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医养照护团队服务模式对居家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目的 探讨智慧医养照护团队服务模式对居家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未来智慧医养照护团队服务模式的优化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参与成都市成华区健康敲门行动上门服务的100例居家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根据老年人入组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老年人均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予以智慧医养照护团队服务模式进行居家照护.两组干预前后采用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表(ADL)、精神状态与社会参与能力评分表(PAP)、感知觉与沟通能力评分表(SCAA)]评定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根据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表和老年综合征罹患情况表的评估结果,对照护理需求等级评定表,将研究对象分为轻度失能(1级)、中度失能(2级)、重度失能(3级)3个等级,评定干预前后老年人失能改善情况.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ADL、PAP、SCAA评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PAP、SCA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罹患老年综合征分布与干预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智慧医养照护团队服务干预后,观察组1、2、3级护理需求等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级人数无变化;2级人数由13例(26.0%)增至35例(70.0%),3级人数由29例(58.0%)减少至7例(14.0%)(P<0.05).结论 运用智慧医养照护团队服务模式可有效提升居家老年人的生活能力,降低老年人护理需求等级,提高居家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
"推肩俯卧撑"配合运动疗法在肩峰撞击综合征康复中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目的 观察采用"推肩俯卧撑"配合运动疗法在肩峰撞击综合征康复中的疗效,为优化肩峰撞击综合征康复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9月在成都市第一骨科医院、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诊断为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共60例,但在实际试验中排除患者不能坚持治疗、治疗结束时未及时测试等情况,最终实际纳入患者共5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26)和对照组(n=27),两组均给予物理因子、手法治疗等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运动疗法,试验组则采用"推肩俯卧撑"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前后均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对肩关节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采用肩关节的主动活动测量(AROM)对肩关节屈曲和外展活动度进行评估;此外,还引入肩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指数(SPADI)对肩关节的疼痛和功能障碍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肩关节主动屈曲和外展活动度以及SPADI评分均得到了改善(P<0.05).试验组VAS评分、AROM(外展)角度、SPADI评分及AROM(屈曲)角度的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在肩峰撞击综合征患者治疗中,采用"推肩俯卧撑"配合运动疗法能更有效地缓解患者肩痛、改善肩关节屈曲和外展主动活动度,进而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8小时前
-
主观性失眠与脑血管病慢性期功能预后的关系研究:基于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的事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索脑血管病患者主观性失眠与慢性期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 本研究是对多中心、大型前瞻性研究——中国卒中后抑郁发生及其结局的前瞻性队列研究(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n the incidence and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depression in China,PRIOD)的事后分析.选取PRIOD中入组患者人数较多的15个中心,对入组的脑血管病患者进行发病5年后的电话随访.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点.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中失眠的诊断标准编制调查问卷,收集失眠及相关睡眠问题,评估患者是否存在主观性失眠以及睡眠时间.采用mRS评估患者的功能预后.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血管病患者主观性失眠与功能预后的关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98例患者,其中319例(45.70%)为主观性失眠患者,仅17.55%(56/319)服用助眠药物.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主观性失眠与脑血管病患者功能预后存在显著关联:校正协变量后,与无失眠患者相比,主观性失眠患者功能残疾风险较高(OR 1.64,95%CI1.11~2.42,P=0.013);亚组分析显示,在基线为首次脑血管病发作患者中,与无失眠患者相比,主观性失眠患者功能残疾的风险较高(OR 1.74,95%CI1.13~2.68,P=0.013).结论 主观性失眠是导致脑血管病慢性期功能残疾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缺血性卒中脑细胞保护科学声明—来自中国卒中学会的科学声明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缺血性卒中是致死致残的重症疾病之一.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血级联反应造成的脑组织损伤.因此,积极的脑细胞保护治疗对改善缺血性卒中的预后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内外大量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证据层出不穷.基于更多新治疗靶点的涌现以及更多治疗方式的突破,结合最新卒中治疗学术产业圆桌会议的内容,本声明对缩小目前缺血性卒中研究临床转化鸿沟的探索、脑细胞保护的临床研究,以及如何有助于实现更多治疗方式的临床转化做一科学声明,旨在推进缺血性卒中脑细胞保护临床前及临床研究的开展,进一步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临床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国头痛门诊建设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原发性头痛是具有高致残性的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给患者个人、家庭及社会造成了巨大负担.目前我国的原发性头痛建设体系尚不规范,因此,在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的指导下,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头痛规范化建设工作委员会于2021年制定和颁布了《中国头痛门诊建设规范》.近3年来,广大医务工作者对头痛认识逐渐深入,对中国头痛门诊的规范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我们对《中国头痛门诊建设规范》进行了全面的更新,形成了《中国头痛门诊建设专家共识》,以进一步规范我国的头痛门诊建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双能量C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中的临床应用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等特点,是严重威胁我国人口健康和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疾病."一站式"CT检查,包括常规CT平扫(NCCT)、CT灌注(CTP)、CT血管造影(CTA),是目前AIS的一线影像学检查手段,然而上述检查技术在AIS的诊断、预后预测上仍存在着不足之处.近年来,双能量CT的发展为AIS的诊断、治疗决策选择、预后判断等方面提供了更多优势.本文将就双能量CT成像原理及常用技术、在AIS临床上的具体应用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1990-2019年中国0~14岁儿童肿瘤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1990-2019年中国0~14岁儿童肿瘤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及其主要来源.方法 采用全球健康数据交换(GHDx)数据库数据,分性别、年龄分析1990-2019年中国和全球儿童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情况.采用Joinpoint法分析儿童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1990-2019年中国儿童肿瘤疾病负担各项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发病率平均每年变化-3.28%(-3.61%,-2.95%),死亡率平均每年变化-3.29%(-3.53%,-3.05%),DALY率平均每年变化-3.29%(-3.52%,3.05%),均P<0.001;各指标整体趋势均被分为6个区段.发病率下降6.58%、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率下降22.89%,低于全球总体下降幅度;死亡率下降62.17%、DALY率下降62.04%、过早死亡寿命损失年(YLL)率下降60.7%,下降幅度均高于全球总体水平.中国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但死亡率和DALY率远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各年龄组中0~28 d组疾病负担各指标值均为最高,且各指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疾病负担指标存在性别差异.中国儿童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最高的均是白血病,儿童肿瘤发病率顺位具有性别差异.结论 1990-2019年中国儿童肿瘤疾病负担呈下降趋势,过早死亡是疾病负担的主要来源,疾病负担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海南省东方市社区居民疾病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2021年海南省东方市社区居民的疾病构成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分析了 2021年1月1日-12月31日海南省东方市疾病监测数据库196 761例社区居民的病历资料.对该人群进行了年龄标准化后,分析和描述了前十位疾病构成.结果 196761例社区居民中,男性91 621例(占46.56%),女性105 140例(占53.43%),男女比为0.87;以≥45岁居民居多,占46.13%(90763/196761).疾病谱前3位依次是呼吸系统疾病[32.69%(64 327/196 761)]、循环系统疾病[7.86%(15 470/196 761)]和消化系统疾病[7.21%(14 191/196 761)];前10位系统疾病中,男性损伤、中毒和外因的某些其他后果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高于女性(3.11%vs 2.30%),女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年龄标准化患病率高于男性(3.01%vs 1.20%).呼吸系统疾病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5.17%)、急性支气管炎(1.84%)和慢性支气管炎(1.44%)为主,其在<5岁组的患病率(38.59%)和伤残损失寿命年率(656.01/10万)最高;循环系统疾病以高血压病(1.72%)、脑梗死(0.71%)和慢性缺血性心脏病(0.49%)为主,其在≥60岁组的患病率(17.13%)和伤残损失寿命年率(2 175.49/10万)最高;消化系统疾病以胃炎和十二指肠炎(1.10%)、其他非感染性胃肠炎和结肠炎(0.43%)以及龈炎和牙周疾病(0.38%)为主,其在≥60岁组的患病率(6.98%)和伤残损失寿命年率(1 710.75/10万)最高.结论 2021年海南省东方市社区居民以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为主,且疾病负担主要归因于需要长期管理的疾病.东方市应针对疾病谱特征优化和调配医疗资源,加强高危人群的健康促进和防治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肺叶楔形切除术后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行介入取栓治疗2例并文献回顾
编辑人员丨1周前
肺叶楔形切除术后围手术期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虽然不高,但严重者可导致终身残疾甚至死亡,影响患者预后,其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本文报道了2例肺癌手术后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经介入取栓治疗的病例,病例1行胸腔镜下左肺上叶楔形切除术后当天,左侧大脑中动脉急性栓塞导致左侧大脑半球大面积梗死,经介入取栓治疗血管再通[脑梗死溶栓分级(TICI 3级)后,患者预后良好(NIHSS评分4分).病例2行胸腔镜下右下肺楔形切除术后当天,基底动脉闭塞导致小脑大面积梗死,经介入取栓治疗后血管再通良好(TICI 3级),但患者术后脑水肿严重,最终放弃治疗.本文通过总结诊疗经验并回顾相关文献,分析肺叶楔形切除术后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可能机制,以供临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骨免疫学论中医药抑制类风湿关节炎骨破坏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滑膜炎、软骨与骨破坏为主要病理表现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致残率较高.RA免疫及炎症反应与骨细胞代谢互为影响,其核心环节为破坏机体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骨保护素(RANKL/RANK/OPG)信号通路的平衡,导致成骨细胞减少,以及破骨细胞凋亡减退及异常活化.西药目前以抑制炎症反应及相关细胞因子分泌,减缓疾病进展,但长期使用其不良反应难以忽视.中医药在防治骨破坏中研究逐步深入,但在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仍存在一定局限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