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至2021年河北省监测哨点医院伤害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了解河北省哨点医院伤害病例流行特征,为制定相应的伤害防控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并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北省3个国家伤害监测点9家哨点医院门急诊首次就诊的伤害病例资料.结果 2017至2021年河北省监测哨点医院报告伤害病例共248 001例,男女性别比为1.49:1,伤害发生年龄以25~64岁年龄组(58.46%)为主.伤害发生原因前5位分别是跌倒/坠落(48.52%)、机动车车祸(13.05%)、钝器伤(12.50%)、刀/锐器伤(11.33%)、非机动车车祸(6.43%).跌倒/坠落是所有年龄组最主要的伤害原因.伤害发生时间具有一定规律性.结论 跌倒/坠落、机动车车祸、钝器伤、刀/锐器伤和非机动车车祸是河北省年居民伤害主要原因,青壮年是高发人群.应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原因采取针对性的伤害防控措施,减少伤害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高海拔地区儿童眼外伤住院患儿致伤因素的真实世界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高海拔地区的儿童眼外伤患者致伤因素分布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单中心横断面真实世界研究。收集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于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8月31日就诊的眼外伤患者的电子病历资料,筛选年龄<18岁的患儿,统计性别、年龄、是否为学生、居住地以及具体致伤原因。进一步将致伤原因分为钝器伤与非钝器伤,利用四格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是否为学生、不同居住地的致伤原因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共纳入259名儿童眼外伤患者,占眼外伤患者总量的28.59%(259/906)。患儿年龄为1~17岁,其中男性患儿185人占71.43%,女性患儿74人占28.57%。≤6岁者138例(53.28%),>6岁者121例(46.72%);学生121例(46.72%),非学生138例(53.28%);居住于城市者196例(75.68%),居住于农牧山区者63例(24.32%)。具体致伤原因包括钝器伤194例(74.903%),锐器伤48例(18.533%),异物伤4例(1.544%),动物或植物伤6例(2.317%),其他伤7例(2.703%)。其中在钝器伤和非钝器伤患儿中,性别(男147∶38,女47∶27, χ2=7.15, P=0.007)、是否为学生(学生97∶24,非学生97∶41, χ2=3.35, P=0.045)、居住地(城市158∶38,农牧山区36∶27, χ2=13.97, P<0.001)等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年龄是否超过6岁(>6岁94∶27,≤6岁100∶38, χ2=0.94, P=0.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高海拔地区儿童眼外伤致伤因素以钝器伤为主,表现出多样性;男性患儿、城市患儿为钝器伤高发的相关因素,非学生中的非钝器伤相对高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江苏省2006-2022年老年人伤害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2006-2022年江苏省老年人伤害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老年人伤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江苏省12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收集2006-2022年≥60岁老年人伤害病例信息。对全人群伤害病例老年人构成比进行趋势分析,计算年变化百分比和平均年变化百分比(AAPC)。同时进行组间两两比较,并根据调整后的标化残差判断各组的差异。结果:2006-2022年江苏省≥60岁老年人伤害病例共218 426例,占全人群伤害病例的比例呈上升趋势(AAPC=3.17%, P<0.001)。伤害发生原因前5位分别是跌倒/坠落(42.06%)、道路交通伤害(20.20%)、动物伤(11.45%)、刀/锐器伤(9.43%)、钝器伤(8.13%)。2006-2022年,≥60岁老年人发生跌倒/坠落、动物伤、刀/锐器伤呈上升趋势,道路交通伤害、钝器伤呈下降趋势(均 P<0.001)。老年人伤害发生在10月最多,高峰时间段是08:00~10:00。伤害发生时活动主要是休闲活动(40.34%)。伤害发生地点主要在家中(53.74%),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伤害为主(97.41%),呈上升趋势( P<0.001)。伤害性质以挫伤/擦伤(36.00%)为主,伤害部位较多发生在下肢(27.55%),呈下降趋势( P<0.001)。伤害病例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69.80%),伤害结局以处理后离院(79.38%)为主,呈上升趋势( P<0.001)。 结论:2006-2022年江苏省≥60岁老年人的伤害监测数据显示出不同程度的变化趋势,老年人伤害病例占全人群伤害病例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伤害发生原因中跌倒/坠落、动物伤、刀/锐器伤均呈上升趋势,应根据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积极制定预防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伤及眼后节的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伤及眼后节的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的效果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周口市中心医院2018年4月至2021年6月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伤及眼后节的开放性眼外伤者82例(82眼)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效果分为两组:12例效果不佳组,70例效果良好组,分析影响手术效果的因素。结果:82例中总治愈率为85.36%(70/82),并发症发生率7.32%(6/82)。术后3 d、7 d的最佳矫正视力优于术前( P<0.05)。而视力、手术时机、年龄、钝器伤、眼内异物、出血累及黄斑中心凹情况是影响手术效果的危险因素( P<0.05)。 结论:伤及眼后节的开放性眼外伤实施玻璃体切除术时需考虑视力、年龄、时机、眼内异物等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6—2019年我国头部外伤的基本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我国头部外伤的基本特征,为其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全国伤害监测系统(NISS)中的头部外伤病例数据,分析头部外伤患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伤害事件的基本特征及临床特征。结果:2016—2019年,NISS急诊或门诊首诊病例中,27.14%(1 503 196/5 537 821)为头部外伤病例;<1岁的患儿中,头部外伤者占该年龄段伤害病例的53.93%(9 668/17 927)。急诊或门诊头部外伤病例中的90.42%(1 359 210/1 503 196)因非故意伤害导致,主要致伤原因为跌倒或坠落(589 830例,39.24%)、钝器伤(320 483例,21.32%)和道路交通伤(273 349例,18.18%)。急诊或门诊头部外伤中,10.67%(160 436/1 503 196)的患者表现为脑震荡或脑挫裂伤。2016—2019年期间,NISS每年急诊或门诊伤害病例中,头部外伤病例的占比自27.81%(349 978/1 258 658)降至25.92%(414 262/1 598 413);所有头部外伤病例中,1~17岁[由24.88%(87 065/349 978)升至28.90%(119 707/414 262)]和60岁及以上病例[由11.84%(41 437/349 978)升至13.26%(54 947/414 262)]占比有所升高。结论:儿童和老年人是目前我国头部外伤病例中的重点人群,跌倒、坠落和道路交通伤害是我国人群头部外伤的主要致伤原因,儿童坠落、老年人跌倒和道路交通伤害预防应成为头部外伤防控的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21年上海市杨浦区住院意外伤害的发生特征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分析2021年上海市户籍为杨浦区的意外伤害住院病例数据,了解居民意外伤害住院的发生特征,为制定意外伤害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统计意外伤害所致住院病例的数据,以发生率(/10万)、住院天数为主要指标,分析意外伤害住院的发生特征.[结果]2021年上海全市报告杨浦居民意外伤害住院病例共4 924例,发生率为468.77/10万;男女性别比为1∶1.41,≥65岁年龄组的发生率最高(占55.83%),≥65岁女性发生率是≥65岁男性的1.97倍(χ2=287.61,P<0.05);各类伤害发生原因中发生率前5位依次为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伤害、钝器伤、刀/锐器伤、烧烫伤;女性跌倒/坠落伤害的发生率高于男性(χ2=176.65,P<0.05),男性刀/锐器伤、钝器伤的发生率高于女性(刀/锐器伤χ2=13.45、P<0.05,钝器伤χ2=9.10、P<0.05);总体上跌倒/坠落、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跌倒坠落χ2趋势=1 593.07,P<0.05;道路交通伤害χ2趋势=106.82,P<0.05);烧烫伤、溺水的住院天数中位数分别为8、14 d.[结论]跌倒/坠落是因意外伤害住院的首要发生原因(占意外伤害住院病例总数约74.00%),≥65岁老年人跌倒/坠落伤害的发生率较高,且女性高于男性;烧烫伤、溺水发生率虽然不高,但住院天数相对较长.应针对重点意外伤害(如跌倒/坠落、烧烫伤、溺水)和重点人群(如≥65岁女性老年人)开展意外伤害防控和干预,减少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和造成的损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2018-2023年米易县哨点医院伤害监测病例分布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了解2008-2023年米易县伤害哨点监测病例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伤害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8-2023年米易县哨点医院所有门急诊首诊伤害患者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伤害发生分布特征,分类资料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和统计分析,用Joinpoint 4.7.0.0软件分析变化趋势,检验水准为a=0.05.结果 2018-2023年米易县累计报告伤害病例104 859例,其中男性63 688例(60.74%),女性41 171例(39.26%),男女性别比为1.55∶1.伤害主要发生在18~<45岁和45~<65岁年龄组,分别占33.38%和30.88%.从伤害发生原因来看,前3位的伤害发生原因依次是跌倒(57.09%)、锐器伤(10.86%)和钝器伤(9.2%),跌倒为首位伤害发生原因.从伤害发生地点来看,前3位依次是家中(45.96%)、公路/街道(16.38%)和公共居住场所(10.80%).伤害临床信息显示,伤害性质前3位依次是挫伤/擦伤(34.66%)、锐器伤/咬伤/开放伤(31.02%)和骨折(14.30%).趋势分析显示,2018-2023年米易县男性和女性伤害病例发生数均呈上升趋势(APC分别为14.06%和18.21%),从不同年龄组来看,除18~<45岁年龄组外,<6岁、6~<18岁、45~<65岁和≥65岁组伤害病例发生数均呈上升趋势(APC分别为12.56%、22.66%、17.28%和20.16%),从伤害发生原因来看,跌倒伤害发生数呈上升趋势(APC为20.22%),趋势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 全人群尤其是6岁以下和65岁及以上老年人跌倒、18~<65岁锐器伤、6~<65岁钝器伤是米易县伤害预防的优先领域,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控制伤害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咽喉软骨骨折法医学鉴定1例
编辑人员丨2024/7/6
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及病历摘要杨某,男,35岁.某年11月13日22时许,杨某在某食店工作时被他人抛甩烧烤夹砸伤颈部,整个受伤经过有视频监控.杨某伤后觉颈部疼痛不适,以吞咽、说话时明显.入院治疗,查体:体温37.0℃,呼吸20次/分,脉搏114次/分,血压150/112 mmHg.专科检查:气管正中,未见凹陷,颈部稍肿胀,甲状软骨未见明显畸形,压痛明显.甲状腺未见肿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2006-2021年江苏省0~14岁儿童伤害流行特征及趋势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了解江苏省2006-2021年儿童伤害发生的流行特征,为儿童伤害的预防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6-2021年因伤害首次在哨点医院就诊的0~14岁儿童病例信息,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x2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Post hoc testing检验,根据调整后的标化残差(AR)判断各组的差异,使用Excel 2021运用圆形分布法分析时间分布特征.结果 共收集0~14岁儿童伤害病例130 317例,男女性别比为1.63∶1.儿童伤害发生时间具有季节性特征,且不同伤害原因发生时间分布不同,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儿童伤害病例居于前5位的伤害发生原因依次为跌倒或坠落伤(34.9%)、动物伤(30.6%)、钝器伤(10.1%)、道路交通伤(9.7%)和刀或锐器伤(7.5%).2006-2021年跌倒或坠落伤、钝器伤和道路交通伤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x2趋势值分别为2 630.59、551.64、4 477.66,P<0.01),动物伤和刀或锐器伤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x2趋势值分别为11 034.17、383.14,P<0.01).儿童伤害发生时活动前3位依次是休闲活动(70.7%)、驾乘交通工具(7.9%)和体育活动(6.2%).2006-2021年休闲活动构成比呈上升趋势(x2趋势=1 819.80,P<0.01),驾乘交通工具和体育活动的构成比呈下降趋势(x2趋势值分别为3 182.72,300.77,P<0.01).2006-2021年在家中发生伤害的占比稳居首位,且呈上升趋势(x2趋势=4 028.1,P<0.01).伤害意图以非故意伤害(意外事故)为主(97.7%).伤害临床特征中,伤害性质以锐器伤或咬伤或开放伤为主(41.5%),伤害部位主要为上肢(36.7%),伤害严重程度以轻度为主(88.8%),伤害病例结局以处理后离院(93.2%)为主,上述主要伤害临床特征在2006-2021年间的构成均呈上升趋势(x2趋势值分别为6 454.56、2 225.46、1 758.23、5 673.24,P<0.01).结论 2006-2021年江苏省0~14岁儿童伤害病例的伤害事件的基本情况和临床特征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伤害原因为动物伤、休闲活动时发生伤害、伤害发生在家中、伤害性质为锐器伤或咬伤或开放伤及处理后离院的构成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伤害发生具有季节性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
2019-2021年北京市房山区0~14岁儿童伤害病例监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 了解北京市房山区0~14岁儿童伤害病例分布特点,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相应的依据.方法 收集并分析2019-2021年在房山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首次就诊的0~14岁儿童伤害病例.结果 2019-2021年房山区伤害监测哨点医院共报告0~14岁儿童伤害病例23 479例,其中男童占60.6%,女童占39.4%.7月、6月和9月的伤害病例比例较高,占全年的30.5%.伤害发生地点构成比例前三位为家中(66.1%)、学校与公共场所(13.4%)和公共居住场所(9.7%).跌倒/坠落(53.3%)是造成伤害的首因,其次是动物伤(16.4%)、钝器伤(9.6%).伤害性质构成比例前三位为锐器/咬伤/开放伤(34.8%)、扭伤/拉伤(26.6%)和挫伤/擦伤(24.8%).常见的伤害发生部位为上肢(35.7%)、头部(34.9%)和下肢(19.3%).轻伤占97.7%,中度伤占2.1%,重度伤占0.2%.结论 跌倒/坠落、动物伤和钝器伤是房山区0~14岁儿童伤害的主要原因,社会、家庭和学校应针对不同的伤害类型开展相应的干预和健康教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