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颈内静脉导管位置异常5例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编辑人员丨2024/6/15
颈内静脉置管是将导管通过穿刺送入颈内静脉,并使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内,常用于静脉营养支持、高渗高危药品输注、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等,在临床应用十分广泛[1] . 常采用胸锁乳突肌中路和后路[2] ,包括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输液港植入. 随着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数量的增加,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3,4] ,导管位置异常是常见并发症之一[5] . 我科2021 年1 月1 日~2023 年12 月 31 日实施颈内静脉穿刺置管 415 例,发生颈内静脉导管位置异常5 例. 本文对此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发生原因、处理过程,以期进一步提升颈内静脉置管的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我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细节化控制对提高调配安全性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发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工作中的细节问题并加以控制,以减少差错.方法 我院PIVAS通过设计药品批号的目视标识、物品定位标识、规章制度壁挂式,按类别、分步骤医嘱审核,细化批次调整,并设计高危药品成品输液标识、非整支用量标识、退药标识,细化药品管理以及采取信息化交互手段等举措,以提高工作质量.比较实施细节化控制前(2014年7-12月)与实施细节化控制后(2015年1-6月)调配差错率的变化,评价相关措施的成效.结果 PIVAS工作中细节化的控制,使差错率由实施前的0.497/10000降低到实施后的0.128/10000.结论 关注PIVAS工作中的细节问题,可以优化PIVAS工作中某些环节,降低调配差错率,确保患者静脉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长春西汀注射液致失眠1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1 病例资料患者,女,84岁.因"阵发性头晕2周,加重1天"于2017年10月23日入院.患者10年前因头晕,就诊于当地医院,测血压150/90mmHg,诊断为高血压,予牛黄降压丸(2丸,qd),患者间断服用,血压维持在150 ~140/100 ~90 mmHg.2016年因阵发性头晕就诊于当地医院门诊,查头颅CT,腔隙性脑梗死,老年性脑改变,未进行处理.1d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头晕伴乏力,就诊于社区医院,测血压180/107 mmHg,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40 mg,ivd,qd,富马酸比索洛尔片5 mg,po,qd,替米沙坦片40 mg,po,qd;症状未减轻.为求进一步诊治,患者于2017年10月23日首次入院治疗.患者冠心病10余年,未服用相关药物.无糖尿病,无高脂血症,无中风,无痛风,无青光眼,无肺结核,无肝炎等传染病史,无外伤、输血史,无手术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无吸烟、饮酒史.患者父母体健,否认家族病史及类似疾病.入院体检:T 36.5℃,P 80次/min,R 19次/min,BP 190/108 mmHg.实验室检查:WBC 7.90×109·L-1,RBC 4.78×1012·L-1,Hb 151.9 g·L-1,Plt 281.2×109·L-1;葡萄糖(GLU)5.01 mmol ·L-1;肌酐(SCr)57.9 μmol·L-1;总蛋白(TP)73.2 g·L-1;白蛋白(Alb)41.3 g·L-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9 U· L-1.患者入院后停用牛黄降压丸,予丹红注射液40 ml,ivd, qd活血化瘀、通脉舒络;予硝苯地平缓释片10 mg,po,qd降血压.10月24日患者血压160/100 mmHg,10月25日血压142/90 mmHg.10月27日患者阵发性头晕缓解,眠安纳可,神志清,血压150/90 mmHg,律齐.患者胸部CT示:升主动脉增粗,主动脉硬化,左冠状动脉管壁钙化.头部CT示:双侧基底节、右侧侧脑室旁腔隙性梗死.10月27日加用长春西汀注射液(河南润弘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1704172)30 mg,加入0.9% 氧化钠注射液500 ml,输液对症治疗,其余药品如常使用.患者次日诉使用该药后当晚失眠,此后连续2d患者均出现失眠.患者自诉频繁醒来,醒后入睡困难,几乎是整夜持续失眠,醒后日间困倦乏力明显,起床时没有熟睡感,对生活有一定影响.停用长春西汀注射液,其余药品仍继续使用,患者失眠症状消失.考虑患者失眠很可能与长春西汀注射液有关,为该药的不良反应.患者中医诊断为眩晕,痰瘀互结证;西医诊断为腔隙性脑梗死;高血压3级,很高危组.10月31日患者血压140/90 mmHg,病情好转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老年患者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的安全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老年骨质疏松患者(>60岁)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安全性.方法 结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事件报告表设计唑来膦酸注射液使用情况调查表,调查5家医院.收集相关临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共685例老年患者使用5 mg唑来膦酸注射液静脉滴注,其中男性患者106例,女性患者579例.入选患者年龄60~ 99岁,平均年龄为(73.82±8.50)岁.使用唑来膦酸注射液后,当日静脉输液量>500 mL 598例.与用药前数据相比,患者用药后的尿素氮、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显著.可疑与不良反应相关临床表现共281例.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1.02%.该药不良反应有全身性损害(46.13%)、胃肠系统损害(17.96%)、泌尿系统损害(17.65%)等.使用该药出现了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5 mg唑来膦酸注射液在老年患者中使用较安全.临床上应警惕唑来膦酸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发生,评估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并对其采用防护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NICU患儿输注高危药品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NICU新生儿输注高危药品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NICU 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新生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在输注高危药品时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及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在输注高危药品时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摆药错误、剂量配置错误、输注速度错误、医嘱处理错误、输注部位错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NICU患儿输注高危药品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护理差错,降低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老年患者应用痰热清注射液的上市后安全性再评价:一项真实世界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真实世界中老年患者应用痰热清注射液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大样本、双向队列、注册登记临床监测方法,在全国83家二级以上医院纳入2014年1月-2015年5月连续处方使用痰热清注射液的13 061例年龄≥60岁的住院、急诊老年患者.主要评价指标为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此外,对不良反应/事件的临床表现、严重程度以及转归进行描述.对不良反应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老年患者痰热清注射液药品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1.06 ‰(275例,包含严重不良事件19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5‰(32例),其中一般不良反应1 9例、新的不良反应12例.除1例严重过敏反应外,不良反应的程度均以轻中度为主,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75.00%(24例)的不良反应在用药后0.5 ~24 h内出现.转归均为痊愈或好转.有药物过敏史、采用非规范的输注速度、合并使用抗菌药物、未使用糖或盐作为间隔液的同组输注患者,其痰热清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 偶见老年患者使用痰热清注射液时发生药品不良反应.识别高危人群,并对给药方法进行规范,或能够保障痰热情注射液的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在胃肠外营养安全用药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胃肠外营养(PN)主要是根据患者自身的需求,通过静脉输注等方式给予患者维生素、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支持,以此来调节患者的机体功能.该方式常用于肠道不能吸收营养的患者,例如应激患者或刚进行大型手术患者等.全肠外营养(TPN)的组成相对而言较为复杂,在配置时的风险性极高,若在配置时出现用量错误的情况,将会影响到混合液的稳定性[1].美国医疗安全协会(ISMP)在2008年公布高危药品时,将TPN列入其中,自那以后,PN的用药安全引起了临床的高度重视[2].静脉药物集中调配中心(PIVAS)是专门为临床调配静脉用药的地方,通过PIVAS调配静脉药物,可保证药物的无菌性,避免用药后出现感染的情况,同时还能改善临床不合理的用药情况,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用药成本,对合理用药及加强药品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院在PIVAS配置TPN多年,为PN的安全用药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鉴于此,本文将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并对PIVAS在PN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自制护理用药安全手册用于患者安全管理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了解目前临床用药中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探索相应的对策以确保用药安全。方法针对2011年医院41个护理单元上报用药不良事件及11月开展用药安全专项检查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用药安全手册,包括健全各种用药安全管理组织及制度,收集临床多品种、多规格、看似听似药品拍成图片进行比对,临床应控制滴速、接触易发生反应药物,药物配制信息,药物配伍禁忌,宜从中心静脉输注的药物,高危药物外渗紧急处理,抢救药物药理知识,以表格形式进行罗列。规范使用药物流程、组织培训与考核等一系列措施。结果2012年护理用药不良事件总数较2011年减少15起,下降18.5%。与2011年相比,2012年用药专项月检查存在问题,通过护理用药安全手册的制作与应用,加强了用药安全管理,促进护理人员掌握药品管理及用药知识,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用药安全能力,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结论该手册为护士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起到临床用药指引作用,有效提高了护理人员用药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