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孔+1腹腔镜直肠癌侧方淋巴结清扫术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对于新辅助治疗后侧方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癌患者,盆腔侧方淋巴结清扫手术可以有效清除侧方转移淋巴病灶,并且可以有效减低直肠癌局部复发率。尽管盆腔侧方淋巴结清扫手术具有技术挑战性,且学习曲线相对较长,但是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该复杂手术正在快速形成标准化。已有大量文献报道,根据其可行性和近远期效果,腹腔镜辅助下盆腔侧方淋巴结清扫手术是安全、可靠和有用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吻合器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Roux-en-Y式吻合中的应用对比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比不同吻合器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Roux-en-Y式吻合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0月至2023年10月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Roux-en-Y式吻合的135例远端胃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残胃空肠吻合口重建时应用吻合器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66例,圆型吻合器)和B组(n=69例,直线切割闭合器)。采用SPSS 27.0软件处理数据,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营养状况指标等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近远期并发症等计数资料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灶距上切缘距离、病灶距下切缘距离、淋巴结清扫总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流质饮食时间短于A组(P<0.05);与A组患者相比,B组术后6个月时吻合口狭窄发生率较低(P<0.05),其他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患者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血红蛋白、总蛋白及白蛋白水平均低于术前,但B组高于A组(P<0.05)。结论: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Roux-en-Y式吻合中,应用圆型吻合器与直线切割闭合器均可行,但与圆型吻合器相比,直线切割闭合器可缩短患者术后排气时间及进流质饮食时间,降低术后远期吻合口狭窄率,改善患者术后远期营养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对如何全面、安全、细致开展微创胸壁矫形手术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漏斗胸微创Nuss手术已广泛开展30余年,总体手术的安全性、手术技术的可行性以及远期效果的优良率都已得到普遍认可。Nuss手术已经不单纯是一种治疗漏斗胸的微创手术方式,更是一种不截骨内固定的微创手术理念,该理念已成为绝大部分胸壁畸形的解决方案。本文结合近年来儿童胸壁畸形矫形手术领域的微创方法与进展进行述评,从微创手术技术的应用广度、手术的安全性以及手术治疗效果相关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和建议,为小儿胸外科医师学习和应用微创手术技术治疗胸壁畸形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分期杂交腹主动脉去分支化治疗胸腹主动脉瘤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分期杂交腹主动脉去分支化技术治疗胸腹主动脉的近期效果。方法: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22例胸腹主动脉瘤患者在南京鼓楼医院心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2例接受分期杂交腹主动脉去分支化手术修复(abdominal aortic debranch,AAD),10例接受传统的胸腹主动脉置换术(thoracoabdominal aortic replacement,TAR)。AAD包含两期:一期手术为正中开腹,Y形人工血管置换肾下腹主动脉及双侧髂总动脉,同时重建腹主动脉分支,右侧分支人工血管-右肾动脉-左肾动脉,左侧分支人工血管-肠系膜上动脉-肝总动脉;二期为腔内修复锚定近远期正常主动脉或人工血管。对比分析两种方式治疗胸腹主动脉瘤的临床效果。结果:总体死亡比例为13.6%,TAR组死亡比例明显更高(0对30%)。主要病因为夹层(91.7%对90.0%, P=0.895)。Crawford分型两组均以Ⅱ型为主(58.3%对50.0%, P=0.082)。TAR组马方综合征患者比例更高(30%对0, P=0.046)。术后24 h引流TAR组显著更多[(355.0±199.2)ml对(1244.0±716.1)ml, P=0.003]。TAR组肺部感染比例更高(40%对0, P=0.018)。住院费用AAD组更高[(28.4±8.3)万元对(19.3±10.4)万元, P=0.033]。 结论:分期杂交腹主动脉去分支化技术可以有效治疗胸腹主动脉瘤,与传统胸腹主动脉置换相比,手术创伤更小但费用更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早期心脏康复策略对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心功能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早期心脏康复策略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近期和远期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98例行PCI治疗的AM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康复训练,试验组实施早期心脏康复策略。比较2组康复前和康复1周后的心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耐力。患者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远期生命质量和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康复1周后,试验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日常生活能力得分、6分钟步行试验(6MWT)距离分别为(56.74 ± 8.92)%、(49.29 ± 5.09) mm、(76.00 ± 5.95)分、(378.12 ± 48.54) m,对照组分别为(52.10 ± 7.44)%、(48.47 ± 4.04) mm、(72.93 ± 6.51)分、(355.69 ± 46.36) m,试验组LVEF、日常生活能力得分、6MWT距离明显高于对照组( t值为0.878~2.792, P<0.05)。随访6个月后试验组SF-36量表中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维度得分分别为(75.14 ± 12.15)、(56.38 ± 7.65)、(68.79 ± 6.65)、(68.48 ± 10.91)、(80.82 ± 7.12)、(66.44 ± 9.61)、(77.75 ± 13.05)、(77.07 ± 8.46)分,对照组为(72.70 ± 10.97)、(52.05 ± 5.61)、(62.07 ± 5.51)、(65.76 ± 8.45)、(78.33 ± 8.71)、(65.20 ± 6.84)、(72.53 ± 9.66)、(75.49 ± 5.76)分,试验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维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t值为3.199、5.448、2.248, P<0.05)。试验组心律失常、心绞痛发生率分别为4.08%(2/49)、6.12%(3/4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3%(8/49)、20.41%(1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值为4.009、4.346, P<0.05)。 结论:早期心脏康复策略可提高AMI患者PCI术后心功能和运动耐力,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和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一系列优化护理措施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8年4—12月在北京某三甲医院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患者476例,将患者按照是否实施加速康复优化措施分为加速康复组100例和对照组376例。对照组进行了术前评估与宣教、血液管理、麻醉要点、手术要点、切口关闭、疼痛管理、引流管管理和并发症预防等常规措施;加速康复组在常规措施基础上在术前禁食水与输液管理、术后饮食与输液管理、肠道准备、尿管管理和离床活动等临床措施上实施了加速康复外科优化措施。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实施情况(术前禁食时间、术前禁水时间、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前输液量、术中输液量、术后输液量、留置尿管使用情况)、近期效果评价指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出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指数)、术后并发症、术后尿潴留]和远期效果评价指标[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颈肩部疼痛VAS评分、随访颈肩部僵硬麻木VAS评分、90 d再住院率]。结果:最终纳入研究295例,其中加速康复组69例,对照组226例。研究发现,两组患者在术前禁食时间、禁水时间、术前输液量、术后输液量和尿管使用率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比较近期效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和Barthel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比较远期效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改良JOA评分、NDI评分、术后颈肩部不适症状和90 d再住院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有效缩短了患者禁食时间、禁水时间和尿管的使用率。可以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对手术远期治疗效果无显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药物胸腔内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比较不同药物胸腔内注入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滨州市人民医院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治疗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214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纯引流组26例、顺铂组55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组58例、榄香烯乳组30例、红霉素组45例,比较各组患者近期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费用及远期生存情况。结果:单纯引流组、顺铂组、恩度组、榄香烯乳组、红霉素组近期总有效率分别为23.1%(6/26)、49.1%(27/55)、70.7%(41/58)、46.7%(14/30)、73.3%(33/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4.20, P<0.05),恩度组、红霉素组的近期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组;单纯引流组、顺铂组、恩度组、榄香烯乳组、红霉素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好转率分别为30.8%、58.2%、84.5%、56.7%、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7.20, P<0.05),恩度组、红霉素组好转率均明显高于其他组别;恩度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仅少数患者出现胸痛、乏力、恶心、发热等(其发生率分别为3.4%、8.6%、5.1%、3.4%),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2.40、10.40、36.60、15.00,均 P<0.05)。恩度组治疗费用[(3 863.2±163.3)元]明显高于其他组( F=124.48, P<0.05);单纯引流组、顺铂组、恩度组、榄香烯乳组、红霉素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11.5%、32.7%、65.5%、36.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28.70, P<0.05),两年生存率分别为3.8%、5.5%、13.8%、6.7%、1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 2=5.28, P=0.26);四组注入药物患者的生存期均高于单纯引流组( F=54.40, P<0.05),恩度组及红霉素组明显高于其他组( P<0.05)。 结论:胸腔内注入恩度或红霉素可明显提高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率,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注入红霉素住院费用较低,但胸痛、发热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注入恩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但治疗费用较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鼻咽癌调强放疗剂量差异对近远期疗效及OMAS、VAS评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评价调强放疗剂量差异对鼻咽癌患者近远期疗效及口腔黏膜评估量表(OMAS)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影响。前瞻性选择我院鼻咽癌患者120例实施不同剂量调强放疗,观察其近远期疗效及放疗后OMAS评分、VAS评分。研究发现高剂量组6、9、12个月的局部控制率(92.50%、95.00%、97.50%)明显高于低剂量组(75.00%、75.00%、77.50%),且3年、4年、5年的生存率(75.00%、60.00%、50.00%)明显高于低剂量组的生存率(45.00%、30.00%、22.50%)。适当增加调强放疗剂量可以提高鼻咽癌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颞浅筋膜瓣联合离断耳廓组织回植急诊修复部分耳廓完全离断伤的长期随访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颞浅筋膜瓣联合离断耳廓组织回植急诊修复部分耳廓完全离断伤的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23年8月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烧伤整形科急诊收治的部分耳廓完全性离断患者资料,均采用颞浅筋膜瓣联合离断耳廓组织回植进行修复。术中先切取颞浅筋膜瓣并保留蒂部,之后剥离离断耳廓软骨作为再植支架,修剪剥离软骨后的皮肤,制成全厚皮片;参照对侧耳廓位置及角度,将软骨支架缝合固定于耳软骨残端,依次采用颞浅筋膜瓣和全厚皮片覆盖后打包、缝合。术后观察皮瓣、皮片愈合情况,以及是否出现感染、血肿等并发症。术后进行1年以上长期随访,评估再造耳廓的形态、色泽、质地及触觉恢复情况;采用温哥华瘢痕量表(VSS)评估供、受区瘢痕情况,总分0~15分,分数越高表示瘢痕程度越严重;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评估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总分30分,≥27分为非常满意,24~26分为有些满意,18~23分为无所谓,15~17分为有些不满意,≤14分为非常不满意。结果:共纳入8例患者,男5例,女3例;年龄26~65岁,平均41岁;均为单侧耳部缺损,左耳3例,右耳5例;缺损面积为1.5 cm×2.5 cm~5.0 cm×4.0 cm。术中颞浅筋膜瓣切取面积为4.5 cm×6.5 cm~15.0 cm×10.0 cm。术后皮瓣、皮片均顺利成活,供区与受区均一期愈合,未见皮瓣、皮片坏死、感染、血肿等并发症。随访3~9年,平均约6.3年,除1例需行二次皮片削薄手术外,其余患者修复后的耳廓与健侧基本一致,轮廓线条流畅,皮肤颜色、质地与周围组织接近,触觉敏感度提高。末次随访时患者供、受区瘢痕不明显,VSS评分均≤3分,患者对手术效果均评价为非常满意。结论:对于没有再植条件的部分耳廓完全离断伤,采用颞浅筋膜瓣复合离断耳廓组织修复是一种可靠且有效的治疗方式,术后远期效果良好,患者满意度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游离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远期随访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游离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远期疗效。方法:2012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15例,其中8例合并指骨骨折,5例合并屈肌腱损伤,9例合并指掌侧固有动脉、指掌侧固有神经损伤,软组织缺损面积为7.0 cm×2.5 cm~2.4 cm×3.0 cm。切取以足底内侧动脉深支为血管蒂、携带隐神经终末皮支的足内侧穿支皮瓣,皮瓣的动脉与指掌侧固有动脉或指总动脉吻合,选取1条伴行静脉或浅静脉与指背静脉吻合,皮支神经与指掌侧固有神经或指总神经缝接。供区直接缝合或采用全厚皮片植皮。随访内容包括皮瓣的色泽、外形、稳定性和TPD,评价患指的功能优良率及供区有无明显瘢痕、感觉异常和异常行走步态。结果:15例皮瓣全部成活,伤口均一期愈合;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6~72个月,平均48.5个月。皮瓣色泽、厚度和正常指掌侧皮肤相近,皮瓣耐磨、稳定性好,持物有力,TPD为9~12 mm,12例末次随访于指骨间关节处出现指横纹。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优10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93.3%。供区未出现痛性瘢痕及感觉异常,足踝功能良好,行走步态正常。结论:应用足底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术后远期随访皮瓣厚度、色泽、质地与手指掌侧皮肤相近,能获取良好的效果,是修复手指掌侧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较理想供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