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细胞焦亡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及中医药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结直肠癌(CRC)作为一种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复杂,现代治疗手段效果不甚理想,寻找低毒、高效的防治方案仍是CRC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临床防治CRC中,中医药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具有多方面的手势,包括毒副作用小、多靶点、多途径等.近年来,随着分子机制及药理作用的深入研究,多数学者发现,CRC发病涉及多个信号通路的异常.其中,细胞焦亡是一种机体调节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模式,能调节多种细胞信号级联反应,可参与CRC的调控过程.此外,在中医药领域中,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医药与细胞焦亡影响CRC的研究也逐渐兴起.通过文献筛选和相关报道发现,一些中药复方和中药单体能通过靶向干预细胞焦亡在CRC中发挥抗肿瘤作用,现对其进行简要归纳总结,以期在中医药防治CRC领域提供理论和诊疗思路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细胞外囊泡表征检测方法的对比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是细胞主动分泌的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囊泡,天然携带母细胞来源的各种内容物,保留母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可以反映其分泌时的母细胞状态.为了解EVs的生物发生及其在机体内的生物学功能,科学家们做了许多尝试,但直接检测EVs有一定的困难,目前的检测技术通常以EVs内容物作为检测对象,实现间接表征的目的.通过分析体液中的EVs,可以实现疾病诊断的目的,对EVs进行详细表征可以推动精准医学的发展.EVs属于内源性物质,可作为递送药物的载体,具有增加药效、降低药物毒理作用和辅助药物通过生物屏障的优势.目前,作为药物或者递送药物的载体应用尚存在的问题,包括(1)EVs内容物的表征,以便使用更明确定义的EVs;(2)开发适合的检测方法来监测体内的EVs,以确定和优化EVs的剂量、给药途径及潜在毒性;(3)确定EVs膜组成的种类及数量.EVs直径为纳米级别,内容物含量少,但临床应用价值大.应用中选择合适的分析技术将能够对EVs类型进行全面表征,并进一步推进对EVs生物学的理解,开发基于EVs的新型诊断和治疗方法,促进其临床转化.本综述介绍了 EVs研究中分析技术的原理、应用及优缺点,重点是EVs和EVs中蛋白质的表征检测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性粒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囊泡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中性粒细胞衍生的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EV)通过携带蛋白质、核酸、脂质和各种细胞因子介导细胞通信.中性粒细胞衍生的EV在炎症的发生发展、血管相关疾病以及肿瘤的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重点阐述中性粒细胞衍生EV的产生机制及其在疾病中发挥的作用,探讨定向诱导培养的中性粒细胞EV可能作为新型药物治疗疾病的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钾离子通道在抑郁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抑郁症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其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危害人类的身心健康.当前抗抑郁药的治疗机制主要是以增加脑内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单胺递质的浓度为主,但其存在抗抑郁响应率低、不良反应严重等缺点.因此,抑郁症治疗仍未满足临床需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实验表明,钾离子通道开放剂或拮抗剂在抑郁症治疗中具有巨大潜力.该文重点综述了近年来钾离子通道中电压门控钾离子通道、双孔钾离子通道与抑郁症的相关研究进展,为新型抗抑郁药物的研发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7年-2021年新疆兵团某市住院患者疾病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兵团某市住院患者疾病构成、顺位变化以及年龄分布特征,为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促进疾病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提取新疆兵团某市医疗保障局信息管理系统中2017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某市市级医院84 528例住院患者病案首页信息,根据ICD-10(编码范围为A00-Z99)提取主要诊断所对应的系统疾病和病种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7年-2021年新疆兵团某市市级医院住院病例共计84 528例,住院病例按系统统计前十位累计占比85.81%,顺位前三位的疾病依次是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稳居第一位和第二位;肿瘤疾病的位次从第六位上升到第三位.0岁-14岁住院患者呼吸系统疾病居首位,15岁-34岁的住院患者妊娠、分娩和产褥期为第一位系统疾病,35岁-44岁住院患者位居首位的是泌尿生殖系统疾病,45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循环系统疾病为第一位系统疾病,35岁-64岁住院患者肿瘤疾病居首位.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是影响该地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不同年龄段病种差异显著,65岁以上人群是需重点关注的人群,应结合疾病谱的变化及其人群年龄等分布特点对疾病进行预防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抗新型冠状病毒小分子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虽已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但仍在全球范围内处于低水平流行.小分子口服药物是我国目前推荐的针对新冠病毒感染的主要抗病毒治疗方案.虽然国内已上市多种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但目前尚无针对特殊人群的具体用药推荐.中华医学会细菌感染与耐药防治分会联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组织国内呼吸、病毒学、感染、重症、急诊、药学等各领域专家制订了本共识.本共识的主要内容包括7种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介绍,重点阐述了老年人群、合并慢性疾病人群、肿瘤患者、孕妇、儿童等14种特殊人群用药推荐,为临床医师规范用药提供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干燥综合征发病免疫机制研究现状及靶向治疗策略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累及外分泌腺体,病理特征为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SS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口干、眼干,还可出现脏器(如消化道、肺、肾脏等)受累.我国SS患病率为0.29%~0.77%,其中老年人的SS患病率为3.00%~4.00%.欧洲地区SS患病率约为0.23%.SS发病涉及多种细胞和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包括唾液腺上皮细胞、T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干扰素(inter-feron,IFN)、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和炎症小体等.目前,SS的腺体治疗以局部治疗为主,系统性受累的治疗方案主要借鉴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尚无获批的针对性药物.SS的靶向治疗药物中,B细胞靶向治疗药物中,研究最多的是利妥昔单抗,其对存在冷球蛋白血管炎的SS患者显示出改善唾液的疗效;BAFF抑制剂、靶向CD40和间充质干细胞等也显示了一定疗效.对于大多数存在系统损害的SS患者,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是一线治疗用药.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作为二线用药,用于GCs耐受或抵抗的SS患者.在SS的发病机制中已经确定了许多潜在的治疗靶点,但只有少部分药物可转化为临床应用.当前,需要在全面评估患者病情、借助多学科协助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现有药物,制定出相对安全、有效、不良反应较小的治疗方案.靶向治疗、低不良反应以及多药物联合仍是未来SS药物研究的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失智患者家庭照顾者衰弱的潜在剖面分析及护理启示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探讨失智患者家庭照顾者衰弱现状及其潜在分型,并分析不同分型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6月—10月在上海市8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失智患者的家庭照顾者作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Tilburg衰弱评估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抑郁自评量表、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心理弹性量表进行调查.使用潜在剖面分析探索失智患者家庭照顾者衰弱的潜在分型,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470名失智患者家庭照顾者,其衰弱发生率为46.17%,家庭照顾者衰弱可被分为3个分型:"综合型-低衰弱组"(70.64%)、"心理社会型-中衰弱组"(19.57%)、"躯体型-高衰弱组"(9.79%).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得分越高、患2种及以上慢性病的家庭照顾者归属于"躯体型-高衰弱组"的概率较大,抑郁自评量表得分越高、未掌握或部分掌握照护知识及技能、照护关系为配偶的家庭照顾者归属于"心理社会型-中衰弱组"的概率较大,心理弹性量表得分越高的家庭照顾者归属于"综合型-低衰弱组"的概率越大(均P<0.05).结论 失智患者家庭照顾者衰弱发生率处于较高水平且存在明显异质性,医护人员应关注家庭照顾者衰弱状况,重点关注"心理社会型-中衰弱组""躯体型-高衰弱组"的家庭照顾者,及时针对其衰弱特征和影响因素开展精准化干预,以预防或延缓衰弱的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慢性病对中老年人跌倒伤害影响的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慢性病对我国中老年人跌倒伤害风险的影响。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以2011年基线调查募集的13 670名≥45岁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并追踪至2018年,其中45~59岁中年人7 443例(54.45%),≥60岁老年人6 227例(45.55%)。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不同年龄人群慢性病种类、患慢性病数目及与其他暴露因素的交互作用对中老年人跌倒伤害风险的影响。结果:调整混杂因素后,与未患慢性病的中年人相比,患呼吸系统疾病和关节炎使跌倒伤害风险分别增加21%( HR=1.21,95% CI:1.02~1.45)和27%( HR=1.27,95% CI:1.12~1.43);与未患慢性病的老年人相比,患肾脏病使跌倒伤害风险增加26%( HR=1.26,95% CI:1.03~1.53)。中老年人群患慢性病数与跌倒伤害风险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χ2=133.61, P<0.001),且是线性关系;与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完好和无跌倒伤害史的非慢性病中老年人相比,女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和有跌倒伤害史的中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跌倒伤害风险分别增加了64%( HR=1.64,95% CI:1.43~1.89)、66%( HR=1.66,95% CI:1.39~1.99)和158%( HR=2.58,95% CI:2.24~2.97)。 结论:患慢性病数与我国中老年人跌倒伤害风险呈正向线性关系,女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受损和有跌倒伤害史的中老年慢性病患者是重点干预的高危人群,建议及时将跌倒伤害预防窗口前移至中年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库欣综合征筛查试验的选择和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库欣综合征(CS)是由于多种病因所致循环血液中糖皮质激素水平持续增高从而产生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常包括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CS患者长期存在的高糖皮质激素血症对生存率及生存质量影响极大,对疑似CS的患者选择恰当的筛查试验并合理解读试验结果对于CS的诊断至关重要。本文对CS的筛查方法选择及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国内地塞米松制剂的剂量及国人的体重等因素,提出地塞米松抑制试验需注意的问题。重点强调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筛查试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