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科急诊拥挤的现况分析和解决策略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急诊拥挤是急诊医疗需求超过急诊可用资源的状况,国内外均面临儿科急诊拥挤的问题。儿科急诊拥挤不仅危及患儿急救,也严重降低患儿及家属的就医体验,并且增加医护人员压力。儿科急诊拥挤的形成与输入、处置、输出环节有关。患儿父母过度焦虑、社区医疗资源不足等可能导致急诊输入量增加;急诊空间、人员、设备、流程等影响急诊诊治效率;待入院患儿滞留、急诊输出受阻等输出环节是导致急诊拥挤的关键原因。针对上述三个环节,儿科急诊拥挤解决策略包括增强急诊以外的医疗资源建设、优化急诊诊疗流程及相关配置、及时收治待入院患儿等。此外,构建儿科急诊拥挤监测或预警模型、发展依托人工智能的智慧医疗服务也是缓解儿科急诊拥挤的新思路。本文对国内外儿科急诊拥挤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缓解儿科急诊拥挤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北京协和医院疏解急诊拥挤实践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作为全国急诊压力最大的医疗机构之一,北京协和医院的急诊科拥挤问题非常突出。为了有效解决急诊过度拥挤,提升医疗质量和患者就医感受,医院在充分现场调研的基础上,紧紧抓住通过和出口两个增量环节,建立多学科多部门协作团队,构建紧密的医疗联合体合作模式,探索以畅通患者"出口"为目标的协和疏解急诊拥挤模式。实践显示,综合措施有效缓解了急诊过度拥挤的问题,实现医疗环境和医疗质量双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急诊老年就诊"常客"现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缓解急诊科拥挤已成为医疗政策制定者和急诊医学管理者面临的挑战 [1]。急诊患者流量"入口-过程-出口"模型指出,入口导致急诊拥堵的主要成因为急诊科"常客"、老年患者、非急症患者等。相关研究将急诊"常客"定义为急诊造访次数≥4次/年的患者 [2,3]。研究显示急诊"常客"发生率可高达28%,占31%急诊医疗成本 [4],老年急诊"常客"数可达急诊"常客"总数的43.9% [5]。频繁的急诊使用量成比例升高,导致急诊科过度拥挤,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6]。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并呈高龄化态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我国≥60岁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8.7% [7]。预计2050年60岁以上老年人数将达4亿以上 [8] ,随之来而的是急诊需求量逐渐增长。部分国外学者对重复使用急诊患者进行了相关因素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有年龄、性别、是否转运等 [9,10,11],而我国鲜见相关研究报道。本研究对急诊老年就诊"常客"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为急诊资源合理分配及急诊医学学科建设提供参考,以此减少患者日后重返急诊率,减轻急诊拥堵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第4腓骨肌引起踝关节外侧狭窄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2024/4/27
踝关节外侧疼痛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大多因创伤后腓骨肌间室内的腓骨长短肌腱的滑脱及撕裂引起,常合并腓骨肌上支持带的损伤.腓骨长短肌是足行外翻动作的重要解剖结构,若其损伤常会影响足踝关节的功能.但是非创伤及非肿瘤性的踝关节外侧疼痛非常罕见.第4腓骨肌导致踝关节外侧狭窄综合征从而引起踝关节外侧疼痛极为少见,国外可见文献个案报道,国内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病发病率较低,临床医师往往对该病认识不足,从而导致漏诊及诊疗不规范.笔者回顾性分析于2022-08诊治的1例第4腓骨肌引起踝关节外侧狭窄综合征,回顾相关文献,明确第4腓骨肌的解剖变异、病理及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国内外急诊预检分诊工具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在急诊过度拥挤的环境下,预检分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国内外常用的急诊预检分诊工具,发现我国分诊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分诊工具,国内部分医院正在由"分科分诊"向"分级分诊"模式转变,开始尝试建立符合自身情况的分诊工具;而国外许多急诊分诊系统已经标准化.因此提出要研究制定统一严谨、规范科学、方便实施的分诊工具,使急诊护士能够有章可依,准确地掌握具体的量化指标,提高急诊分诊的整体水平,保障患者就医安全.在分诊工具研制以后,还需要对分诊工具进行信效度的评价,在实践中对该工具进行完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急诊科分诊现状及完善措施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新时期社会文明的进步,医疗卫生建设现状已经不能满足急诊患者的需要,医疗需求的增加造成急诊拥挤现象不断发生,这一现象逐渐引起全球各个国家的重视,同时成为我国现阶段需要面临解决的最大难题[1],根据国内外相关急诊资料文献显示,医学范畴内的急诊患者仅占据急诊科接受就诊患者的20%,剩余80%的患者并不被纳入到急诊救治范围.由于急诊室过度拥挤、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以及非急诊患者的不合理滞留三项因素,导致医患真正急诊患者不能及时救治和医患纠纷事件频繁在社会出现[2].因此只有从根源入手,解决掉当前急诊不合理制度,做好入院患者的分诊工作,才能挽救更多急诊患者的生命[3],所以对现阶段急诊分诊方式存在的现状及不足加以分析并积极探索分诊标准化管理举措,提出改善的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抢救室患者收治情况分析与启示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调查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科抢救室收治患者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1日—2017年9月30日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急诊抢救室救治患者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救治时间、重点病种及其滞留时间等.结果 该院急诊抢救室共收治患者5245例次,以男性居多,3058例次(58.30%);多为60岁以上患者,3571例次(68.10%);全天就诊高峰为10:00,全年就诊高峰为冬季,共收治患者1396例次(26.62%);抢救的七大病种中以急性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比例最高,分别为353例次(46.70%)和210例次(27.8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抢救室滞留时间<1.5 h在所有重点病种中居多,74例次(9.80%);各病种患者滞留抢救室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5.620,P<0.01).结论 该院急诊抢救室全天就诊高峰为10:00,全年就诊高峰为冬季,年龄分布呈老龄化,非Ⅰ级患者留观期间存在转抢救室救治情况;以急性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为主,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抢救室滞留时间<1.5 h的占比最高.急诊管理者应根据患者救治特点合理调配人力物力,避免上午患者拥挤过度,提高医护人员提高预检分诊的准确性和危重患者的救治能力,优化重点病种的管理流程,缩短等待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唇腭裂的正畸治疗及长期稳定性
编辑人员丨2023/8/6
由于先天性颌骨缺陷、多次手术创伤及手术瘢痕挛缩等原因,唇腭裂常并发严重的上颌发育不足,进而导致严重的牙列拥挤、前牙及后牙反(牙合).唇腭裂的正畸治疗过程复杂、矫治难度大、时间跨度长.解决上颌宽度不足的上颌扩弓以及针对上颌发育不足的前方牵引是唇腭裂治疗的常用方法.但唇腭裂的特殊性使其正畸治疗与非唇腭裂患者存在显著差别,常需特殊处理.唇腭裂正畸疗效的稳定性同样值得关注.唇腭裂上颌扩弓后存在复发倾向,尖牙及前磨牙区复发明显.矫治时应避免过度扩弓,必要时联合正颌手术,以减小扩弓的不稳定性.儿童期行前方牵引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面型;牙槽突植骨可提高前方牵引效果,减小下颌顺时针旋转量以及上切牙唇倾等不利变化.患者生长发育基本完成时,上颌前方牵引的效果可基本维持,但下颌的继续生长是前牙反(牙合)复发的最大威胁.对于下颌平面角高角及下颌发育过度的患者,前方牵引疗效的稳定性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微种植钉直立下颌第三磨牙伴单侧后牙锁(牙合)病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患者女,21岁.主诉:牙齿不整齐,中线偏斜.患者既往有固定矫正及牙齿邻面去釉史,全身健康状况良好,无其他既往患病史.一、临床检查正面观:面部左右不对称,右侧面颊部较左侧塌陷,鼻底较凹陷.侧面观:唇部略突,鼻唇角偏小,下唇外翻.恒牙列,18、28、38已萌出,48水平阻生,17颊向倾斜,47舌向倾斜,17、47正锁(牙合),14、46缺失,46缺牙间隙约11 mm,22、32反(牙合),16、36(牙合)面可见金属充填物,上下颌前牙曾行过度片切导致11、21、33近中邻面龋坏,42、32远中邻面龋坏.上下牙列轻度拥挤,上中线右偏2.5 mm,下中线左偏1.6 mm,右侧尖牙近中关系,左侧尖牙磨牙中性关系,前牙对刃,下颌无功能性后退,牙位与肌位一致,正中(牙合)位与正中关系位基本协调.患者高中时偶有左侧颞下颌关节弹响,后消失,现双侧颞下颌关节无明显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人群拥挤踩踏事件的应急管理
编辑人员丨2023/8/5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大型集会是指特定数量的人员在特定的时间段,由于某种原因(社会活动、公共事件或体育赛事)在相对拥挤空间活动,可能对社会计划和应急资源造成负担过度的风险.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生以前,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旅行增加,大型集会的数量和参加者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