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发育迟缓和语言障碍以及相关发育障碍性疾病的综合评估及鉴别诊断的临床思考框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儿童语言障碍是最常见的发育障碍性疾病,对儿童的学习、社交以及整个社会都有可能造成长期的负面影响。语言发育迟缓和语言障碍的综合评估以及与其他发育障碍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尤为重要。现结合中国儿童保健和发育行为儿科的临床和科研需要,融合跨学科知识体系,探讨儿童语言发育的临床思考框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双胎输血综合征胎儿镜激光凝固胎盘吻合血管术后存活儿12月龄时神经系统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影响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o-twin transfusion syndrome,TTTS)胎儿镜激光凝固胎盘吻合血管(fetoscopic laser occlusion of chorioangiopagous vessels,FLOC)术后活产儿脑损伤的影响因素及在纠正12月龄时的神经系统发育。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 年5月至2021年8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 FLOC 术的TTTS患者的136例胎儿作为FLOC组,并对存活儿进行随访。在纠正12月龄时应用Griffith精神发育评估量表-中文版(the Griffiths mental Development Scales-Chinese,GDS-C)从运动、个人-社会、听力语言、手眼协调、表现等5个领域进行评估。同时选取期待治疗和羊水减量术TTTS患者的88例胎儿作为非FLOC组。比较2组间围产儿死亡率及脑损伤发生率等,以及FLOC组中采用Solomon术与选择性激光术者脑损伤发生率。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FLOC术后新生儿脑损伤影响因素及纠正12月龄时GDS-C量表总商评分的影响因素。采用 χ 2检验、 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等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1)FLOC组围产儿死亡率低于非FLOC组[14.7%(20/136)与26.1%(23/88), χ 2=4.50, P=0.034];2组新生儿脑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7%(23/123)与21.8%(17/78), χ 2=0.29, P=0.592],但FLOC组重度脑损伤发生率低于非FLOC组[6.5%(8/123)与15.4%(12/78), χ 2=4.20, P=0.040]。(2)FLOC组中,供血儿与受血儿、Solomon术与选择性激光手术的脑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6.4%(10/61)与21.0%(13/62)、20.0%(9/45)与17.9%(14/78), χ 2值分别为0.42和0.08, P值均>0.05]。(3)多因素分析显示,新生儿窒息( OR=7.04,95% CI:1.45~34.20, P=0.016)和术前TTTS分期( OR=2.05,95% CI:1.10~3.82, P=0.023)是发生新生儿脑损伤的危险因素。(4)纠正12月龄时随访成功52例,至少一项领域出现迟缓的发生率为34.6%(18/52)。发育迟缓主要表现在运动和语言领域,分别为26.9%(14/52)和11.5%(6/52);受血儿和供血儿各领域 Z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GDS-C 量表总商评分的影响因素中,行Solomon术式、手术孕周大、低出生体重与总商低有关(95% CI分别为-11.71~-0.23、-1.99~-0.47、0.00~0.01, P值均<0.05)。 结论:FLOC术后TTTS活产儿脑损伤的发生与术前分期及产时新生儿窒息有关;纠正12月龄存活儿神经系统的发育与出生体重及手术孕周有关,轻度发育迟缓发生率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MARCA2基因变异致Nicolaides-Baraitser综合征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 SMARCA2基因变异致Nicolaides-Baraitser综合征(NCBRS)的临床及基因变异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2022年6月收治的1例确诊为NCBRS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结果;以“SMARCA2”和“Nicolaides-Baraitser综合征”或“Nicolaides-Baraitser Syndrome”为关键词,分别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时限建库至2023年1月),分析 SMARCA2基因变异致NCBRS中国患儿的临床特点及基因特征。 结果:患儿,男,12月龄时以睡眠中发热惊厥起病,之后出现反复发热或无热惊厥,伴生长受限、发育迟缓,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显现典型面部及手足特征,全外显子组测序示 SMARCA2基因c.2564G>A新生错义变异。文献检索截至2023年1月,有6篇中国人群 SMARCA2基因变异致NCBRS的报道6例,加上本例,共7例进行总结。男女比例为6:1。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神经发育障碍,语言受累明显。5例患儿有特殊面容,主要包括头发稀疏、头围小、人中宽且长、上唇薄、三角脸和掌指(趾)关节突出。5例以惊厥为首发症状,起病年龄1~2岁,发作形式多样,多种抗癫痫发作药物疗效不佳。视频脑电图和MRI均无特征性表现。7例患儿 SMARCA2基因变异位点分别为c.553C>G、c.2002G>T、c.2564G>A、c.3293G>A、c.3593T>G、c.3592G>A和c.3313C>T,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5例患儿为新生变异,父系生殖细胞嵌合和母系体细胞嵌合各1例。 结论:NCBRS患儿存在不同程度的神经发育障碍,伴反复癫痫发作及特征性面部表现,全外显子组基因测序有助于早期诊断。该病缺乏特异性治疗,规律随访、定期评估尤为重要,及时干预智力、语言、行为以及癫痫发作等问题有助于提高患儿生存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神经发育障碍患儿致病性拷贝数变异与临床表型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神经发育障碍患儿致病性拷贝数变异(pCNVs)的微缺失和微重复特征与患儿临床表型特点,明确神经发育障碍患儿遗传学病因。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全面性发育落后、智力障碍等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就诊的患儿,应用全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s)检测明确存在的pCNVs,总结分析患儿临床表型与pCNVs特点。结果:31例患儿存在36处pCNVs,其中微缺失片段24个(占66.67%),微重复片段12个(占33.33%),片段大小320.00 kb~93.26 Mb,平均11.33Mb。pCNVs易发生在15号染色体,为9例患儿9处(占25.00%),其次是8号染色体,3例患儿5处(占13.89%),X染色体,3例患儿4处(占11.11%)。临床表现有运动发育落后的患儿30例(占96.77%),智力障碍22例(占70.97%),语言发育落后22例(占70.97%),伴畸形患儿11例(占35.48%),特殊面容11例(占35.48%)及癫痫8例(25.81%),且多种落后与多系统的异常同时存在。结论:对不明原因的神经发育障碍患儿,可应用全基因组CNV方法进行检测,明确其遗传学病因;对pCNVs及所包含的功能基因的分析,可揭示神经发育障碍的遗传学发病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nijders Blok-Campeau综合征患儿1例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Snijders Blok-Campeau综合征(SBCS)患儿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变异特点。方法:选取2017年6月于河南省儿童医院被确诊为SBCS的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临床病例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trio-WES)及基因组拷贝数变异(CNV)检测,针对可疑致病变异位点,应用Sanger测序进行家系验证。结果: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语言障碍、智力障碍和运动发育迟缓,伴特殊面容(前额宽、面部呈倒三角状、眉毛稀疏、眼距宽、眼裂小、鼻梁宽、面中部凹陷、上唇薄、尖下颌、耳位低且耳壳后旋)。trio-WES和Sanger测序结果提示患儿存在 CHD3基因c.4073-2A>G杂合剪接变异,其父母均为野生型,CNV检测未发现致病性CNV。 结论:该SBCS患儿临床特征为语言和智力障碍、运动发育迟缓,伴特殊面容。 CHD3基因剪接变异可能为导致该患儿罹患SBCS的遗传学病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HPDL双等位基因致神经发育障碍伴进行性痉挛和脑白质异常的临床特点与基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 HPDL双等位基因变异导致神经发育障碍伴进行性痉挛和脑白质异常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2年6月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3例神经发育障碍患儿的临床和遗传学资料,对先证者采用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发现 HPDL基因变异;通过Sanger法对家系成员进行验证,对 HPDL基因变异特点进行总结,对患儿进行治疗、随访。 结果:3例确诊为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患儿中,女性2例,男性1例,发病年龄为出生25 d至11岁。临床表型中例1、例2患儿均为婴儿期起病的Leigh样综合征表现,有反复癫痫发作、智能落后、语言及运动发育迟缓、乳酸增高、代谢性酸中毒表现,头颅磁共振成像平扫提示双侧大脑半球脑沟增深,双侧基底节区、背侧丘脑、大脑脚及脑干内对称性异常信号,幕上脑室扩张,胼胝体变薄。头颅磁共振波谱提示双侧壳核病变测量区可见乳酸峰。例3表现为痉挛性截瘫,早期有大运动发育迟缓,后期出现痉挛性步态。头颅磁共振成像平扫未见异常。3例患儿均为复合杂合变异,全外显子基因测序提示 HPDL双等位基因分别来源于父源整码杂合变异c.26_28delGCC(p.Cys9_His10delinsTyr)及母源错义杂合变异c.788C>T(p.Thr263Met)、父源截短变异c.1051C>T(p.Gln351 *)及母源移码变异c.995de1C(p.Thr332Mfs *9)、父源错义变异c.781C>G(p.Leu261Val)及母源截短变异c.721C>T(p.Gln241 *);其中c.26_28delGCC(p.Cys9_His10delinsTyr)为未报道的位点变异;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及线粒体相关基因未见异常。例1及例2患儿应用抗癫痫发作药物及鸡尾酒混合疗法后癫痫得到有效控制,例3应用康复功能训练综合治疗,运动及智能有所改善。 结论:HPDL双等位基因变异临床表型为Leigh样综合征及遗传性痉挛性截瘫,遗传学特点为复合杂合变异,包括整码、错义、移码、截短变异。 HPDL双等位基因变异为3例先证者遗传学病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UBTF基因变异相关儿童期发病的神经退行性变的临床与基因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 UBTF基因变异导致儿童期发病的神经退行性变患儿的临床表型及遗传学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3年1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3例儿童期发病的神经退行性变患儿的临床和遗传学资料。对3例先证者采用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均发现存在 UBTF基因变异,通过一代Sanger测序法对其家系成员的 UBTF基因进行验证,分析 UBTF基因的变异特点,同时对3例患儿的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总结。 结果:3例儿童期发病的神经退行性变患儿中,男性2例,女性1例,就诊年龄分别为出生后9个月、4岁和6个月,临床表型主要包括运动发育迟缓、语言及智力发育障碍、肌张力障碍。其中例1和例2存在癫痫发作,例1伴有吞咽困难、喂养问题、体重不增、共济失调。头颅MRI平扫显示例1和例2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萎缩,例1胼胝体发育不全、脑室扩张和软化灶;例3影像学检查结果提示非特异性蛛网膜下腔增宽。3例患儿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及线粒体环基因检测未见异常;全外显子基因检测提示存在 UBTF基因新生错义变异[NM_014233.4:c.1414(exon14)G>A(p.Gly472Ser)、c.1392(exon14)G>T(p.Lys464Asn)]及母源无义变异[NM_014233.4:c.520C>T(p.Arg174 *)],均为未报道的变异位点。3例患儿均接受综合康复功能训练,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语言和智力改善。例1通过单一抗癫痫药物治疗有效控制癫痫发作,例2应用4种以上抗癫痫发作药物才有效控制癫痫发作。 结论:UBTF基因变异导致儿童期发病的神经退行性变相对较罕见,部分病例可伴随脑萎缩。 UBTF基因新生错义变异及母源无义变异为3例先证者的遗传学病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SMC1A基因截短变异致儿童晚发性丛集性癫痫发作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 SMC1A基因截短变异患儿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特点。 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21年2月收治并确诊的1例 SMC1A基因截短变异致晚发性丛集性癫痫发作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并进行文献复习。 结果:先证者为女性,5岁首次癫痫发作,呈丛集性发作,对多种抗癫痫药物反应差,起病前智力运动及语言发育正常。行全外显子基因组测序示: SMC1A基因存在新发杂合无义变异c.55C>T,p.Gln19Ter(p.Gln19 *),该变异未见报道。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4篇,结合本例共32例 SMC1A基因截短变异患者,均为女性,其中30例为早发性难治性癫痫患者,首次癫痫发作中位年龄5个月(范围4周至40个月),78.1%(25/32)有丛集性发作,93.8%(30/32)合并智力发育障碍,68.8%(22/32)德朗热综合征临床评分≥4分。基因变异类型:31例为新发变异;32例中移码变异16例,无义变异12例[其中c.2923C>T位点变异3例(9.4%,3/32)],剪切变异4例。 结论:本研究进一步扩展了 SMC1A基因截短变异的临床表型和基因型;女性晚发性丛集性癫痫发作表型少见,国内尚未见相关报道;基因检测有助于遗传性癫痫疾病的早期诊断及精准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Mowat-Wilson综合征伴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诊疗及预后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Mowat-Wilson综合征(Mowat-Wilson syndrome, MWS)伴先天性巨结肠(Hirschsprung disease,HD)患儿的诊疗情况及其预后。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21年7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MWS伴HD的患儿7例。其中,男3例,女4例;患儿小头畸形6例,面容及耳廓异常7例,先天性心脏病5例,生殖器畸形(尿道下裂)2例,听力异常、幽门狭窄及肾积水各1例;手术前HD检查结果为常见型5例,长段型1例,全结肠型1例。所有患儿均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及手术治疗,肛门手术全部采用经肛门直肠黏膜切除和内括约肌部分切除术,出院后定期随访,记录患儿纸尿裤使用情况、污粪、肛周糜烂、饮食情况及小肠结肠炎发作次数等,并对患儿智力、运动能力、语言、身高及体重等进行检查测量。结果:基因检测结果显示7例患儿均携带ZEB2基因杂合突变,其中4例为无义突变,3例为移码突变。患儿手术时年龄范围为20 d至1岁2个月,手术时间为90~210 min,术中出血量为5~50 ml。7例患儿中腹腔镜手术5例,单纯肛门手术1例,腹腔镜游离结直肠再经瘘口开腹游离回肠,行全结肠切除、回肠肛管吻合1例。2例出现短期并发症,其余5例恢复较好。手术后3个月,1例患儿因心脏手术相关并发症死亡,1例失随访,另5例患儿规律随访。5例随访患儿中,1例偶发污粪及肛周糜烂,2例年龄>5岁的患儿需长期使用纸尿裤,2例排便功能良好;4例可正常进食;3例间断发作小肠结肠炎。2例1岁3个月的患儿生长发育正常,其余3例患儿均生长发育落后。随访中发现患儿均伴有明确智力发育障碍及运动发育落后,4例伴有言语能力缺失,2例伴有躯体和肢体畸形,1例有眼部畸形(斜视)。3例患儿进行头颅核磁共振检查,其中2例胼胝体发育不良。结论:对于MWS伴HD患儿,手术治疗安全可靠,但患儿智力、语言和运动功能发育水平低下,小肠结肠炎发病率高,预后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小于胎龄儿神经发育结局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小于胎龄儿(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SGA)不仅是各种围产期疾病发生和围产期死亡的高危人群,也易合并多种远期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同时该类人群生长发育迟缓、神经发育障碍的风险也明显增加,严重影响儿童远期生存质量。本文关注SGA远期神经发育结局,从智力发育、运动发育、语言发育、感知觉发育、精神疾病等进行分类总结归纳,同时评估其神经发育障碍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促进SGA神经发育结局的改善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