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属性知识嵌入的LDA模型在中药推荐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数据驱动的药材推荐方法帮助中医医师在真实的临床实践中更精确、更智能地制定科学的治疗处方,也可以为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文本挖掘方法分析了 24 127条中医处方记录,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模拟生成处方的过程,并将症状和药材的丰富信息及其相互关系等领域知识纳入考虑.提出了一种基于属性知识网络嵌入的LDA(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主题模型的中药推荐方法,中药的属性知识网络包含药材丰富的属性信息以及蕴含的药理作用,对主题模型进行了增强.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最佳嵌入系数下,模型的预测困惑度、准确性以及平均AUC相较于基线主题模型均有更好的表现.结论:所提出的方法有利于提升模型稳定性、药材推荐准确度,更好地承担诊疗模式挖掘等任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综合性大学医学传播学通识课程的实践探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为了提高高校学生健康素养、培养学生对媒体传播医学知识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健康理念和行为的形成,同济大学同济临床医学院面向通识教育阶段各专业学生开设"健康疾病传播"医学传播学通识选修课程。课程在设计上关注学生需求,提升高阶性和挑战度,应用案例教学方法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通过医学传播案例分析、传播作品创作、研究性项目任务等促进学生学习投入度,提高了学生健康素养,提升了学生思维、综合、创造能力。课程运行2轮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以为医学传播学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任务驱动联合行为引导教学在内镜中心实习护生带教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任务驱动联合行为引导教学在内镜中心实习护生带教中的作用。方法:将2019年实习的38名护生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带教;将2020年实习的38名护生设为观察组,采用任务驱动联合行为引导教学。比较两组实习生实习成绩、综合护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及课堂氛围。采用SPSS 22.0进行 t检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 结果:观察组理论知识[(91.43±3.31)vs.(84.52±4.16)]及实际操作成绩[(93.37±2.26)vs.(88.46±2.54)]均优于对照组;教学后两组实习护生沟通能力、自学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协作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量表评分均提高,且教学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课堂氛围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 结论:任务驱动联合行为引导教学应用在内镜中心护理带教中,可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实习护生的综合护理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课堂氛围评分均较好,值得推荐。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关键驱动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中的关键驱动因素,为提升成果转化实效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3—7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杭州7家市属医院的1 226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主要人口学信息以及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机制(6项机制18个条目)的感知重要性和感知绩效,采用Likert 5级评分。对所有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配对样本比较采用 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所有条目进行重要性矩阵分析,明确公立医院成果转化的关键驱动因素。 结果:最终纳入有效问卷1 157份。6项管理机制的感知重要性与感知绩效的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得分均值差依次为评价机制1.29分、投入机制0.88分、组织领导机制0.87分、服务保障机制0.44分、利益分配机制0.15分和激励机制-0.11分;矩阵分析结果显示,"专项经费支持""把握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制定相应配套制度""多学科背景的专业转化团队""分类别、多层次的成果转化评价指标体系""全生命周期管理""纳入中心工作与重点任务"和"科技成果转化报告制度和应用监测体系"是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驱动因素。 结论:医务人员对公立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的感知重要性较好,但感知绩效相对较低。为提升医院科技成果转化实效,应重点关注并优先夯实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基础,构建科技成果转化指标评价体系,做好科技成果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完善科技创新对话和咨询服务机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任务驱动联合PBL教学法对产科实习护生带教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任务驱动联合以问题式学习(PBL)教学法对产科实习护生带教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产科实习的156名护生,将护生随机分为常规组及研究组,对常规组护生进行PBL教学,对研究组护生在PBL教学法基础上联合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比较两组护生培训前后考核成绩及核心能力,同时对培训后护理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培训前,两组护生考核成绩及核心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培训后,研究组护生理论及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85.26±6.31)分及(81.29±4.62)分,显著高于常规组(75.19±5.28,75.76±5.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两组护生核心能力均有所提高,同时研究组护生各维度提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另外,研究组护生培训后护理质量的评分为(103.81±6.13)分,显著高于常规组的(86.98±5.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产科实习护生实施任务驱动联合PBL教学带教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带教质量,提高护生培训后核心能力及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金属编织技术的柔性机械手结构设计与实验验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开发一种应用于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机器人柔性机械手的骨架结构,以满足NOTES对手术执行器械的性能需求。方法:基于金属编织技术设计一种柔性机械手结构及对应结构的控制策略。根据柔性机械手的机械结构特征推导几何关系公式。通过链式梁约束模型(CBCM)以及机械弹簧理论建立理论模型。对机械结构建立有限元模型并分析,验证理论模型的精度;并由金属编织结构的抗弯刚度验证柔性机械手的载荷能力。结果:基于金属编织技术设计了一种柔性机械手结构及对应结构的控制策略。在设置恰当的约束条件后,金属圆环作为单个受力单元在受到0.5 N的轴向力驱动时,最大应变约为1.49%,处于线性弹性阶段。最大形变约为0.308 9 mm,比理论值高3.26%。机械手骨架的最大应变约为0.21%,处于线性弹性阶段。最大总形变约为7.135 5 mm,比理论值高6.30%。机械手骨架的抗弯刚度计算为3.19 N·mm 2,与同量级尺寸形状记忆聚合物(SMPs)制成的柔性机械手相当。 结论:开发一种应用于NOTES机器人柔性机械手的骨架结构,符合执行NOTES手术任务的支撑刚度需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临床护士对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科研培训中体验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参与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科研培训的真实体验,为完善和持续开展临床护士科研培训提供参考。方法:对某综合性三级医院参与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科研培训的12名临床护士进行半结构访谈。结果:提炼出在主动学习中满足求知欲、在解决任务中提升自信心、在团队协作中增强行动力三个主题。结论:基于任务驱动的科研培训能促进临床护士自主学习,增强科研自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临床护士的护理科研培训需求,可为临床护士科研培训模式提供有益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改革探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对课程进行重构,探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微生物学检验教学改革中的教学效果。方法:以2017级医学检验专业专科学生120人为研究对象,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重构后的课程内容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任务驱动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结束后通过问卷调查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形式进行评价。采用SPSS 21.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改革后的教学评价普遍较高,教学实验组成绩高于传统教学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5)。 结论: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任务驱动教学,开展以强化技能培养为目的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形式,能够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以及促进其职业素养的养成,使微生物检验技术课程更好地满足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急诊科护士科研能力培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任务驱动教学法(task-driven teaching method)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以"任务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在成人学习领域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在急诊科护士的科研能力培训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并采用护理人员科研能力自评量表和半结构式访谈评价培训效果。结果表明,护士科研能力得分由培训前的(49.00±19.71)分提高至(66.06±14.9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5.02, P<0.001)。可见,基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科研能力培训,有利于提高急诊科护士的科研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任务驱动式小组工作坊学习在蒙医护理专业本科生《护理教育学》课程中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任务驱动式小组工作坊学习模式对蒙医护理专业学生教学满意度及实践能力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内蒙古医科大学蒙医药学院护理专业2016级38名学生为对照组,实施以常规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并在主干内容结束后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安排;选取同一学院2017级39名学生为观察组,实施任务驱动式小组工作坊学习模式,将教学实践任务准备环节贯穿于教学各阶段。比较2组学生成绩、教学满意度、自主学习能力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学生综合成绩得分为(84.81 ± 3.45)分,高于对照组的(76.16 ± 3.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35, P<0.05)。观察组学生教学满意度得分为(82.00 ± 11.62)分,高于对照组的(70.94 ± 6.6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10, P<0.05)。观察组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中信息能力、合作能力、总分分别为(39.28 ± 6.46)、(24.54 ± 3.45)、(98.13 ± 14.58)分,高于对照组的(36.18 ± 5.46)、(22.39 ± 3.59)、(91.37 ± 11.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27、-2.67、-2.26,均 P<0.05)。 结论:任务驱动式小组工作坊学习模式可有效提升蒙医护理专业学生的护理教育学成绩、对课程的教学满意度和自主学习能力中的信息能力、合作能力,值得护理教学中借鉴运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