品信息)、Ⅴ(药品标准化、储存和分发)项下测评项目的中位百分得分均明显高于2018年[75.5%(50.0%,100%)比100%(100%,100%), P=0.002;25.0%(0,75.0%)比100%(75.0%,100%), P<0.001;50.0%(50.0%,100%)比100%(100%,100%), P=0.003]。2020年评估中,关键元素Ⅳ(药品标签、包装和命名)百分得分与2018年相同,均为100%;其他9个关键元素百分得分均高于2018年,其中关键元素Ⅶ(环境因素、工作流程及人员配备模式)百分得分提高至100%(2018年为94.2%),其他8个关键元素的百分得分为74.3%~97.2%。获得最大改善的测评项目有14个,关键元素Ⅰ、Ⅱ、Ⅴ、Ⅵ(药物治疗设备的采购、使用和监控维护)和Ⅷ(员工能力与教育)项下分别有1、7、3、2、1个;未得到改善的测评项目24个,关键元素Ⅰ、Ⅱ、Ⅴ、Ⅷ、Ⅸ(患者教育)和Ⅹ(质量流程和风险管理)项下分别有2、4、2、4、1、11个。 结论:采用中文版ISMP标准进行医院用药安全自我评估,有助于提升医院用药安全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肝静脉压力梯度在肝硬化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是诊断肝硬化病人门静脉高压的金标准。近年来,HVPG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临床应用中的地位逐渐提高。HVPG在预测肝硬化病人长期预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其在肝硬化病人手术风险的预测价值常被忽视。笔者分析目前临床常用肝硬化病人手术预后相关评价体系和存在的问题,探讨HVPG在肝硬化病人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现状及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德尔菲法的肿瘤医院临床医学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建立一套能适应学科建设需求,具有科学性、导向性、可操作性、针对性的临床学科评估指标体系,适合肿瘤医院学科的评价,最终为学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个人深入访谈法初步拟定医院临床医学学科评估指标框架,并编制专家咨询问卷,运用德尔菲(Delphi)法通过两轮专家咨询,根据专家打分和专家意见对指标进行增减、修改,并采用重要性评分法确定指标权重,赋予每个指标具体的评分标准,运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医院22个临床医学学科进行实测分析,利用加权求和法计算各学科总分,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判断评估的有效性。结果:构建的临床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包含4项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和34项三级指标,并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和评分标准,利用该指标体系评估22个学科,划分为优秀、中等、较差3个等级,与专家评审结果相同。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临床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专家的积极性系数和权威系数高,协调性检验 P值小于0.01,对22个临床学科的评价结果与专家评价结果高度相关, P值小于0.05,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进一步临床学科评估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