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种放射性核素标记聚多巴胺纳米载体的初步应用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制备 131I、 99Tc m和 177Lu标记的表面修饰了声敏剂原卟啉(PpⅨ)的聚多巴胺(PDA),探讨这些新型化纳米探针在乳腺癌诊断与联合治疗中的价值。 方法:采用水相氧化法合成PDA颗粒,并在其表面分别修饰1层聚乙二醇(PEG)和PpⅨ,合成PDA-PEG-PpⅨ。然后分别进行 131I、 99Tc m和 177Lu标记,检测标记产率与稳定性。进行细胞毒性实验,比较 131I-PDA-PEG-PpⅨ组和游离 131I组小鼠乳腺癌细胞4T1的存活率差异;设PDA-PEG-PpⅨ、PDA-PEG-PpⅨ+光热治疗(PTT)或声动力治疗(SDT)、 131I-PDA-PEG-PpⅨ+PTT或SDT、 131I-PDA-PEG-PpⅨ+PTT+SDT(100 μg/ml PDA-PEG-PpⅨ,925 kBq/ml 131I)组和对照组(DMEM培养基),比较各组4T1细胞的存活率。经荷4T1乳腺癌BALB/c小鼠尾静脉(29.6 MBq)或瘤内(14.8 MBq)注射 99Tc m-PDA-PEG-PpⅨ后,用γ相机观察肿瘤的显像剂摄取情况。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PDA颗粒大小均一,粒径为(160.0±1.5) nm,具有良好的光热转换效果。PDA-PEG-PpⅨ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中出现了与PpⅨ (400 nm)相一致的特征峰。在放射性浓度为1.850、3.700和7.400 MBq/ml时, 131I-PDA-PEG-PpⅨ组较游离 131I组细胞存活率降低[(72.18±6.57)%与(86.07±5.17)%、(59.31±9.06)%与(80.85±4.21)%、(42.90±1.30)%与(72.99±5.73)%; t值:3.71、4.82、11.46, P值:0.006、0.001、<0.001]。 131I-PDA-PEG-PpⅨ+PTT+SDT的三模态联合治疗对4T1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优于 131I-PDA-PEG-PpⅨ+PTT或SDT治疗[细胞存活率:(10.09±2.50)%、(16.04±2.63)%和(28.65±4.72)%; F=351.66, P<0.001]。γ显像示, 99Tc m-PDA-PEG-PpⅨ在小鼠体内稳定且能够在肿瘤内有效富集。 结论:成功制备了以PDA为载体的多功能纳米探针。核素标记方法简单有效,稳定性好。 131I-PDA-PEG-PpⅨ对4T1细胞杀伤能力强。 99Tc m-PDA-PEG-PpⅨ在荷4T1乳腺癌小鼠模型内有明显的肿瘤浓聚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的临床治愈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清除情况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至2019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HBsAg ≤ 1 500 IU/ml、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HBV DNA不可测且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至少1年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48周,主要研究终点是72周时HBsAg清除的比例,同时分析HBsAg清除的预测因素。用 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分析定量数据,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定性数据。 结果:研究共纳入38例患者,其中13例患者在治疗48周时获得了HBsAg清除,另有6例患者在疗程延长至72周治疗期间获得了HBsAg清除,占全部入组患者的50.00%。比较HBsAg清除组和未清除组间的HBsAg动力学整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及基线、12周、24周时HBsAg水平和治疗早期HBsAg下降幅度是治疗72周时HBsAg清除的预测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OR值= 1.311; P = 0.016;95%置信区间:1.051~1.635)和治疗24周时HBsAg水平( OR值=4.481, P = 0.004;95%置信区间:1.634~12.290)是HBsAg清除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对核苷(酸)类似物经治、HBsAg ≤ 1 500 IU/ml、HBV DNA不可测的乙型肝炎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加用Peg-IFNα治疗48周可促进HBsAg清除;在48周时未获得HBsAg清除的16例患者,将疗程延至72周后,其中6例患者(37.50%)也获得了HBsAg清除,因此需要根据预测指标定制最佳个体化治疗策略,而并非48周固定疗程;年龄(≤ 38岁)、基线HBsAg水平(≤ 2.86 log 10IU/ml)、24周时HBsAg水平(≤ 0.92 log 10IU/ml)和12周HBsAg自基线下降幅度(≥ 0.67 log 10IU/ml)提示患者很大可能在联合治疗72周时获得HBsAg清除,其中基于24周时HBsAg水平≤0.92 log 10 IU/ml的联合指标将识别出85%~100%可能获得HBsAg清除的患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qAnti-HBc与慢性乙型肝炎儿童抗病毒疗效的相关性分析及可能免疫机制探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比较行抗病毒治疗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B)患儿无应答组和应答组间基线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定量(qAnti-HBc)水平的差异,以探讨不同qAnti-HBc水平患儿外周血CD8 +记忆T细胞亚群比例及其功能活性。 方法:回顾性检测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感染科就诊的85例HBeAg阳性CHB患儿基线qAnti-HBc水平。分析其中37例抗病毒治疗患儿基线qAnti-HBc水平与HBeAg血清学应答的关系。流式细胞检测59例患儿基线外周血CD8 +记忆T细胞亚群比例及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分泌水平,分析qAnti-HBc水平与CD8 +记忆T细胞亚群比例及其功能活性间的关系。计数资料比较采用Pearson’s Chi-square检验,两组或多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检验,连续性变量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 结果:在37例接受恩替卡韦(ETV,21/37)或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16/37)治疗的患儿中,有18例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ETV组10/21,Peg-IFN组8/16),应答组患儿基线qAnti-HBc水平[4.71(4.64~4.81)log 10IU/ml]显著高于无应答组[4.54(4.45~4.64)log 10IU/ml, Z = -3.316, P = 0.001]。高qAnti-HBc组CD8 +Tem、CD38 +CD8 +Tem、CD38 +CD8 +Temra细胞比例及CD8 +T细胞分泌的IFN-γ、TNF-α水平显著高于低qAnti-HBc组( P < 0.05);ALT>1×正常值上限(ULN)组CD8 +Tem、CD38 +CD8 +Tem、CD38 +CD8 +Temra细胞比例显著高于ALT≤1×ULN组( P<0.05),但两组CD8 +T细胞分泌的IFN-γ、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qAnti-HBc与CD8 +Tem、CD38 +CD8 +Tem、CD38 +CD8 +Temra细胞比例及CD8 +T细胞分泌的IFN-γ水平呈正相关( P<0.05);ALT仅与CD38 +CD8 +Tem、CD38 +CD8 +Temra细胞比例呈正相关( P<0.05)。 结论:较高的基线qAnti-HBc水平与CHB儿童患者抗病毒治疗HBeAg血清学应答相关;qAnti-HBc较高的CHB患儿外周血效应CD8 +T细胞表现出更强的表型及功能活化特点,此研究可能对CHB儿童抗病毒治疗疗效相关的潜在免疫机制作出一定阐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利那洛肽联合复方聚乙二醇在结肠镜肠道准备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初步探索利那洛肽联合复方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在结肠镜肠道准备中的作用。方法:本试验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21年11月—2022年3月在上海长海医院、山西省人民医院和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3家消化内镜中心接受结肠镜检查的受试者,采用完全随机法分成3组,A组肠道准备方案为3 d利那洛肽+3 L PEG,B组为仅3 L PEG,C组为3 d利那洛肽+2 L PEG。主要观察指标为肠道准备合格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肠道准备优秀率、肠道准备完成率以及肠道准备愿意重复率。结果:共入组130例受试者,其中A组46例,B组43例,C组41例,3组受试者肠道准备合格率[95.7%(44/46)、93.0%(40/43)和95.1%(39/41), χ2=0.465, P=0.893],肠道准备优秀率[43.5%(20/46)、25.6%(11/43)和34.1%(14/41), χ2=3.151, P=0.207]及肠道准备完成率[95.7%(44/46)、95.3%(41/43)和100.0%(41/41), χ2=1.909, P=0.54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受试者愿意再次行相应肠道准备方案的愿意重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1%(41/46)、74.4%(32/43)和100.0%(41/41), χ2=12.862, P=0.002]。C组受试者肠道准备完成率和愿意重复率均为100.0%,较A、B两组有升高趋势。 结论:利那洛肽有提高肠道准备质量的趋势,可以减少PEG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恩替卡韦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儿2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例经母婴传播的慢性乙型肝炎(CHB)患儿就诊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初诊时乙肝病毒载量及乙肝表面抗原(HBsAg)水平较高,并伴有肝脏组织学变化,立即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但HBsAg始终无法转阴,后续在恩替卡韦基础上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2b(Peg-IFN-α-2b)治疗后,在短期内即达到临床治愈。2例患儿持续随访中,目前暂未停药,仍联合抗病毒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置管行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脑出血患者的应用价值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置管行肠内营养治疗重症脑出血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武汉市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肠内营养治疗的85例重症脑出血患者,根据肠内营养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鼻胃管组(44例)和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置管组(4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患者的肠内营养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的差异。结果:与鼻胃管组比较,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置管组患者的腹泻、胃潴留、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率较低,管道堵塞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置管组患者的住院时间[(35.2±4.7) d]低于鼻胃管组患者的住院时间[(37.6±5.4)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鼻胃管组、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置管组患者肠内营养治疗后NRS2002评分分别为(1.73±0.52)分、(1.87±0.6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重症脑出血患者采用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瘘术置管行肠内营养治疗,可降低腹泻、胃潴留、低蛋白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但应注意降低胃空肠造瘘术置管的堵管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18F-阿法肽的自动化制备及其前列腺癌PET/CT显像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CFN-100氟多功能模块自动化制备 18F-阿法肽(Alfatide Ⅱ)的方法并进行前列腺癌显像。 方法:通过氟离子分装器分出200~500 μl氟离子至反应管中,与标记前体1,4,7-三氮杂环壬烷-1,4,7-三乙酸-E[(聚乙二醇)] 4-环(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 D-苯丙氨酸-酪氨酸)] 2{NOTA-E[PEG 4-c(RGDfk)] 2}(冻干药盒)反应,在水相中与 18F经铝介导螯合标记,再经C18柱分离纯化,自动化制备得到 18F-阿法肽,测定其放化产率。对 18F-阿法肽注射液进行质量分析,并对2例前列腺癌患者(72岁和66岁)行 18F-阿法肽PET/CT显像。 结果:采用结合双管路氟离子分装器的CFN-100氟多功能模块成功自动化制备 18F-阿法肽,合成时间约30 min,放化产率为(28±3)% (非衰变校正, n=6),放化纯>98%,比活度为2.8×10 7 MBq/mmol,核素纯度大于99%。2例患者PET/CT显像示 18F-阿法肽高度浓聚于前列腺癌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 max)分别为35.6和5.0。 结论:利用改进的CFN-100氟多功能模块成功自动化制备 18F-阿法肽,产物合成方法稳定,合成时间短,放化产率高,可高度浓聚于前列腺癌病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以孤立性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升高为表现的儿童巨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血症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当临床中遇到无法解释的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活性升高时,需要考虑到巨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血症的可能。本病例为1例3岁女童发现血清AST活性孤立性升高,围绕引起AST升高的常见病因进行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应用聚乙二醇沉淀法检测,其沉淀活性为98.7%,诊断为巨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血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核苷(酸)类似物经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序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治疗48~96周的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核苷(酸)类似物(NAs)经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序贯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治疗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治疗随访的NAs治疗1年以上、HBV DNA<20 IU/ml、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定量<3 000 IU/ml的CHB患者144例,给予序贯联合Peg-IFN-α治疗48~96周;采用意向性分析统计96周HBsAg清除率,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96周HBsAg累积清除率,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序贯联合治疗48周HBsAg清除的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延长Peg-IFN-α疗程96周HBsAg清除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评价影响因素对HBsAg清除的预测价值。计量资料组间数据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数据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41例(28.47%)患者在序贯联合治疗48周时实现HBsAg清除。意向性分析96周HBsAg清除率为40.28%(58/144),Kaplan-Meier法计算96周HBsAg累积清除率为68.9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HBsAg定量( OR = 0.090,95% CI:0.034~0.240, P<0.001)和24周HBsAg下降幅度( OR = 7.788,95% CI:3.408~17.798, P<0.001)是NAs经治CHB患者序贯联合Peg-IFN-α治疗48周实现HBsAg清除的独立预测因素。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基线HBsAg定量[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911,95% CI:0.852~0.952)]与24周HBsAg下降幅度(AUC=0.881,95% CI:0.814~0.930)均具有较好的48周HBsAg清除预测价值,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 = 0.638, P = 0.523)。基线HBsAg定量与24周HBsAg下降幅度联合(AUC=0.981,95% CI:0.941~0.997)预测48周HBsAg清除率的价值均高于单一的基线HBsAg定量( Z = 3.017, P = 0.003)或24周HBsAg下降幅度( Z = 3.214, P = 0.00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48周HBsAg定量( HR = 0.364,95% CI:0.176~0.752, P = 0.006)是延长Peg-IFN-α疗程96周HBsAg清除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基线HBsAg定量联合24周HBsAg下降幅度可以有效预测NAs经治CHB患者序贯联合Peg-IFN-α治疗48周HBsAg清除率;延长Peg-IFN-α疗程能够提高HBsAg清除率;序贯联合治疗48周时HBsAg定量是延长Peg-IFN-α疗程96周HBsAg清除的独立预测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长链非编码RNA父系表达遗传印记基因10靶向微小RNA-34a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父系表达遗传印记基因10(lncRNA PEG10)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以及通过调节微小RNA(miR)-34a对OSCC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收集53例口腔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分析组织中lncRNA PEG10和miR-34a的表达水平。口腔鳞癌SCC-25细胞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si-NC组、si-lncRNA EG10组、miR-34a mimics组、miRNA-NC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双荧光素酶实验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NA PEG10与miR-34a的靶向关系。计量数据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皮尔森卡方检验。 结果:lncRNA PEG10在OSCC肿瘤组织中的平均表达量(2.452±0.750)高于癌旁组织(1.293±0.3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8.365, P<0.05)。lncRNA PEG10组细胞lncRNA PEG10表达水平(2.868±0.115)高于lncRNA对照组(0.973±0.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1.99, P<0.01)。miR-34a mimics组细胞miR-34a表达水平(1.310±0.010)高于miRNA对照组(0.251±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4.16, P<0.01)。lncRNA PEG10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 χ2=5.577, P<0.05)和临床分期( χ2=6.606, P<0.05)相关。lncRNA PEG10沉默后,SCC-25细胞的增殖能力在48 h(0.416±0.009)和72 h(0.555±0.048)的检测点 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0.561±0.037和0.894±0.025, F48 h=590.1, F72 h=105.8, P<0.05)。lncRNA PEG10敲减组细胞划痕愈合率[(157.000±18.457)%]明显低于lncRNA对照组[(74.000±14.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9.452, P<0.05)。 结论:lncRNA PEG10在口腔鳞癌中表达上调,而miR-34a表达水平下调,lncRNA PEG10通过靶向结合miR-34a调节口腔鳞癌细胞增殖和迁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