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益生菌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和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喂养不耐受和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年3月20日至2022月3月20日河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VLBWI 446例,依据喂养方式和是否接受早期益生菌补充分为母乳组(119例)、母乳+益生菌组(108例)、配方奶组(115例)和配方奶+益生菌组(104例)。各组喂养方案参照2013年《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及《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指南》进行,益生菌补充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用药剂量0.25 g/次,2次/d,共2周,鼻饲或奶瓶给药。观察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等,并比较出生28 d各组体质量、头围、身长等早期生长发育指标平均增加情况。结果:母乳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配方奶组[40.3%比47.8%、(13.2±2.4)比(14.9±1.9)d、(26.5±7.5)比(29.8±9.6)d],出生28 d的体质量、头围、身长平均增加值也均显著低于配方奶组[(15.4±2.7)比(17.7±3.7)g/d、(5.8±1.0)比(6.2±1.0)mm/周、(6.8±0.7)比(7.3±0.8)mm/周],但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显著高于配方奶组[(6.2±1.2)比(5.3±1.4)d](均 P<0.05)。母乳+益生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母乳组[34.3%比40.3%、(5.4±1.2)比(6.2±1.2)d、(10.4±1.9)比(13.2±2.4)d、(22.9±5.6)比(26.5±7.5)d],出生28 d的体质量、头围、身长平均增加值均显著高于母乳组[(17.2±3.5)比(15.4±2.7)g/d、(6.2±1.0)比(5.8±1.0)mm/周、(7.2±0.8)比(6.8±0.7)mm/周](均 P<0.05)。母乳+益生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配方奶+益生菌组[34.3%比47.1%、(10.4±1.9)比(15.3±2.0)d、(22.9±5.6)比(30.4±8.2)d](均 P<0.05),但两组间早期生长发育指标平均增加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配方奶+益生菌组与配方奶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益生菌可改善母乳喂养VLBWI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结局和促进早期生长发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奥美拉唑联合不同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减轻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联合不同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减轻小儿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作用.方法 选取佛山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2 月收治的 200 例 FD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奥美拉唑组,奥美拉唑分别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散组、酪酸梭菌二联活菌组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组.治疗 2 周,对比各组患儿血清炎性因子、胃肠激素、肠道菌群、症状评分等指标变化.统计各组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各组血清IL-6、TNF-α、IL-1β、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水平、肠杆菌、肠球菌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3 个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奥美拉唑组(P<0.05);治疗后各组血清胃动素(MOT)水平、双歧杆菌、乳杆菌显著升高(P<0.05),3 个联合治疗组显著高于奥美拉唑组(P<0.05);治疗后各组症状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3 个联合治疗组显著低于奥美拉唑组(P<0.05);各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不同益生菌在治疗小儿FD中均取得良好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儿科门诊应用微生态制剂的合理性与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了解医院微生态制剂临床应用合理性与安全性现状,为儿童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检索2022年1-12月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含微生态制剂的门诊处方,并根据处方审核建议进行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含微生态制剂的处方236 604张,包含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等7种微生态制剂.其中,超适应证用药处方共61 549张,占26.01%;非常规剂量用药处方共103 666张,占46.94%,其中剂量过大处方数占81.10%,剂量不足处方数仅占18.90%;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及酪酸梭菌二联活菌胶囊为幼儿期群体开具的处方有2084张,占总处方数的0.88%;临床应用中有重复用药的情况,但处方数所占比例不足1%.结论 微生态制剂在儿童中超适应证用药的发生率较高,用药有循证医学证据均较低.用药规范程度有待提升,无论是在用药剂量还是用药剂型的选择上.微生态制剂在儿童疾病的扩大应用研究需更多更可靠的研究证据,且应尽可能规范处方行为,促进合理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又名常乐康,其是一种新型生态制剂,对减少患儿胆红素的肠肝循环效果显著. 而蓝光照射是临床公认的科学治疗措施,能有效抑制血清胆红素升高[1].本研究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新生儿黄疸99例, 观察在蓝光照射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 旨在为新生儿黄疸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醒脾养儿颗粒辅助治疗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时加用醒脾养儿颗粒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因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住院而引起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165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醒脾养儿颗粒联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腹泻次数、体温正常时间、止泻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d和5d,观察组二胺氧化酶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97.7%,高于对照组86.3%(P<0.05).结论:醒脾养儿颗粒辅助治疗婴幼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效果较好,与肠道益生菌制剂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联合使用,临床效果良好,可提高益生菌制剂单用的治疗效果,更加快速的缩短腹泻病程及住院时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参术益智颗粒辅助治疗脾肾两虚型胎怯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观察参术益智颗粒辅助治疗脾肾两虚型胎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6例脾肾两虚型胎怯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予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参术益智颗粒治疗,2组均治疗2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观察患儿治疗前后体格发育参数(体质量、头围、身长、胸围)及中国儿童发展中心(CDCC)婴幼儿智力发育量表评分的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1%,高于对照组的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后各项体格发育参数(体质量、头围、身长、胸围)值均明显增加(P<0.05),观察组4项体格发育参数值增加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CDCC婴幼儿智力发育量表中智力/运动发育指数(MDI/PDI)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观察组2项评分均比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6%,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术益智颗粒辅助治疗脾肾两虚型胎怯,能有效缓解患儿的症状,促进体格发育,提升智力水平,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4992张儿童益生菌处方用药及超说明书用药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益生菌在儿童患者中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探讨其原因,为儿童合理应用益生菌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检索2017年7—12月福建省福州儿童医院使用含益生菌的门急诊处方,参照药品说明书,对患儿一般信息、药物使用情况和超说明书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抽取儿童益生菌处方24992张,涉及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适怡)、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培菲康)、枯草杆菌肠球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和地衣芽孢杆菌胶囊等5种益生菌制剂,其中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处方数排序居第1位(10263张,占总处方数的41.07%);益生菌超说明书用药主要表现为超年龄段用药(14张,占0.06%)、超适应证用药(12363张,占总处方数的49.47%),其中用于预防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处方共10112张(占超适应证用药处方的81.79%).结论:益生菌在儿童中超说明书用药的发生率较高,其中大部分超适应证用药有循证医学依据.对益生菌的作用仍在不断研究中,应尽可能规范处方行为,促进合理用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益生菌对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肺炎新生儿肠道菌群及促炎因子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不同益生菌对发生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肺炎新生儿肠道菌群及促炎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新生儿科治疗的新生儿肺炎合并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儿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患儿口服布拉酵母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选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住院时间、停止腹泻时间、粪便益生菌含量、IL2、IL6、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84.44%)明显高于对照组(68.89%).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停止腹泻时间、IL2、IL6、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粪便益生菌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多联益生菌制剂对抗生素相关腹泻患儿肠道菌群的重建具有积极的作用,能降低患儿炎性反应,缩短住院时间和腹泻时间,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手足口病(HFMD)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8年1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重症HFMD患儿12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61)和研究组(n=62),对照组患儿给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研究组患儿给予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肠道屏障功能,记录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治疗5d后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5d后免疫球蛋白(Ig)A、IgG均较治疗前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IgM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5d后二胺氧化酶、D-乳酸、内毒素均较治疗前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酪酸梭菌活菌散联合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重症HFMD患儿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儿免疫功能、肠道屏障功能,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5家儿童医院门/急诊微生态制剂处方调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我国儿科临床微生态制剂使用现状及存在问题,为儿童合理应用微生态制剂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全国范围内5家"三甲"儿童医院的信息系统,检索2019年1-3月使用含微生态制剂的全部门/急诊处方,对微生态制剂使用的品种情况、患儿年龄分布、临床诊断、联合用药、超说明书用药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抽取门/急诊处方74210张,涉及18种微生态制剂,其中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处方数排序居第1位(31146张,41.97%),其次为布拉氏酵母菌散(14289张,19.25%)、复方嗜酸杆菌活菌片(10281张、13.85%)等;患儿年龄为<18岁,以1~<3岁婴幼儿占比最大(33753张,45.48%);临床诊断为消化道疾病的最多(54009张,72.78%),其次为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11744张,15.83%);与微生态制剂联用的有健脾胃类中成药(18546张,24.99%)、抗菌药物(10595张,14.28%)和口服补液盐Ⅲ(8238张,11.10%);19532张(26.32%)处方存在超说明书用药的情况,主要表现为超适应证用药(15590张,21.01%)、超用法用量用药(8098张,14.52%),少数处方存在超人群用药(48张,3.91%).结论:微生态制剂在儿童中超说明书用药的发生率较高,医务人员应规范处方行为,促进合理用药.同时应鼓励相关部门完善药品说明书中儿童用药信息,保证患儿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