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例人工材料注射隆乳后迟发型炎症反应是由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吗?1例报道并文献回顾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使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AHG)进行隆乳手术曾在中国十分流行。该文报道了1例PAHG隆乳20年后,无其他诱因于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后出现单侧乳房迟发型炎症反应的患者。患者女,45岁,在2019-nCoV感染3周后出现右侧乳房明显红肿热痛,范围上至锁骨、下至上腹部,考虑诊断为病毒感染伴发乳房迟发型炎症反应。急诊手术术中发现PAHG呈黄绿色、稀糊状涌出,腐臭味明显,存在大量组织坏死糜烂及脓液,创面广泛弥漫性渗血,术中血红蛋白下降明显。术后无并发症,于术后1周出院。2019-nCoV对人体异物及免疫系统的影响还有很多未知区域,可能会引起凶险的迟发型炎症反应,如该例中的电解质紊乱、大量失血及可能发生的感染性休克,在临床中需引起足够重视、给予及时干预。报道各种可能出现的症状和机制有利于提高整形外科医生的认识水平、加强对填充材料使用的谨慎程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紧急肝移植救治急危重症儿童迟发型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缺乏症(omithine transcarbamylase deficiency,OTCD)是最常见的遗传性高氨血症,半数以上的遗传性高氨血症为OTCD [1]。儿童OTCD以新生儿起病的早发型为主,儿童期起病的迟发型较少见 [2]。同时,迟发型OTCD起病隐匿,起病前往往无相关病史,通常在呼吸道感染、腹泻、进食过多蛋白类食物等情况下发病,病势突然、进展迅速,首次发病即可表现为严重的脑病,死亡率较高 [3]。OTCD急性期的治疗以药物、血液透析等降血氨及改善脑水肿为主 [2,4]。但部分急危重症迟发型OTCD患儿,即使经积极充分的药物等综合治疗后病情仍不能缓解,甚至出现死亡 [5]。众所周知,肝脏移植(liver transplantation,LT)是OTCD的根治方法,但目前专家共识建议LT治疗应在无并发症、病情平稳时进行 [2]。因此,紧急LT救治急危重症OTCD患者的研究目前鲜见报道。深圳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于2021年2月17日收治1例急危重迟发型OTCD患儿,笔者现回顾性分析其诊治经过并结合现有文献进行复习,以探讨紧急LT救治急危重症儿童迟发型OTCD的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十二指肠降部非壶腹部散发型腺瘤内镜下的高危征象识别及治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评估内镜治疗十二指肠降部非壶腹部散发型腺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分析总结其内镜下高危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9年9月于南京鼓楼医院病理确诊的十二指肠降部非壶腹部散发型腺瘤患者54例,依据病理分级将患者分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癌变(adenocarcinoma,AC)组以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LGIN)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长径、病变形态、病变色泽、治疗方式、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随访等临床资料,并评估内镜下治疗效果。结果:54例患者中HGIN/AC组12例,LGIN组42例,2组间病变长径以及病变色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54例患者接受相应内镜下治疗,8例较小病变予活检钳除,32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14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术中小穿孔1例,内镜下钛夹封闭,内科治疗后无并发症;2例出现术后迟发性出血,均经内镜下治疗后出血控制。术后随访2~58个月,无一例复发。 结论:内镜治疗十二指肠降部非壶腹部散发型腺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病变长径>10 mm以及色泽发红时,应警惕病变恶变倾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重建的策略和效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平面骶骨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重建的临床策略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2012年6月至2021年6月连续收治的27例因骶骨原发或继发肿瘤行骶骨肿瘤切除术和软组织重建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1例,女性16例,年龄(46.2±23.6)岁(范围:16~72岁)。根据肿瘤部位和组织缺损大小选择骶棘肌、臀大肌、腹直肌等进行软组织重建,并进行术后随访。收集患者的手术方法、术中情况、并发症、疾病转归等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27例骶骨肿瘤患者中,肿瘤平面位于S 1 8例,S 2 5例,S 3及以下14例;肿瘤体积≤400 cm 3 12例,>400 cm 3 15例;手术时间[ M(IQR)]100(90)min(范围:70~610 min);术中出血量800(1 600)ml(范围:400~6 500 ml)。软组织重建采用经腹腹直肌转移修复术2例,腹膜外腹直肌转移修复术1例,臀大肌转移修复术5例,臀大肌推移修复术13例,骶棘肌转移修复术6例。术后6例发生并发症,其中切口感染1例,皮缘坏死4例,术后3年因内固定物断裂发生迟发型感染1例,感染均治愈。术后随访时间为(35±21)个月(范围:6~98个月),其中复发6例,2例尤因肉瘤患者术后1年发生肺转移后死亡,4例转移癌患者死于原发病,其余患者无病生存。 结论:根据骶骨肿瘤位置、组织缺损大小等选择不同的软组织重建方式填塞肿瘤切除后死腔,可取得较好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根治术行保护性横结肠造口与回肠造口对吻合口漏预防的相关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根治性手术行保护性横结肠造口与回肠造口对于患者吻合口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术前完成标准新辅助治疗;(2)手术方式为腹腔镜下根治性直肠癌手术;(3)术中经取出标本的辅助切口行保护性肠造口术,分为横结肠造口和回肠造口;(4)术后接受定期随访;(5)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肠造口术与直肠癌根治术非同期进行;(2)手术中无肠吻合过程,如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3)诊断时直肠癌已发生远处转移或合并多原发结直肠癌患者。根据上述标准,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北京协和医院外科收治的208例新辅助放化疗后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并行保护性横结肠或回肠造口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48例,女性60例,年龄(60.5±11.1)岁。根据选用的肠造口方式不同,分为保护性横结肠造口组(148例)和保护性回肠造口组(60例)。主要观察指标为吻合口漏发生率、发生时间和早发型吻合口漏分级(国际直肠癌研究组分级,A级无症状,不需治疗;B级有症状,可保守治疗;C级需二次手术);其他观察指标包括造口开放时间和造口流量、术后住院天数、造口相关并发症及术后肠道菌群情况等。结果:208例患者术后共发生吻合口漏28例(13.5%),其中迟发型漏(手术吻合后30 d发生)2例(7.1%),早发型漏(手术吻合后30 d内发生)26例(92.9%)。早发型漏中,A级漏11例(42.3%),B级漏15例(57.7%),未发生C级漏。保护性横结肠造口组与保护性回肠造口组患者吻合口漏发生率[12.8%(19/148)比15.0%(9/60),χ 2=0.171, P=0.679]和早发型吻合口漏分级[A级:5.4%(8/147)比5.1%(3/59);B级:6.8%(10/147)比8.5%(5/59), Z=0.019, P=1.0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保护性横结肠造口与保护性回肠造口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和造口还纳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保护性回肠造口组比较,保护性横结肠造口组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更低[6.8%(10/148)比40.0%(24/40),χ 2=34.503, P<0.001];肾功能损伤发生率更低[0比8.3%(5/60), P=0.002];造口周围皮炎发生率也更低[12.8%(19/148)比33.3%(20/60),χ 2=11.772, 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根治性手术时行保护性横结肠造口或回肠造口可行性和疗效均相近,但保护性回肠造口患者术后肠道菌群失调、肾功能损伤和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率较高,应予以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子宫动脉栓塞术的相关并发症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子宫动脉栓塞术是放射介入技术应用于妇产科疾病治疗的一种方法,目前常用的产科情况包括剖宫产瘢痕妊娠、宫颈妊娠、严重产后出血等。但子宫动脉栓塞术存在一些并发症,有些并发症可导致女性丧失生育力,甚至致残、致死。本文根据子宫动脉栓塞术后并发症发生的时间顺序,将之分为3类,即术后24 h以内的并发症、早发型并发症和迟发型并发症,以提醒临床医生选择此术式需严格把握适应证,在术后对患者不同阶段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超声碎石系统辅助经皮肾镜腹膜后胰腺坏死清除术的临床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碎石系统(ULS)辅助经皮肾镜腹膜后胰腺坏死清除术在两侧型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患者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0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视频辅助经皮肾镜腹膜后清创术(VARD)的47例两侧型ANP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2例,女性15例,年龄60(43,75)岁。按清创手术方式分为两组:采用标准肾镜胰腺坏死清除术(NPN)的患者为NPN组( n=22);采用ULS辅助肾镜胰腺坏死清除术的患者为ULS组( n=25)。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清创次数、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指标。以电话、门诊和(或)住院的方式定期随访患者的复发及死亡情况。 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VARD,无中转开腹病例,无术后转重症监护室及手术相关死亡病例。两组患者术后胰腺外分泌功能均未受损。与ULS组相比,NPN组清创次数更多[3(2,4)次/人比2(1,2)次/人],手术时间[65(40,85)min比35(30,50)min]和住院时间[91(76,130)d比72(62,102)d]也更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ULS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NPN组术后发生出血3例,结肠瘘1例,迟发型病毒性脑炎1例。NPN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ULS组[22.7%(5/22)比0(0/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32)。47例两侧型ANP患者全部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随访时间范围3~60个月。截至随访结束,无残余复发及死亡病例。 结论:对于两侧型ANP患者,ULS辅助肾镜胰腺坏死清除术安全可行,且与NPN相比,ULS辅助肾镜胰腺坏死清除术在清创效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上更具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MMACHC c.609G>A纯合变异cblC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尿症患者的表型差异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方法:回顾性研究1998年1月至2020年12月就诊的164例 MMACHC c.609G>A纯合变异cblC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尿症患者,经生化及基因分析确诊,对临床表现、并发症、治疗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164例 MMACHC c.609G>A纯合变异cblC型患者中,2例为胎儿期诊断,日龄1天时开始治疗,现3岁和12岁,智力运动发育正常。21例经新生儿筛查发现,其中15例于生后2周无症状时开始治疗,发育正常;6例于1~3个月发病后开始治疗,发育落后。141例为发病后临床诊断,于出生后数分钟到6岁发病,其中早发型110例(78.0%),晚发型31例(22.0%)。5例患者死亡,24例失访。在发病后临床诊断的患者中,130例(92.2%)发育迟滞,69例(48.9%)合并癫痫,39例(27.7%)贫血,30例(21.3%)视力损伤,27例(19.1%)合并脑积水,26例(18.4%)喂养困难,7例(5.0%)肝损害,5例(3.5%)合并代谢综合征。早发型中癫痫和脑积水发生率高,晚发型多因发育迟滞就诊。合并癫痫的患者尿甲基丙二酸浓度明显升高。在长期随访中,癫痫未控制组患者的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癫痫控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MACHC c.609G>A纯合变异所致cblC型患者多为早发型,致死及致残率很高。如未能及时获得症状前治疗,多数患者发生神经系统损害,导致癫痫、智力运动落后、脑积水及多脏器损害。早期诊断和及时规范化的治疗是避免脑损害的关键。新生儿筛查和产前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唇部注射填充术后远期并发症的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唇部注射填充在微整形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临床注射剂虽然大多安全,但仍无法避免注射并发症。并发症分为早期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主要有异物肉芽肿、黏膜颜色改变、异色、肥厚性瘢痕、迟发型超敏反应等。本文概述各类唇部注射远期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为改善症状、恢复唇部的美学效果和功能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从张仲景下法论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出血性膀胱炎
编辑人员丨2023/8/19
出血性膀胱炎(HC)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并发症,中医认为本病以脾、肾、膀胱为病位,病机在于湿热、瘀血、气滞等实邪结于下焦,阻塞脉道,导致小便难、血尿等.笔者认为,张仲景下法中的"攻、逐、润"内容可借鉴用于HC的治疗,通过下法因势利导,以逐瘀、泄热、利湿、导气等方式从二便引邪达外,以畅通气机、脉道.HC根据致病因素及病程发展分为早发型期、迟发型期、急症期,治疗上或以攻为主,或以补为主,皆需畅通尿道以恢复气机,而非见血止血、固精缩尿,意在通因通用,从下引邪达外达到治疗本病的目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