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东地区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规范化管理现况评估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广东地区护士对脑卒中患者实施规范化肠内营养管理的现况。方法:对来自广东地区60家医院的175名护士自2022年6月至7月提交的175份有效问卷填写结果进行分析,问卷内容包括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管理现况(设施配备及人员配置、风险筛查、方案制定、实施、质量控制)、护士对肠内营养监测及并发症预防知识的掌握、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随访现状及护士参加肠内营养专项培训意愿等。结果:(1)在肠内营养设施配备和人员配置方面,使用肠内输注泵和加温输注器的比例只有76%和36%,且具备多学科团队配置的比例只有3%;在风险筛查方面,能对所有患者进行肠内营养风险筛查的占比仅63%;在方案制定方面,无肠内营养流程的比例达44%;在实施方面,≤48 h开始肠内营养、使用胃肠功能评估表进行胃肠功能评估的执行率<50%;在质量控制方面,科室有肠内营养护理敏感指标的比例<50%。(2)14个肠内营养监测及并发症预防的风险管理问题中正确率高于70%的仅3个。(3)78%的护士表明患者曾出现过肠内营养并发症,77%的护士表明患者/家属咨询过肠内营养相关问题;81%的护士想参加肠内营养相关的培训或进修,88%的护士想加入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护理联盟,为转诊及出院后患者服务。结论:广东地区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管理现况不容乐观,护士对肠内营养监测及并发症预防知识掌握不足,但参加肠内营养专项培训意愿强烈,建议采取相关措施进一步提高脑卒中患者肠内营养的规范化管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实践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护理实践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反思并提出针对性建议,为提升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护理实践水平提供可靠的现实依据。方法:采取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以2019年10—11月全国不同地区12名参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院内救治的进修护士为研究对象,运用半结构式深入访谈法对其进行访谈,通过笔记及录音采集数据,应用Colaizzi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护士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护理实践的体验包括:对参与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院内救治的认识充分,但存在缺乏对急性缺血性卒中静脉溶栓的专业知识及易将溶栓护理实践知识与基础急救知识混淆的现象。在护理管理层面,护士对静脉溶栓护理实践质量控制的认知及积极性较低。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组织化救治模式仍处于实践阶段,卒中专科人才的培养及静脉溶栓护理实践质量的把控是提升缺血性脑卒中超急性期医疗救治水平的重要一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整形外科护士前瞻性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分析整形外科护士前瞻性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方法: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采用随机抽样法在本市8家医疗整形机构抽取80名整形外科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整形外科护士前瞻性应对方式的影响因素及管理对策。结果:不同年龄的整形外科护士,其前瞻性应对方式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不同职称、学历、个人月收入、工龄及是否有外出学习进修经历的整形外科护士,其前瞻性应对方式总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整形外科护士前瞻性应对方式与职业价值观、职业期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 r=0.413~0.511, P<0.001)。职称、学历、个人平均月收入、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观是整形外科护士前瞻性应对方式的独立性危险因素( P<0.05)。 结论:职称、学历、个人平均月收入、职业期望、职业价值观可以影响整形外科护士前瞻性应对方式,提示需加强整形外科护士的文化素质,为护士提供更专业的培训,提高其工资待遇,增强其前瞻性应对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微课结合PBL的翻转课堂教学在进修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微课结合PBL的翻转课堂教学在进修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将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的进修护士35名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的进修护士38名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进行呼吸专科理论知识培训,观察组采用微课结合PBL的翻转课堂教学进行呼吸专科理论知识培训。培训前后均进行难度一致的专科理论考核,并在培训后进行临床教学评价。结果:培训后,观察组进修护士的专科理论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t=7.56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进修护士的临床教学评价得分有较大的改善( t=24.657,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其在进修护士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教学形式、教学满意度评分等方面变化明显。 结论:微课结合PBL的翻转课堂教学能明显提高进修护士的专科理论成绩,促进专科知识内化,同时变被动教学模式为主动的教学模式,能转变进修护士的学习态度,提高进修护士对临床带教教师的认可度,实现教学相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任务驱动法结合“7E”学习环模式在ERCP进修护士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任务驱动法结合“7E”学习环模式在ERCP进修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进修学习ERCP的54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的28名进修护士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跟台操作带教模式;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的26名进修护士为试验组,采用任务驱动法结合“7E”学习环的教学模式。培训结束后,两组均进行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考试、问卷调查。采用SPSS 25.0进行 t检验、Wilcoxon检验、 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 结果:培训结束后,试验组专业理论及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分别为90.51(89,92)分和90.52(89,92)分,对照组专业理论及操作技能考试成绩分别为87.50(85,90)分和84.11(82.75,85)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培训后试验组学员对教学方式评价、教师对教学效果评价的优秀占比分别为76.92%(20人)和84.62%(22人),对照组学员对教学方式评价、教师对教学效果评价的优秀占比均为42.86%(12人),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任务驱动法结合“7E学习环”模式可以调动进修护士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利于提升进修护士的ERCP配合操作能力及激发进修护士学习兴趣及综合实践能力,适用于ERCP培训教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医学教育培养路径的智能护理教学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医学教育培养路径的智能教学平台的设计及其在临床护理教学及管理中的应用。方法:以医学教育三阶段的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及师资发展与培养为出发点,结合护理教学的全过程,依托护理管理信息平台,采用前后端分离设计架构,全站HTTPS加密连接,设计开发智能护理教学平台,平台包含教学计划、教学培训、考试管理、教学反馈、教学资源以及系统管理模块,其中,教学培训模块分为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师资发展、进修培训和基地培训6个子模块。将智能教学平台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及管理中。结果:使用该平台提高了护理教学质量,为护士提供了自主学习环境,帮助医院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结论:智能护理教学平台的应用有效节省了护理人力成本、教学管理成本,促进了护理教学培训考核与管理向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是一款值得护理教学管理者广泛应用的培训管理平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上海市各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权益诉求现状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机构和二/三级医院医护人员权益诉求现状,为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和积极性提供建议。方法:2020年9—11月,从上海市嘉定区、浦东新区和静安区中各选取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点)、1家二级医院和1家三级医院。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进行线上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主要人口学信息以及对提升薪酬等12项权益的诉求程度。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共获得有效问卷1 759份。其中,对提升薪酬的诉求程度较高或很高的有1 654人(94.03%)。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点)的医护人员相比,二/三级医院医护人员在培训进修、学历提升和职称聘任方面的诉求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医生群体和护士群体在日常报销、人员入编、职称聘任、子女教育、文娱活动和意见反馈渠道方面的诉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提高薪酬待遇是各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共同诉求,二/三级医院医护人员对职业发展方面的诉求更高,医生和护士在权益诉求方面的存在一定差异。各级医疗机构应继续推进薪酬制度改革,重视医生和护士各自的权益诉求,提高其工作满意度和积极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国内60所医院淋巴水肿护理门诊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调查国内60所医院淋巴水肿护理门诊开设现状,为淋巴水肿护理门诊的管理及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60所已正式开设淋巴水肿护理门诊的医院作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问卷,于2021年6月10日至8月15日以电子问卷形式对国内淋巴水肿护理门诊进行调查。结果:国内淋巴水肿护理门诊自2015年起陆续开设,近年来发展迅速;以淋巴水肿专科护理门诊形式占61.67%(37/60),同时存在联合乳腺康复、造口、导管维护等门诊形式;各医院门诊频率差异较大,46.67%(28/60)的医院每天都有门诊,36.67%(22/60)的医院每周仅半天门诊;门诊患者量偏少,61.67%(37/60)的医院每周患者门诊量≤10例,仅8.33%(5/60)的门诊每周接诊量达到50例以上;门诊人员资质不足,专职护士仅占14.94%(26/174),国际淋巴水肿治疗师认证率为36.21%(63/174);培训机构包括国外引进培训项目、国内外合作项目、外出进修以及本地培训等;治疗以综合消肿治疗占100.00%(60/60)、运动肌能贴扎技术占51.67%(31/60)、空气波压力治疗占48.33%(29/60)、中医疗法占16.67%(10/60)等;收费情况仅23.33%(14/60)的医院有专项收费,其中有正式收费批文医院占20.00%(12/60)。结论:淋巴水肿护理门诊已初具规模,治疗师队伍逐渐壮大;应加强淋巴水肿护理门诊的规范管理,明确出诊人员资质,制订门诊收费标准,促进门诊可持续性发展,最终达到提高淋巴水肿患者生命质量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了解我国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完善护士规范化培训体系和提升护理科学管理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库(SinoMed)、CINAHL、Pub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自建库起至2022年5月30日公开发表的护士核心能力的相关文献,选择使用Stata 16.0软件对纳入文献中提取的数据进行Meta合并。结果:共25篇文献纳入分析,总样本量为7 096名。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条目总均分为2.55分(95% CI:2.440~2.670)。Meta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年限( SMD=-0.364,95% CI:-0.674~-0.055)、职称( SMD=-0.102,95% CI:-0.181~-0.022)、对护理专业的兴趣( SMD=0.443,95% CI:0.325~0.560)、对工作满意度( SMD=0.323,95% CI:0.225~0.421)、外出进修/培训( SMD=0.594,95% CI:0.191~0.996)、家人支持( SMD=0.370,95% CI:0.174~0.567)为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P<0.05)。 结论:我国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工作年限、职称、对护理专业的兴趣、对工作满意度、外出进修/培训、家人支持为新入职护士核心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护理管理者可通过提供外出进修机会、提高新入职护士对护理事业的热爱程度、提高工作满意度和社会支持程度,从而提高护理人员核心能力和护理队伍整体素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需求导向的系统培训模式在胸痛中心导管室进修护士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基于需求导向的系统培训模式在胸痛中心导管室进修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于2018年1月—2020年12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导管室进修的护士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1月—2019年6月进修的护士设为对照组( n=57),2019年7月—2020年12月进修的护士设为观察组( n=60)。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培训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需求的系统培训模式,比较两组护士进修前后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综合能力水平及满意度。 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护士理论、操作考核成绩,综合能力中的临床水平、管理水平以及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基于需求导向的系统培训模式在胸痛中心导管室进修护士中应用效果优于传统培训模式,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