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芪桂枝五物汤预防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黄芪桂枝五物汤对奥沙利铂所致周围神经毒性(OIPN)的预防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ScienceDirect、EMbase、VIP、CNKI以及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到2019年7月,纳入黄芪桂枝五物汤预防OIPN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RCT,共84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黄芪桂枝五物汤与空白对照组在OIPN总发生率[ RR=0.57,95% CI(0.40,0.81), P=0.002]及严重OIPN发生率[ RR=0.35,95% CI(0.25,0.48), P<0.000 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在疾病控制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黄芪桂枝五物汤与甲钴胺在OIPN总发生率[ RR=0.51, 95% CI(0.39,0.66), P<0.000 01]及严重OIPN发生率[ RR=0.37,95% CI(0.19,0.70), P=0.002]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能安全有效地预防OIPN的发生,效果优于甲钴胺,且不影响化疗疗效,可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桂枝芍药知母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多结合内服药或外治法,疗效确切,可有效控制患者关节肿痛等临床症状、降低炎症指标,且不良反应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方可调控多种炎症信号通路而达到抗炎镇痛、诱导滑膜细胞凋亡、抗骨损伤、调节免疫等作用,从多靶点达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从“汤液经法图”角度分析乌梅丸组方配伍原理及功效特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乌梅丸为经典的驱虫剂,用于蛔虫证、蛔厥和久利,被认为是治疗寒热错杂证的代表方,其组方以酸味药(乌梅、苦酒)与辛味药(附子、桂枝、蜀椒、当归、干姜、细辛)为主,以苦味药(黄连、黄柏)与甘味药(人参、蜂蜜)为辅。从“汤液经法图”角度看,肝德在散,虚则四肢厥逆,实则胁满腹痛,以辛补之、以酸泻之、以甘缓之;脾德在缓,虚则倦怠乏力,实则腹满吐利,以甘补之、以辛泻之、以苦燥之。故乌梅丸作用定位于肝脾,兼顾心肺,功效以泻肝泻脾为主、补泻兼施,用于肝木脾土之虚实夹杂证,以胸胁腹痛、四肢厥冷、呕吐下利、筋脉拘挛等肝木或脾土病证特点及经脉循行部位症状为主,临床常用于蛔厥、腹泻、阳痿、抑郁等疾病的治疗。同时兼顾心肺,也可用于咳嗽、焦虑等疾病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从扶正祛邪、调肝理脾论治口腔扁平苔藓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基于中医病因学说和五脏学说探讨口腔扁平苔藓病因病机特点,认为本病符合伏邪致病特点,病机属本虚标实,临床多见肝脾不调之证。临证用药应注重扶正祛邪、调肝理脾,常见证型有3种,其中肝郁化火、肝脾湿热证治宜清肝泻火、健脾除湿,方选龙胆泻肝汤合除湿胃苓汤加减;肝郁气滞、痰瘀互阻证治宜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化痰通络,方选丹栀逍遥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气血亏虚、久病入络证治宜益气健脾、补肝益肾,方选六味地黄汤加减。另外,还需注意恰当应用风药,并重视心身同调、内外同治,可取得良好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彭江云辨治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贫血经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彭江云教授为云南吴佩衡扶阳学术流派第三代代表性传承人。彭教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贫血经验丰富,常获佳效。其认为,本病基本病因病机为阳虚络痹、脏腑虚损,治疗时提倡气血并补,尤重调补脾胃;重视肝肾亏虚,善用温药补益肝肾;外邪侵袭易致病情加剧,此时应以祛邪为先;又因久病入络,瘀浊痹阻气血,故重视活血通络。临证以补中桂枝汤加减为特色方药,疗效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叶天士运用白虎汤类方规律探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白虎汤是《伤寒论》中治疗阳明气分证的主方,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扩展了白虎汤类方主治脉象及主治范围,将之运用于数脉、弦数脉、虚脉、芤虚脉、弱脉、濡小脉,提示患者症状表现出时气温病的特点,或舌象提示暑热暑湿时,可不拘于脉象表现,四诊合参运用白虎汤。白虎汤既清阳明胃火,也清肝郁之火;白虎加桂枝汤卫气同治、清气热兼解表;白虎加人参汤或白虎加苍术汤治疗暑热、暑湿气分痉厥证;白虎汤加减可气营血同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刘绍武从“脾虚生风”分期辨治痛风性肾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刘绍武教授秉《黄帝内经》“脾主四肢”之论,认为痛风性肾病以脾虚生风、反伐脾土为起病之因;湿浊壅塞三焦,化生湿热为传变之机;湿瘀互结、伤耗肾络为致病之本。临证强调分期论治,早期以调和肝脾为主,使肝随脾升而风邪自散,关节自和;中期以斡旋三焦,清利湿热为要,使湿浊去而蛋白消;晚期以培补肾元,化湿消瘀为贵,通肾络之不和,使邪去正安。刘老针对疾病早期,常以四逆散使气机和顺,邪无以生;中期常用调肾汤化裁,使三焦湿浊可化,湿热得清;晚期善用金匮肾气丸合桂枝茯苓丸加减,使正气复而湿瘀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耳穴贴压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失眠的系统综述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系统评价耳穴贴压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失眠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耳穴贴压改善围绝经期失眠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10月25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利用RevMan 5.3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6篇中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耳穴贴压与艾司唑仑相比,对降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WMD=-0.06,95% CI:-0.96~0.84, P=0.90);耳穴贴压在降低PSQI得分方面优于安神补心胶囊( WMD=-5.16,95% CI:-7.37~-2.95, P<0.000 01);耳穴贴压能有效改善围绝经期失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RR=1.19,95% CI:1.08~1.31, P=0.000 4);耳穴贴压联合口服加味黄连阿胶汤在降低阿森斯失眠量表(AIS)得分方面优于仅口服加味黄连阿胶汤( WMD=-2.60,95% CI:-4.42~-0.78, P=0.005);耳穴贴压联合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与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相比,可有效降低改良Kupperman评分( WMD=-4.07,95% CI:-6.36~-1.78, P=0.000 5)。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得分方面,耳穴贴压与艾司唑仑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WMD=-0.16,95% CI:-1.26~0.94, P=0.78)。 结论:耳穴贴压在提高总有效率,降低PSQI得分、AIS得分和改良Kupperman评分等方面具有优势。受纳入文献数量和质量的限制,尚需更多远期随访的大样本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桂枝附子汤在骨伤科的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桂枝附子汤是中医学临床常用经典方剂,具有祛风温经、助阳化湿之效,是治疗阳虚内寒、风寒湿邪所致病证的经典方.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证实该方在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神经根型颈椎病、骨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骨伤科疾病中疗效显著.文章基于桂枝附子汤的方义和现代药理研究,对近年来桂枝附子汤在骨伤科疾病的广泛应用作一综述,以期为该方在临床使用中提供参考与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龙江医派以乌头汤辨治痹证经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黑龙江地区属严寒之地,其地居民易罹患痹证,以寒燥夹湿证及寒热错杂证为高发证型。吴惟康、王德光、邓福树、卢芳等龙江医家针对此高发疾病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多结合当地寒冷与干燥的气候特点,兼顾当地居民饮食结构和风土人情等因素,运用乌头汤加减及活血化瘀药进行治疗。以乌头汤为底方取其温经通络、除湿止痛之功,可合补气温阳之品,寒湿困于上加桂枝、困于中加干姜、困于下加附子;可合清热利湿之品,以黄芩、黄连、黄柏分清上、中、下三焦湿热,或用四妙散、黄连温胆汤等清热祛湿常用方;还可合藤类、虫类药等活血散瘀之品。如此治疗当地痹证,常获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