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策略和措施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对深圳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应急响应策略和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价,明确人口密度高、流动性强的超大城市新冠肺炎策略和措施的有效性。方法:绘制新冠肺炎流行曲线,划分流行期和防控阶段,观察防控措施效果。制作双层阶发病标点地图,明确不同时点传染源的分布和传播风险。建立传播动力学模型,预期发病数与实际发病数对比。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反映人群风险水平。借助深圳市人群新冠肺炎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调查结果,估计人群防护和响应能力。结果:深圳市新冠肺炎流行经历了上升期、平台期和下降期,疫情上升快,但高峰期持续时间短,而发病降低的速度快和幅度大;流行曲线虽然呈现人传人现象,但"拖尾"现象不明显。从发病标点地图看,在新冠肺炎防控干预期,传染源分布广泛;人口密度越高的区域,病例数越多;而防控干预措施见效后,传染源减少。从预期发病数对比可见,实际病例数大幅减少。高危险人群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呈下降趋势,2月16日之后未能检出。市民新冠肺炎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较高,防护能力和应急响应度较高。结论:深圳市早期由部门主导的防控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不足以阻断新冠肺炎流行;一级响应策略和措施效果明显,确保了春节后复工复产的启动;对超大城市,采取综合性阻断策略和措施,同样可以控制新冠肺炎的流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超大城市社区老年人年龄歧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超大城市社区老年人年龄歧视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1—12月在北京市西城区牛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200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Barthel指数、简版老年抑郁量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罗森伯格自尊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Lubben社会网络量表以及老年歧视调查问卷对老年人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探讨社区老年人年龄歧视的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00%(200/200)。200名社区老年人年龄歧视总分为(3.55±0.31)分,其中客观层面得分为(3.59±0.28)分,主观层面得分为(3.50±0.48)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状态、退休前或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家庭关怀、自尊、社会支持是社区老年人年龄歧视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老年人年龄歧视受多种因素影响,医务人员在制订干预策略时应重点关注退休、主要从事体力工作及家庭与社会支持较差的老年人。同时,社区卫生工作者应定期组织活动,鼓励老年人积极参加,提升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降低老年人年龄歧视程度,促进健康老龄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地铁车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气溶胶浓度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 了解城市地铁车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气溶胶的特征,探讨超大城市地铁车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微生物气溶胶的影响因素,并对真菌气溶胶浓度与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 基于随机抽样抽取覆盖某大型城市15条地铁线路的120座车站,运用Andersen撞击式分级采样法采集599个地铁车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中6级粒径段(≥7.00 μm,4.70~<7.00 μm,3.30~<4.70 μm,2.10~<3.30 μm,1.10~<2.10 μm 和 0.65~<1.10 μm)的气溶胶样本,并采用培养法检测细菌与真菌气溶胶浓度.运用Spearman秩相关性、Mann-Whitney U检验及Kruskal-Wallis 检验分析微生物气溶胶浓度的影响因素.结果 某大型城市地铁车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细菌气溶胶和真菌气溶胶的中位数浓度(四分位距)分别为163(148)CFU/m3和346(205)CFU/m3.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不同影响因素与微生物气溶胶浓度的相关性有所不同.其中,环境温度与总细菌气溶胶浓度(r=0.22,P<0.001)和总真菌气溶胶浓度(r=0.17,P<0.001)均呈正相关.可吸入颗粒物(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PM10)质量浓度与总细菌气溶胶浓度呈正相关(r=0.10,P<0.05),与总真菌气溶胶浓度的相关性较低(r=0.06,P>0.05).Spearman秩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还显示站点类型、站台开通年份、季节及气象条件等因素均可能影响车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微生物气溶胶浓度.结论 温度、相对湿度、PM10质量浓度、清洗间隔、采样时经过人数、站点类型、气象条件等因素均会影响车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微生物气溶胶浓度,未来仍需对这些因素予以重视,做好地铁车站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微生物风险防控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某超大城市男性公交司机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背景]公交司机是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MSDs)的高发人群.超大城市公交司机人数众多,面临着庞大的客运量和复杂的路况,罹患WMSDs风险较大,但目前对于这一群体相关研究较为缺乏.[目的]调查某超大城市公交司机WMSDs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和自填式问卷调查方法,对某超大城市公交司机进行整群分层抽样调查,统计该群体过去12个月的WMSDs发生情况,采用Pearson χ2 和二元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高发部位WMSDs的影响因素.[结果]某超大城市公交司机过去 12个月的WMSDs总症状发生率为 49.5%(551/1113),不同部位的症状发生率为 4.0%~38.5%,症状发生率位于前三位的部位分别是颈部(38.5%)、下背/腰部(25.5%)和肩部(2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50岁)、吸烟、下班后疲惫(中等、严重)、长时间坐位作业(很频繁)、以不舒服姿势工作(有时、经常、很频繁)、加班(偶尔、经常)、工作场所温度(不舒适)、工作环境噪声(严重影响)是颈部WMSDs的危险因素(OR=2.014、1.577、2.793、3.025、2.708、2.032、3.406、2.746、1.442、2.998、1.456、3.506;P<0.05);本岗位工龄(6~10年、11~15年、16~20年)、吸烟、下班后疲惫(中等、严重)、以不舒服姿势工作(有时、经常、很频繁)是下背/腰部WMSDs的危险因素(OR=1.777、2.130、2.400、1.503、2.951、3.364、1.836、4.569、2.786,P<0.05);年龄(46~50岁、>50岁)、吸烟、下班后疲惫(中等、严重)、主要驾驶车辆类型(混合动力、柴油)、以不舒服姿势工作(经常、很频繁)、加班(经常)、工作场所温度(不舒适)是肩部WMSDs的危险因素(OR=1.737、2.357、1.553、2.259、2.489、1.659、3.295、2.777、3.320、2.266、1.426,P<0.05).下班后体育锻炼(1~2次·周-1、≥3次·周-1)是颈部和下背/腰部WMSDs的保护因素(OR=0.553、0.470、0.586、0.485,P<0.05).[结论]近一半的某超大城市公交司机出现WMSDs症状,高发部位以颈部、下背/腰部和肩部为主,其发生状况与个人和职业因素有关,应积极采取预防和干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超大城市流动老年人遭受童年欺凌经历与老年期孤独感的关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13
目的 探索超大城市流动老年人遭受童年欺凌经历与老年期孤独感的关系.方法 采用配额抽样方法,2022年在北京市大兴区青云店镇共完成1 000名≥60岁常住外来老年人的有效问卷调查,收集社会人口学、孤独感及童年欺凌等信息,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最小二乘回归(OLS)模型分析超大城市流动老年人遭受童年欺凌经历与老年期孤独感的关系及其调节因素,最后进行分样本回归.结果 在调整人口学特征变量、社会经济地位变量、躯体健康变量、来京时长、普通话掌握程度和社会融入变量后,遭受过童年欺凌的超大城市流动老年群体孤独感得分平均提高5.616(4.153~7.079)分,自评健康、普通话的掌握程度、婚姻关系满意度以及社会融入在"遭受童年欺凌-孤独感"中起调节作用,与模型 1 相比,模型 2、3、4 的β 值(95%CI)由 8.014(6.580~9.447)变为 7.498(6.027~8.968)、7.402(5.961~8.843)、5.616(4.153~7.079).分样本回归表明在不同性别、年龄、户籍、婚姻与配偶流动情况中结果稳健(均P<0.01),但在受教育程度中结果存在差异.结论 遭受过童年欺凌的超大城市流动老年人孤独感水平更高,自评健康、普通话的掌握程度、婚姻关系满意度以及社会融入有助于削弱上述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均等化试点政策与超大城市公共卫生系统韧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针对均等化试点政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流动人口健康效应、公共卫生服务利用、城市社会融入,很少考虑城市公共卫生系统的问题,结合风险矩阵理论(RMA)与PSR韧性评价模型的使用,利用熵权法分析了上海、北京、重庆、天津、深圳等5 个超大城市的公共卫生系统韧性.同时,采用合成控制法,评价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均等化试点政策对超大城市公共卫生系统韧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从准则层指标角度分析,状态性指标带来的风险最为显著,响应性指标次之,压力型指标最小.(2)合成控制法结果表明流动人口均等化试点政策对城市公共卫生系统韧性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进存在地区差异性.人口压力较大的城市,均等化试点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城市公共卫生系统韧性.(3)北京整体以及其他城市的其他年份的政策效果并不显著,说明公共卫生系统韧性效果仍需强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超大城市卫生体系绩效评价框架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系统开发超大城市卫生体系绩效评价分析框架和指标体系,为超大城市间医疗卫生服务发展的优劣势比较提供参考,为合理配置卫生资源、推进卫生体系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相关统计年鉴和国内外相关文件等文献,归纳总结国际卫生体系绩效评价理论框架,在专家咨询的基础上,设计构建适用于我国超大城市的卫生体系绩效评价的四级指标体系.结果 共设一级指标3个,包括"投入""过程""结果";二级指标8个,包括卫生筹资(投入)、卫生人力(投入)、机构配置(投入)、医疗服务体系(过程)、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过程)、医疗保障体系(过程)、人群健康状况(结果)、筹资风险保护(结果);三级指标16个.结论 超大城市卫生体系绩效比较研究是一项具有创新性和挑战性的工作.建议基于本研究的结果,按照全面性与代表性相结合、可及性和可比性相结合、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原则设计指标体系,进一步开展构建城市间卫生体系绩效评价框架研究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大型城市远郊地区卫生人才发展策略研究 ——以上海市青浦区为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对上海市青浦区卫生人力资源现况的分析,从人才引进、 人才招聘、 人才培养、 人才管理以及人才流动6个维度对青浦区卫生人才发展策略进行研究,总结超大型城市远郊地区卫生人才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及远郊地区在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中进行的积极探索和实践经验,从政策保障、 体制机制以及能及提升3个方面为我国超大型城市远郊地区卫生人才的发展和卫生人力资源的配置提出参考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超大城市“医药分开”改革平稳落地的策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大城市卫生部门改革面临医疗机构数量多、患者需求多样化及利益关系复杂等问题,改革具有极大挑战性.北京作为超大城市,通过保障目标群体权利、掌握政策实施窗口等设计,有效实现了改革平稳落地并取得成效.系统梳理了北京的实施策略,为大城市卫生部门改革平稳落地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0—2016年京沪卫生发展效率的比较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2010—2016年北京市和上海市卫生发展效率进行比较分析,归纳两市卫生发展的特点和问题,为我国以北京市、上海市为代表的超大城市卫生发展决策提供建议.方法 基于专家咨询结论,确定数据包络分析指标维度,根据2010—2016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和全国卫生财务年报建立包括北京市、上海市在内的20个省(直辖市)的相关指标数据库,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运用DEAP软件以及MATLAB的Linprog程序进行数据统计,对京沪卫生发展效率进行量化分析.结果 北京市卫生体系综合效率低于上海市,但不断上升.北京市人力投入效率较低,卫生总费用投入高于目标值.健康产出方面,京沪两地产出值与目标值差距不大,北京市筹资风险保护指标效率较高.服务量产出方面,京沪服务量产出效率水平提高,上海市的医师负荷效率高于北京市.结论 北京市提升卫生体系综合服务效率举措有成效,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建议北京市以健全医疗保障体系为抓手,提升卫生经费使用效率.上海市应优化医师工作负荷,从人才角度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