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循环外泌体中炎症相关蛋白S100A8的表达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观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血浆外泌体、微囊泡(MV)、血浆和玻璃体中炎症相关蛋白S100A8的表达,并于糖尿病大鼠模型中进行验证,初步探讨其在DR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和基础研究。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以及同期健康体检者共计73名纳入研究。其中,采集血浆32名,收集玻璃体液41名,并据此分为血浆样本研究队列和玻璃体样本研究队列。将受试者分为未发生眼底改变的单纯糖尿病组(DM组)、非增生型DR组(NPDR组)和增生型DR组(PDR组);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NC组)。玻璃体样本研究队列中对照组为黄斑前膜或黄斑裂孔患者玻璃体液。超速离心法分离血浆外泌体和MV。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纳米粒度分析仪、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鉴定外泌体和MV。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S100A8质量浓度。18只健康雄性Brown Norway大鼠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每只9只。糖尿病组大鼠经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糖尿病模型。建模后5个月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检测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S100A8的表达情况。两组间计量数据比较采用 t检验;多组计量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血浆中成功分离得到具有各自特征的外泌体和MV。PDR组患者血浆外泌体和玻璃体S100A8浓度均高于NPDR组、DM组、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39、0.020、0.002、0.002, P<0.000、<0.000 )。血浆样本队列研究4个组受试者血浆、血浆MV的S100A8质量浓度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283、0.015 , P=0.836、0.996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双极细胞、视锥视杆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均表达S100A8蛋白。与正常对照组大鼠比较,糖尿病组大鼠视网膜组织中S100A8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028, P=0.001 )。 结论:循环外泌体中S100A8蛋白水平随2型糖尿病患者DR严重程度明显增高。S100A8可能是DR炎症环境的影响因素,是潜在的抗炎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腹水来源的外泌体对卵巢上皮性癌干细胞样细胞的干性特征及侵袭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患者腹水来源的外泌体对卵巢癌干细胞样细胞(OCS-LC)干性特征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1)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法诱导卵巢癌细胞系A2780细胞生成OCS-LC,并采用成球实验、分化功能实验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等方法鉴定OCS-LC的成球克隆生长、定向分化潜能、干性标志物CD 133表达等干性特征。(2)采用超速离心法提取卵巢癌来源外泌体(OCDE),包括卵巢癌患者腹水来源及A2780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即腹水来源外泌体(ADE)及细胞来源外泌体(CDE)],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外泌体形态、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TA)法测量外泌体粒径、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特异性蛋白分子热休克蛋白70(HSP-70)、CD 63、CD 9的表达等方法对外泌体ADE和CDE进行鉴定。(3)将ADE和CDE分别与OCS-LC共培养,即ADE+OCS-LC组、CDE+OCS-LC组,以磷酸盐缓冲液(PBS)与OCS-LC共培养作为空白对照组。通过观察3组OCS-LC的成球周期、最大球直径及成球率,评估各组OCS-LC的成球能力;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3组OCS-LC的干性标志物CD 133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3组OCS-LC中干细胞转录因子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4(Oct-4)和Nanog mRNA的表达;穿膜小室(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3组OCS-LC的侵袭能力。 结果:(1)OCS-LC的鉴定:成球实验显示,OCS-LC单细胞悬液在无血清培养基中可二次成球生长;分化功能实验显示,OCS-LC细胞球在含血清培养基中改变生长方式,分化成呈贴壁生长的A2780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OCS-LC中CD 133阳性( CD133+)细胞的比例为(18.9±0.9)%,显著高于其对照(即A2780细胞)的(0.6±0.5)%( t=38.570, P<0.01)。(2)OCDE的鉴定:透射电镜下观察,外泌体ADE和CDE均可见清晰的脂质双层膜结构,一侧呈凹陷的半球形或杯托样;NTA法测量显示,外泌体粒径主要在30~100 nm范围,平均粒径67.2 nm;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特异性蛋白分子HSP-70、CD 63、CD 9均呈阳性表达。(3)共培养后,成球实验显示,空白对照组、ADE+OCS-LC组、CDE+OCS-LC组OCS-LC均可继续成球生长,其中ADE+OCS-LC组细胞呈现两种生长方式,大部分细胞继续维持干性成球生长,小部分细胞出现分化,呈贴壁生长;3组OCS-LC的成球周期分别为(15.3±1.5)、(10.3±0.6)、(6.7±0.6) d,细胞球最大直径分别为(100.3±3.2)、(145.2±5.1)和(170.0±2.1) μm,成球率分别为(1.05±0.20)%、(4.15±0.10)%和(10.45±0.25)%,3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且CDE+OCS-LC组分别与ADE+OCS-LC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显示,空白对照组、ADE+OCS-LC组,CDE+OCS-LC组OCS-LC细胞球中呈绿色荧光的 CD133+细胞数依次增多,3组OCS-LC细胞球中 CD133+细胞比例[分别为(26.6±1.5)%、(46.2±2.1)%和(58.4±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87.588, P<0.05),且CDE+OCS-LC组较ADE+OCS-LC组更高( t=6.753, P<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显示,空白对照组、ADE+OCS-LC组、CDE+OCS-LC组OCS-LC中Oct-4 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04±0.12、3.46±0.24、4.03±0.31,Nanog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7、1.57±0.32、2.66±0.15,3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且CDE+OCS-LC组均显著高于ADE+OCS-LC组( P均<0.05)。transwell小室实验显示,空白对照组、ADE+OCS-LC组、CDE+OCS-LC组的侵袭细胞数依次增多,分别为(30±5)、(102±4)、(210±7)个,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820.800, P<0.05),且CDE+OCS-LC组显著高于ADE+OCS-LC组( t=23.202, P<0.05)。 结论:卵巢癌ADE能够增强和维持OCS-LC的干性特征,促进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但CDE优于ADE。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微小RNA-25通过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外泌体促进食管癌细胞的远处转移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CAFs)源性外泌体中微小RNA(miR)-25参与促进食管癌细胞转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获取新鲜食管癌及癌旁组织,通过贴壁法分别获得CAFs和成纤维细胞(NFs),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Vimentin)的表达进行鉴定。用超速离心法提取CAFs和NFs的外泌体,用Western blot和透射电镜对外泌体进行鉴定,采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25的表达,结果用配对样本 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用RT-qPCR检测CAFs、NFs和相应外泌体,以及外泌体共培养的食管癌TE-1中miR-25的表达,并将外泌体与TE-1共培养后检测TE-1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及荧光素酶实验明确miR-25的靶基因,结果用非配对样本 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RT-qPCR结果提示,与癌旁组织比较,食管癌组织中高表达miR-25( n=30, t= 3.46, P<0.05);miR-25在CAFs中的表达高于NFs( t=5.37, P<0.05);免疫荧光结果提示,相较于NFs,CAFs中α-SMA、Vimentin荧光信号增强;Western blot结果提示外泌体中表达CD9和TSG101蛋白,且透射电镜鉴定符合外泌体特征;RT-qPCR结果提示,CAFs源性外泌体中miR-25的表达高于NFs外泌体( t=5.45, P<0.05)。Transwell实验表明,NFs外泌体与TE-1共培养组,每视野TE-1迁移细胞数为(202.700±17.840)个,CAFs外泌体与TE-1共培养组为(558.000±19.430)个( t=13.47, P<0.01, n=3);NFs外泌体与TE-1共培养组,每视野TE-1侵袭细胞数为(174.000±10.070)个,CAFs外泌体与TE-1共培养组为(428.000±8.888)个( t=18.91, P<0.01, n=3);miR-NC转染TE-1组,每视野TE-1迁移细胞数为(68.000±2.082)个,miR-25 mimics转染TE-1组为(379.000±6.083)个( t=48.37, P<0.01, n=3);miR-NC转染TE-1组,每视野TE-1侵袭细胞数为(40.000±2.082)个,miR-25 mimics转染TE-1组为(254.000±2.000)个( t=74.13, P<0.01, n=3),进一步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结果显示,过表达miR-25可降低58%的PTEN 3’UTR野生型的荧光素酶活性(野生型: t=7.19, P<0.05),证实miR-25可靶向促进PTEN的表达。 结论:CAFs外泌体miR-25能够通过激活PTEN信号通路,而促进食管癌细胞的远处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螨虫诱导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浆细胞外囊泡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究螨虫诱导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血浆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EV)蛋白质组学的差异,寻找并鉴定AR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方法:分别收集螨虫诱导的AR患者(AR组)和健康志愿者(HC组)的血液样本,每组各20例。使用超速离心法对AR组与HC组的血浆EV进行分离,并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纳米流式细胞术对EV进行鉴定和表征。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对分离出的EV进行蛋白质组学分析,寻找并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differentially expression proteins,DEPs)。随后,对DEPs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和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结果:AR组和HC组的血浆EV大小在30~150 nm之间,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两组之间共筛选出664种蛋白质,并鉴定出89种表达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的蛋白质( P<0.05)。与HC组相比,AR组中有44种蛋白质表达显著上调,45种蛋白质表达显著下调。通过进行GO分析,发现这89种DEPs可能与免疫调节有关。此外,KEGG富集分析和PPI分析显示,这89种DEPs还与补体和凝血级联反应、雌激素和脂肪细胞因子信号通路等多种途径密切相关。 结论:本研究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成功筛选出与螨虫诱导AR相关的89种差异表达蛋白质。这些DEPs主要参与调节个体的免疫反应,其中脂联素、补体C1q亚基A和溶质载体家族2等蛋白质可能成为诊断AR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肺泡灌洗液和血浆中外泌体含量与早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损伤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浆中外泌体含量与肺损伤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从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重症医学科就诊并接受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根据其是否是ARDS分为ARDS组和非ARDS组。最终纳入ARDS患者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65.5±15.5)岁;非ARDS患者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57.2±15.3)岁。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纳入后24 h内的BALF和血浆并利用超速离心获取标本的总外泌体,利用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TA)检测并比较两组的外泌体含量差异,分析外泌体含量与ARDS患者肺损伤严重程度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ARDS组与非ARDS组间性别、年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ARDS组血浆中外泌体含量明显高于非ARDS组[(25.3±1.2)个/ml比(24.2±1.6)个/ml, P=0.031],而ARDS组BALF中外泌体含量同样高于非ARDS组[(26.5±1.6)个/ml比(24.6±1.1)个/ml, P=0.001]。肺内原因导致的ARDS患者BALF中外泌体含量高于肺外原因导致的ARDS组[(26.9±1.5)个/ml比(25.2±0.9)个/ml, P=0.01],而细菌性感染是其BALF中外泌体含量最高的亚组。轻度ARDS组比重度ARDS组BALF中的外泌体含量明显更低[(25.7±1.3)个/ml比(27.2±1.5)个/ml, P=0.038];ARDS患者BALF中外泌体的含量与P/F呈负相关性( r=-0.38, P=0.03);与Murray肺损伤评分水平呈正相关性( r=0.47, P=0.01);与驱动压水平、静态顺应性水平、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28 d预后均无相关性(均 P>0.05)。 结论:与非ARDS患者相比,ARDS患者BALF和血浆中外泌体含量明显增高;BALF来源的外泌体与ARDS肺损伤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前后血浆外泌体差异蛋白质组学筛选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筛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异甘草酸镁(MgIG)治疗前后血浆外泌体的差异蛋白质组。方法:分别采集36例MgIG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前后的血浆标本(2 ml/例),利用超速离心方法提取血浆外泌体,利用Nanosight NS300颗粒粒度分析仪检测外泌体颗粒的浓度和内径。随机各抽取3例MgIG治疗前后组的血浆外泌体,裂解后提取蛋白,利用胰蛋白酶消化后,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进行label-free差异蛋白质组学分析,筛选出变化倍数1.5倍以上的差异蛋白。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对感兴趣差异蛋白的表达量进行验证( n = 30)。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均数的 t检验。 结果:提取的外泌体平均颗粒浓度为2.2×10 9个/ml,平均粒径为(107±52)nm,与理论血浆外泌体大小值相符,证明成功提取了血浆外泌体。蛋白质组学结果显示,MgIG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前后相比较,共筛选出153个差异蛋白,包括85个上调蛋白和68个下调蛋白。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MgIG治疗后组和治疗前组相比较,血浆外泌体中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剂和肝细胞生长因子样蛋白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剂在MgIG治疗前组血浆外泌体中浓度为(45.9±9.4)μg/ml,在MgIG治疗后组为(13.9±2.0)μg/ml。肝细胞生长因子样蛋白在MgIG治疗前组血浆外泌体中浓度为(23.4±4.9)μg/ml,在MgIG治疗后组为(13.8±2.2)μg/ml。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结果均与蛋白质组学结果一致。 结论:本研究成功筛选出MgIG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前后血浆外泌体差异蛋白质组,为研究MgIG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人冠状病毒NL63超速离心富集方法的建立及优化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建立并优化人冠状病毒NL63参考株(HCoV-NL63-NC_005831)的体外富集方法。方法:以恒河猴肾细胞系(LLC-MK2)培养HCoV-NL63,以离心力135 000× g、分别离心病毒培养上清4 h、6 h、8 h、10 h和12 h以富集病毒,并以商品化PEG沉淀试剂盒富集方法作为对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TCID 50)和空斑实验对原始病毒液、富集病毒液分别进行病毒核酸和病毒生物活性定量检测,评价病毒富集效果;通过透射电镜负染观测病毒富集前后的形态。 结果:经层超速离心法及经PEG沉淀法分别进行体积100∶1富集处理,两种方法获得的富集病毒液相较于原液的病毒核酸浓度及活病毒浓度均有提高( P<0.001)。超速离心方法富集前后,电镜下观察到的病毒颗粒呈正常的负染形态;4 h、6 h、8 h、10 h和12 h超速离心后活病毒浓度平均分别是原病毒液的(7.35±1.62)倍、(13.98±1.71)倍、(36.36±10.41)倍、(48.16±9.38)倍、(54.26±7.02)倍,PEG沉淀后活病毒浓度是原病毒液的(3.39±0.16)倍,经超速离心法获得的富集病毒液的核酸浓度及活病毒浓度显著高于PEG沉淀法( P<0.05);8 h、10 h、12 h超速离心后病毒浓度显著高于4 h和6 h( P<0.05),但8 h、10 h、12 h之间病毒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超速离心法相较于商品化的PEG沉淀法能更有效富集HCoV-NL63病毒;离心力为135 000× g时,选择8 h的超离时间可获得较优的体外富集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外泌体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1抗原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讨检测外周血中外泌体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1(GPC-1)抗原对术前协助诊断胰腺癌(PDAC)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河北省人民医院31例PDAC患者(实验组)和22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对照组)的外周血,用超速离心机分离出外泌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染色,流式细胞仪测定外泌体GPC-1的阳性率,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两组患者外周血糖类抗原19-9(CA19-9)含量。相关分析打用Person相关分析。结果:GPC-1+外泌体在实验组的表达较对照组的表达率明显升高(27.52%比4.96%, Z=-5.145,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19-9在实验组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76.40 mg/L比16.07 mg/L, Z=-3.342,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PC-1+外泌体、CA19-9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8、0.771( t=19.44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泌体GPC-1阳性率的约登指数为0.812,其GPC-1阳性率为12.16%,敏感度为90.30%,特异度为90.90%,误诊率为9.10%,漏诊率为9.70%。将CA19-9与GPC-1+外泌体联合用于PDAC的早期诊断时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22,95%可信区间为0.848~0.997,与GPC-1+外泌体独立诊断PDAC比较(ROC曲线下面积为0.9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664, P>0.05)。 结论:外周血GPC-1+外泌体测定对临床上协助诊断PDAC的参考价值优于CA19-9,且不劣于两指标联合的诊断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变区软骨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促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进行性发展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患者来源病变区域软骨细胞(OA-L-CH)分泌的细胞外囊泡(OA-L-CH-EVs)对非病变区域软骨细胞的OA发展的影响机制。方法:软骨细胞来源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例因OA需行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提取病变区域(OA-L-CH)和非病变区区域(OA-NL-CH)软骨细胞进行传代培养,运用差速离心法+超速离心法提取EVs OA-L-CH,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65和p38在OA-NL-CH和OA-L-CH中的表达水平。将OA-NL-CH与EVs OA-L-CH共培养作为实验组,对照组(OA-NL-CH)加入等量的磷酸盐缓冲液(PBS),分别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法(Caspase)-3/7检测EVs OA-L-CH对正常软骨细胞的增殖、凋亡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软骨合成基因和炎性因子基因表达,采用免疫荧光检测(IF)检测实验组的p-p65和p-p38 MAPK磷酸化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 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提取物为粒径范围在50~200 nm、大小不等的膜性囊泡结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提取物表达CD9、CD63标志蛋白。镜下可见PKH26标记后的EVs被摄取到软骨细胞内。Western blot结果显示,EVs OA-L-CH促进p38MAPK和p65核因子-κB(NF-κB)的磷酸化。CCK-8法检测软骨细胞的实验组(0.58±0.13)增殖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1.0, t=5.889, P<0.01)。Caspase-3/7检测实验组(1.33±0.19)的细胞凋亡数量高于对照组(1.0, t=2.931, 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0.65±0.09)、ACAN(0.80±0.12)、Sox9(0.77±0.14)软骨合成基因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bcl-2,1.0, t=7.591, P<0.001;ACAN,1.0, t=3.494, P<0.05;Sox9,1.0, t=3.081, P<0.05),实验组(1.19±0.15)炎性因子基因白细胞介素(IL)-1B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1.0, t=2.477, P<0.05)。免疫荧光检测p38(实验组2.33±0.58,对照组1.0, t=3.954, P<0.01)、p65(实验组6.85±1.54,对照组1.0, t=6.564, P<0.001)磷酸化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OA患者来源的软骨细胞可以通过上调IL-1R1的表达加快OA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起搏成纤维细胞调控心房肌细胞电生理的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探究快速起搏状态下大鼠心房成纤维细胞对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对照研究,分离大鼠的乳鼠(雌雄不限,体重8~10 g)心房成纤维细胞和心房肌细胞分别进行培养,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心房成纤维细胞分为A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在1.0 V/cm的电压、10 Hz频率条件下起搏48 h)、C组[起搏+10 μmol/L中性鞘磷脂酶2抑制剂(GW4869)培养48 h],48 h后收集成纤维细胞上清液,超速离心提取外泌体以2×10 9颗粒/ml的量与心房肌细胞共培养。将心房肌细胞分为D组(心房肌细胞+A组外泌体共培养组)、E组(心房肌细胞+B组外泌体共培养组)、F组(心房肌细胞+C组外泌体共培养组)。比较不同状态成纤维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心房肌动作电位时限的影响。透视电镜分析外泌体形态,纳米颗粒跟踪分析外泌体粒径分布、浓度等指标,膜片钳检测不同组间心房肌细胞动作电位时限[复极达50%和90%时的动作电位时限(APD50和APD90)]。 结果:与A组相比,B组外泌体分泌量明显增加{[(1.193±0.090)×10 12]颗粒/ml对[(1.613±0.100)×10 12]颗粒/ml, P=0.006};与B组相比,C组外泌体分泌量相对减少{[(1.613±0.100)×10 12]颗粒/ml对[(1.267±0.070)×10 12]颗粒/ml, P=0.008};与D组相比,E组心房肌细胞APD50和APD90明显缩短( P=0.021);与E组相比,F组心房肌细胞APD50和APD90则相对延长( P=0.033)。 结论:快速起搏心房成纤维细胞可促进其外泌体的分泌,而起搏成纤维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则可以缩短心房肌细胞APD50和APD90,增加心房颤动易感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