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生儿D-双功能蛋白缺乏症2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总结D-双功能蛋白缺乏症(D-bifunctional protein deficiency,DBPD)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病因。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8月和2020年1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例DBPD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遗传学结果。并以“D-双功能蛋白缺乏症”“ HSD17B4变异”作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及维普数据库以“ HSD17B4”“D-bifunctional protein deficiency”为检索词检索、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PubMed自建库至2022年11月的文献,收集2岁内发病的基因检测诊断的DBPD患儿的病例资料。总结DBPD患儿的临床特点及遗传学病因。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本院2例患儿均存在呼吸费力、肌张力低下、难治性癫痫、反应差、原始反射未引出及颅面部畸形。患儿1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 HSD17B4基因杂合剪接变异c.972+1G>T和错义变异c.727T>A(p.W243R),分别遗传自父亲和母亲;患儿2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 HSD17B4基因纯合剪接变异c.1333+4A>G。均为致病性变异。检索文献纳入英文文献12篇,中文文献1篇,包括16个家系(19例患儿),加之本院2例共21例患儿(男8例、女13例),其中2个家系4例患儿父母为近亲结婚;21例患儿均有肌张力低下;20例伴癫痫发作,其中生后1~5 d 出现癫痫发作17例;12例伴有高额头、长人中、眼距宽和高腭弓等颅面部畸形。 HSD17B4基因复合杂合变异13例,纯合变异8例;共检测到26种 HSD17B4基因变异,其中错义变异16种、剪接变异7种、无义变异2种、移码变异1种。 结论:新生儿出现肌张力低下、难治性癫痫,伴有外观畸形时,应考虑到DBPD,并完善基因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氯化镉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功能及PGC-1α蛋白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氯化镉(CdCl2)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细胞)线粒体功能、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α(PGC-1α)蛋白表达的影响,以及CdCl2致HK-2细胞线粒体氧化损伤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HK-2细胞,以0、10、20、30、40、50和60 μmol/L CdCl2干预24 h后收集细胞,MTT法观察细胞活力;MitoSOXTM活细胞荧光染色观察线粒体中活性氧(ROS)生成情况,多功能酶标仪测定线粒体中呼吸链复合物Ⅲ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线粒体膜电位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CdCl2对HK-2细胞总蛋白中PGC-1α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当CdCl2浓度增加到20、60 μmol/L作用24 h后HK-2细胞存活率下降为(77.60±0.82)%和(41.97 ±1.22)% (P <0.01);并呈剂量依赖性引起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Ⅲ的活性下降和线粒体ROS增多(P<0.05),JC-1单体阳性率的比值分别为对照组的1.51、1.58、1.72、2.41和3.47倍(P<0.01);而细胞总蛋白中PGC-1α蛋白的表达随氯化镉剂量的增加而减少(P<0.05).结论 氯化镉可通过抑制PGC-1α蛋白表达,抑制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Ⅲ的活性,促进线粒体ROS生成,诱导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导致对HK-2细胞的毒性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松墨天牛Mfe2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和表达谱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Mfe2 为过氧化物酶体多功能酶类型2 (peroxisomal multifunctional enzyme type 2) 基因,在脂肪酸的β 氧化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获得和鉴定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的Mfe2 基因,原核表达其编码蛋白,并分析其在该虫不同虫态和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方法]采用在载体与目的片段之间设计具有重叠区引物的快速克隆方法克隆松墨天牛 Mfe2 基因,并对克隆所得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IPTG 诱导原核表达,并以Western blot 结果验证Mfe2 基因表达的融合蛋白的成功表达; 使用RT-qPCR 技术分析这一基因在天牛不同虫态和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谱.[结果]克隆到松墨天牛Mfe2 基因,并命名为MaMfe2(GenBank 登录号: MF944109),其ORF 序列全长为2 148 bp,编码716 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大小为77. 56 kD.生物信息分析显示,MaMfe2 具有AICARFT _ IMPCHas 保守结构域序列,与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过氧化物酶体多功能酶2 氨基酸序列一致性最高(为91%).Western blot 检测显示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 中MaMfe2 表达的蛋白与抗体有特异性结合.发育表达谱结果表明,MaMfe2 在松墨天牛蛹期表达量最高,在卵和幼虫期表达量较低; 组织表达谱结果表明,在成虫不同组织中,MaMfe2 在脂肪体中表达量最高,在前胸中表达量最低.[结论]松墨天牛Mfe2 基因 MaMfe2 编码过氧化物酶体多功能酶,在不同虫态和成虫组织中存在差异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该基因在松墨天牛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16周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增龄大鼠骨骼肌ROS-AMPK-PGC-1α通路 及最大摄氧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16周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干预对大鼠自然增龄过程中骨骼肌活性氧簇(ROS)及其氧化能力相关因子5′单磷酸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PGC-1α)表达量以及最大摄氧量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方法:选取7月龄雄性Wistar大鼠58只,随机分为安静组(C,n=29)与HIIT干预组(H,n=29).各组大鼠每2周进行一次最大摄氧量(VO2max)测试并观察其变化.C组大鼠不运动,H组以50%、70%和90%VO2max对应的速度交替进行50 min/天、5天/周、持续16周的运动干预,并根据VO2max测试结果调整运动强度.各组大鼠在基础状态各取3只大鼠进行取材,在干预的第8周、第16周结束后的24小时各取13只进行取材,剥离大鼠比目鱼肌,采用多功能酶标仪测试其ROS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测试AMPK、PGC-1α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1)16周HIIT干预过程中C组与H组大鼠最大摄氧量均呈下降趋势,但H组下降趋势较C组出现延缓.(2)16周干预过程中C组和H组在8周和16周时ROS含量均高于基础值(P<0.05),且16周时ROS含量高于8周(P<0.05).16周时C组和H组ROS含量均高于同组内8周时的含量(P<0.05).(3)16周干预后C组AMPK含量与基础值相比显著降低(P<0.05),H组AMPK含量高于C组(P<0.05).(4)16周干预后C组与H组PGC-1α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且显著低于基础值(P<0.05),但H组含量高于C组(P<0.05).(5)16周干预过程中各组大鼠骨骼肌AMPK、PGC-1α和心肺耐力的变化一致.结论:16周HIIT干预能有效延缓增龄大鼠VO2max和运动能力的下降可能是通过延缓ROS在机体内的堆积并延缓增龄大鼠骨骼肌AMPK和PGC-1α蛋白表达量下降来实现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过表达Spt7对黑曲霉生长及抗逆性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SAGA复合体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复合物,负责细胞内10%以上的基因转录.Spt7作为SAGA复合体的核心蛋白,维持SAGA复合体的稳定.除酵母之外的真菌中并未有Spt7相关的研究报道.本研究对不同黑曲霉、丝衣霉等丝状真菌来源的Spt7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及蛋白结构的分析,发现Spt7在不同物种一致性较低,但均存在保守型的Bromo结构域.以黑曲霉1062为出发菌株,通过农杆菌转化法将过表达spt7的质粒转入1062菌株中,获得黑曲霉OE spt7转化子.通过对OE spt7转化子及对照组在CM培养基生长形态进行观察分析发现,过表达Spt7有益于菌体的生长及分生孢子的生成,在72 h时OE spt7转化子和对照组的菌落直径分别达到2.9 cm和2.8 cm,且转化子的孢子数量达到(5.8-6.3)×107/cm2,较对照组(2.3×107/cm2)提高1.5-1.7倍,且转化子菌丝分支较对照组多.另外,与对照组相比,OE spt7转化子在15 mmol/L H2O2条件下孢子萌发更快,菌落直径是对照组4倍,且在15%NaCl高渗以及39℃高温的条件下较对照组生长更加鲜活.通过qRT-PCR分析参与菌体抗氧化胁迫的过氧化物酶及耐高温的热休克蛋白基因的转录水平,发现除了CatR转录水平下调3.56倍,其他的过氧化物酶SOD、CpeB、GPX分别上调了3.8、1.89、3.56倍,除Hsp40及Hsp70较对照组无显著差异,Hsp90的转录水平上调19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二氟甲基鸟氨酸对心肌肥厚模型线粒体动力学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二氟甲基鸟氨酸(DFMO)对异丙肾上腺素(ISO)诱导的心肌肥厚模型线粒体动力学改变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空白组给予等量0.9%NaCl连续皮下注射1周;模型组给予5 mg·kg-1 ISO连续皮下注射1周复制心肌肥厚模型;实验组给予2%DFMO水溶液,连续给药10 d.比较3组大鼠的心脏指数和心肌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将H9 C2心肌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空白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溶液处置;模型组给予10μmol·L-1 ISO作用48 h;实验组在加入10μmol·L-1 ISO前24 h加入1 mmol·L-1 DFMO处置;对照组在加入10μmol·L-1 ISO前24 h加入0.5 mmol·L-1腐胺.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分裂蛋白(DRP1)和线粒体融合蛋白(MFN2)蛋白的表达水平,用单管多功能检测仪测定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用试剂盒测定心肌细胞线粒体超氧化物的水平.结果 动物实验:空白组、模型组和实验组的心脏指数分别为(3.58±0.59),(3.74±1.49)和(3.62±0.76)mg·g-1,GSH-Px含量分别为(183.12±29.28),(149.60±24.24)和(173.29±23.59)U·mg-1,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细胞实验:空白组、模型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心肌细胞的DRP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2.26±0.31,1.09±0.19和2.28±0.42,MFN2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1,0.77±0.13,1.16±0.02和0.95±0.11,细胞内钙离子浓度(荧光强度)分别为(66.10±4.54),(80.90±10.18),(61.60±5.30)和(73.00±8.06)abs·unit,实验组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DFMO对心肌肥厚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线粒体分裂和氧化应激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多功能过氧化物酶介导Mn(Ⅲ)络合体系对酚类化合物的氧化降解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酚类化合物是环境中主要的水体污染物之一.多功能过氧化物酶(versatile peroxidase,VP)介导的Mn(Ⅲ)-有机酸络合体系具有较高的氧化还原电势,在酚类有机污染物降解方面具有巨大潜力.[目的]探究VP介导的Mn(Ⅲ)-有机酸络合体系降解酚类化合物的能力,为酚类化合物的降解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研究选取了糙皮侧耳(Pleurotus eryngii)来源的多功能过氧化物酶(PeVP),采用包涵体复性的方法获得了 PeVP活性蛋白,并对重组PeVP进行酶学性质研究及Mn(Ⅲ)络合体系反应条件优化,进而探究Mn(Ⅲ)络合体系对酚类污染物的氧化降解能力.[结果]确定了 PeVP包涵体复性最佳条件为:pH 9.5、10%甘油、0.5 mol/L尿素、0.5 mmol/L氧化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oxidized,GSSG)、0.1 mmol/L 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DTT)、0.1 mmol/L 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 tetraacetic acid,EDTA)、5 mmol/L CaCl2、5 μmol/L 羟高铁血红素(hematin),4℃静置透析 24 h,最后5 μmol/L hematin孵育12 h.通过对PeVP介导的Mn(Ⅲ)-有机酸络合体系优化,确定了最优反应条件为:75 mmol/L苹果酸缓冲液(pH 4.5)、6 mmol/L Mn2+和 0.2 mmol/L H2O2.在上述条件下,探究了络合体系对2,2-丁香醛连 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2,2'-azinobis-(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ate),ABTS]、2,6-二甲氧基苯酚(2,6-dimethoxyphenol,DMP)、愈创木酚和丁香醛连氮 4 种酚类模式底物的催化活性,发现在pH 4.5条件下,络合体系对酚类模式底物的氧化活性可达到PeVP直接氧化活性的1.5-7.5倍,并且在16 h的酶解过程中,苯酚、对苯二酚、间苯二酚和对硝基苯酚的平均降解速率分别为10.91、10.69、6.50和5.71 mg/(L·h),推测Mn(Ⅲ)-有机酸络合物对酚类底物的氧化降解是通过夺取酚类底物的电子形成酚类自由基中间体,自由基中间体经过电子重排和C-C键的断裂,最终导致酚类物质的氧化降解.[结论]在弱酸(pH 4.5)条件下PeVP介导的Mn(Ⅲ)-苹果酸络合体系对酚类污染物具备较强的氧化能力,这为酚类有机污染物提供了新的生物解决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