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的医科院校分层多元英语课程体系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构建医科院校英语分层多元课程体系,提升医学生在医学专业领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双语或全英文医学专业教学做铺垫。方法:通过专家咨询构建医科院校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然后利用问卷和访谈方式,采集7名长期在医学院校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专家指标打分意见,运用层次分析法得出各门课程的专家权重。结果:学术论文写作、国际学术交流、跨文化交际、医学英语听说、医学论文写作的综合权重分别位于方案层所有指标的前5位;综合英语2的综合权重排序为第6位;四级考核的综合权重排序为第8位。结论:通用英语在医科院校仍然必修,但是可适当压低权重,根据学生不同的英语能力设定多样化的起点;同时辅以等级考试,以推动双语或全英文教学准入标准的衔接;跨文化课程板块在医科院校不纳入主科,主要以选修课为主,以增加医科院校英语课程内涵建设;但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必不可少,可以融入到其他课程板块之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疲劳认知与应对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疲劳认知及应对体验,为制订老年COPD患者疲劳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与研究基础。方法:采用质性研究访谈法,以事先拟定的访谈提纲为引导,与12例老年COPD患者进行面对面深入交流。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转录文本进行分析,提炼主题和代表性陈述。结果:疲劳认知可归纳为5个主题:疲劳症状常伴随困倦、乏力、焦虑、睡眠差、记忆力减退等症状;疲劳症状的出现无明确的时间点;呼吸困难、活动受限、精神心理障碍及社会支持不足是导致疲劳的主要原因;家庭变故、季节变化、合并症的出现及疾病的反复发作是导致疲劳症状的加重因素;疲劳影响患者的行动能力、交际圈和生活积极性。应对体验可归纳为3个主题:加强自我管理,主动寻求帮助;主动学习,提高自我护理水平;情绪紊乱,消极应对。结论:老年COPD患者存在明显的疲劳症状。受疾病因素、自我感受负担水平、家庭支持与社会支持水平等多因素的影响,多数患者存在疲劳认知不足及应对能力缺失。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此类患者的疲劳认知和应对体验,为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实施有效的干预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医英语跨文化交际课嵌入PBL的教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PBL教学旨在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及终身学习能力。本研究尝试将PBL教学环节嵌入中医英语跨文化交际课程。在此,展示了此次实践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同时汇报了通过问卷、访谈收集的学生对教学的评价,以及研究者基于课堂实践的教学反思;最后就PBL教学在课程中的实际运用给出了参考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医医院中青年医师中医药跨文化传播能力评价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采用跨文化敏感度量表(ISS量表)及自制跨文化传播中医药专业能力测试量表,以问卷调查形式,评估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151位中青年医师(45岁以下)跨文化敏感度和跨文化传播中医药专业能力。采用SPSS 21.0分析调查问卷数据,对影响中青年医师跨文化传播中医药能力的因素进行方差分析,采用Pearson分析跨文化传播中医药能力内部结构的相关性。结果测试对象的跨文化传播中医药能力的最终评分(满分5分)为(3.73±0.54)分。中青年医师个人的专业背景不同、英语等级不同、国外学习生活经历不同,在跨文化传播能力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跨文化敏感度5个维度,跨文化敏感度与跨文化传播中医药专业能力间均相关( r>0.5, P<0.01)。提示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青年医师跨文化传播中医药能力整体评分较高,需要有针对性地提高交际愉悦度,加强专业英语培训。选拨相关人才时应注意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背景的人才更适合作为传播中医药的工作者。传播者的学历、英语能力、传播经验对于传播能力有显著的影响。同时建议积极开展对中医院青年医师跨文化传播中医药能力的量化测试,选拔跨文化传播中医药人才时注重与跨文化传播中医药能力相关的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海军军医大学医学研究生专门用途英语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探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作为一门针对特定学习者的特殊需求而开设的英语课程,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ESP)课程的教学目的明确,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交际能力。本文结合ESP课程特点其及教学原则,介绍了海军军医大学研究生ESP课程体系的基本构成、教学理念与特色,并对今后的医学类ESP课程建设提出了改进意见,如基于需求分析的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块设置、多学科融合、移动媒体介入、优化师资配置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英文生物医学论文写作特点与学习策略探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用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EAP)撰写并发表论文是我国医学研究生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面对这一挑战,医学研究生需适应从外语到局部的二语环境、从应试到应用写作的转变;并把握英文生物医学论文的特点,包括以应用为导向、以清楚简洁为语言使用标准、以特定的语类规则组织篇章、以交际目标完成情况为评价标准等。进而根据这些特点选择符合语体特征的词,确保句子结构与逻辑一致,做到段落连贯、一个段落一个中心思想,以及确保篇章结构符合语体规范与格式,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英文生物医学论文写作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执行海外卫勤任务医护人员跨文化能力的质性访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通过调查海军执行海外卫勤任务医护人员的跨文化能力现状及跨文化沟通中存在的问题,为军队院校外语教学更好发挥"为战育人"功能,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提供借鉴.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方法对 9 名执行过海外卫勤任务的海军医护人员进行深入访谈.结果 访谈提炼出 5 大主题:对跨文化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对不确定性的规避;对跨文化交际策略的使用;对于医学文化的尊重;跨文化沟通问题包括外语能力普遍不足、文化知识较缺乏和语言焦虑.结论 军队院校外语教学和培训应充分展开外语专业化实战化教学,兼顾标准英语和其他英语变体,进一步提升跨文化交际和国际传播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海军院校军事英语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4/1/20
为实现"立德树人、为战育人"这一办学目标,海军军医大学《海军英语》课程开展了基于私播课和微信公众号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课程内容围绕海军概况、海军文化和海军医疗,侧重培养海军医学院校学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基于互联网+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推动"德育为先、知识为基、能力为重"的复合型海军医学人才外语能力培养体系建设,为军队院校混合式英语教学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语言服务的实证调查及对人才培养的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本文通过了解突发公共卫生期间一线语言服务人员的相关经历,为高校的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提供教学内容方面的启示,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语言问题,助力我国应急语言能力的建设.方法 以五个常见的应急语言服务场所(机场、酒店、社区、医院、政府)为主要调查场景,收集社会公众尤其是在新冠初发期间的一线工作人员应急语言服务问卷数据.结果 在新冠突发期间,应急语言服务工作存在以下问题:公民应急语言意识薄弱、较难满足弱势群体的语言需求、外语沟通不畅、病毒术语翻译随意、缺乏跨学科的专业人才.为满足应急语言服务的要求,应急语言教学要并重专业知识和语言知识(外语、方言、手语等)、分场景教学、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结论 语言应急服务在未来会面临更大的困难和需求,需要建立起更为有效、系统和科学的人才培养机制.面对人才队伍的储备工作,高校义不容辞,应通过细分教学领域的探索,提出适合不同领域的应急语言服务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早期语言相关肌肉训练对腭裂修补术后患儿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早期语言相关肌肉训练对腭裂修补术后患儿语言功能恢复的影响效果.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选取在本院行腭裂修补术患儿60例,随机将患儿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行常规性护理,观察组术后应用早期语言相关肌肉训练,比较两组患儿语言发育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语言达标率、听觉语言感能力达标率、语言交际能力达标率、语音清晰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鼻音过高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语言相关肌肉训练能有效促进腭裂修补术后患儿语言功能恢复,提高患儿发音清晰度,降低患儿语言障碍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