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关藤注射液联合SOX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观察通关藤注射液联合SOX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进展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标准SOX方案化学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通关藤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antigen,CA)125、CA153、CA199水平,以及肝肾功能和血清白蛋白,并检测血小板、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采用卡氏功能状态量表(Karnofsky's performance status,KPS)评价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结果 观察组在降低血清CA125、CA199、PLR水平,提高KPS评分,防止血清白蛋白和淋巴细胞水平降低,延长OS和PFS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关藤注射液联合SOX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具有增效减毒作用,可降低化学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延长患者生存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通关藤治疗乳腺癌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通关藤治疗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获得通关藤的活性成分,并利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得活性成分对应的靶点,通过GeneCards、GEPIA2、OMIM、PharmGKB、TTD数据库获得乳腺癌的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取交集后,用Cytoscape3.9.0软件构建通关藤活性成分-乳腺癌-靶点网络,通过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关键靶点,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筛选相关信号通路.对前10个关键靶点和主要活性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利用通关藤注射液体外干预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CCK-8法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Calcein-AM/PI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Western blot对PI3K-AKT信号通路进行验证.结果 从通关藤中筛选出11α-O-苯甲酰-12β-O-乙酰通关藤苷元B、咖啡酸、苦绳苷元A、山柰酚等 37 个活性成分和治疗乳腺癌的 276 个潜在作用靶点,PPI网络筛选出AKT1、EGFR、TNF、CTNNB1、IL-6等25个关键靶点,主要影响雌激素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和PI3K-AKT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通关藤的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AKT1、ALB、CASP3、ESR1和TNF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体外实验结果显示,通关藤注射液可抑制MDA-MB-231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P<0.01,P<0.001),诱导细胞凋亡(P<0.001),同时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P<0.05,P<0.01).结论 通关藤可能通过多靶点和多途径发挥抗乳腺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正交试验法优选消癌平胶囊提取工艺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优选消癌平胶囊的最佳水提醇沉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通关藤苷G含量和干浸膏率为指标,考察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加水量对消癌平胶囊水提取工艺的影响;考察醇沉浓度、相对密度、静置时间对其醇沉工艺的影响。结果:优选的水提工艺为加6倍量的水煎煮3次,每次1.5 h;优选的醇沉工艺为水提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5(60 ℃),冷却后加入乙醇,使含醇量为70%,静置12 h,除去沉淀。结论:优选的水提醇沉工艺稳定可行、重现性好,可为消癌平胶囊的提取纯化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彝药通关藤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化学计量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建立通关藤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计量学方法对不同产地通关藤质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指纹图谱,色谱柱为DiKMA C18(250 mm ?×?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5%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230 nm,柱温30 ℃,进样量10 μl。将色谱信息导入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进行相似度分析。采用SPSS Statistics 26进行系统聚类分析,采用SIMCA 14.1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 结果:确定12个共有峰,指认其中2个色谱峰分别为通关藤苷G、通关藤苷I。15批样品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相似度为0.942~0.995。当平方欧式距离为20时,样品可聚为2类,S1~S3、S13~S15聚为一类,S4~S12聚为一类;主成分分析和PLS-DA结果表明,15批通关藤质量具有一定差异性,且与产地相关。结论:该结果可为分析不同产地通关藤药材质量差异及后期相关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体外实验探讨通关藤口服液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及联用厄洛替尼和阿帕替尼的增敏效应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分子对接及体外细胞实验探究通关藤(marsdenia tenacissima,MT)口服液抑制胃癌(gastric cancer,GC)增殖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搜索文献、检索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完成MT化学成分、靶点基因的收集;采用 GeneCards 数据库获取疾病相关靶点;利用 STRING 平台和 Cytoscape 软件构建交集靶点的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采用Metascape 网络平台进行GO和KEGG信号通路分析;运用 AutoDock 对部分活性成分与潜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MT口服液对GC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分别与厄洛替尼和阿帕替尼联用的协同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MT 口服液诱导 GC 细胞凋亡及对胃癌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RT-qPCR法检测MT口服液对GC细胞周期、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验证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筛选的靶点.结果 共得到MT主要活性成分 17 个,胃癌关键靶点1 880 个,主要信号通路 167 条.体外实验结果表明,40~200 mg/mL 的MT口服液可有效抑制GC细胞增殖(P<0.01),与厄洛替尼和与阿帕替尼联用时,具有协同效应.40~160 mg/mL的MT口服液可诱导胃癌细胞凋亡(P<0.01),阻滞细胞周期G0/G1 期(P<0.01).RT-qPCR 结果显示,通关藤口服液可以上调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的表达量,下调Bcl-2、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 dependent kinase,CDK)4、CDK6(P<0.05)的表达量.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 MT 口服液,抑制磷酸化-表皮生长因子受体(phosphorylated-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p-EGFR)、磷酸化-磷脂酰肌醇-3 激酶(phosphorylated-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PI3K)、磷酸化 AKT 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AKT)、磷酸化-雷帕霉素激酶的机制靶点(phosphorylated-mechanistic target of rapamycin kinase,p-mTOR)的表达水平,降低p-EGFR/EGFR、p-PI3K/PI3K、p-AKT/AKT1、p-mTOR/mTOR比值;同时上调BAX、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P53)、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1A,CDKN1A/P21),下调Bcl-2、CDK4、CDK6(P<0.05)水平.结论 MT口服液可有效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阻滞细胞周期并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并提高小分子靶向药物厄洛替尼和阿帕替尼治疗胃癌的敏感性.其机制与经调控 PI3K/AKT/mTOR 信号通路上调 BAX、P53、P21,下调Bcl-2、CDK4、CDK6 的表达,并抑制EGFR信号通路有关,实验结果验证了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结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通关藤注射液治疗小鼠肺癌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基于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通关藤注射液对小鼠肺癌组织生长情况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BALB/c雄性小鼠,采用腋下接种Lewis肺癌瘤株的方法建立肺癌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顺铂组和通关藤注射液高、低剂量组,每组10只.分别在给药前及给药后记录小鼠肿瘤生长情况,在给药第21天时处死,眼球取血,取肿瘤组织,称量体积及瘤体质量.通过检测各组小鼠肿瘤大小,计算抑瘤率来评价肿瘤生长情况.取血清样本,采用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血清中蛋白表达差异的影响,并分析差异蛋白参与的信号通路.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通关藤注射液高剂量和低剂量组肿瘤组织显著减小(P<0.01).共定量得到6 272个蛋白质,给药组与模型组之间有176个差异蛋白(上调59个,下调117个),这些差异蛋白的功能主要为基因表达、细胞生物合成、DNA模板转录等;对差异蛋白富集的信号通路进行分析可知,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心肌收缩、志贺菌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胰岛素信号通路、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代谢、cAMP信号通路、信使核糖核酸监测通路等通路可能与肿瘤细胞的增殖、存活有密切关系.结论:通关藤注射液抑制肺癌小鼠肿瘤生长的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关键蛋白影响基因表达、细胞生物合成、DNA模板转录等过程,与PI3K/Akt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ErbB信号通路等通路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JAK1/STAT3信号通路的通关藤对人骨肉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探讨通关藤注射液和通关藤提取液对人骨肉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骨肉瘤细胞MNNG/HOS、Saos-2和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分别予通关藤注射液或通关藤提取液(40、60、80 mg/mL)处理,CCK-8实验和平板克隆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Hoechst33342染色和Annexin-V/PI双染实验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T-qPCR检测细胞Bax、Bcl-2、胱天蛋白酶-3(Caspase-3)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Bax、Bcl-2、Caspase-3、Janus激酶1(JAK1)、p-JAK1、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p-STAT3、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不同浓度通关藤注射液和提取液均能显著降低MNNG/HOS和Saos-2细胞存活率,抑制细胞克隆形成、迁移和侵袭,诱导细胞凋亡(P<0.05,P<0.01),促进细胞Bax 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Bcl-2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Caspase-3 mRNA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通关藤注射液可显著下调Saos-2细胞p-JAK1、p-STAT3、MMP9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 通关藤注射液和提取液均可显著抑制人骨肉瘤细胞MNNG/HOS和Saos-2增殖、迁移和侵袭,诱导其凋亡,二者抗肿瘤作用无明显差异,其机制可能与抑制JAK1/STAT3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针刺联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一项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观察通关利窍针刺法联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120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舌压抗阻反馈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加用通关利窍针刺法.两组治疗4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总结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进行藤岛一郎吞咽困难分级量表(FILS)评分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问卷(SWAL-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后,两组FILS及SWAL-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通关利窍针刺法联合舌压抗阻反馈训练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通关藤口服液联合多西他赛-奈达铂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5/11
目的 探讨通关藤口服液联合多西他赛(docetaxel,DXT)-奈达铂(nedaplatin,NDP)方案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3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化疗组(n=32)和综合组(n=32),化疗组进行DXT-NDP方案化疗,综合组在化疗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通关藤口服液,两组均连续治疗2个周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细胞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综合组的客观缓解率较化疗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主症、次症及总分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综合组更低(P<0.05).治疗前、后,两组CD8+T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 CD4+T 细胞、CD4+/CD8+、CD3-CD16+CD56+及 CD3+CD16+CD56+自然杀伤细胞水平升高,治疗后综合组的CD4+T细胞、CD4+/CD8+、CD3-CD16+CD56+及CD3+CD16+CD56+自然杀伤细胞水平高于同时间点的化疗组(P<0.05).治疗后,两组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估表评分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后综合组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和生活质量评估表评分高于同时间点的化疗组(P<0.05).与化疗组相比,综合组Ⅰ+Ⅱ级胃肠道反应和肝肾功能损伤及骨髓抑制的发生率、肝肾功能损伤和胃肠道反应的总发生率均较低(P<0.05).结论 将通关藤口服液联合DXT-NDP方案运用到中晚期食管癌治疗中可显著提高疗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进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并能减少毒副反应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5/11
-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乌金胶囊抗肝细胞癌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构建乌金胶囊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和蛋白相互作用网络,对靶点涉及的功能以及通路进行分析,探讨乌金胶囊抗肝细胞癌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TCMSP数据库(http://lsp.nwu.edu.cn/tcmsp.php)获取乌金胶囊中延胡索、郁金、黄芪、山楂和通关藤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靶点,通过GenCards、OMIM、TTD、DRUGBANK数据库获取肝细胞癌疾病相关靶点.采用Cyto-scape构建活性成分-肝细胞癌靶点网络,并分析核心成分和靶点;利用String(http://string-bd.org)平台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分析;采用Metascape平台对靶点进行GO及KEGG通路分析.结果 筛选得到乌金胶囊活性成分66个,作用于139个肝细胞癌靶点;核心活性成分有槲皮素、山柰酚、柚皮素和刺芒柄花素等,核心靶点包括TGS2、HSP90AA1和RXRA等;GO分析结果表明,乌金胶囊抗肝细胞癌的靶点主要涉及细胞对氮化合物的反应、蛋白质磷酸化的正向调节、细胞对有机环状化合物的反应、细胞对生长因子刺激的反应和细胞对化学应激的反应等生物过程.KEGG分析结果显示,乌金胶囊抗肝细胞癌作用的靶点主要涉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 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和肿瘤坏死因子等信号通路.结论 乌金胶囊抗肝细胞癌作用具有多成分、多靶点与多通路的特点,其可能通过调节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和肿瘤坏死因子等相关通路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