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在心肺复苏实践教学中应用的范围综述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对人工智能在心肺复苏实践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进行范围审查.方法 采用范围综述的研究范式,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等 6 个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 2023 年 6月 30 日,对纳入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 共纳入 12 篇文献,涉及强人工智能在心肺复苏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共 2 篇,其余为弱人工智能在心肺复苏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干预对象以医学生为主;干预措施主要采用人工为主系统为辅的弱人工智能技术辅助干预;效果评价主要包括按压质量、心肺复苏技能成绩等客观指标,主观指标相对较少.结论 人工智能在CPR实践教学中更有优势,但强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较少,应不断深入挖掘强人工智能技术并将其与传统培训相结合,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医学教育领域技能教学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空气污染对心脑血管系统损伤领域系统评价的质量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采用AMSTAR-2量表和PRISMA声明对空气污染对心脑血管系统损伤领域的系统评价进行质量评价,并初步探讨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间可能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和Cochrane系统评价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22年8月.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检索方式,并根据具体数据库调整.两名评价员分别独立采用AMSTAR-2和PRISMA工具评价纳入文献的方法学和报告学质量.结果 共纳入48篇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其中系统评价10篇、meta分析38篇.AMSTAR-2评价结果显示,AMSTAR-2工具得分范围为3.5~13分,平均得分为8.21分.16个条目中有7个条目报告率<50%,分别为条目2、3、6、7、9、12、13.其中报告率最低的3个条目分别是"条目3:研究设计的选择依据是否给予解释(0/48,0.00%)"和"条目7:是否提供排除研究的清单以及排除理由(1/48,2.08%)"、"条目13:在解释和讨论系统评价的结果时是否考虑了单个研究的偏倚风险(8/48,16.67%)".PRISMA评价结果显示,PRISMA声明得分范围为9.5~25分,平均得分为19.57分.以下3个条目有明显的报告缺失(<50%):"条目5:方案与注册(13/48,27.08%)"、"条目12:单个研究存在的偏倚(17/48,35.42%)"和"条目19:研究中存在的偏倚风险(11/48,22.92%)".29.16%(14/48)的文献PRISMA评分较高,但AMSATR-2评分较低.结论 当前空气污染对心脑血管系统损伤领域的系统评价质量仍有提高的空间.高报告学质量的文献也可能存在方法学质量较低的情况.建议研究者应当严格按照AMSTAR-2和PRISMA声明规范实施和报告,促进质量提高,为临床上的诊疗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身体成分与儿童血压关系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背景 身体成分是体内各种成分的含量,其与儿童血压的关联存在争议.目的 探讨身体成分与儿童血压的关联性.设计 系统综述/Meta分析.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在线知识服务平台 4 个中文数据库和PubMed、Web of Science和EBSCO 4 个外文数据库,检索起止时间均为各数据库建库至 2023 年 8 月 8 日.纳入身体成分与儿童血压关系的队列研究.由 2 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对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归纳总结.主要结局指标 身体成分与儿童高血压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 9 项身体成分与儿童舒张压和收缩压的纵向队列研究,其中 7 个队列报告了脂肪质量相关指标与儿童舒张压和收缩压的相关性,儿童期脂肪质量百分比与儿童舒张压和收缩压呈正相关,其他脂肪质量指标研究结论仍不一致.2个队列报告了非脂肪质量指标与儿童血压的相关性,研究结论不统一.3 个队列报告了脂肪质量与儿童期血压偏高和高血压的发生呈正相关,但新生儿脂肪质量与 6 岁时高血压的风险可能为负相关.结论 儿童期脂肪质量百分比与儿童舒张压和收缩压呈正相关,身体成分对儿童血压有一定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临床医生在临床试验中的职责及提高临床试验质量的相关建议——基于一项注册器械临床试验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明确临床试验中临床医生的职责,分析临床医生对临床试验质量及效率的影响,并讨论改善方案.方法:以某三甲医院介入科一项常规注册器械临床试验中临床医生所承担的研究任务为例,从知情同意、病史判断、手术干预、随访、不良事件、合并用药等角度明确临床医生作为研究者的职责.结果及结论:在临床试验中,临床医生需要确保试验过程严格遵循方案、数据真实准确、保护受试者安全.在完成常规医疗、科研、教学任务的同时,临床医生还会面临临床试验项目管理、团队协作、方案设计、数据采集等方面的挑战.为提高临床试验执行质量与效率,减轻医生研究压力,建议加强跨学科专业背景临床研究团队建设,完善临床医生晋升评价体系,优化试验流程和管理,加强临床研究支撑服务,从而促进临床试验高质量高效率完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远程监管在药品监管和企业管理的作用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当前,信息技术与监管业务不断融合,数字化监管、移动化监管等创新监管方式的作用不断凸显.远程监管能够通过智能分析风险点准确制定监管策略,从而提高监管效率并确保药品安全.云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点带面",推行"药监慧眼"工程试点,实现药品生产安全远程监管.在试点过程中,云南白药集团及其子公司通过"技术先行""数据赋能"解决了信息化程度不同企业的数据收集、上传、预警问题,为探索药品生产智慧监管提供了新思路."药监慧眼"工程试点的实施不但促进了企业自身信息化建设,推进质量管理系统的整合,更重要的是将生产过程可识别化,为智慧监管打通了关键一环,是药品全生命周期风险管控的有效手段.本研究总结试点项目的实施和成效,并对实现药品生产全过程可追溯、推进药品生产企业信息化建设、构建监管大数据的应用场景进行了思考,建议通过鼓励医药产业信息化、打通中药原料的追溯和监管、建立信息安全防护体系、构建智能化数据分析等措施,推动药品安全治理的网络化、智慧化、高效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骨代谢生化指标实验规范(2024)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骨是具有新陈代谢的活组织,由骨吸收和骨形成完成骨重建,骨重建也是贯穿生命始终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参与和维持骨代谢的生化物质决定骨质量和骨密度,调控骨代谢的内环境及生物活性.骨代谢生化指标分别来源于骨、软骨、软组织、皮肤、肝、肾、小肠、血液及内分泌腺体,可以通过体外实验方法获得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变化,在骨质疏松临床诊断、诊断分型、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及治疗评估、科学研究等,提供了重要的分子生物学依据.为提高诊断质量,推广新技术的应用,应完善实验方法互认、检测结果稳定、数据共识的实验规范.该文对实验方法原理、样本采集保存、检测结果分析及实验的影响因素进行论述,旨在提供应用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黑龙江省两城市大气污染与居民非意外日死亡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比较黑龙江省两城市大气污染对居民非意外日死亡的影响.方法 收集黑龙江省H市和J市2016-2018年居民非意外日死亡人数、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及气象因素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广义相加模型定量研究PM2.5、PM10、SO2、NO2、O3和CO这6种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对当地居民非意外死亡的影响.结果 H市大气中PM2.5、PM10、SO2、NO2、O3和 CO日均质量浓度分别为 49.2、74.3、23.9、40.3、78.4 μg/m3 和 1.0 mg/m3,J 市分别为 32.6、49.0、9.0、21.2、79.2 μg/m3 和0.6 mg/m3.H市和J市平均非意外每日总死亡人数分别为162、39例.各污染物浓度每增加10 μg/m3,H市和J市PM2.5致居民非意外日死亡人数分别增加0.26%(lag0)和0.35%(lag0),PM10分别增加0.19%(lag2)和0.31%(lag0),SO2分别增加1.06%(lag2)和 2.78%(lag1),NO2 分别增加 0.85%(lag2)和 1.31%(lag1),CO 分别增加 0.04%(lag5)和 0.06%(lag0),O3 分别增加0.83%(lag1)和0.64%(lag6).H市PM25对总人群的影响大于≥65岁人群和<65岁人群,NO2、03和CO对H市≥65岁人群影响最大,PM10和SO2对H市<65岁人群影响最大,而PM2.5、PM10、NO2、O3和CO对J市<65岁人群影响最大.结论 大气污染短期暴露可增加居民非意外日死亡风险,J市大气污染物(除O3外)对居民非意外日死亡的影响风险高于H市,两城市SO2、NO2和O3对居民非意外日死亡的影响值得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午休和夜间睡眠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我国60岁及以上人群睡眠情况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和2015年的数据,选取基线期无心血管代谢性共病且参与2015年随访的人群(年龄≥60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睡眠情况(午休时间、午休长短、夜间睡眠时间、夜间睡眠长短、睡眠质量)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风险的关联.根据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抑郁、心脏病进行亚组分析,探讨午休长短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发病的关系.结果:共纳入6 829例研究对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不午休(0 min)相比,长午休(≥30 min)的心血管代谢性共病风险升高[OR=1.40,95%CI(1.08,1.82),P<0.05],尤其在高血压[OR=1.43,95%CI(1.03,1.98),P<0.05]、血脂异常[OR=1.53,95%CI(1.08,2.16),P<0.05]、非糖尿病[OR=1.37,95%CI(1.02,1.83),P<0.05]人群中;与夜间正常睡眠(7~9 h)相比,夜间长睡眠(>9 h)的心血管代谢性共病风险降低[OR=0.36,95%CI(0.14,0.90),P<0.05].睡眠质量情况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发病风险无关(P>0.05).结论:在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群中,长午休(≥30 min)会增加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发病风险,夜间长睡眠(>9 h)可能会降低心血管代谢性共病的发病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应用高分辨率CT局部放大重建提高肺部小结节结构精准诊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局部放大重建在肺部小结节结构精准诊断上的价值。方法:使用常规胸部CT条件扫描质控模型Catphan500体模,关闭自动辐射剂量调节技术。根据扫描和重建方式不同分为改变扫描FOV组与改变重建FOV组,改变扫描FOV组控制扫描FOV分别为500 mm×500 mm、400 mm×400 mm、300 mm×300 mm、200 mm×200 mm、100 mm×100 mm,改变重建FOV组控制扫描FOV为500 mm×500 mm,分别在扫描FOV为500 mm×500 mm的条件下使用原始数据重建FOV为400 mm×400 mm、300 mm×300 mm、200 mm×200 mm、100 mm×100 mm的图像,控制其他条件均一致。观察Catphan 500体模高对比度分辨率模块,比较两组图像在不同扫描FOV或不同重建FOV下的线对数。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肺部小结节患者35例,均行胸部高分辨率CT平扫,使用原始数据重建图像,常规重建组的重建FOV为320 mm×320 mm,局部放大重建组的重建FOV为100 mm×100 mm,分别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并采用秩和检验进行比较。结果:使用质控模型Catphan 500体模扫描时,随着扫描FOV或重建FOV的逐渐缩小,改变扫描FOV组与改变重建FOV组高对比度分辨率模块图像能显示的线对数逐渐增大,且保持一致。常规重建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为(3.86±0.50)分,局部放大重建组(4.77±0.35)分,局部放大重建组评分高于常规重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5.763, P<0.05)。 结论:高分辨CT局部放大重建图像能取得与局部放大扫描一致的图像质量,局部放大重建图像质量优于单纯图像放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利伐沙班治疗脑静脉血栓形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的研究数据表明,直接口服抗凝药可能是脑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CVT)抗凝治疗的合适选择。然而,由于该病较为罕见且不良转归事件(如严重出血和功能依赖)发生率低,因此开展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具有挑战性。为了帮助未来CVT试验的设计,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Field等进行了一项Ⅱ期、前瞻性、开放标签、盲法终点试验——SECRET(Study of Rivaroxaban for Cerebral Venous Thrombosis),旨在评估:(1)病例招募的可行性;(2)利伐沙班相对于标准抗凝治疗的安全性;(3)以患者为中心的功能转归。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