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患者肌肉状况、营养风险、恶病质与化疗诱导毒性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化疗是肺癌主要的治疗手段,然而化疗相关毒性发生率高,给患者带来不良体验并严重影响治疗方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低骨骼肌重量、营养不良和恶病质与恶性肿瘤化疗毒性发生率较高有关。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治疗基线身体成分、营养状况、恶病质与肺癌化疗毒性、剂量限制毒性(dose-limiting toxicity,DLT)之间的联系。方法:这是一项对初次接受化疗肺癌患者的单中心前瞻性研究。通过多频生物电阻抗测量身体成分,计算骨骼肌指数(skeletal muscle index,SMI)来评估肌肉重量,使用握力和步速评估肌肉力量及功能,采用亚洲肌少症工作组2019标准评估是否存在肌肉衰减症。恶病质是根据肌肉重量和体重减轻来定义,而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分别是根据营养风险筛查2002和全球营养领导层诊断营养不良标准来评价。化疗毒性和DLT是根据不良事件通用标准术语来定义,并分为血液学、非血液学和DLT。通过单变量和多变量回归模型评估肌肉状况、营养状况和恶病质与毒性的关联。结果:研究包含并分析126例患者,随访中位数为17.9个月(12~25个月)。在化疗期间,27.8%的患者经历了3/4级血液毒性,14.8%经历了任何≥2级非血液毒性,26.1%出现任何DLT。高龄、多种合并症是血液、非血液毒性和DLT的危险因素,肌肉力量和功能不足可增加血液毒性的发生[ OR 1.121,95% CI 1.048~2.865, P=0.031],高SMI是DLT的保护性因素[ OR 0.638,95% CI 0.242~0.083, P=0.021]。 结论:研究显示,在初治肺癌患者中,低SMI、低肌肉力量和功能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出现DLT和3/4级血液毒性的风险增加,同时老年、多种合并症也是化疗毒性和DLT发生的危险因素。在临床工作中应进行评估,以发现化疗毒性的高危人群并进行预防。未来研究可考虑对不同肌肉状态进行化疗方案的调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护理本科生应用临床照护分类系统分析护理记录单的实践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分析护理本科生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病历中应用临床照护分类系统(Clinical Care Classification System,CCC)的情况.方法 2022年6月-12月,由2名护理学专业教师提前收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病历并制订护理标准化术语作为参考答案,经预实验后以抽签形式为每名学生分配1份病历.选取2022级116名全日制护理专业本科生基于临床照护分类系统分析患者病历,并编码相关护理诊断、护理措施和护理结局.随后评价学生编码的正确率并统计编码错误的情况分布,对学生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其运用标准化术语的体验.结果 116名学生对116份病历最终共编码分析9 502条护理术语,包括1 276条护理诊断,6 950条护理措施,1 276条护理结局;学生编码正确率最高为100%,正确率最低为58.82%,正确率均值为88.18%.学生术语编码错误主要集中在思维过程改变、脑部改变、伤害风险等护理诊断及活动、身体调节、安全等类别护理措施中.学生认为临床照护分类系统能体现护理程序的步骤及内容,并可涵盖大部分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照护行为;临床照护分类系统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病历中的映射和分析存在一定困难,但理论及实践探索可促进对临床照护分类系统的学习及应用.结论 护理本科生基本能够理解临床照护分类系统并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病历分析中进行应用,建议在教学中增加相应内容,提高学生对临床照护分类系统的运用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针灸师视野中的身体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黄帝内经》载有丰富的身体术语.笔者将《黄帝内经》中的身体术语概括为"论理人形"、"人之常数"、病之"候"与刺之"处"4个维度,分别对应针灸视角下的解剖、生理、病理(包含诊断)与治疗.针灸师正是基于这4类身体术语所描述的知识来认识作为施术对象的身体,并通过这些术语之间的关联将针灸视为在古代解剖、生理、病理知识指导下落实到"刺之处"的一种治疗技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融合汉字部首的BERT-BiLSTM-CRF中医医案命名实体识别模型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意义研究提取中医医案中医疗术语的方法,实现医案自动结构化,为医案知识发现提供结构化数据.方法/过程提出一种BERT结合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条件随机场和部首特征的深度学习命名实体识别模型,在BERT词向量中嵌入汉字部首,采用双向长短期记忆人工神经网络提取实体特征,使用条件随机场进行序列预测.将人工标注的400份共计5万余字的医案按照3:1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使用该模型识别中医医案中的身体部位、药物、症状、疾病4类命名实体.结果/结论该模型在测试集F1值为84.81%,优于其他未嵌入部首的模型,表明该模型能够更有效地识别中医医案中的命名实体,更好地结构化医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基于ICF和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对国际组织有关残疾定义及其测量的内容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和《残疾人权利公约》(CRPD),分析国际有关残疾模式、残疾相关术语体系、残疾定义和残疾测量工具的相关内容,为发展符合国际标准的残疾术语、分类以及测量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ICF和CRPD对残疾和残疾人的定义,分析国际组织有关的残疾定义,并运用ICF进行编码;对国际组织推荐的残疾测量工具进行内容和编码分析.结果 基于ICF和CRPD残疾和残疾人定义,对相关国际组织残疾和残疾人定义进行内容分析与编码研究,分析各定义中涉及的残疾核心概念与相应的ICF编码.国际组织残疾定义内容涉及ICF身体功能与结构、活动和参与以及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等维度.标准化残疾测量工具世界卫生组织残疾评定量表、华盛顿残疾统计小组(WG)残疾数据标准WG和WG-C,以及示范残疾调查(MDS),均以ICF与CRPD为理论基础的,且完全采用ICF的分类体系、术语体系和编码标准,测量内容覆盖ICF有关残疾的核心内容,符合CRPD有关残疾和残疾人的定义.结论 基于ICF和CRPD有关残疾理论架构、术语体系和编码系统,发展标准化的残疾定义和测量工具,并且构建标准化残疾数据理论架构与数据标准.基于ICF残疾数据标准在残疾相关的健康、康复、教育、职业、社区和社会服务领域,将促进实现跨行业和领域的残疾数据交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信息查询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贵州省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信息查询行为现状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整群抽样的方法,通过自行设计高血压患者健康信息查询行为问卷,对贵州5个城市359例60岁及以上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信息需求、信息获取渠道及信息查询障碍进行调查.结果 最受老年高血压患者欢迎的健康信息内容排名前5位的是治疗、预防与保健知识和药物不良反应、并发症、替代疗法及大众对医生的评价;最受老年高血压患者欢迎的信息获取渠道依次为媒体、医务人员、宣教或讲座、家人或亲朋好友、纸质资料及网络;老年高血压患者查询健康信息的重要障碍是不会使用信息查询工具、不理解相关专业术语、身体因素及医患关系;影响高血压患者健康信息查询行为的主要因素是居住地和年龄.结论 贵州省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健康信息需求内容丰富;健康信息获取渠道多元性且仍以传统渠道(如医生、电视和广播)为主;在查询健康信息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障碍,尤以不会使用信息查询工具(电脑、手机等)、身体因素、不理解相关专业术语为主;居住地和年龄是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健康信息查询行为的重要因素;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数字鸿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脉痹考辨
编辑人员丨2023/8/6
通过整理古典医籍有关脉痹的论述,对其病因病机、诊断要点、治疗的发生及其演变进行源流梳理,界定其疾病名定义的内涵及外延:脉痹是由于营卫失调,卫不御外,腠理空虚,营不循脉,风寒湿邪乘虚侵入血脉,脉道瘀阻所致,临床以肌肉着席而痛、身体不仁、四肢痹痛等肢体相关症候,伴见萎黄、面颜脱色、身时热、脉空虚等头面及全身症候为特征的疾病,病情迁延累及于心.并揭示其临床价值,并为中医疾病分类体系及疾病名术语标准化建设提供实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PIK3CA相关过度生长谱:诊断和检测合格标准、鉴别诊断及其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PIK3CA编码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p110a亚基,已被证实是一种癌基因.PIK3CA体细胞突变会使身体各部位节段性组织生长过度,导致如偏侧过度发育多发脂肪瘤病(HHML)、巨脑畸形-毛细血管畸形(MCAP)、CLOVES综合征等一系列相关罕见综合征.其临床表现独特而多样,但有些症状相互重叠,疾病命名也比较混乱.研究者对各综合征关注度的不同,导致目前文献出现认识偏倚,使得对PIK3CA基因型-表型的综合分析更加复杂.2013年9月11~12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在马里兰州贝塞斯达召开研讨会,就最新临床及分子学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对涵盖性术语“PIK3CA相关过度生长谱(PROS)”达成共识,提出了该谱系的关键临床诊断特征和检测标准,初步统一了过度生长的临床评估和分子学诊断方法,并提出组织过度生长和脉管异常的手术治疗、避免血栓形成的最佳措施以及潜在药物的开发等是未来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会议成果做一介绍,为研究理清思路,并为临床医师诊疗、预测及设计靶向治疗临床试验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ICF比较我国智力障碍的鉴定标准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基于ICF对我国残疾标准中有关智力障碍的鉴定标准进行比较,为智力障碍鉴定的标准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ICF的理论架构与方法,对《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和《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及代码》中关于智力障碍鉴定标准的架构与内容、术语与编码、评定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在架构与内容上,智力障碍的鉴定与分级标准均涉及ICF的身体结构、身体功能、活动和参与三大成分,但没有涉及背景性因素;在分类术语与编码上,《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及代码》参照ICF建立了伤残保险标准的术语与编码系统,不同行业没有形成标准化的编码与术语体系;在评定方法上,未采用统一的分级方法,数据难以直接对接.结论 采用ICF的理论与方法对智力障碍的理论架构、术语、编码与评定进行标准化,有助于促进行业间残疾评估和服务的数据交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预防老年人失能核心信息中国专家共识(2019)
编辑人员丨2023/8/6
失能是包括功能受损、活动受限及社会功能受限在内的总括性术语,涵盖身体结构和功能、活动、社会参与3个方面.失能是老年人体力与脑力的下降和外在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失能这一概念最早由社会学家SaadNagi于1965年提出,在中国,失能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的时间仅20年.目前我国尚无针对性的老年人失能预防指南,因此有必要结合我国老年人失能现状制订适合中国人的失能预防核心信息,以便指导我国老年人失能的预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