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4.8可视肾镜治疗女性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狭窄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F4.8可视肾镜治疗女性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狭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武警河南省总队医院收治的32例女性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狭窄患者的病例资料,中位年龄(16~75)(35±10)岁。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静脉尿路造影、CT等检查确诊。结石直径平均(13.0±3.6)(3~20)mm。结石梗阻时间平均(5±17)(2~35)d。单侧输尿管结石27例,双侧输尿管结石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有肾积水,集合系统分离平均(23±15)(15~45)mm。17例术前接受过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治疗>2周;6例结石直径<6 mm者接受排石药物治疗>7 d。本组32例均拟行输尿管镜碎石术,术中因输尿管狭窄,输尿管镜(F8/9.8或F6.5/8.5)置镜失败。更换F4.8可视肾镜进行手术。患者取截石位,F4.8可视肾镜接生理盐水,直视下经尿道进入膀胱后,观察输尿管开口情况,21例输尿管开口狭窄,其中8例行输尿管镜手术时造成假道、部分撕脱,F4.8可视肾镜进镜时,利用手控推水压力,配合间断、持续等方式适当加大水流压力,冲开输尿管口和壁内段输尿管后,直接进镜至输尿管管腔。9例为输尿管壁内段走向异常、下段狭窄,F4.8肾镜配合水流压力变化,循管腔缓慢轻柔顺势进入并上行至输尿管管腔。F4.8肾镜通过狭窄处后找到结石,用钬激光将结石粉碎。其中1例钬激光碎石过程中出现结石上移,F4.8肾镜难以触及,留置斑马导丝后退镜并更换F6.5/8.5输尿管镜,在导丝引导下硬性扩张并通过狭窄处输尿管,找到结石并粉碎。2例为输尿管壁内段鸟粪样或泥沙样感染性结石,梗阻重且局部水肿明显,管腔狭窄,斑马导丝无法置入,F4.8可视肾镜进入输尿管,用镜体将梗阻的结石破坏后退镜,结石排入膀胱。碎石结束后留置F4.7双J管和尿管。结果:本组32例均一期顺利完成碎石,手术时间平均(35.0±8.7)(15~43)min。住院时间平均5.3(4~7)d。术后3例出现发热,体温>38.5℃,根据血、尿细菌培养结果应用敏感抗生素后体温正常。应用F4.8肾镜手术均未发生输尿管穿孔、假道、撕脱等并发症。术后3 d复查腹部X线片,24例结石排净,8例有结石残留,净石率为75%。术后1个月拔除双J管,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静脉尿路造影提示均无结石残留;集合系统分离平均(12±9)(0~35)mm。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示造影剂均能通过输尿管。结论:采用F4.8可视肾镜治疗女性输尿管下段结石合并狭窄安全、有效,在常规输尿管镜进镜困难时可尝试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膀胱穿刺通路逆行碎石术治疗移植肾输尿管结石二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本文介绍了采用经膀胱穿刺通路输尿管镜逆行碎石取石术成功治疗了2例移植肾输尿管结石受者,术后无排斥反应、明显出血和感染等并发症,移植肾功能良好。经膀胱穿刺通路输尿管镜逆行碎石取石术成功地解决了肾移植受者传统经尿道手术时导丝和输尿管镜无法进入移植输尿管开口的难题,为治疗移植肾输尿管结石提供了安全有效的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经尿道途径辅助单侧肾输尿管全长逆行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经尿道途径辅助单侧肾输尿管全长逆行切除术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治疗中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采用自制尿道辅助通道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经尿道途径辅助单侧肾输尿管全长逆行切除术治疗的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7例,女5例;年龄50~78岁,平均65.9岁;左侧病变8例(左输尿管肿瘤2例,左肾盂肿瘤6例),右侧病变4例(右输尿管肿瘤2例,右肾盂肿瘤2例)。手术方法:术中经腹途径游离并夹闭输尿管下段后,采用1470激光袖状切除输尿管膀胱壁内段,在斑马导丝引导下置入尿道辅助通道及辅助器械,逆行辅助操作完成手术。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是否增加辅助套管、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管拔除时间、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病理等。结果:1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135~260 min,平均194 min;术中出血量25~100 ml,平均50 ml;术后住院时间5~24 d,平均11.6 d。12例中8例术后留置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3~11 d,平均6.8 d。12例中1例术中增加辅助套管。术中、术后无患者接受输血治疗,术后病理切缘均阴性。术后1例膀胱吻合口漏尿,延长尿管留置时间后自愈,术后3周拔除尿管;12例无术后切口感染,无发热、出血、静脉血栓形成等手术相关并发症。12例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5~15个月),1例因腰椎转移于术后8个月死亡,余患者未出现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联合经尿道途径辅助单侧肾输尿管全长逆行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激光直视下能准确切除输尿管开口,手术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输尿管端侧吻合术耦合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儿童完全性重复肾畸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价采用输尿管端侧吻合术耦合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儿童完全性重复肾畸形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输尿管端侧吻合术耦合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的37例同侧双输尿管病变的完全性重复肾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33例;患侧为左侧25例,右侧12例。临床症状中,尿路感染34例,滴尿2例,排尿困难1例。病理类型中(同一患儿不限于一种病理类型),上肾部输尿管异位开口11例,上肾部输尿管异位开口伴反流3例,上肾部输尿管囊肿26例,上肾部输尿管囊肿伴反流6例,下肾部输尿管反流26例,下肾部输尿管异位开口伴狭窄11例。分析手术时间、肾盂分离前后径(anterior and posterior diameter,APD)、输尿管直径、患肾分肾功能(differential renal function,DRF)、并发症等,评价这种术式的优缺点。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同侧输尿管端侧吻合术耦合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平均手术年龄为8.3个月,范围为4~110个月,手术时间为(128.84±35.06)min。术后上肾部APD为(9.41±6.40)mm,术后上肾部输尿管直径为(2.76±4.93)mm,术后下肾部APD为(5.49±6.47)mm,与术前同类数据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下肾部输尿管直径为(2.05±4.10)mm,与术前下肾部输尿管直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DRF为(43.06±5.75)%,与术前DRF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45.1个月,范围为13~120个月,患儿术后临床症状均消失,术后8.1%(3/37)出现并发症:1例术后半年复查积水下降不明显,DRF下降,输尿管膀胱吻合口处狭窄再次行手术治疗;2例术后2年出现间歇性排尿困难伴尿路感染,行膀胱镜下输尿管囊肿开窗术。 结论:输尿管端侧吻合术耦合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是适用于儿童完全性肾重复畸形的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的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盏憩室内结石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盏憩室内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收治的56例肾盏憩室内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5例,女31例;平均年龄37.4(22~67)岁。憩室内结石位于肾上盏32例,中盏16例,下盏8例;左侧32例,右侧24例;结石单发10例,多发46例;结石直径平均11.5(3.0~17.5)mm。56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患侧腰部疼痛症状和/或血尿,其中17例既往接受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失败。56例中9例伴尿路感染。56例均行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寻找到肾盏憩室后,应用钬激光将憩室颈口或憩室薄弱处切开、扩大,将憩室内结石碎成3mm以下的颗粒,较大的结石碎块使用取石网篮逐个取出,术后留置F6双J管。分析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和结石清除率等。结果:56例均找到憩室内结石,其中找到憩室开口48例(85.7%)。53例顺利碎石,3例结石嵌顿于盏颈狭长的肾下盏憩室内,受输尿管软镜末端弯曲度限制,碎石失败。其中2例结石位于肾脏后组盏,改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另1例结石位于肾脏前组盏,术后改行ESWL。17例既往行ESWL失败者中,16例(94.1%)顺利碎石。56例平均手术时间68.1(37~105)min;平均住院时间1.8(1~3)d。并发症发生率为15.1%(8/53),均为轻度并发症(Clavien分级Ⅰ~Ⅱ级),无肾盂或输尿管穿孔、明显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平均6.3(3~12)个月,术后结石清除率为83.0% (44/53)。7例残留结石≥4 mm,其中6例行二期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另1例行ESWL和体外物理振动排石治疗。经二期治疗后结石清除率和症状缓解率分别为92.5%(49/53)和96.2%(51/53),随访期内未见结石复发。结论: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盏憩室内结石,利用人体自然腔道,微创、安全,结石清除率和症状缓解率高,无严重并发症,是治疗肾盏憩室内结石可以选择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Zinner综合征伴不育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6天前
Zinner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泌尿生殖系胚胎畸形,临床罕见,发病隐匿,不易诊断,多于性活跃期被发现,首选确诊方法是MRI。对于无症状者多采取保守治疗,有症状患者可通过腹腔镜或机器人手术治疗。对于合并不育的患者如考虑有射精管梗阻,可行经尿道射精管切开术,有助于提高精子活力及数量,增加精液量,但部分患者术后仍为无精症,病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报道1例Zinner综合征合并输尿管异位开口于精囊囊肿的不育症患者,经手术治疗精液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尾部重复综合征临床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病例回顾及文献复习,探讨尾部重复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例尾部重复综合征的临床资料。1例男患儿,出生时即发现会阴两处肛门开口,6个月时门诊就诊,骶尾部MR发现患儿腰骶部椎管内脂肪瘤并脊髓栓系,9个月时因排便困难入院。造影显示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重复畸形,横结肠扩张,肠镜检查示重复结肠内被覆正常肠道黏膜。阴茎头可见两处尿道外口,逆行尿路造影显示膀胱为双腔,尿道重复,静脉肾盂造影示上尿路未见异常,膀胱镜检查发现膀胱为独立双腔,每个腔有各自尿道,腔内各有一个输尿管开口,尿动力学检测未见异常。结果:患儿6个月时给予椎管内脂肪瘤切除+脊髓栓系松解+硬脊膜修补术;9个月时行腹腔镜降结肠、乙状结肠隔膜切除术+后矢状位肛门重建术+结肠造瘘术,术后2个月复查肛门外观良好,返院行横结肠封瘘术,术后1年排便每天1次或隔天1次,成形大便,肛门功能评分Baylor评分31分。每两周复查尿检,无尿路感染,基于尿动力学检查正常,给予临床观察。结论:尾部重复综合征是一种罕见重复畸形,术前充分评估,按步骤、多学科联合纠正畸形,效果良好。排便、排尿功能是首要考虑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重复肾半肾切除术治疗小儿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重复肾半肾切除术治疗小儿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附属八一儿童医院收治的20例重复肾输尿管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16例;年龄1~72个月,平均28.6个月。重复肾均位于肾上极,其中左侧9例,右侧11例。20例均有超声检查提示肾积水逐渐加重史,其中临床表现为腰腹部酸胀不适2例,排尿困难1例,尿失禁(正常排尿期外滴尿)2例,有泌尿系感染史12例,尿道外口囊性肿物脱出2例。术前完善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利尿性肾动态显像(ECT)、静脉肾盂造影、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检查确诊,其中伴输尿管异位开口2例,输尿管末端囊肿4例,重复输尿管反流4例。20例检查均提示重复上肾无功能,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重复肾半肾切除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及随访结果。结果:2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时间82~150 min,平均109.5 min;术中出血量5~22 ml,平均9 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8~24 h,平均9.1 h,术后第2天恢复正常饮食。术后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2~4 d,平均2.7 d。住院时间4~8 d,平均5.9 d。术后1例失访,其余19例均门诊随访,随访时间3~30个月,平均13.6个月。术后3个月第1次复查ECT未提示下肾萎缩或功能丢失。2例伴有尿失禁者术后症状完全消失,2例有尿道口肿物者术后肿物未再出现,术前有排尿困难、腰腹部酸胀者术后症状消失。术后无漏尿发生。20例中,2例术后出现泌尿系感染,经抗感染治疗后治愈。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重复肾半肾切除术治疗儿童重复肾输尿管畸形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手术安全、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腹腔镜输尿管端侧吻合联合膀胱再植术治疗儿童复杂重复肾畸形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采用腹腔镜下输尿管端侧吻合联合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儿童复杂重复肾畸形的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手术治疗重复肾患儿的临床资料,选取同侧双输尿管病变的复杂重复肾畸形的病例患儿11例,其中男1例,女10例;平均月龄为33.5个月,范围为3~73个月;重复肾左侧7例,右侧2例,双侧2例。术前完善泌尿系B型超声、泌尿系CT血管造影/ CT尿路造影、肾动态核素显像、磁共振泌尿系水成像、排泄性膀胱尿路X线造影等影像学检查,采用腹腔镜下输尿管端侧吻合联合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分析手术时长、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前术后肾盂前后径变化、输尿管管径粗细、肾实质厚度、患肾部分肾功能、术后并发症等指标。数据采用配对 t检验。 结果:11例患儿中上位输尿管末端囊肿5例,上位输尿管末端梗阻6例(含输尿管开口异位3例),下位肾积水伴输尿管反流8例,下位肾积水伴输尿管末端梗阻3例。所有患儿均顺利行腹腔镜下输尿管端侧吻合联合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手术时长为(242.22±93.15) min,均未中转开放,术中出血0~20 ml,均未输血,术后住院天数(11.20±2.60) d。术后上位肾盂前后径为(8.17±3.96) mm,术后上位肾输尿管管径为(6.83±3.56) mm,术后下位肾盂前后径为(11.08±9.29) mm,术后下位肾输尿管管径为(5.14±2.63) mm,相较于术前,术后各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肾实质厚度为(8.51±3.20) mm,术后患肾部分肾功能为(40.62±13.52)%,与术前肾实质厚度、患肾部分肾功能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所有患儿随访6~24个月,术后排尿异常症状完全消失,尿路感染无复发;出现并发症1例,术后3个月复查提示下位肾积水进行性加重,患肾部分肾功能较前下降,之后行腹腔镜下左侧重复肾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提示肾实质萎缩,实质内肾小球数量减少,肾盂肾盏扩张,间质纤维化,符合肾发育不良。 结论:腹腔镜下输尿管端侧吻合联合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具有创面损伤小、手术操作空间充裕、术中视野暴露充分、并发症少、预后良好等优点,可作为一种安全创新的手术方式来治疗儿童复杂重复肾畸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膀胱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巨型输尿管开口囊肿的临床体会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膀胱镜联合腹腔镜下巨型输尿管开口囊肿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2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宿迁市第一人民收治的8例巨型输尿管开口囊肿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膀胱镜联合腹腔镜行输尿管囊肿切除修补术,对其手术方法进行总结分析,记录其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动态监测患者有无尿液反流、输尿管扩张的进一步加重及排尿困难等常见并发症。结果:8例患者均获得手术成功,无一例行中转开放手术。随访3~20个月,8例患者术后的扩张输尿管明显缩小,均未出现漏尿、排尿困难、尿液逆流等并发症。结论:双镜联合治疗巨型输尿管开口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其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疗效确切,并发症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