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酮咯酸氨丁三醇致幼儿血尿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2岁精索鞘膜积液患儿行腹腔镜双侧鞘状突高位结扎术后接受单次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7 mg静脉滴注镇痛。用药后约17 h,患儿出现肉眼血尿,超声检查示膀胱内血块,尿常规检查示尿潜血(++),镜检红细胞>50个/高倍视野(HP),尿蛋白(+++)。患儿同期未使用其他药物,考虑患儿的血尿与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有关。先后给予酚磺乙胺注射液0.5 g静脉滴注、1次/d和注射用头孢曲松钠0.5 g静脉滴注、1次/d。治疗6 d后,患儿肉眼血尿消失,尿常规示尿潜血(+++),镜检红细胞3个/HP,尿蛋白(+++)。11 d后复查,尿潜血(+),镜检红细胞0个/HP,尿蛋白(++)。1个月后复查,尿潜血( -)、尿蛋白(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静脉自控镇痛在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外周病变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对行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外周病变切除术患者应用静脉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9年1~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100例行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外周病变切除术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行肌肉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镇痛,观察组(50例),行静脉自控镇痛。对比两组患者疼痛评分、舒适度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6 h、24 h、48 h静息状态下和动态疼痛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术后72 h静息状态下和动态疼痛评分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观察组术后6 h、24 h、48 h舒适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术后72 h舒适度评分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 结论:对行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肺外周病变切除术患者应用静脉自控镇痛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舒适度,且安全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致消化性溃疡并出血性休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1例73岁男性患者因痛风性关节炎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60 mg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第3次给药约一半时患者出现腹部隐痛,但未予重视。之后又出现呕吐(呕吐物带血)、黑便,伴上腹不适。考虑与使用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有关,停药观察。患者症状持续并加重,出现心慌、头晕、乏力、呕血、解鲜血便、晕厥等。血压58/33 mmHg(1 mmHg=0.133 kPa),血红蛋白92 g/L。胃镜及病理检查提示胃窦、胃角多发溃疡,慢性浅表性-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幽门螺杆菌(+)。诊断为消化性溃疡、出血性休克,给予去甲肾上腺素、生长抑素、艾司奥美拉唑及营养支持治疗,2周后患者逐渐痊愈,粪潜血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AHP-TOPSIS法评价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的合理性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建立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合理性审核要点,为该药的合理性评价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美康合理用药监测系统(PASS),采用等间隔法抽取2023年1~6月使用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的出院病历300份,以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说明书、《成人术后疼痛处理专家共识》等为依据,制定酮咯酸丁三醇注射液的审核要点,采用AHP-TOPSIS对其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 该研究建立了包括适应症、给药速度、给药剂量等9个指标的审核要点.300份出院病历中完全合理(Ci=1.0)的有75份(25%),基本合理(0.6≤Ci<1.0)的有70份(23.3%),不合理(Ci<0.6)的有155份(51.7%).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适应症不适宜、用药疗程长和不恰当的合并用药.结论 运用酮咯酸氨丁三醇审核要点进行点评可提高评价的同质化水平,AHP-TOPSIS法有助于更加全面和客观地评价药物的使用合理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我院急诊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临床应用及合理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调查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临床应用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合理用药系统调取2023年3~12月急诊处方,根据药品说明书、《酮咯酸镇痛专家共识》《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各类疼痛相关指南等进行合理性评价.结果 抽取的968张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处方中共发现不合理处方218张(226处),总体合格率为77%.处方合格率变化趋势由3月的59.0%上升到12月的97.1%.主要不合理类型为遴选药品不适宜86处(占比38.1%)、适应证不适宜83处(占比36.7%)、用法用量不适宜54处(占比23.9%).结论 通过药师处方点评、合理用药宣教、前置审核系统的信息提示等改进措施,我院急诊酮咯酸氨丁三醇用药合理性明显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盐酸罗哌卡因和酮咯酸氨丁三醇在鼻内镜术后镇痛中的应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评估鼻内镜手术中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联合盐酸罗哌卡因的镇痛效果.方法 收集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在嘉兴市第一医院接受鼻内镜手术的112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37例)、单用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联合组在麻醉前10 min予3.00%酮咯酸氨丁三醇1 mL,术后使用0.75%盐酸罗哌卡因5 mL注入膨胀海绵填塞术腔;单用组仅术后使用0.75%盐酸罗哌卡因;对照组术后使用0.90%氯化钠注射液.比较3组术后数字疼痛量表(NRS)、布鲁格曼舒适度量表(BC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和需补充镇痛药的情况.结果 联合组在术后4、8、12 h的NRS评分最低,BCS评分最高,且在术后3d的PSQI评分最佳;与对照组和单用组相比,联合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补充镇痛药物患者人数最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鼻内镜手术中,酮咯酸氨丁三醇超前镇痛联合盐酸罗哌卡因可提高术后镇痛效果、舒适度,并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AHP赋权TOPSIS法的肿瘤患者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合理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建立住院肿瘤患者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评价标准,采用AHP-TOPSIS法对酮咯酸氨丁三醇进行合理性点评.方法 以药品说明书为基础,结合《酮咯酸镇痛专家共识》《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 年版)》等制定酮咯酸氨丁三醇合理应用评价细则,并利用AHP赋权TOPSIS法对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 2022 年 1 月 2 日—2023 年 1 月 9 日肿瘤患者使用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的 254 份病例进行点评.结果 在254份病例中,0.7≤Ci<0.8 的病例有 13 份,占比 5.12%;0.6≤Ci<0.7 的病例有 5 份,占比1.97%;Ci<0.6 的病例有 236 份,占比高达 92.91%.结论 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总体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应制定对应的干预措施,合理规范使用酮咯酸氨丁三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酮咯酸氨丁三醇在肛肠手术后止痛效果中的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肛肠科手术后如何能减轻疼痛是每个肛肠科医生致力研究的一项课题,同时也是患者恐惧手术最担心的事情. 近年来镇痛技术不断发展,且多采用多种止痛方法联用. 笔者近2年重点对术后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口服制剂的患者,进行止痛效果观察、比较,旨在为肛肠科术后止痛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6-2017年咸阳市中心医院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咸阳市中心医院镇痛药物的应用现状及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咸阳市中心医院2016—2017年镇痛药物的应用数据,对其使用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药费(DDC)及药品排序比(B/A)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016—2017年使用金额前3位的分别是地佐辛注射液、右旋酮洛芬肠溶片、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DDDs前3位的均为治疗轻度疼痛的镇痛药物,分别是右旋酮洛芬肠溶片、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塞来昔布胶囊.地佐辛注射液的DDC居首位,其他DDC均较2016年有所下降.结论 咸阳市中心医院镇痛药物的应用基本合理,但仍需加强监督管理,规范使用行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右美托咪定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预辅助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预辅助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麻醉效果及对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收治行LC的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辅助麻醉,研究组加用盐酸右美托咪定注射液.结果 研究组患者气腹后(T3)、切胆时(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手术结束(T5)时的HR和MAP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 h(T6)、术后6 h(T7)、术后12 h(T8)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先升后降,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Ramsay镇静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入手术室(T1)时比较,两组患者T4和T5时的皮质醇(Cor)、血糖(Glu)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LC患者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进行预辅助麻醉,麻醉效果较好,可维持血流动力学,减轻机体应激反应,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