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原贮积病Ⅱ型GAA基因变异特点及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糖原贮积病Ⅱ型患者酸性α-葡萄糖苷酶(GAA)基因变异特点及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并根据健康儿童GAA基因变异携带率推断理论发病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5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确诊的18岁前起病的57例糖原贮积病Ⅱ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GAA基因分析结果,采用荧光底物法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或干血斑中GAA活性,采用Sanger测序法进行GAA基因变异分析。以2 395名健康儿童全外显子测序中GAA基因检测计算GAA基因变异携带率。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57例患儿中男26例,女31例。婴儿型患者28例,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全身肌无力及心肌肥厚,发病年龄(2.5±1.4)月龄,确诊年龄(5.0±3.0)月龄,其中26例于1岁内死亡。晚发型患者23例,表现为肌无力、呼吸困难等,发病年龄(12.0±5.0)岁,确诊年龄(17.0±7.5)岁,7例诊断时已出现呼吸衰竭。非典型婴儿型6例,1岁左右发病,表现为肌无力伴肥厚性心肌病,诊断年龄为2.5~7.0岁。GAA基因分析显示,57例患者共检出47种变异,其中3种错义变异c.797C>T、c.1109G>A及c.1757C>T为可能致病新变异。c.1935C>A(25/114,21.9%)和c.2238G>C(15/114,13.2%)为较常见变异,57.1%(16/28)婴儿型患者检出c.1935C>A的纯合或复合杂合变异,65.2%(15/23)晚发型患者携带c.2238G>C。c.796C>T及c.1082C>T多见于非典型婴儿型。在28例婴儿型患者中,26例(92.9%)至少携带1个错义变异。健康儿童GAA基因致病变异携带率为24/2 395,推测该病的理论发病率为1/40 000。患者组GAA变异谱与健康儿童携带的GAA变异谱基本一致,假性缺陷变异c.1726G>A 和c.2065G>A 纯合子检出率在患者组分别为26.3%(15/57)和35.1%(20/57),在健康儿童组分别为1.7%(40/2 395)和3.9%(94/2 395),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1.2、121.9,均 P<0.01)。 结论:糖原贮积病Ⅱ型临床表现呈连续的临床谱特征,少数患者为非典型婴儿型。常见的2种变异c.1935C>A和c.2238G>C分别与婴儿型及晚发型有关,c.796C>T及c.1082C>T多见于非典型婴儿型。绝大多数婴儿型患儿因携带1个错义变异推测为交叉反应性免疫物质阳性。糖原贮积病Ⅱ型理论发病率约1/40 00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少见晚发型庞贝病合并运动神经元受损1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庞贝病(Pompe disease)亦称糖原贮积病Ⅱ型(GSDⅡ),传统认为它是一种遗传性肌肉病,特征是编码酸性α-葡萄糖苷酶(GAA)的基因突变,其糖原贮积主要在肌肉。但有文献报道庞贝病可见脑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周围神经系统和小纤维神经病变。罕见运动神经元受累表现。本文报道1例庞贝病合并运动神经元受损病例,提示庞贝病是一种神经肌肉疾病并文献回顾,以提高临床诊断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晚发型糖原贮积症Ⅱ型患儿1例的溶酶体酶活性分析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1例晚发型糖原贮积症Ⅱ型(LOPD)型患儿的临床特征、 GAA基因变异特点及溶酶体酶α-葡萄糖苷酶(GAA)活性改变情况。 方法:收集2020年8月在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临床确诊的1例GSDⅡ患儿的病历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样,分别用于外周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分离及基因组DNA提取,检测2种细胞中加入GAA同工酶抑制剂阿卡波糖和不加抑制剂时溶酶体酶GAA的活性。同时收集20例健康受试者的外周血样,混合后分别分离白细胞与淋巴细胞,与患儿家系同批次进行GAA活性测定,作为正常参考值。基因组DNA用于神经肌肉病基因panel检测,并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和保守性分析。结果:患儿为9岁女性,2岁11个月时发现语言运动发育落后,就诊时走路不稳、上台阶困难及明显脊柱侧弯,患儿血清肌酸激酶显著升高、肌电图异常,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未见异常。基因检测发现其携带 GAA基因c.1996dupG(p.A666Gfs*71)和c.701C>T(p.T234M)复合杂合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分别评级为致病变异(PVS1+PM2_Supporting +PM3)和可能致病变异(PM1+PM2_Supporting +PM3+PM5+PP3)。患儿、患儿父亲、母亲白细胞中GAA活性在不加抑制剂时分别为同批次正常值的76.1%、91.3%、95.6%,加入抑制剂时分别为同批次正常值的70.8%、112.9%、128.2%,白细胞中GAA活性在加入抑制剂后降低约6 ~ 9倍;患儿、患儿父亲、母亲淋巴细胞中GAA活性在不加抑制剂时分别为同批次正常值的68.3%、59.0%、59.5%,在加抑制剂时分别为同批次正常值的41.0%、89.5%、57.7%,淋巴细胞中GAA活性在加入抑制剂后降低约2 ~ 5倍。 结论:患儿被诊断为LOPD,其 GAA基因的c.1996dupG和c.701C>T复合杂合变异可能是其遗传学病因。LOPD患儿GAA残余酶活性范围较宽,酶活性改变不典型,在诊断时不能仅依据酶活性检测,而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基因检测和酶活性检测进行综合诊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改良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患者中应用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改良腹腔镜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和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在腹股沟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义乌市中心医院诊治的125例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术式不同分为改良TEP组(63例)和TAPP组(62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手术有关指标、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术后1年复发率和精液质量指标。结果:改良TEP组术后24 h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低于TAPP组[(1.68 ± 0.39)分比(1.97 ± 0.46)分]( P<0.05)。改良TEP组术后3 d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高于TAPP组[(92.79 ± 8.82) μmol/L比(84.40 ± 7.36) μmol/L、(81.52 ± 9.37) U/L比(75.75 ± 8.50) U/L],丙二醛水平低于TAPP组[(23.42 ± 3.3) μmol/L比(26.71 ± 3.92) 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术后1年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年改良TEP组精浆中酸性磷酸酶、果糖、α-葡萄糖苷酶水平均高于TAPP组[(180.87 ± 20.15) kU/L比(159.85 ± 14.50) kU/L、(3.37 ± 0.84) g/L比(2.53 ± 0.67) g/L、(62.94 ± 6.25) kU/L比(43.96 ± 5.31) k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改良TEP、TAPP均是治疗腹股沟疝有效术式,但前者可减轻手术创伤,术后恢复较快,且可保护正常生殖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糖原累积病Ⅱ型伴肌炎特异性抗体阳性一例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糖原累积病Ⅱ型(GSD Ⅱ)属于罕见疾病,常以骨骼肌、平滑肌损害为主要表现,易与炎性肌病相混淆,临床上易误诊、漏诊。本文报告1例23岁男性,以肌酶升高和脊柱畸形为主要表现,血清抗转录中介因子1(TIF1)-γ抗体IgG(++),基因检测提示酸性α-葡萄糖苷酶(GAA)基因突变,肌肉病理提示大量糖原沉积及骨骼肌纤维空泡变性,确诊为GSD Ⅱ。通过复习相关文献,探讨糖原累积病Ⅱ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提高风湿科医生对GSD Ⅱ以及肌炎特异性抗体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18例蓬佩病患者酶替代治疗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分析蓬佩病患者酶替代治疗(ERT)的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2020年10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8例婴儿型及晚发型蓬佩病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酸性α-葡萄糖苷酶(GAA)活性检测、 GAA基因、ERT资料及随访情况。 结果:18例蓬佩病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9例;婴儿型4例,儿童晚发型5例,成人晚发型9例;发病年龄4个月至43岁;接受ERT最少1次、最多61次,出现输注不良反应仅1次。经过规范ERT,4例婴儿型患儿中,2例运动及呼吸功能稳定,1例脱机困难,1例死亡。儿童晚发型及成人晚发型患者接受ERT后多数四肢肌力难以逆转,肌酸激酶逐渐下降或保持稳定,但主观症状、运动耐力、呼吸功能方面有明显改善。ERT在早期效果最为明显,治疗后1~2年内患者病情可保持稳定。结论:ERT安全有效,有助于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早期规范治疗无论对婴儿型还是晚发型患者均有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松脂醇二葡萄糖苷激活Nrf2通路改善小鼠骨质疏松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松脂醇二葡萄糖苷(pinores inoldiglucoside,PDG)对小鼠骨质疏松的改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摘除双侧卵巢的方法构建骨质疏松小鼠模型,将构建成功的50只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model,MOD)(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阳性对照组(positive control,PC)(以0.2 mg/kg雌二醇灌胃)、PDG-低剂量组(L)(5 mg/kg PDG灌胃)、PDG-高剂量组(H)(10 mg/kg PDG灌胃)和PDG-H+ML385组(肌肉注射30 mg/kg ML385后,10 mg/kg PDG灌胃),每组10只;另选10只卵巢不做任何处理的小鼠作为假手术组(Sham)(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给药干预3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双能X线检测骨密度,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和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氧化酶血红素加氧酶1(HO-1)、醌氧化还原酶1(NQO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PDG-低剂量、PDG-高剂量和PDG-高剂量+ML385组小鼠血清ALP水平分别为(25.88±3.42)、(47.42±5.32)、(36.20±3.37)、(38.95±3.24)、(29.66±2.64),(39.57±2.06)U/dl;血清TRAP水平分别为(2.18±0.40)、(4.69±0.83)、(3.58±0.38)、(3.67±0.48)、(2.93±0.26)、(3.81±0.49)U/L;骨密度(153.04±12.96)、(86.25±6.71)、(126.53±8.99)、(119.77±8.84)、(139.18±15.94)、(92.09±4.17)mg/cm 2;Nrf2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0)、(0.35±0.04)、(0.67±0.05)、(0.54±0.03)、(0.82±0.08)、(0.48±0.04);HO-1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0,0.25±0.03,0.56±0.03,0.47±0.03,0.71±0.04,0.37±0.04;NQO1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0±0.00,0.38±0.02,0.63±0.03,0.58±0.04,0.79±0.05,0.44±0.03;Nrf2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98±0.08、0.26±0.04、0.52±0.06、0.46±0.03、0.86±0.07、0.45±0.05;HO-1蛋白表达水平为0.39±0.02、0.09±0.01、0.15±0.03、0.17±0.03、0.26±0.03、0.12±0.02;NQO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53±0.03、0.21±0.02、0.38±0.04、0.29±0.02、0.55±0.03、0.24±0.04;血清IL-6水平分别为(104.25±11.35)、(515.38±74.48)、(351.78±65.12)、(364.73±36.64)、(246.18±17.52)、(408.93±32.56)pg/ml;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33.79±3.55)、(170.11±19.24)、(76.09±8.99)、(84.95±6.12)、(66.98±3.73)、(119.04±9.75)pg/ml;血清SOD水平分别为(258.47±19.25)、(72.15±8.12)、(187.60±14.63)、(152.61±12.36)、(204.22±19.65)、(138.01±13.62)U/ml;血清MDA水平分别为(2.02±0.27)、(4.75±0.73)、(3.19±0.46)、(3.72±0.49)、(2.91±0.42)、(4.10±0.25)μmol/L。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阳性对照组、PDG-低剂量组、PDG-高剂量组、PDG-高剂量组+ML385组与模型组比较及PDG-高剂量+ML385组与PDG-高剂量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PDG可通过激活Nrf2通路降低骨组织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改善骨质疏松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糖原累积病Ⅱ型一例临床特点及基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糖原累积病Ⅱ型(GSD Ⅱ)的诊治要点。方法:对海南省儿童医院2017年5月7日收治的GSD Ⅱ患儿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以肺炎起病,伴有肌无力,肌酶升高,临床表现不典型。全基因测序检测提示该例患儿的酸性α-葡萄糖苷酶(GAA)基因有2个杂合突变,分别为c.871C > T及c.1447G > A,诊断为GSD Ⅱ。结论:GSD Ⅱ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早期行全基因检测可能对疾病诊断具有一定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庞贝病12个家系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庞贝病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并分析酶替代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自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就诊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的12个庞贝病家系共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基因检测结果,并对部分患者进行治疗后随访。结果:14例患者中12例为晚发型,起病年龄为1.5~37.0岁(平均15.2岁),2例为婴儿型;主要表现为双下肢近端为主肌无力,可伴易疲劳和肌痛;8例出现呼吸困难,其中1例以呼吸困难为首发表现;血清肌酸激酶水平为172~1397 IU/L(平均878 IU/L);6例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4例有肌强直放电;10例用力肺活量下降;5例合并脊柱侧弯;13例酸性α葡萄糖苷酶(GAA)活性下降;8例肌肉病理提示空泡肌病。共检测出 GAA基因17个变异,其中c.2331G>C、c.1622C>T、c.1585T>C和c.1837T>C为4个新的可能致病性变异,c.2238G>C和c.2662G>T变异分别出现在5个和3个家系。1例患者接受酶替代治疗并规律随访,示肌力和肺功能均得到改善,而未进行酶替代治疗的患者肌力和肺功能均下降。 结论:庞贝病以骨骼肌无力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可合并脊柱畸形,肌酸激酶轻中度升高,肌电图可发现肌强直放电。 GAA基因c.2238G>C和c.2662G>T为国内热点突变,新发现的4个变异丰富了 GAA基因突变谱系。酶替代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运动和呼吸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儿童庞贝病13例临床特点、基因分析及酶替代治疗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总结儿童庞贝病(PD)的临床特点、基因突变及酶替代治疗(ERT)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1年8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PD患儿临床资料,根据发病年龄将患儿分为婴儿型庞贝病(IOPD)组和晚发型庞贝病(LOPD)组,根据是否予静脉输注人重组酸性α-葡萄糖苷酶(rhGAA)分为ERT组和无ERT组,ERT组根据是否规范应用rhGAA分为规范ERT组[规范应用rhGAA为间隔时间约2周,剂量为20 mg/(kg·次),共持续52周]和未规范ERT组。采用Kaplan-Meier法对组间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13例PD患儿中,男7例,女6例;IOPD 10例,LOPD 3例;前者的首诊原因以心脏受累者最多[6例(60.0%)],后者的首诊原因分别为肌无力、心脏受累和呼吸道感染。患儿肌酸激酶均不同程度升高;1例酸性α-葡糖苷酶(GAA)活性完全缺乏,12例活性降低。IOPD患儿均有心肌肥厚,十二导联心电图示短PR间期、高大QRS波和广泛T波倒置。 GAA基因分析共发现c.1861T>G(p.Trp621Gly)、c.2278A>T(p.K760X)和c.949G>A(p.A317T)3个新发突变位点。IOPD组10例中,5例患儿给予ERT,其中2例规范治疗52周,3例为未规范治疗;2例规范ERT者存活,余8例死于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LOPD组中仅1例给予ERT 1次,其中2例存活,1例死于呼吸衰竭。总病死率为69.2%(9/13例)。ERT组患儿(50.0%)及规范ERT组患儿(100.0%)的生存率均高于无ERT组患儿(14.3%)( Log Rank P=0.037、0.044)。 结论:PD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GAA酶活性测定及 GAA基因分析是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规范且早期ERT可延缓病情进展,甚至可逆转IOPD患儿的心肌肥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