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釉质黏结剂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变形链球菌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光固化型和含氟光固化型釉质黏结剂对酸蚀后的牙釉质表面有一定封闭作用,含氟光固化型釉质黏结剂还能通过释放氟离子实现防龋功能,但缺乏对氟化物较长时间释放的研究,尤其缺乏经历1-3个月氟化物释放后局部致病菌量的变化信息.目的:分析青少年正畸治疗患者上前牙使用不同组分釉质黏结剂黏结固定矫治器引发的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变形链球菌表达变化.方法:选择2016年1-12月就诊于上海市口腔医院接受正畸治疗的青少年患者90例,其中男43例,女47例,平均年龄(13.27±1.12)岁.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患者分为3组:化学固化组应用Unite?黏结树脂进行固定矫治器的黏结,光固化组应用Transbond XT光固化树脂进行固定矫治器的黏结,含氟光固化组应用GC光固化正畸黏结用水门汀进行固定矫治器的黏结,每组30例.在黏结托槽当天(初始黏结)及第1,2,3个月复诊时收集患者上前牙龈下菌斑标本,应用PCR技术检测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变形链球菌的增殖表达量.结果与结论:①组内比较:随着黏结时间的增加,化学固化组3个月复诊时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增殖表达显著高于初始黏结时(P<0.05);光固化组1个月复诊时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增殖表达低于初始黏结时(P<0.05);含氟光固化组1,2个月复诊时的牙龈卟啉单胞菌增殖表达均低于初始黏结时(P<0.05).化学固化组复诊1,2,3个月时的变形链球菌表达高于初始黏结时(P<0.05);含氟光固化组复诊1,2,3个月时的变形链球菌增殖表达均低于初始黏结时(P<0.05);光固化组复诊时的变形链球菌增殖表达与初始黏结时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组间比较:1个月复诊时,光固化组、含氟光固化组牙龈卟啉单胞菌增殖表达低于化学固化组(P<0.05);2,3个月复诊时,含氟光固化组牙龈卟啉单胞菌增殖表达低于光固化组、化学固化组(P<0.05).1,2,3个月复诊时,光固化组、含氟光固化组变形链球菌增殖表达低于化学固化组(P<0.05),含氟光固化组变形链球菌增殖表达低于光固化组(P<0.05).③结果显示,在固定正畸中,使用不同组分的釉质黏结剂黏结托槽后,短期内对患者口内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变形链球菌的增殖表达有不同程度影响,其中含氟光固化釉质黏结剂在托槽黏结初期有助于减少牙釉质脱矿、龋病和牙周炎症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国内外龋白斑的研究热点与趋势的比较——基于WoS和CNKI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19
目的:对国内外近二十年正畸龋白斑研究现状、热点及研究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检索2000~2022年发表于Web of Science(WoS)核心合集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有关龋白斑的研究文献.采用Excel和CiteSpace 6.1.R2软件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回顾性计量分析并绘制可视化科学知识图谱.结果:经筛选国内外发表有关龋白斑的文献共9487篇,其中WoS核心合集8606篇,CNKI数据库881篇.WoS关于龋白斑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儿童早期龋、变异链球菌、激光荧光检测等;CNKI数据库中的研究热点可归纳为白垩斑、釉质脱矿和再矿化以及氟保护剂等,其中黏结剂剪切强度是国内外共同关注的研究热点.国外研究机构之间合作紧密,国内则形成以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为核心研究机构的研究团体,其他院校相互间合作较少.结论:龋病管理、渗透树脂可能是未来龋白斑研究趋势,国内学者应更加积极地开展跨学科、跨单位以及国际间的交流合作,产出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不同组分釉质黏结剂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变形链球菌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观察菌液中培养的离体双尖牙用不同组分釉质黏结剂黏结托槽后,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和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SM)的增殖变化. 方法 根据所使用釉质黏结剂组分不同,将采集的离体牙样本分为化学固化、光固化和含氟光固化三组,每组30个样本.使用标准菌株复苏培养制备标准Pg及SM菌液.离体双尖牙上黏结托槽后置于菌液中培养,培养时间分别为1d,3d,5d.培养完成后收集离体牙,冲洗振荡,制取细菌混悬液,应用PCR技术检测细菌混悬液中Pg及SM含量. 结果 与培养1d时细菌增殖相比,培养3d时化学固化组Pg显著增高(P<0.05),含氟光固化组SM增殖显著降低(P<0.01);培养5d时化学固化组、光固化组Pg和SM增殖均显著增高,含氟光固化组仍明显下降(P<0.01).培养3d及5d时化学固化组Pg增殖较其他两组明显增高(P<0.01),光固化组和含氟光固化组组间无明显差异;而含氟光固化组SM表达较其他两组明显下降(P<0.01),其他两组组间无显著差异. 结论 含氟光固化及光固化釉质黏结剂对牙龈卟啉单胞菌增殖有一定抑制作用,其中含氟光固化釉质黏结剂的抑制作用更显著;含氟光固化釉质黏结剂对变形链球菌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瓷贴面光学性能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随着全瓷材料和黏结剂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修复美学效果要求的提高,瓷贴面已经成为前牙美学修复的最佳选择.瓷贴面修复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出色的美学性能、良好的机械性能及对牙体组织损伤小等特点.然而,瓷贴面的长期稳定性依赖于有效的黏结.为保证良好的黏结效果,瓷贴面应黏结于釉质层,瓷贴面通过树脂水门汀黏结于基牙,瓷贴面的光学性能由基牙、树脂水门汀和瓷修复体共同决定.因此,在有限的厚度内实现理想的美学效果仍是瓷贴面修复的重大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液体抛光剂对托槽黏结强度影响的体内外实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BISCOVER LV液体抛光剂是一种低黏度的光固化树脂类制剂,可由医生直接涂布于患者牙釉质表面,常用于口内外树脂抛光,也用于托槽粘接前后防釉质脱矿.目的:观察在黏结托槽前使用BISCOVER LV液体抛光剂预防牙釉质脱矿,对托槽脱落率及托槽黏结抗剪切强度的影响.方法:①体内试验:选择30例接受正畸治疗的青少年患者,将每例患者左侧上下牙列经BISCOVER LV液体抛光剂处理牙面,然后使用Transbond XT光固化树脂黏结剂进行托槽粘接(BISCOVER LV处理组);同时在每例患者右侧上下牙列直接使用Transbond XT光固化树脂黏结剂进行托槽粘接(BISCOVER LV非处理组), 1个月后观察患者两侧牙齿托槽脱落情况;②体外实验:收集临床因正畸需要而拔除的前磨牙60颗,随机分成2组,BISCOVER LV处理组经BISCOVER LV液体抛光剂处理牙面,然后使用Transbond XT光固化树脂黏结剂进行托槽粘接;BISCOVER LV非处理组直接使用Transbond XT光固化树脂黏结剂进行托槽粘接.将两组黏结试件浸泡于人工唾液中,1个月后进行抗剪切强度测试,同时记录黏结剂残留指数ARI.结果与结论:①体内试验:BISCOVER LV处理组与BISCOVER LV非处理组牙齿托槽脱落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11.43%,9.64%,P > 0.05);②体外实验:BISCOVER LV处理组与BISCOVER LV非处理组抗剪切强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9.24±2.06),(9.59±2.24)MPa,P > 0.05];两组离体牙托槽脱落后ARI记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结果表明:在黏结托槽前使用BISCOVER LV液体抛光剂对托槽黏结强度无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Er,Cr:YSGG激光对牙本质界面粘结强度及形态结构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Er,Cr:YSGG激光在不同粘结机理作用下对牙本质黏结剂粘结强度和微观形态的影响.方法 24颗完整无龋的人第三磨牙,去除咬合面釉质,随机分为4组(n=6):第1组:激光预备+全酸蚀粘结剂;第2组:常规预备+全酸蚀粘结剂;第3组:激光预备+自酸蚀粘结剂;第4组:常规预备+自酸蚀粘结剂.复合树脂粘结至牙面制成1.0 mm×1.0 mm×10.0 mm长方体试样,微拉伸测试粘结强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体视显微镜下观察断裂模式,每组随机选取断裂前样本及粘结前样本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 第1、2、3、4组的粘结强度分别为(16.37±3.46)、(17.74±3.92)、(16.48±2.85)、(12.37±3.71)MPa;第4组最低,与其它3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其他3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1~3组断裂类型多为混合破坏,各组断裂类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4组多为粘结界面破坏.扫描电镜观察第1~3组混合层薄而致密,树脂突长而粗;第4组混合层不均一,树脂突短而细.激光预备样本的牙本质小管开放,牙本质表面清洁;常规预备样本的牙本质小管封闭,表面玷污层较厚.结论 Er,Cr:YSGG激光可显著提高自酸蚀粘结剂的粘结强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复方氯己定对牙本质与树脂黏结强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估2%复方氯己定(CHX)预处理对不同黏结系统(即刻和老化后)牙本质与树脂黏结强度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3~4月就诊上海建工医院口腔科因阻生拔除的下颌第三磨牙32颗,去除牙釉质、暴露浅层牙本质后,使用慢速切割机将样本制备成横截面积为1 mm×1 mm×8 mm的长立方体试件,共240个,并随机分为8组(n=30).A1、A2组:2%CHX预处理后使用Easy One黏结剂;B1、B2组:纯水预处理后使用Easy One黏结剂;C1、C2组:2%CHX预处理后使用Single Bond 2黏结剂;D1、D2组:纯水处理后使用Single Bond 2黏结剂.各组堆塑光固化超声树脂后制备成牙本质树脂黏结试件,A1~D1组直接检测即刻微拉伸强度,A2~D2组经冷热循环5000次老化后检测微拉伸强度.使用SPSS 20.0软件对各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即刻测定微拉伸强度,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化后检测微拉伸强度,A2组为(22.7±3.0)Mpa,较B2组的(15.8±2.5)Mpa微拉伸强度高,C2组为(28.2±2.9)Mpa,较D2组的(21.9±3.0)Mpa微拉伸强度高,而C2组较A2组微拉伸强度高,D2组较B2组微拉伸强度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CHX预处理牙本质可以提高牙本质与树脂老化后的黏接强度,即2%CHX预处理可以增强牙本质与树脂的黏接耐久性.老化处理后,Single Bond 2黏接剂的黏接强度均优于Easy One系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应力松弛蠕变实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背景:以往对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的力学性能研究多以压缩、弯曲实验居多,关于玻璃离子水门汀加入锶羟基磷灰石后的应力松弛、蠕变实验研究鲜有报道.目的:对比分析传统玻璃离子水门汀、复合树脂釉质粘接剂、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的应力松弛、蠕变特性.方法:按质量比15%向玻璃离子水门汀中加入掺锶羟基磷灰石,制备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制作改性玻璃离子水门汀、复合树脂釉质粘接剂与传统玻璃离子水门汀试样,3组各取10个试样进行应力松弛实验,另取10个试样进行蠕变实验.结果 与结论:①应力松弛实验7 200 s时,传统玻璃离子水门汀组应力下降了1.18 MPa,复合树脂釉质粘接剂组应力下降了1.39 MPa,掺锶羟基磷灰石复合玻璃离子水门汀组应力下降了1.38 MPa;传统玻璃离子水门汀组应力下降量小于掺锶羟基磷灰石复合玻璃离子水门汀组、复合树脂釉质粘接剂组(P<0.05),掺锶羟基磷灰石复合玻璃离子水门汀组和复合树脂釉质粘接剂组应力下降量无差异(P>0.05).②蠕变实验7 200 s时,传统玻璃离子水门汀组应变上升了0.24%,复合树脂釉质粘接剂组应变上升了0.33%,掺锶羟基磷灰石复合玻璃离子水门汀组应变上升了0.32%;传统玻璃离子水门汀组应变上升量小于掺锶羟基磷灰石复合玻璃离子水门汀组、复合树脂釉质粘接剂组(P<0.05),掺锶羟基磷灰石复合玻璃离子水门汀组试和复合树脂釉质粘接剂组应变上升量无差异(P>0.05).③结果表明,15%掺锶羟基磷灰石提高和改善了玻璃离子水门汀的黏弹特性,有利于其与黏结物体的黏结,有利于提高黏结强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三种口腔黏结剂的黏弹性对比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对比分析光固化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黏结剂、复合树脂釉质黏结剂、3M/ESPE化学固化正畸黏结剂的应力松弛、蠕变特性,为临床提供光固化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等黏结剂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方法 光固化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黏结剂、复合树脂釉质黏结剂和3M/ESPE化学固化正畸黏结剂组试样各20个,以电子拉力试验机分别对每组20个试样样本进行应力松弛、蠕变实验,以归一化分析的方法 处理应力松弛、蠕变实验数据,得出各组试样的归一化应力松弛函数方程和归一化蠕变函数方程.通过7200 s应力下降量和7200 s应变上升量对比分析各组黏结剂的应力松弛、蠕变特征.结果 光固化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黏结剂组试样7200 s应力下降量和复合树脂釉质黏结剂组试样7200 s应力下降量差异不显著(P>0.05).3M/ESPE化学固化正畸黏结剂组试样7200 s应力下降量小于复合树脂釉质黏结剂组和光固化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黏结剂组试样7200 s应力下降量,差异显著(P<0.05).复合树脂釉质黏结剂组试样、光固化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黏结剂组试样7200 s应变上升量大于3M/ESPE化学固化正畸黏结剂组试样7200 s应变上升量,差异显著(P<0.05).复合树脂釉质黏结剂组试样和光固化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黏结剂试样7200 s应变上升量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光固化树脂加强型玻璃离子水门汀的黏弹特性优于复合树脂釉质黏结剂、3M/ESPE化学固化正畸黏结剂;其具有的黏性有利于其与口腔正畸托槽的黏结,其具有的弹性有利于提高黏结强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高嵌体修复下颌第一磨牙近中邻面缺损的生物力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应用三维有限元法探讨髓腔深度对E-Max铸瓷高嵌体修复下颌第一磨牙近中邻面(mesial-occlusal,MO)缺损的应力大小及分布情况.方法 选取1名牙周健康、牙列完整、咬合正常、左侧下颌第一磨牙形态标准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志愿者作为建模对象,采用锥形束CT(conical beam CT,CBCT)扫描数据结合逆向工程软件建立下颌第一磨牙根管治疗后MO缺损的有限元模型,选择2种不同面覆盖方式的高嵌体,A组为全覆盖式的高嵌体,B组为保留远中边缘嵴式的高嵌体.根据髓腔制备深度分为2 mm、3 mm、4 mm、5 mm组,各组分别施加280 N的垂直载荷和105 N的舌向45度载荷,观察修复体、黏结剂层及剩余牙体组织的应力大小和分布情况.结果 A组中各结构的应力值随着髓腔深度的增加而增大,髓腔深度为2 mm时,各结构的应力值相对最小;B组在髓腔深度为5 mm时,垂直加载下,各结构应力值最小,斜向加载下,黏结剂和牙本质的应力值最大;B组与A组的应力大小相似,但斜向加载时,除牙釉质外各结构应力值均变小.结论 增加髓腔深度,全覆盖式高嵌体易脱落和折裂,而保留边缘嵴式高嵌体本身能得到有效保护,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