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观察鲁拉西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认知功能恢复及安全性.方法 将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鲁拉西酮初始剂量40 mg·d-1,1周内逐渐调整为40~80 mg·d-1维持治疗,每日1次.对照组口服利培酮片4~6 mg·d-1,分2次服用;2组患者均治疗6周.于用药前和用药第1、2、4、6周后分别进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42例和41例纳入分析.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95%和80.49%,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试验组和对照组PANSS总分分别为(88.12±8.99)和(88.68±9.29)分,MoCA 评分分别为(20.48±2.65)和(20.24±2.85)分;用药6 周后,PANSS 总分分别为(55.90±11.14)和(54.68±13.34)分,MoCA 评分分别为(26.74±1.99)和(25.22±2.46)分.用药后与用药前比较,2组PANSS总分和MoC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用药后试验组MoC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0.95%和56.10%,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鲁拉西酮治疗急性期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利培酮相当,能更好地改善认知功能,且鲁拉西酮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耐受性更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患者认知功能及血清GABA、INH、Ach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齐拉西酮、利培酮治疗后其认知功能、γ-氨基丁酸(GABA)、抑制素(INH)、乙酰胆碱(Ach)等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于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从河北省唐山市第五医院精神科选取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口服盐酸齐拉西酮片、利培酮片,疗程均为2个月.比较两组疗效(治疗2个月后)、精神症状评分、认知功能、神经递质水平(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及安全性(治疗期间).结果 试验组治疗2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62,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较治疗前比较,阳性、阴性、精神病理症状评分及总分和血清INH、Ach水平降低,试验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49、5.243、20.206、17.310、15.229、7.345,P<0.05);两组治疗2个月后较治疗前比较,即刻、延迟、视觉、延迟视觉记忆评分及总分和血清GABA水平升高,试验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657、4.413、3.655、6.451、25.120、11.356,P<0.05).治疗期间,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6.00%(x2=4.336,P<0.05).结论 相比利培酮,齐拉西酮可明显升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GABA水平,降低其血清INH、Ach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同时可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提高疗效,但二者安全性相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1例的治疗选择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文通过报道1例持续性幻听和自笑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女性患者,先后足量、足疗程服用利培酮和阿立哌唑仍效果不佳,在联合使用氨磺必利和奥氮平时引起低血压和氨磺必利血药浓度超标,再次换用布南色林联合小剂量奥氮平后,患者症状好转。通过报道本例患者以期为耐受性差的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长效针剂对轻中度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长效针剂治疗轻中度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地区两家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轻中度精神分裂症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使用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对照组口服利培酮,均进行为期12个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12个月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药物不良反应量表(TESS)、Zarit照顾者负担量表(ZBI)评分情况,并进行为期12个月(截止至2018年9月)的随访来统计临床缓解率及复发率。结果:观察组6、12个月PANSS、PSP、TESS、ZBI量表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治疗结束后随访1年,临床缓解及复发率均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轻中度精神分裂症患者使用长效针剂治疗在缓解症状的同时恢复其社会功能,治疗后家庭管理轻松,复发率较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利培酮联合地西泮治疗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利培酮联合地西泮治疗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淮南市精神病医院收治的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限定选取病例的时间为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将60例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在治疗时单一给予地西泮,研究组在治疗时给予利培酮联合地西泮。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活质量、治疗满意度。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6.25, P <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比较(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病理症状、总评分)分别为(26.07±3.70)分比(16.38±2.04)分、(24.04±2.98)分比(13.86±1.84)分、(44.06±5.28)分比(31.83±4.04)分、(91.84±9.76)分比(40.84±6.26)分;研究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分别为(25.84±3.82)分比(10.30±1.17)分、(24.48±3.26)分比(7.48±0.82)分、(43.28±5.21)分比(21.06±3.72)分、(92.06±9.85)分比(68.27±7.02)分;治疗前两组PAN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治疗后,研究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病理症状、总评分均低于对照组( t=14.16、17.34、10.74、15.97,均 P < 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生理、心理、社会、环境评分)分别为(12.64±2.50)分比(13.87±2.16)分、(12.47±2.12)分比(13.28±2.18)分、(9.54±2.16)分比(14.20±1.27)分、(10.97±1.84)分比(12.78±2.42)分;研究组分别为(12.68±2.53)分比(15.37±2.07)分、(12.49±2.14)分比(14.90±2.20)分、(9.37±2.14)分比(15.03±1.27)分、(10.94±1.81)分比(13.86±2.18)分;研究组治疗后各项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t=2.74、2.86、2.50、2.81,均 P < 0.001)。两组治疗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19, P=0.022)。 结论:利培酮联合地西泮有利于促使酒精所致精神和行为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保证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正念疗法联合利培酮用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情感障碍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正念疗法联合利培酮用于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情感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金华市第二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康复期精神分裂患者106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53例、对照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培酮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正念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和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PANSS总分、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及精神病理项目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研究组阴性症状、阳性症状、精神病理及PANSS总分分别为(11.54±1.63)分、(11.56±1.61)分、(21.71±1.85)分、(44.66±3.01)分,对照组分别为(15.31±1.91)分、(15.29±1.89)分、(23.51±2.11)分、(52.06±3.32)分,两组均低于治疗前(研究组: t=10.352、10.337、8.419、15.630,对照组: t=2.607、2.601、4.534、7.131,均 P<0.05),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 t=10.930、10.937、4.670、12.022,均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社会性活动技能、始动性和交往情况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研究组社会性活动技能、日常生活能力、始动性和交往情况评分分别为(12.88±1.62)分、(10.58±1.54)分、(13.14±1.97)分,对照组分别为(11.92±1.56)分、(9.01±1.43)分、(11.46±1.69)分,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研究组: t=6.783、5.475、4.430,对照组: t=3.956、2.263、2.009,均 P<0.05),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 t=3.108、5.439、4.712,均 P<0.05)。 结论: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正念疗法联合利培酮治疗,可有效改善情感障碍及精神分裂症状,提高患者社会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益生菌联合膳食纤维改善奥氮平所致首次发病未服药精神分裂症患者代谢障碍疗效的随机临床试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第2代抗精神病药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线用药,但其引起的体重增加、胰岛素抵抗等代谢障碍是非常棘手的临床问题。这些不良反应不但影响患者服药依从性,也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等,进而导致患者预期寿命缩短。尽管目前抗精神病药所致代谢障碍的机制仍不清楚,既往研究提示可能与药物引起的肠道菌群改变有关。例如,有小鼠研究证明利培酮引起的体重增加与其肠道菌群改变以及能量代谢变化相关。与未服药的精神疾病人群相比,服用利培酮患者的体重增加与肠道菌群中厚壁菌/拟杆菌比例的增高显著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帕利哌酮联合右佐匹克隆对精神分裂症合并失眠患者血浆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递质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帕利哌酮联合右佐匹克隆片对精神分裂症合并失眠患者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于宁波市康宁医院就诊的精神分裂症合并失眠患者60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研究的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服用右佐匹克隆片+利培酮片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服用右佐匹克隆片+帕利哌酮缓释片进行治疗,连续治疗8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患者精神分裂症严重程度,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NSS变化;参考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睡眠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因子3(NT-3)、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以及血浆中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含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NSS评分为(52.71±6.4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34±6.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668, P<0.05);观察组PSQI评分为(8.83±2.4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567,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BDNF[(4 752.79±136.27)ng/L]、NT-3[(173.64±15.88)ng/L]、NGF[(39.14±2.23)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 417.85±138.54)ng/L、(150.06±15.49)ng/L、(37.51±2.17)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9.441、5.822、2.869,均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DA[(70.25±6.41)ng/L]和5-HT[(43.42±7.11)n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3.44±6.03)ng/L、(35.59±6.89)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4.238、4.332,均 P<0.05)。 结论:帕利哌酮联合右佐匹克隆片对精神分裂症合并失眠患者疗效较好,可有效改善精神分裂和失眠症状,提高神经营养因子含量,调节神经递质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精神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的药物治疗现状与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是以社交障碍和受限的重复刻板行为为基本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ASD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没有公认的药物可用于改善ASD核心症状。药物治疗主要针对其情绪问题和不当行为,以利培酮、阿立哌唑为代表的非典型二代抗精神病药是处理ASD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常用药物。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癫痫、胃肠道症状与睡眠障碍等共患病在ASD儿童中常见,哌甲酯、托莫西汀是治疗ASD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首选药物。目前仍有一些药物尚未广泛应用于临床,需要有更多循证医学证据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抗精神病药致肉芽肿性乳腺炎临床病例分析及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致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抗精神病药相关GM病例,同时检索PubMed、Embase、ScienceDirect、万方、维普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截至2019年11月收录的抗精神病药相关GM文献病例,收集这些病例的年龄、生育状况、原患精神疾病、致病药物、服药时间、乳房肿块的诊断和特点、血清催乳素水平、干预措施及预后等信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收集抗精神病药相关GM临床病例7例和文献病例9例,均为女性,年龄为21~55岁,其中10例未生育。服用抗精神病药的时间为0.5~17.0年。16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的致病药物中含有利培酮,其他抗精神病药包括奥氮平、氯氮平、舒必利、阿立哌唑、奋乃静、喹硫平、氨磺必利、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等。12例患者血清催乳素升高(25.45~84.50 μg/L),3例患者催乳素水平正常,1例文献未提及。9例患者手术切除病灶,其余7例患者调整或未调整抗精神病药,给予溴隐亭和/或甲泼尼龙口服治疗后GM明显好转,随访中发现1例复发患者。结论:抗精神病药相关GM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的女性,无论其是否生育。利培酮是导致GM的主要抗精神病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