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苯基丁酸对创伤性失血休克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4-苯基丁酸(PBA)对创伤性失血休克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4-PBA组,每组20只,模型组和4-PBA组采用左下肢、胫骨骨折和股部软组织损伤并失血方法制备大鼠创伤性失血休克模型,假手术组仅行麻醉、结扎血管,不进行创伤失血。4-PBA组大鼠每天灌胃4-PBA 0.5 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3组大鼠治疗72 h后,观察3组大鼠死亡率;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分析肝脏病理变化;采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生化指标;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3组大鼠肝脏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3组大鼠内质网应激蛋白表达水平;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4-PBA组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水平[(187.24±31.09)、(364.17±28.98) U/L]明显低于模型组[(367.12±44.19)、(872.34±30.41) 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130、6.091, P<0.05)。4-PBA组大鼠肝组织中SOD活性和GSH水平[(30.17±5.41) U/mg、(783.22±25.21) mg/g]高于模型组[(19.30±4.81) U/mg、(551.28±19.38) m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901、3.226, P<0.05)。4-PBA组大鼠肝组织MDA和GSH水平[(4.11±0.38) nmol/mg]低于模型组[(7.02±0.59) nmol/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109, P<0.05)。4-PBA组大鼠肝组织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C/EBP同源蛋白(CHOP)、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基因153(GADD153)蛋白表达水平(1.63±0.22、1.99±0.28、1.53±0.20)低于模型组(2.31±0.23、3.09±0.31、2.89±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287、2.943、3.810, P<0.05)。4-PBA组大鼠肝组织凋亡比例[(8.12±0.28)%]低于模型组[(15.32±3.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109, P<0.05)。 结论:4-PBA可显著减轻创伤性失血休克大鼠肝损伤,与其抑制内质网应激和脂质过氧化反应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TGF-β1/Smad3信号通路研究肾炎1号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纤维化的改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肾炎1号方通过TGF-β1/Smad同源物3(Smad3)通路调控铁死亡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纤维化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48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肾炎1号方低(10 g生药/kg)、高(20 g生药/kg)剂量组,每组12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梗阻单侧输尿管的方法复制UUO大鼠模型。造模完成后,各组灌胃相应药物或双蒸水,1次/d,连续4周。4周后,称重并测量左肾重量,采用生化分析法测定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清ALB、ALT、SCr、BUN水平;采用化学荧光测定试剂盒测定肾组织活性氧(ROS)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左肾组织SOD、MDA水平;通过HE和普鲁士蓝染色法分别观察肾组织形态和含铁血黄素特异性蓝染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TGF-β1、Smad3、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溶质载体家族1成员5(SLC1A5)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肾炎1号方高剂量组24 h尿蛋白定量降低( P<0.05),血清ALB水平升高( P<0.05),ALT水平降低( P<0.05),肾组织SLC1A5表达降低( P<0.05);肾炎1号方低、高剂量组左肾重量/体重降低( P<0.05);血清ROS、MDA水平降低( P<0.05),SOD活性明显升高( P<0.05);肾组织TGF-β1、Smad3表达降低( P<0.05),GPX4表达升高( P<0.05),并能改善肾组织病理损伤及铁离子沉积。 结论:肾炎1号方可能通过TGF-β1/Smad3通路调控铁死亡而抑制UUO大鼠肾纤维化,从而保护肾组织结构和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脂肪细胞因子Metrnl在糖脂代谢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新型脂肪细胞因子Meteorin-like(Metrnl)是神经营养调节因子Meteorin(Metrn)的同源蛋白。研究发现,Metrnl密切参与糖脂代谢性疾病,如血脂异常、肥胖、2型糖尿病、冠心病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的调控。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米色脂肪形成、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γ(PPARδ/γ)通路、激活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通路有关。因此,深入探讨Metrnl在糖脂代谢中的作用及机制,以期提高对脂肪细胞因子Metrnl的认识,有望使其成为治疗糖脂代谢性疾病的新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ST1在胃癌进展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1(CST1)是2型Cystatins超家族成员之一,在靶向调节中起关键的作用。CST1在胃癌中呈现高表达,通过激活上皮-间质转化通路、Wnt信号通路促进肿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并与同源盒C10、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相应靶基因结合调控肿瘤生长和发展。深入了解CST1在胃癌中的作用和功能,有助于进一步开发针对胃癌的潜在治疗靶点和诊断及预后标志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全血标本中分离出阿尔塔米拉金色单胞菌及其全基因组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一株分离自临床血液标本中罕见菌——阿尔塔米拉金色单胞菌( Aureimonas altamirensis)的生物学特点、鉴定方法、基因组结构和临床意义。 方法:对一株血培养分离菌的培养特性、简单生化特征观察了解;用实验室常规的生化鉴定仪、MALDI-TOF质谱仪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鉴定分离菌,并将测得的16S rRNA基因序列与相关菌株构建16S rRNA系统进化树;对分离菌基因组进行测序和组装,利用相关软件对基因组作基因预测和功能注释。将分离菌与GenBank数据库中收录的相近菌株作基于31个House-Keeping基因进化树分析和全基因组同源核苷酸平均一致性(average nucleotide identity,ANI)分析。结果:分离菌为过氧化氢酶、脲酶、氧化酶反应阳性的革兰阴性无芽孢需氧小杆菌,在血平板上生长缓慢,不能被自动化细菌生化鉴定仪和MALDI-TOF质谱鉴定仪可靠鉴定,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进化树显示:该菌16S rRNA基因序列与GenBank收录的NML070722和IARI-ABL-26阿尔塔米拉金色单胞菌16S rRNA基因序列(序列号为EU442518.1和KC581669.1)一致性最高,相似性均为99.93%。全基因测序结果表明该菌基因组(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基因序列号:NMDC60043566)总长为4 332 458 bp,GC含量65.14%;编码4 088个基因,功能基因注释显示功能基因主要富集于蛋白质、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转运和代谢类功能区,致病基因分析预测到两个可靠性高毒力因子基因,未预测到耐药基因。基因组House-Keeping基因进化树分析显示该菌与阿尔塔米拉金色单胞菌DSM21988和C2P003(NCBI基因组序列号为GCF 001463885.1和GCF 000800175.1)高度同源,但全基因组ANI分析显示其基因组与两菌存在较大差异。结论:在国内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罕见的阿尔塔米拉金色单胞菌,其生物学和基因组特点还没有被充分认识,目前常规方法难以正确鉴定,其对免疫低下患者的致病性和在临床标本中分离的意义可能还需要更多的病例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lncRNA ZEB1-AS1通过靶向miR-142-5p/PTEN调控糖尿病性肾病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adMSC)的外泌体长链非编码RNA锌指E盒结合同源框1反义链1(Zinc finger E-box binding homeobox 1 antisense 1, ZEB1-AS1)在糖尿病肾病(DN)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大鼠DN模型和高糖(HG)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GMCs)模型进行生化分析和炎症/氧化应激检测;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验证ZEB1-AS1、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TEN)与microRNA(miR)-142-5p的结合关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PTE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adMSC分泌的外泌体ZEB1-AS1可降低DN大鼠血糖、血清肌酐、24 h尿蛋白、肾脏重量、肾组织纤维化以及炎症细胞浸润水平。同时,在DN大鼠和HG诱导的GMCs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表达下降,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GSH)的表达上升。此外,miR-142-5p能与ZEB1-AS1、PTEN结合;miR-142-5p过表达或PTEN沉默逆转了外泌体ZEB1-AS1对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抑制作用和对抗氧化酶浓度的促进作用。结论:来自adMSC的外泌体ZEB1-AS1通过miR-142-5p/PTEN通路,控制炎症和氧化应激来抑制DN的进展。这表明ZEB1-AS1可能是治疗DN潜在、有效的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HOP信号分子在PPARα激活抑制小鼠急性肝衰竭炎症反应中的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介导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同源蛋白(CHOP)信号分子在急性肝衰竭小鼠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腹腔注射D-氨基半乳糖(D-GalN)联合脂多糖(LPS)建立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用Wy-14643激活PPARα、用质粒促进CHOP表达,检测小鼠肝脏病理改变、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酯(AST)评价肝脏功能,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组织中炎性因子mRNA表达水平。LPS刺激巨噬细胞建立炎症模型,用siRNA抑制PPARα、CHOP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中炎性因子mRNA表达水平。结果:D-GalN/LPS诱导急性肝衰竭小鼠中,促进PPARα活性抑制了小鼠肝脏出血和炎症,降低了血清转氨酶水平,也降低了肝组织中炎症因子的mRNA水平( P < 0.01)。促进CHOP表达,逆转了PPARα激活带来的肝脏保护作用,肝脏损伤加重,炎症因子表达增加( P < 0.01)。细胞水平上,PPARα活性抑制促进了炎症因子的增高( P < 0.01),同时抑制CHOP活性后使炎症因子重新下降( P < 0.01)。 结论:急性肝衰竭肝损伤中PPARα和CHOP分子是调节炎症反应的重要信号分子,促进PPARα可下调CHOP抑制炎症因子发挥对小鼠肝衰竭的保护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过氧蛋白同源物通过调控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影响胃癌MGC803细胞生长和侵袭迁移能力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过氧蛋白同源物(PXDN)基因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生长和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收集从2019年4月到2019年6月期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确诊为胃癌的未经过放疗和化疗的手术标本及配对的癌旁组织,各10例。通过癌症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筛选与胃癌相关的突变基因,并通过筛选GEO数据库中与胃癌相关的RNA测序数据集(GSE122796)分析突变基因的差异表达状况。收集临床上未经放、化疗的胃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各10例,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法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XDN在癌旁组织和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检测PXDN在4种人胃癌细胞株的表达。构建小干扰RNA沉默PXDN的表达,将培养的细胞随机随机分为NC-SiRNA组(转染阴性对照组)和PXDN-SiRNA组,并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划痕实验、Transwell法,检测MGC803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变化。此外,Western blot检测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改变。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 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进行分析。 结果:TCGA与GEO数据库显示PXDN是胃癌发病相关的高突变率(15.4%)及显著差异基因[Log2 FC=2.83±0.72,padj=0.031, P<0.05]。RT-q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XDN在胃癌组织表达量明显上调[(0.92±0.12)比(0.61±0.09)、(1.65±0.23)比(1.00±0.25), t=12.680、17.52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检测PXDN在MGC803细胞株表达量较其他细胞株高( F=23.81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沉默PXDN基因可显著抑制MGC803细胞的增殖[吸光度( A)值:(0.62±0.05)比(1.05±0.08), t=7.740, P<0.05]、迁移[(41.25±5.67)个比(85.23±4.28)个, t=21.120, P<0.05]、侵袭[(42.47±3.98)个比(86.16±4.19)个, t=20.09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沉默PXDN后,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β-连环蛋白(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表达水平显著下降( t=12.59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PXDN显著促进MGC803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其机制可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中特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SATB1)、第10号染色体上缺失与张力蛋白同源的磷酸酯酶基因(PTEN)的蛋白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泌尿科2022年3月至8月间诊治的79例PCa患者的相关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染色法检测79例PCa中SATB1、PTEN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79例PCa患者年龄≤65岁者13例,>65岁者66例,中位年龄77岁。术前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值0~10 ng/ml者13例,10~20 ng/ml者12例,>20 ng/ml者51例,另有3例PSA值不详。病理Gleason评分<7分者6例,评分=7分者11例,评分>7分者62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ATB1高表达者占57%,低表达者占43%;PTEN蛋白阳性者占73%,阴性者占27%。SATB1缺失与PTEN缺失、年龄呈正相关( r=-0.292、-0.235, P<0.05),与术前PSA值、Gleason评分无明显相关。 结论:分析PCa中SATB1、PTEN的表达有助于PCa的风险分层,为预测预后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PCBP1在胰腺癌中的临床价值及其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聚(rC)结合蛋白1(PCBP1)在胰腺导管腺癌(PDAC)中的临床价值及对胰腺癌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GEPIA2、K-M Plotter、GENEMANIA、STRING、LinkedOmics数据库进行差异表达、预后分析、分子网络构建及潜在机制探索,使用胰腺癌细胞株ASPC-1和Panc-1进行PCBP1的功能实验及铁死亡相关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和核因子样2(NRF2)表达变化检测。结果:PCBP1在PDAC中表达显著上调( P<0.05),高表达PCBP1的患者无疾病生存差(Log-rank P<0.05),分层分析发现男性高PCBP1表达预后差(Log-rank P<0.05),低突变状态高PCBP1表达预后差(Log-rank P=0.026),分子互作网络发现PCBP1与聚(rC)结合蛋白3、剪接因子3a亚基2等基因,与异质核核糖核蛋白K、基本同源物增强子等蛋白存在相互作用,富集分析发现PCBP1可能参与到细胞凋亡、坏死性凋亡、程序性细胞死亡等途径,PCBP1表达下调后,细胞迁移、侵袭、增殖能力显著下降(所有 P<0.05),GPX-4和NRF2表达显著升高。 结论:PCBP1在PDAC中发挥癌基因作用并通过调控铁死亡通路而影响PDAC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