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院患儿静脉血栓栓塞症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构建住院患儿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2年1月—2023年7月在武汉市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住院且发生VTE的62例患儿作为VTE组,按照1∶4的比例选择同时间段在同科室住院且未发生VTE的248例患儿作为非VTE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别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及预测效果,采用Bootstrap自助法重抽样1 000次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研究期间,VTE发生率为0.4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CC留置时长≥3 d、留置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化疗、ICU住院时长≥4 d、制动时长>72 h是住院患儿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Hosmer-Lemeshow检验结果显示,x2=5.291,P=0.152.Bootstrap自助法重抽样结果显示,模型的灵敏度为0.857,特异度为0.218,ROC曲线下面积为0.823.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住院患儿VTE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可为护理人员早期识别VTE高风险患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服务质量差距模型联合感知绩效模型管理对急诊输液室管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联合感知绩效模型管理对急诊输液室管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10月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460例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3~6月收治的23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2020年7~10月收治的23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输液管理,观察组采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联合感知绩效模型管理.对实施前后管理质量、护理不良事件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护士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服务质量差距模型联合感知绩效模型管理能有效降低急诊输液患者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及护士工作满意度,实现急诊输液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在急诊输液患者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治疗性沟通对急诊输液患者输液安全性,疾病不确定性,应对方式以及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7-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输液患者12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治疗性沟通护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干预期间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采用疾病不确定性量表(MUI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2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不确定性、应对方式以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最终收集109例患者完整调查问卷,回收率为86.51%(109/126),其中研究组55例,对照组54例。研究组患者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36%(9/55),低于对照组的29.63%(1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5.057, P<0.05)。2组患者干预前MUIS、MCMQ、SAS、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MUIS评分中的不确定性、不可预测性、信息缺乏、复杂性维度得分分别为(17.76 ± 2.49)、(12.03 ± 2.51)、(11.82 ± 2.12)、(11.74 ± 2.24)分,低于对照组的(24.72 ± 2.94)、(16.31 ± 2.27)、(16.13 ± 2.51)、(15.39 ± 2.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13.346~-8.375, P<0.05);研究组患者MCMQ中面对得分(19.13 ± 2.62)分,高于对照组的(13.79 ± 1.96)分,回避和屈服得分分别为(8.71 ± 1.34)、(9.81 ± 1.17)分,低于对照组的(14.57 ± 1.93)、(15.12 ± 1.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12.031、-18.441、-17.875, P<0.05);研究组患者的SAS和SDS得分分别为(29.43 ± 3.62)、(27.67 ± 3.11)分,低于对照组的(37.44 ± 5.31)、(40.12 ± 4.9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值为-9.216、-15.821, P<0.05)。 结论:治疗性沟通可减少急诊输液的风险,降低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性,改善患者对疾病的应对措施,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提高急诊输液患者的护理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8S"维护流程清单式管理的乳腺癌患者PORT维护流程的精细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将精益管理理念应用于乳腺癌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维护流程中,通过构建"8S"维护流程清单管理模式,旨在探索出一条降低管理成本,提高PORT导管维护的管理路径。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于武汉市第一医院甲乳外科接受治疗并进行置港与维护的乳腺癌化疗患者,根据不同维护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维护,观察组采用"8S"维护流程清单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导管维护、静脉导管维护健康教育知晓率及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等。结果:观察组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导管维护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健康教育知晓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观察组护士评判性思维总分高于对照组,除"开放思想"维度外其他维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采取"8S"维护流程清单管理模式能够规范导管维护流程,完善导管管理体系,有效降低导管并发症,提高医护合作程度及患者导管自我管理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情志护理联合FTS护理对泌尿外科患儿手术指标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情志护理联合FTS护理对泌尿外科患儿手术各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该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5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应常规方法护理,研究组应用情志护理联合FTS护理,比较手术各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后清醒时间、静脉输液时间、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泌尿外科患儿使用情志护理联合FTS护理进行干预,对手术指标均有较好改善作用,有效降低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保证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种手部约束康复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需要为伴有神志不清、昏迷等意识障碍的重症患者进行长时间输液、插管、心电监护等操作,患者在无意识情况下可能会因手部乱动而造成无意识拔管或针头、探头脱落。此外,术后麻醉未清醒患者也可能会出现上述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此类患者的手部和上肢进行约束。对此,本研究设计了一种手部约束康复装置,现介绍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基于循证的标准化转运流程在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护理的标准化转运流程对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12月于湖北省荆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监护室住院,且完成院内转运至CT检查区域的危重症患者600例。按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0例。观察组基于循证的标准化转运流程进行转运护理,对照组接受常规转运护理。比较两组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内转运时突发抽搐或烦躁不安、血氧饱和度下降、血压/心率波动>20%、导管意外滑脱或堵塞、输液管脱管或堵塞、氧气不足、仪器设备故障、药品不足的发生率分别为1.3%(4/300)、7.0%(21/300)、4.7%(14/300)、0.3%(1/300)、8.3%(25/300)、0.3%(1/300)、0.7%(2/300)、0.3%(1/300),低于对照组的4.0%(12/300)、22.3%(67/300)、9.3%(28/300)、3.0%(9/300)、19.3%(58/300)、2.7%(8/300)、3.3%(10/300)、6.0%(18/3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家属整体满意率为91.9%(262/285),高于对照组的69.0%(187/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结论:实施基于循证的标准化转运流程能有效降低神经外科危重症患者转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家属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小儿手术患者麻醉苏醒阶段开展基于体温为照护导向的精细化管理效果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小儿手术患者麻醉苏醒阶段开展基于体温为照护导向的精细化管理效果。方法:选取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医院在2018年9月至2020年7月收治90例小儿手术患者,借助随机数字表作为分组依据,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麻醉苏醒阶段实施传统护理干预,研究组麻醉苏醒阶段则开展基于体温为照护导向的精细化管理。比较两组在手术进程中的状况、体温变化和苏醒期的情况;比较两组在手术开始前1 d和手术开始后1 d的C反应蛋白、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对两组在苏醒阶段的应激相关指标进行记录,包括心率、血压、躁动程度;比较两组在术前、术中和术后的体温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发生低温和寒战的例数。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出血量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肾上腺素、C反应蛋白、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PACU滞留时间、气管拔除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干预后的心率、血压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低温和寒战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术中和术后的体温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保温护理应用于小儿手术患者,能降低患者应对手术时的生理应激反应,稳定生命体征,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机能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实验动物伦理问题及解决办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医学实验及实验教学中的实验动物伦理观及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应对措施,使动物伦理和动物福利在医学实验中得以真正地体现。方法:本研究针对实验动物伦理认知情况、动物实验是否道德和如何看待动物伦理与实验教学问题,以及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认知情况等3个方面,制定了含25条问题的“基础机能实验中心动物实验问卷调查表”。采用发放问卷调查表的方式对湖北医药学院2017级留学生(五年制)、2017级五年制本科生和2018级护理(四年制)学生及教师、科研人员及实验动物中心从业人员(均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以百分比表示。结果:本研究调查表回收率为98.04%(2 451/2 500)。其中实验动物中心从业人员、教师及科研人员实验动物伦理观清晰明了,但学生中普遍存在伦理观滞后现象。有16.24%(398/2 451)的学生未接受过动物实验伦理教育和培训,29.46%(722/2 451)的不清楚动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7.14%(175/2 451)的认为动物实验不道德。对动物福利及伦理知识的认知情况模糊占比29.54%(724/2 451)。不熟悉操作步骤的占25.91%(635/2 451)。操作失误导致动物额外受伤中,无所谓的占9.38%(230/2 451);动物大出血后如何处理中,选择放弃实验的占7.83%(192/2 451),及时止血并输液后继续实验仅占5.43%(133/2 451),而是否做与本次实验无关操作的占9.26%(227/2 451)。在实验结束后采用放血处死动物的占2.28%(56/2 451)、只有5.51%(135/2 451)的学生选择过量麻醉安乐死,且仍有1.96%(48/2 451)选择颈椎脱臼、暴力处死。对动物尸体时选择缅怀2 min的仅占15.79%(387/2 451)。仅有32.56%(798/2 451)的被调查者了解虚拟仿真实验,34.92%(856/2 451)的被调查者认为可以应用虚拟仿真实验或实验教学录像代替现有活体动物实验,77.56%(1 901/2 451)的被调查者认为应该加强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结论:加强学生实验动物伦理观教育势在必行,这有利于医学生建立正确的实验动物伦理观,使“3R”原则和动物福利得以真正落实于实验教学和科研实验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肿瘤患者输液港非计划性取港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肿瘤患者输液港非计划性取港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建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该院植入输液港的肿瘤患者640例,根据是否发生非计划性取港,分为取港组和正常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非计划性取港的影响因素。结果:肿瘤患者随访期间33例发生非计划性取港,取港率5.1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置管静脉、凝血功能是否正常、是否感染、置管护士工作经验是肿瘤患者输液港非计划性取港的影响因素(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凝血功能是否正常、是否感染、置管护士工作经验是肿瘤患者输液港非计划性取港的影响因素( P<0.05)。 结论:肿瘤患者非计划性取港受多种因素影响,需要结合不同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与预防并降低非计划性取港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