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谷氨酸钠诱导的中枢性肥胖小鼠海马组织中表达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讨中枢性肥胖小鼠是否通过影响海马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表达引起认知功能的下降.方法 自小鼠出生当天起,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按3 mg·g-1·d-1的剂量颈部皮下注射10%L-谷氨酸钠(MSG),连续5 d;正常组同法注射等剂量0.9%NaCl.最终正常组和模型组各入选8只.比较2组小鼠体质量、Lee's指数和血脂变化,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2组小鼠海马组织中BDN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8周末,模型组和正常组的体质量分别为(49.01±2.47)和(41.27±3.28)g,Lee's指数分别为(357.14±9.24)和(330.15±7.37)g1/3·cm-1,三酰甘油分别为(1.37±0.52)和(0.73±0.31)mmol·L-1,总胆固醇分别为(2.98±0.18)和(1.98±0.30)mmol.L-1,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为(0.31±0.03)和(0.24±0.02)mmol·L-1,高密度脂蛋白分别为(2.70±0.15)和(1.98±0.40)mmol·L-1,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符合中枢性肥胖模型特点.模型组和正常组海马组织中BDNF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6.02 × 104±626.53和7.04 × 104±1 440.81,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枢性肥胖小鼠可能通过下调海马组织中BDNF的表达来引起认知功能的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饲料中谷氨酸、谷氨酰胺和谷氨酸钠对鳜摄食、生长、胃肠及肝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3/30
为研究谷氨酸(Glu)、谷氨酰胺(Gln)和谷氨酸钠(MSG)对鳜(Siniperca chuatsi)摄食、生长及胃肠功能的影响,以鳜基础饲料为对照组(CON),分别添加0.2%和0.4%的Glu、Gln和MSG,命名为Glu-0.2、Glu-0.4、Gln-0.2、Gln-0.4、MSG-0.2和MSG-0.4六个处理组,饲喂初始体质量为(17.60±0.53)g的鳜56d.同CON相比,结果显示:(1)三种添加剂均显著提高摄食量,其中MSG组最明显;(2)Glu-0.2和Gln-0.2的增重率、饲料转化率显著提高;(3)各添加组的胃蛋白酶活力和Glu-0.2、Glu-0.4、Gln-0.2的胃H+-K+-ATPase活力显著增强;(4)肠道中的胰蛋白酶活力在Glu-0.2显著提高,Na+-K+-ATPase活力在Gln-0.4无促进作用,其他组均显著增强;(5)Glu组、MSG组血浆中D-乳酸、内毒素含量和二胺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降低;(6)Gln组血浆AST和ALT显著升高,且肝细胞肿胀、空泡化明显增多;(7)Glu组和MSG组血浆抗氧化能力显著升高,Gln组显著降低;(8)肠道微生物组成Glu-0.2的门水平软壁菌门(Tenericutes)、属水平索氏鲸杆菌属(Cetobacterium)丰度显著高于CON组.综上,Glu具有促进鳜胃酸分泌和胃肠消化吸收能力,增强肠道物理屏障,改善肠道菌群,促进生长;Gln能提升鳜胃肠功能,而机体抗氧化力、肝功能下降;MSG促进摄食和生长效果最佳,但对饲料转化无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含透明质酸、聚谷氨酸钠、乙酰壳糖胺护肤复合物的保湿性能及屏障修复功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研究含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聚谷氨酸钠(Sodium polyglutamate,PGA)、乙酰壳糖胺(Acetyl glucosamine,NAG)的护肤复合物(熙衡因)对皮肤屏障的影响.方法:采用角质形成细胞评估熙衡因的细胞毒性,在此基础上通过3D皮肤模型考察其对吡咯烷酮羧酸(Pyrrolidone carboxylic acid,PCA)、丝聚蛋白(Filaggrin,FLG)、兜甲蛋白(Loricrin,LOR)、转谷氨酰胺酶1(Transglutaminase 1,TGM 1)和神经酰胺的影响,并通过人体临床实验,于使用前、使用后1、2、4周分别测试含有2%熙衡因的乳液对经皮水分流失(Trans epidermal water loss,TEWL)的影响.结果:MTT实验结果表明熙衡因在10 mg/ml浓度范围内对角质形成细胞无明显细胞毒性,选定1.25 mg/ml进行测试,该浓度下其可以显著增加PCA、FLG、LOR、TGM1和神经酰胺含量(P<0.05),并可以上调神经酰胺/蛋白(P<0.05)和长碳链神经酰胺占比;人体临床功效测试显示,相比空白对照组,含有2%熙衡因的实验组在使用样品后1、2、4周可以显著降低TEWL(P<0.01).结论:熙衡因可以通过提高PCA、FLG、LOR、TGM1和神经酰胺含量,减少TEWL,发挥保湿和修复屏障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利福平致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作用机理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利福平为一线抗结核药物,可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但其相关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阐明.方法 幼年小鼠在出生后第二天皮下注射谷氨酸钠(monosodium glutamate,MSG)5 g/kg以诱导肥胖、胰岛素抵抗的肥胖小鼠,用于考察利福平致小鼠NASH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采用静脉注射氯膦酸脂质体剔除小鼠肝脏Kupffer细胞,观察Kupffer细胞在利福平致小鼠NASH中的作用.结果 MSG小鼠在50 d龄时明显肥胖,Lee's指数显著增加,肝脏脂质轻度堆积、肝功能轻度受损,肝脏组织病理出现轻微的炎症反应.连续灌胃利福平600、300和150mg/kg7d可引起正常小鼠和肥胖小鼠肝功能受损,肝脏发生NASH样病理改变,对肥胖小鼠的作用明显强于正常小鼠.注射脂质体剔除肝脏Kupffer细胞小鼠体重降低并伴随着轻微的肝损伤,但未影响肝脏中TG和TC的含量;利福平可使Kupffer细胞剔除小鼠可使其体重降低,肝脏发生NASH样改变,但与正常小鼠相比并无明显差异.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利福平所致小鼠肝脏NASH变化与胰岛素抵抗及肝脏脂质堆积程度、肝组织功能状态密切相关,这些作用与Kupffer细胞无明显关联,提示利福平在临床用于结核病治疗时应加强检测患者肝功能及脂肪肝,有利于预防利福平所致的肝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大蒜素对肥胖伴牙周炎大鼠胰岛素抵抗及游离脂肪酸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肥胖伴牙周炎大鼠胰岛素抵抗及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s)水平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健康组、牙周炎组及低、中、高剂量组,每组 8 只.健康组为健康大鼠,其余各组均以谷氨酸钠(MSG)诱法,成功建立肥胖模型后,结扎上颌磨牙并涂菌,建立牙周炎模型.牙周炎组和健康组均给予生理盐水,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大蒜素 20、40、60 mg·kg-1·d-1,灌胃给药.治疗 21 天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稳态模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分及FFAs水平,比较TLR4/MyD88 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采用SPSS 22.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健康组相比,牙周炎组的FPG、FINS水平,HOMA-IR,IL-6 及TNF-α水平显著升高,TLR4、MyD88 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牙周炎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的FPG、FINS水平,HOMA-IR,IL-6 及TNF-α水平显著降低,TLR4、MyD88 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低剂量组相比,中、高剂量组FPG、FINS水平,HOMA-IR,IL-6 及TNF-α水平显著降低,TLR4、MyD88 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与中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FPG、FINS水平,HOMA-IR,IL-6 及TNF-α水平显著降低,TLR4、MyD88 蛋白表达显著下调(P<0.05).低、中、高剂量组治疗后的FFAs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与健康组相比,牙周炎组、低、中剂量组FFAs水平显著升高.与牙周炎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FFAs水平显著降低;与低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FFAs水平显著降低;与中剂量组相比,高剂量组FFAs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大蒜素能改善肥胖伴牙周炎大鼠胰岛素抵抗和肥胖情况,其作用机制与TLR4/MyD88 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佛手散改善谷氨酸钠诱导的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探讨佛手散改善谷氨酸钠诱导的PC12 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PC1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佛手散高剂量组、佛手散中剂量组、佛手散低剂量组.分别给予佛手散低剂量组、佛手散中剂量组、佛手散高剂量组32 mg/mL、64 mg/mL和 128 mg/mL佛手散处理,给予对照组和模型组PBS处理.除对照组外,对其余4 组PC12 细胞建立谷氨酸钠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模型.比较各组PC12 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丙二醛和活性氧簇的含量,以及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Bcl-2)和Bcl-2 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PC12 细胞的SOD和谷胱甘肽含量、Bcl-2 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丙二醛和活性氧簇含量、Caspase-3 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佛手散低剂量组、佛手散中剂量组、佛手散高剂量组PC12 细胞的丙二醛和活性氧簇含量、Caspase-3 和Bax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SOD和谷胱甘肽含量、Bcl-2 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模型组(均P<0.05),且上述指标的变化总体上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佛手散可以通过提高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及减少细胞凋亡,来抑制谷氨酸钠诱导的PC12 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从而发挥保护神经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淡水真菌Acremonium tubakii BMC-58产多肽cephaibol A的发酵工艺及抗菌活性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改良淡水真菌Acremonium tubakii BMC-58产多肽cephaibol A的发酵工艺,提高其产率并检测其抗菌活性.方法 通过对6种培养基的筛选确定基础培养基后,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接种量、培养温度、摇床转速、培养时间、初始pH、碳源、氮源和无机盐对菌株BMC-58产cephaibol A产率的影响,确定最适的培养条件;接下来采用Plackett-Burman实验、最陡爬坡实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培养基成分;最后通过纸片法检测cephaibol A对4种细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Bacillus subtilis,B.subtilis;Mycobacterium phlei,M.philei)的抗菌活性.结果 确定了菌株BMC-58在真菌2号培养基中产多肽cephaibol A的产率最高,并将培养基成分调整为蛋白胨、酵母浸膏、玉米淀粉、可溶性淀粉、MgSO4、CaCO3、谷氨酸钠和甘露醇,培养条件为菌株接种量2%,培养基初始pH6.0,培养温度28 ℃,摇床转速180 r/min以及培养时间7 d,最终cephaibol A的产率(17.23 mg/L)比优化前(8.7 mg/L)提高了 1.97倍.同时抗菌实验中cephaibol A对MRSA抗菌活性较好,抑菌圈为9.0 mm..结论 通过优化培养条件后,cephaibol A的产率具有一定的提高,对检测的4种细菌也都有较好的抗菌活性,是一种潜在的抗耐药菌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肥胖复合牙周炎大鼠骨骼肌中瘦素受体表达的组织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牙周炎对胰岛素靶组织中脂肪细胞因子受体表达的调控及其在骨骼肌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方法 将40只新出生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肥胖合并牙周炎组(OB+ CP),肥胖组(OB),牙周炎组(CP)和正常对照组(C).通过皮下注射谷氨酸钠建立肥胖模型;丝线结扎联合局部接种牙周致病菌建立牙周炎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4组大鼠骨骼肌组织中瘦素受体的表达.结果 瘦素受体在C组和CP组的骨骼肌中广泛表达,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OB组和OB+ CP组骨骼肌组织中表达量减少,OB+ CP组中瘦素受体的表达量低于O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和牙周炎对骨骼肌中瘦素受体的表达存在交互效应(P<0.05).结论 牙周炎的局部感染不能直接影响大鼠骨骼肌组织中瘦素受体的表达,但牙周炎可使肥胖机体骨骼肌中瘦素受体的表达下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FGF21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细胞TLR4/p38MAPK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对谷氨酸钠(MSG)诱导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细胞炎症及TLR4/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新生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MSG组和FGF21组(n=10).MSG组和FGF21组大鼠于生后第2、4、6、8、10天皮下注射MSG 4g/(kg·d)喂养至13周,FGF21组大鼠腹腔注射FGF21 1mg/(kg· d)32天.HE染色分析肝脏病理学改变;观察肝重、肝功能;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组织IL-6、TNF-α、TLR4、p38MAPK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SG组大鼠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伴炎性细胞浸润,肝重、ALT、AST、ALP水平升高(P<0.01),肝细胞IL-6、TNF-α、TLR4、p38MAPK mRNA表达增加(P<0.01),TLR4、p38MAPK、p-p38MAPK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MSG组比较,FGF21组大鼠肝细胞脂泡和炎性细胞减少,肝重、ALT、AST、ALP降低(P<0.05,P<0.01,P<0.01,P<0.05),IL-6、TNF-α、TLR4、p38MAPK mRNA表达下降(P<0.01),TLR4、p38MAPK、p-p38MAPK蛋白水平降低(P<0.01).结论 FGF21可能通过调节TLR4/p38M APK信号转导通路,抑制NAFLD炎性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谷氨酸对哺乳仔猪器官指数、血液生化指标、血脂水平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研究谷氨酸对哺乳仔猪器官指数、血液生化指标、血脂水平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选取体况、胎龄和分娩日期一致的长×大母猪6头,每头母猪选取体重相似的仔猪8头(1.55±0.20kg),其他的仔猪寄养.每窝仔猪按体重随机分为4个组(2头/组),每天分别按体重灌服0.18g/kg氯化钠(对照组)、0.06g/kg谷氨酸钠(低剂量组)、0.50g/kg谷氨酸钠(中剂量组)和1.00g/kg谷氨酸钠(高剂量组).仔猪以每天称重后的体重为标准计算口服谷氨酸钠的剂量.分别于7日龄和21日龄各组每窝随机选取1头仔猪屠宰取样.结果表明:灌服谷氨酸对7日龄和21日龄仔猪心指数、肝指数、脾指数和肾指数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灌服高剂量谷氨酸显著升高了7日龄哺乳仔猪血清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和血红蛋白含量及21日龄哺乳仔猪血清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P<0.05),显著降低了21日龄仔猪血清内毒素ET含量及ATPase活性(P<0.05).灌服中剂量谷氨酸显著降低了7日龄和21日龄哺乳仔猪血清游离脂肪酸含量,对21日龄仔猪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也有显著影响(P<0.05).灌服中剂量谷氨酸显著升高了7日龄哺乳仔猪血清总抗氧化能力(P<0.05),显著降低了7日龄哺乳仔猪血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P<0.05).灌服中高剂量谷氨酸显著降低了21日龄仔猪血清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P<0.05),显著升高了21日龄仔猪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P<0.05).因此,灌服谷氨酸能够显著影响哺乳仔猪血液生化和血脂水平、提高哺乳仔猪抗氧化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