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侧Gillies扇形瓣结合口周肌群重建修复鳞癌切除术后下唇缺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单侧Gillies扇形瓣结合口周肌群重建修复鳞癌切除术后下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2月至2020年1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8例下唇鳞状细胞癌患者,男2例,女6例,年龄55~81岁,平均62.9岁,采用单侧Gillies扇形瓣结合口周肌群重建的方法修复鳞癌切除术后下唇中度缺损。设计Gillies扇形瓣所包含的上唇唇红长度为下唇缺损唇红长度的1/3,制备以对侧上唇动脉-同侧上唇动脉-面动脉口角段-同侧下唇动脉供血的轴型复合组织瓣,旋转修复下唇缺损。解剖时留存口周各辐射肌群断端备用,恢复口轮匝肌连续性后,在重建口唇对应处固着各口周辐射肌止点。术后行口周肌群肌力训练,待口唇唇长和形态趋于稳定后,进行测量、计算,评价唇外观、张口功能、闭合功能。结果:本组8例患者上、下唇唇红长度平均52.4 mm(46.0~60.0 mm);口唇唇红周长平均104.8 mm(92.0~120.0 mm),下唇缺损范围平均27.6 mm(21.0~35.0 mm),占下唇唇红52.5%(42.0%~67.3%),使用右侧Gillies扇形瓣6例,左侧2例,包含唇红长度平均9.5 mm(7.0~12.0 mm)。术后无感染、出血、血肿等手术并发症发生,切口愈合好,瘢痕相对不明显,存在不同程度下唇麻木感;随访6个月,唇癌无局部或远处复发,下唇麻木感逐渐消失。根据术前及术后6个月测量结果进行评价:(1)唇外观:所有病例术后口唇形态自然,居中对称,两侧口角基本水平对称。上、下唇唇长有不同程度延长,上唇平均增加量6.8 mm,增加率15.9%;下唇平均增加量15.4 mm,增加率45.3%;静息时口唇唇红周长较术前平均减少5.5 mm,为术前周长94.9%,基本恢复术前水平。(2)张口功能:所有病例术后1周张口形为偏斜类圆形,张口度约1.5横指,术后6个月,张口形呈基本对称类圆形,张口度3横指;最大张口时口唇唇红周长较术前平均减少46.5 mm,为术前最大张口周长73.1%,基本满足生理需要。(3)闭口功能:所有病例均能完全闭口,言语功能完整,发闭唇音、吹口哨时无漏气现象;咀嚼、吞咽时无口角歪斜、下唇流涎现象。所有患者均对口唇动、静态外形和张、闭口功能表示满意。结论:单侧Gillies扇形瓣结合口周肌群重建是一种良好的一期修复唇癌切除术后下唇中度全层缺损的方法,再造口角形态自然,口唇对称性良好,可获得充足的张口度和良好的张口形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双层瓦合眼轮匝肌肌瓣用于眼袋切除术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双层瓦合眼轮匝肌肌瓣用于眼袋切除术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整形外科接受眼袋切除术患者100例[男25例,女75例,年龄20~60(38.39±3.33)岁],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双层瓦合眼轮匝肌肌瓣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下睑皮肤入路眼袋切除术,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4.00%、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32, 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红肿、小血肿、少量分泌物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χ2=9.890, P<0.05);观察组术后随访期间,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7.862, P<0.05)。 结论:双层瓦合眼轮匝肌肌瓣用于眼袋整形可达到较满意效果,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改良眼轮匝肌蒂皮瓣联合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修复较大睑黄瘤术后缺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后的眼轮匝肌蒂皮瓣联合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一期修复较大睑黄瘤切除术后上睑前层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整形美容科收治上睑较大睑黄瘤患者14例共23只眼,年龄41~68岁,平均52岁。根据睑黄瘤位置和上睑皮肤松弛情况设计2条重睑线,以标记拟切除组织。彻底切除睑黄瘤,根据缺损大小,将拟切除组织设计成以上方眼轮匝肌为蒂的皮瓣,推进修复缺损,最后行重睑成形术。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术后14例23只眼皮瓣均成活,均获3~24个月随访,见皮瓣色泽、质地正常,无明显臃肿,术区切口瘢痕不明显,重睑形态自然,效果满意。无一例患者肿瘤复发。结论:利用上睑松弛组织设计以上方眼轮匝肌为蒂的改良皮瓣联合上睑皮肤松弛矫正术进行修复,可修复上睑较大睑黄瘤切除后的眼睑前层缺损,操作简便、成活率高,在确切去除病灶、减少复发的同时,改善眼睛形态、避免皮瓣术后臃肿等并发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眼轮匝肌折叠缩短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眼轮匝肌折叠缩短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的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浙江骨伤医院2019年5月至2022年1月退行性下睑内翻70例(70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研究组采用眼轮匝肌折叠缩短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眼睑轮匝肌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有效率为94.29%(33/35),高于对照组的74.29%(26/35)( χ2=4.01, P<0.001)。手术后:两组患者畏光、溢泪、异物感和刺激症状评分均低于手术前,且研究组各眼部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患者下睑牵引试验数值和眼睑侧方牵引试验、下睑复位试验阳性率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均 P<0.05)。泪膜破裂时间和Schirmer Ⅰ试验均较手术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 P<0.05);两组患者眼睑美观满意度评分较手术前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1.63, P=0.10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χ2=0.00, P=1.000)。 结论:眼轮匝肌折叠缩短术治疗退行性下睑内翻临床效果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眼轮匝肌推进皮瓣结合重睑成形术修复睑黄瘤切除缺损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探讨用眼轮匝肌推进皮瓣结合重睑成形术修复睑黄瘤切除缺损的效果。2013年6月至2018年6月,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院行睑黄瘤切除术女性患者38例,年龄40~58岁,平均53岁。依据上睑皮肤松弛情况设计重睑线,切除睑黄瘤后,将眼轮匝肌皮瓣推进修复病变处缺损,最后行重睑成形术。38例睑黄瘤患者随访1~18个月,皮瓣愈合良好,重睑形态自然。眼轮匝肌推进皮瓣结合重睑成形术治疗睑黄瘤病变的同时兼具美容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不同矫正手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合并倒睫的美学效果及对睑板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探讨不同矫正手术治疗老年性下睑内翻合并倒睫的美学效果及对睑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9月-2023年4月笔者医院收治的老年性下睑内翻合并倒睫患者103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n=51)和对照组(n=52).对照组患者接受皮肌瓣联合外侧睑板楔形切除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单纯皮肤-眼轮匝肌瓣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美学效果满意度、手术前后眼睑功能、手术相关指标、治疗效果相关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美学效果总满意度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80.77%(P<0.05);观察组睑缘评分、睑板腺挤压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睑板腺脂质分泌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泪阜显露率、睑裂宽度以及睫毛朝向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高于术前,泪腺分泌试验(Schirmer's test,SIT)、角膜荧光素染色试验(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CSF)低于术前,且观察组BUT高于对照组,SIT、CSF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84%,与对照组的13.46%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皮肤-眼轮匝肌瓣切除术相较于皮肌瓣联合外侧睑板楔形切除术更有利于提高老年性下睑内翻合并倒睫患者整体美观性,改善睑板功能等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皮肤-眼轮匝肌瓣切除术对老年性下睑内翻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探讨皮肤-眼轮匝肌瓣切除术对老年性下睑内翻的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7年3月至2022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118例老年性下睑内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9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采用肌皮瓣+外侧睑板楔形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皮肤-眼轮匝肌瓣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睑裂宽度、睫毛朝向和泪阜显露率)、眼睑功能[泪膜破裂时间(breaking-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t staining,FL)],眼部症状评分[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眼周皮肤瘢痕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3个月,观察组睑裂宽度、睫毛朝向和泪阜显露率高于对照组(t=2.522;t=6.125;t=5.851,P<0.05);观察组BUT水平高于对照组,FL水平低于对照组(t=2.664;t=7.046,P<0.05);观察组畏光、流泪、刺激感、异物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3.473;t=2.607;t=3.763;t=3.788,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皮肤-眼轮匝肌瓣切除术对老年性下睑内翻的手术效果较好,可有效提高眼睑功能,减轻眼部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双层瓦合缝合眼轮匝肌肌瓣用于睑袋切除术的效果及术后并发症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探讨双层瓦合缝合眼轮匝肌肌瓣用于睑袋切除术的美观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70例接受睑袋切除术治疗的就医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予以四步睑袋法治疗,观察组予以双层瓦合缝合眼轮匝肌肌瓣法治疗.于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就医者的临床疗效和眼部美学效果,随访12个月,统计并发症发生情况,"卧蚕"形成情况、睑袋复发情况以及就医者满意度.结果:术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观察组的美学效果优良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82.86%(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25.71%(P<0.05);观察组的"卧蚕"形成率为88.57%,高于对照组的22.86%(P<0.05);两组睑袋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满意度为88.57%,高于对照组的65.71%(P<0.05).结论:双层瓦合缝合眼轮匝肌肌瓣用于睑袋切除术,可以提高临床疗效和眼部整形美容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促进"卧蚕"形成,就医者满意度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轮匝肌切除术联合睫毛外翻褥式缝合对先天性下睑内翻的矫治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探究轮匝肌切除术联合睫毛外翻褥式缝合对先天性下睑内翻的矫治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82例先天性下睑内翻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切除术组和缝线组,每组41例,切除术组采用轮匝肌切除术联合睫毛外翻褥式缝合治疗,缝线组采用传统缝线法治疗.术后2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角膜散光值、最佳矫正视力及泪膜破裂时间.结果 切除术组治疗有效率为98.75%,高于缝线组90.00%(P<0.05).切除术组治疗前后柱镜度数、泪膜破裂时间的差值均高于缝线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轴位、最佳矫正视力的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轮匝肌切除术联合睫毛外翻褥式缝合应用于先天性下睑内翻患儿的治疗中,更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保护视力且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Mohs法控制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Ⅰ期眼轮匝肌蒂翻转皮瓣修复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目的 研究Mohs法控制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行Ⅰ期眼轮匝肌蒂翻转皮瓣修复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98例(98眼)眼睑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案分为研究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研究组予以Mohs法切除术+Ⅰ期眼轮匝肌蒂翻转皮瓣修复治疗,对照组予以Mohs法切除术+异体巩膜移植修复治疗.术后7 d比较两组患者分泌物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及 C 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术后 1个月比较两组的修复效果、睑裂长度和高度及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肿瘤复发结局.结果 研究组修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两组患者的睑裂长度和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CTGF、TGF-β1均升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IL-33、CRP均降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无瘢痕挛缩畸形、眼睑闭合障碍、角膜溃疡、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术后供体组织坏死1例.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均未复发.结论 Mohs法控制眼睑恶性肿瘤切除术后行Ⅰ期眼轮匝肌蒂翻转皮瓣修复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