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患儿瘢痕硬化的长期监测与远期结果预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瘢痕增生会严重影响烧伤患儿的功能和外观,早期预测瘢痕的远期结果是对患儿进行针对性治疗和随访的前提条件,然而现有的测量瘢痕的吸附装置Cutometer在评估增生性瘢痕时存在局限性。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机械与工艺工程系机械系统研究所的Bettina Müller 在《Burns & Trauma》杂志上发文《Longitudinal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of long?term outcome of scar stiffness on pediatric patients》。该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吸附测量装置Nimble,比较了Nimble与现有瘢痕测量方法的性能,同时量化瘢痕成熟过程中皮肤生物力学特性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该研究团队在1年的时间内使用Cutometer和Nimble这2种吸附装置对11例患儿的瘢痕硬度进行了多次测量,同时应用患者和观察者瘢痕评估量表(POSAS)对瘢痕进行评分。结果表明,3种工具均显示瘢痕硬度在伤后3~12个月内呈时间依懒性减轻。其中Nimble[组内相关系数(ICC)=0.99]和Cutometer(ICC=0.97)表现出优异的区分不同人群的能力。伤后12个月,瘢痕POSAS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7,Cutometer测量方法的AUC为0.46,Nimble测量方法的AUC为0.79,提示Nimble似乎能够根据早期的测量结果预测伤后12个月瘢痕的柔韧性。总之,该研究团队认为3种工具均能够量化瘢痕硬度的变化趋势,初步证据表明Nimble最适合于预测与远期瘢痕成熟相关的硬度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青年学生性健康和HIV感染风险评估干预微信小程序设计及其测试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青年学生性健康和HIV感染风险评估干预微信小程序(“熊探”)设计及其测试情况,了解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以自我分类理论为指导,采用聚类分析和德尔菲专家咨询法,确定“熊探”架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以及预防干预内容。通过青年学生社团招募青年学生体验式参加“熊探”测试,收集和分析重复测试者前后两次测试结果变化情况以及满意度调查结果。结果:研究对象包括重复测试2次者393人和自愿参与满意度调查者750人。“熊探”包括角色自我判定、自我测试、风险评估、评估报告生成与后台管理5个模块。风险评估模块包括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一级指标6项和二级指标55项;评估报告生成模块包括角色诊断类型、艾滋病性健康知信行雷达图和干预处方。393名重复测试者中,对艾滋病是严重传染病、我国青年学生疫情趋势/传播途径、主动寻求HIV检测服务、感染者关怀的知晓率有所提高( P<0.05)。对“熊探”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研究对象接受率为75.7%(568/750)、认可结果判断为86.5%(649/750)、认为问题难易适中为83.1%(623/750)、认为学到知识为93.3%(700/750)、对页面设计满意为84.1%(631/750)。“傻白甜”“好奇宝宝”和“老司机”3种角色类型中,“傻白甜”类型认为问卷填写时长较长、问题难度稍大( P<0.05);“好奇宝宝”认为学到更多的知识( P<0.05)。 结论:“熊探”将艾滋病相关知信行融入具有挑战性、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游戏中,为青年学生提供个性化、具象化的HIV感染风险评估和自我干预,可有效帮助学生直观感知、纠正自身知信行和风险认知误区,获取安全套、检测等干预服务的链接,获得体验者的认可,但“熊探”的大规模应用及其长期效果尚需进一步检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肝胃间隙Castleman病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53岁,因乏力不适1个月余伴间断阴道出血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个月在当地医院行腹部CT示:胰腺颈部外生性肿块,与肝脏内侧缘分界欠清楚,考虑神经内分泌肿瘤。血常规:血小板低。骨髓穿刺:不排除免疫性血小板减少伴缺铁性贫血。行全腹增强CT+三维分析(图1)示:肝胃间隙占位,考虑巨淋巴结增生症。初步诊断:腹腔肿瘤,贫血,血小板减少。予患者对症治疗并排除禁忌后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探查可见(图2),于肝下及胰腺上缘可见大小约6 cm×4 cm灰黄色肿物,边界欠清楚,完整切除肿物;于肝胃间隙又可见大小约2 cm×1.5 cm肿物,采用同样方法切除。术后大体标本:切除样本由一块6 cm×5 cm×3.5 cm的灰黄色组织和包含2 cm×1.5 cm×1 cm的纤维脂肪碎片组成。肿块被包裹,切面呈灰白色,周围有直径为1 cm的不规则浅色区域。术后病理诊断:Castleman病(Castleman disease,CD),浆细胞型。患者定期复查,恢复良好,无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定量粪便免疫化学试验在结直肠癌伺机性筛查中的应用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和评价定量粪便免疫化学试验(FIT)在无症状健康体检人群结直肠癌伺机性筛查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常规体检并行定量FIT结直肠癌伺机性筛查的53 319例体检者,其中定量FIT阳性并完成结肠镜检查者纳入定量FIT阳性组,定量FIT阴性并完成结肠镜检查者纳入定量FIT阴性组。分析定量FIT参与率、阳性率。以结肠镜和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包括无明显异常,非息肉性病变,息肉样病变[增生性和(或)炎症性息肉、非进展期腺瘤、进展期腺瘤],以及结直肠癌,分析定量FIT阳性与阴性组的各类病变检出率,受检者的定量FIT测定值,以及定量FIT对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定量FIT对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筛查效能。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共完成定量FIT检测51 420例,总参与率为96.44%(51 420/53 319),定量FIT阳性2 483例(4.83%)。定量FIT阳性人群结肠镜参与率为26.22%(651/2 483),其中540例被纳入定量FIT阳性组;定量FIT阴性人群结肠镜参与率为1.18%(576/48 937),其中523例被纳入定量FIT阴性组。定量FIT阳性组的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检出率均高于定量FIT阴性组[3.9%(21/540)比0(0/523)、16.1%(87/540)比3.3%(17/5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 χ2=49.79,均 P<0.001)。定量FIT测定值从高到低依次为结直肠癌、进展期腺瘤、非息肉性病变、非进展期腺瘤、无明显异常、增生性和(或)炎症性息肉[分别为1 052.0 ng/mL(390.5 ng/mL,3 058.0 ng/mL)、294.5 ng/mL(116.8 ng/mL,951.8 ng/mL)、131.5 ng/mL(10.5 ng/mL,327.3 ng/mL)、97.0 ng/mL(11.0 ng/mL,238.0 ng/mL)、20.0 ng/mL(0.0 ng/mL,175.3 ng/mL)、14.0 ng/mL(0.0 ng/mL,171.0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120.53, P<0.001)。定量FIT对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灵敏度[95%置信区间(95% CI)]分别为100.0%(80.8%~100.0%)和83.6%(74.8%~89.9%),阴性预测值(95% CI)分别为100.0%(99.1%~100.0%)和96.7%(94.7%~98.0%)。ROC分析显示,定量FIT筛查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AUC(95% CI)分别为0.874(0.820~0.928)和0.723(0.675~0.770)。 结论:本研究定量FIT参与率高,定量FIT阳性的高危人群中有更多的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患者,且定量FIT对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因此,对于健康体检人群结直肠癌筛查应提倡定量FIT阳性-结肠镜序贯筛查,该方法也可能适用于我国大规模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病理性瘢痕激光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病理性瘢痕包括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萎缩性瘢痕3型,每种类型的发病机制、病变部位和病变深度存在差异,不同的激光治疗方法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和适应证,依据每种瘢痕的特征和治疗目的选择合适的激光治疗方法尤为重要。激光治疗病理性瘢痕的应用时间相对较短,还需不断地实践和探索进行技术革新与经验积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天然生物材料在肌腱组织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理想的支架材料可对组织器官病损进行形态、结构和功能进行重建,因此在组织工程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天然生物材料理论和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其逐渐成为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天然生物材料具有高仿生性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来源广泛,非常适合用作组织工程的支架材料。按成分和原料来源大致分为蛋白质类生物材料(胶原、明胶、丝素和纤维蛋白)、糖类生物材料(纤维素、几丁质/壳聚糖、海藻酸盐和琼脂糖)、糖胺聚糖类(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和脱细胞基质移植物(羊膜、小肠黏膜下层、肌腱)。不同的支架材料具有独特的天然结构和理化性质。蛋白质类生物材料多通过聚合形成网状结构影响细胞迁移分化,且有一定的机械性能,可单独制成支架或配合其他合成材料使用;糖类生物材料因高比表面积可负载大量液体,但其机械性能较差,因此常被以凝胶形式控释细胞和生长因子配合其他材料应用在肌腱组织工程中;糖胺聚糖类生物材料具有抗炎、黏弹润滑以及高水合特性,多配合合成材料增加其生物相容性和亲水性。相比天然高分子材料,脱细胞基质不但具有更相仿的细胞外结构和营养成分,而且具有一定的机械性能,可对组织器官病损进行更好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重建,因此在组织工程中越来越被受到重视。不同材料的巧妙组合,使肌腱修复展现出更好的效果,也使天然生物材料具有更广阔的临床前景和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视网膜血管增生性肿瘤的治疗分析和探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视网膜血管增生性肿瘤(VPTR)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06至2017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VPTR的患者20例(20只眼),其中男性13例,女性7例,年龄(40.05±14.28)岁。其中2只眼单独行冷冻疗法,1只眼单独行视网膜激光治疗,1只眼单独行巩膜外敷贴治疗,余16只眼根据病情分别选择了巩膜外放射敷贴疗法、光动力疗法(PDT)、玻璃体腔注射抗新生血管药物、视网膜激光光凝和冷冻疗法的联合治疗。其中9只眼因视网膜脱离、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行玻璃体切除术(PPV)。以肿瘤缩小、渗出吸收、异常血管萎缩、视网膜脱离减轻为治疗有效的观察指标。结果:20例患者中眼底检查均可见视网膜上单个或多个黄白色或橙红色,富含血管的瘤体。20只眼均同时伴有并发症,其中并发视网膜内(下)渗出20只眼(100%);黄斑水肿19只眼(95%),黄斑前膜4只眼(20%);视网膜脱离8只眼(40%);玻璃体积血6只眼(30%);异常血管16只眼(80%)和增生膜7只眼(35%)。长期随访中,单独行巩膜外敷贴治疗的1只眼肿瘤萎缩,视力提高。单独行冷冻疗法的2只眼:1只眼黄斑水肿减轻,异常血管减少,视力提高;1只眼无明显变化。单独行视网膜激光治疗的1只眼渗出增加,视力下降;行联合治疗的16只眼中9只眼并发症减轻,视力提高;3只眼无明显变化;4只眼并发症加重,视力下降。结论:VPTR的病情复杂,治疗棘手。临床上应根据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不同的治疗方法也可联合应用。对于以异常血管为主要并发症的小肿瘤可选择激光光凝和(或)冷冻治疗。肿瘤较大并伴有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可选择巩膜外放射敷贴治疗,出现玻璃体积血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可选择PPV。抗新生血管治疗对并发黄斑水肿治疗切实有效。 (中华眼科杂志,2020,56:272-278)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童手部肿瘤363例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儿童手部肿瘤的发病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总结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19年6月经手术治疗且有明确病理诊断的363例儿童手部肿瘤患者,就儿童手部肿瘤的发病特点、病理性质、流行病学特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儿童手部以良性肿瘤多见,中间性肿瘤与恶性肿瘤较少见;软组织肿瘤多于骨组织肿瘤,以血管瘤最为多见;其次是色素痣;骨肿瘤以内生性软骨瘤最为多见;恶性肿瘤以肉瘤最多。结论:儿童手部肿瘤首选手术治疗,应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胃肠道黏膜化生病变的病理诊断及临床病理意义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化生(metaplasia)是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被另外一种分化成熟组织替代的过程,是机体针对各种损伤因素的适应性反应。胃肠道是化生性病变最常见的发生部位。化生在很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是此类疾病的标志性病理改变和诊断依据。化生还与某些胃肠道癌的发生有关,是多种相关癌症的前驱病变。胃肠道黏膜化生性病变包括肠上皮化生、幽门腺化生、胃小凹上皮化生、胰腺腺泡细胞化生、潘氏细胞化生及鳞状上皮化生。熟悉胃肠道黏膜常见化生病变的病理诊断及临床意义有利于加强病理医师对胃肠道活检标本诊断的把握。本文就胃肠道黏膜化生性病变的病理改变及其临床病理意义等方面作一个初步梳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乳腺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免疫微环境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乳腺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其免疫微环境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s,TILs)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月至2022年7月诊治的乳腺鳞状细胞癌44例,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评估TILs、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ILs的细胞组成(主要包括B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及浆细胞),并分析和预后的关系。结果:44例患者均为女性,均为浸润性癌。8例(8/44,18.2%)为单纯性鳞状细胞癌,36例(36/44,81.8%)为混合性鳞状细胞癌,混合性成分主要为非特殊型浸润性癌和梭形细胞化生性癌(各17例),1例仅合并乳腺导管原位癌成分,1例合并小管癌,鳞状细胞癌的成分占比10%~90%。单纯性鳞状细胞癌常有大的囊腔,囊腔内衬不同异型程度的鳞状上皮,囊腔周围乳腺组织中可见浸润性生长的鳞状细胞癌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鳞状细胞癌成分均表达p63和细胞角蛋白5/6,除1例HER2 1+外,均不表达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HER2;TRPS1表达率76%;PD-L1表达均<1%。15例为高TILs组(TILs≥30%)、29例为低TILs组(TILs<30%)。23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5~118个月,其中12例在3年内死亡,9例存活。单纯性鳞状细胞癌和混合性鳞状细胞癌的TNM分期、TILs及预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高TILs组患者预后相比低TILs组较好,单纯性鳞状细胞患者预后相比混合性鳞状细胞癌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乳腺鳞状细胞癌分为单纯性鳞状细胞癌和混合性鳞状细胞癌。乳腺单纯性和混合性鳞状细胞癌的大体检查、组织学有差异,应充分取材避免漏诊占比少的肿瘤成分。高TILs组患者预后相比低TILs组较好,但PD-L1表达低,提示不适合免疫治疗。乳腺原发鳞状细胞癌TRPS1表达率较高,可协助与转移性鳞状细胞癌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