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军队医院野战医疗队护理人员对战术战伤救护认知的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目的:调查某院野战医疗队护士对战术战伤救护(TCCC)认知程度,为该院进行相关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该院野战医疗队的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的《TCCC知晓度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野战医疗队护士对TCCC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平均得分为(6.02±1.94)分,成绩及格者13人,及格率11.8%。结论:野战医疗队护士对TCCC知识掌握情况有待提高,应完善野战医疗队护士TCCC的培训机制,以提高野战医疗队护士的战伤急救能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3小时前
-
中国显微外科先驱——王成琪教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王成琪教授生于1931年12月,1944年10月参军,13岁就成为一名八路军卫生战士。参加过济南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1957年王教授由原济南军区89医院考入重庆第七军医大学(后更名为第三军医大学),1963年2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回到该医院工作。在医院工作70余年,为该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曾任解放军第89医院副院长兼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技术级一级,文职级特级。曾先后担任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军显微外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坏死学组副组长,《解放军医学杂志》副主编、《中华显微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创伤骨科杂志》编委、《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编委、《骨与关节损伤杂志》编委等。曾于20世纪90年代初编著出版较为全面系统的显微外科专著:《实用显微外科学》(后再版更名为《王成琪显微外科学》)、《现代骨科显微手术学》;后陆续参编《现代显微外科学》《矫形外科手术学》《野战外科学》《现代战伤外科学》《骨科手术图解》《现代手外科显微手术学》《显微外科手册》《现代骨科手术学》;以及翻译《上肢战伤》等20余部著作;发表学术论文240余篇。他于1978年荣获首届全国科学大会奖2项;后又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1999年获"八五"全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和"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2000年获"九五"全军重大医疗成果奖。他领导的创伤骨科研究所获得大小科技成果奖共计138项。2010年荣获中国显微外科终身成就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应急医院的发展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应急医院是在战争、重大灾害或重大疫情发生时,现有医疗机构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对患者实施及时有效的救治,或接诊能力难以满足激增的需求,通过改建或新建的具有接诊、实施救治、甚至隔离功能的医院。不同种类的应急医院在近现代不断发展完善,既有配备了先进装备的模块化、集装箱式的野战方舱医院、野战帐篷医院、医院船等野战医疗机构,也有基于已有公共场所建筑物改建或专门新建的应急医院。在全球各国多次灾情疫情防控救治中,应急医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应急医院的历史、种类以及在不同灾情和疫情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军队医院护理人员前沿外科手术队护理技术现况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索军队护理人员前沿外科手术队(forward surgical team,FST)护理技术的掌握现况,为制定FST护理核心技术培训体系提供参考.方法 2023-02/2023-05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14所军队三甲医院718名护理人员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与护理技术测评表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军队医院护理人员卫勤训练方式以线下理论培训最多(71.73%),卫勤任务类型以单位组织卫勤演练为主(72.14%),参加过的机动卫勤力量类型以野战医疗所(30.08%)、野战医疗队(29.53%)为主,卫勤任务中组室训练类型以其他组室(32.45%)、重伤救治组(26.46%)为主,94.57%的人员希望增加卫勤方面的培训.718名军队护理人员对FST护理技术中的通用技术模块掌握程度条目均分、培训需求条目均分最高,特殊技术模块掌握程度条目均分、培训需求条目均分最低.不同年龄、工作年限、职称的军队医院护理人员对通用技术和急救技术的掌握程度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工作年限、人员类别的军队医院护理人员对损伤控制技术和特殊技术的培训需求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ST护理技术掌握程度与培训需求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军队护理人员对FST护理技术整体掌握程度属于中等偏上水平,对技术条目的培训需求意愿强烈,应构建完善的FST护理技术培训体系,着重加强损伤控制技术和特殊技术模块知识的培训,为培训一专多能的FST护理队员提供重要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美军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实践与模式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分析美军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实践与模式,以期为提高重大传染病处置能力提供参考.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获取美军应对重大传染病的实践信息,总结其应对模式.结果 美军基于疫情风险评估,针对各类人员出台并更新疫情处置指南.在疫情处置实践中采用了派遣医疗队、部署医院船、建造野战医院和扩大军工产能及军队医院服务范围 4 种形式.结论 美军采用军地协同、地方主导的模式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对重大疫情防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超高海拔区域护理卫勤保障核心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 构建科学、实用、全面的超高海拔区域护理卫勤保障核心能力指标体系,为联勤保障部队战伤救护培训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基于卫勤保全理论框架,通过文献研究、理论分析、访谈研究等方法,运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对 30 名专家进行 3 轮函询,统计分析专家函询结果,确定研究指标体系.结果 3 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 100.00%、96.97%和 100.00%;专家权威系数均>0.80;Ⅰ级、Ⅱ级、Ⅲ级指标专家意见协调度显著性检验均P<0.05.构建的指标体系包含 3 个Ⅰ级指标、9 个Ⅱ级指标、46 个Ⅲ级指标.结论 通过文献分析法、访谈法和专家咨询法,构建科学、严谨、可行的基于卫勤保全的超高海拔区域护理卫勤保障核心能力指标体系,为军队医院野战医疗所护理培训、组织和管理奠定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基于医疗激增能力建设探析呼吸道传染病野战医院的开设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探讨将医疗激增能力作为构建呼吸道传染病野战医院的理论框架在实战化演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医疗激增能力的激增应对管理体系、激增应对结构、激增应对人员、激增应对物资4个要素为基础,结合作者医院实战化演训经历,阐述如何基于医疗激增能力开设呼吸道传染病野战医院.结果 通过明确野战医院指挥组的职责、捋清激增应对结构、确定激增应对人员、配备激增应对物资,可以快速地开设呼吸道传染病野战医院,并有效应对演训过程中模拟的大规模突发卫生事件冲击.结论 医疗激增能力为呼吸道传染病野战医院的筹备工作提供了清晰的理论框架,对快速开设呼吸道传染病野战医院、提高卫勤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网架卫生帐篷野战多功能医用设备带的改造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利用伪装网支撑杆改造方舱型野战医疗队网架卫生帐篷内部多功能医用设备带,拓展床头操作空间,提高战伤救治效率.方法 多功能医用设备带由伪装网支撑杆拼装 2 条管道组成.上管道内走行电路和网路,分别与方舱电站和指挥组相连通,管道上设计附着式电源、网络、呼叫系统终端,同时加装自制"g"形钩,可悬吊(挂)心电监护仪、输液泵、静脉液体、医护常用检查器械和医疗文书等设备和物品;下管道内走行"三气"(氧气、压缩空气、负压空气)管路,由气体方舱供应医用气体,管道上附着"三气"终端.结果 该设备带外延了野战方舱系统集中供气供电功能,拓展了床头可用立体空间,减少了人员体力消耗,缩短了救治时间,提高了伤员救治效率.结论 野战多功能医用设备带(国家实用新型专利:ZL 202122014743.2)简单实用,便捷高效,有较大的应用价值,值得在野战医疗队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医疗队大批量烟雾吸入性损伤野战救援演练的组织与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探讨大批量烟雾吸入性损伤野战救援演练的组织及效果.方法 以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2020年8月救护的某部队16例烟雾吸入性损伤患者为演练脚本,先后分两次组织野战救援演练.每次演练的方法是伤员及伤情设计、人员组织与调配、物资准备、演练前培训及推演、野战救援流程演练、复盘与修订流程等.通过考评比较两次演练效果.结果 两次演练中,防护安全、搜救转移、伤情评估、检伤分类、有效通气、气管镜操作、救治总时间、救治总分等考评项目,第二次考评得分均高于第一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次组织医疗队大批量烟雾吸入性损伤野战救援演练,能进一步规范烟雾吸入性损伤救护流程,提高救护效率及医疗队成员综合素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信息化条件下野战方舱医院建设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野战方舱医院起着重要的医务保障和救援作用,其机动性是帐篷式医院无法比拟的,但在现代化战争和救援任务中,往往有大批量伤病员需要快速集中处理,传统的方舱医院因缺乏信息化设施而救治效率低,浪费人力,故在方舱医院中加入现代信息化技术、自动化技术是提高其卫勤保障能力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