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2022年陕西省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陕西省2015-2022年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预防儿童青少年意外死亡的相关措施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分析陕西省2015-2022年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的性别、年龄分布、死因顺位等,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年度死亡差异,运用Joinpoint回归方法分析儿童青少年死亡率变化趋势,利用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描述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5-2022年陕西省5~19岁儿童青少年平均死亡率10.86/10万,标化死亡率11.01/10万,占该年龄段儿童青少年死亡数的53.86%;死亡率男性是女性的2.00倍,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6.77,P<0.001).8年间,陕西省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率无明显趋势变化,AAPC(95%CI)为-4.21%(-11.06%~-2.66%)(P>0.05).儿童青少年伤害前2位死因分别是道路交通事故和溺水,共占伤害总死亡57.87%.总人群和男性道路交通事故的年均死亡率2015-2019年高于2020-2022年,总人群和女性意外跌落的年均死亡率2015-2019年低于2020-2022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年龄组伤害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15~19岁组死亡率高于5~9岁组和10~14岁组(x2=21.12,P<0.001);道路交通事故和自杀死亡率15~19岁组最高(P均<0.05).结论 2015-2022年陕西省5~19岁儿童青少年伤害的主要死亡原因是道路交通事故和溺水,且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需根据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儿童青少年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儿童青少年各类伤害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990-2019年中国0~14岁儿童肿瘤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1990-2019年中国0~14岁儿童肿瘤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及其主要来源.方法 采用全球健康数据交换(GHDx)数据库数据,分性别、年龄分析1990-2019年中国和全球儿童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率情况.采用Joinpoint法分析儿童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1990-2019年中国儿童肿瘤疾病负担各项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发病率平均每年变化-3.28%(-3.61%,-2.95%),死亡率平均每年变化-3.29%(-3.53%,-3.05%),DALY率平均每年变化-3.29%(-3.52%,3.05%),均P<0.001;各指标整体趋势均被分为6个区段.发病率下降6.58%、伤残损失寿命年(YLD)率下降22.89%,低于全球总体下降幅度;死亡率下降62.17%、DALY率下降62.04%、过早死亡寿命损失年(YLL)率下降60.7%,下降幅度均高于全球总体水平.中国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但死亡率和DALY率远高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各年龄组中0~28 d组疾病负担各指标值均为最高,且各指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疾病负担指标存在性别差异.中国儿童肿瘤发病率、死亡率和DALY率最高的均是白血病,儿童肿瘤发病率顺位具有性别差异.结论 1990-2019年中国儿童肿瘤疾病负担呈下降趋势,过早死亡是疾病负担的主要来源,疾病负担存在性别和年龄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05至2021年北京市海淀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及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2005至2021年北京市海淀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法定传染病发病水平和流行趋势,为老年人传染病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置换检验和秩和检验对疾病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应用Joinpoint回归(Joinpoint regression,JPR)模型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 change,APC)和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 change,AAPC),对乙丙类传染病和重点传染病进行区间和全局流行趋势的分析.结果 2005至2021年北京市海淀区老年人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为437.02/10万,报告死亡率为2.38/10万,报告病死率为0.54%.乙类传染病报告死亡率和病死率均高于丙类传染病(P均<0.01);男性老年人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均高于女性(P均<0.01);≥80岁组老年人各类传染病发病率、乙类传染死亡率最高(校正P均<0.05);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和报告死亡率的AAPC分别为-7.20(t=-7.802,P=0.000)和-5.31(t=-3.063,P=0.008).报告发病率居前6位的传染病分别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147.90/10万)、流行性感冒(82.32/10万)、痢疾(71.04/10万)、肺结核(54.56/10万)、隐性梅毒(25.43/10万)和乙肝(22.91/10万).痢疾、乙肝和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发病率AAPC分别为-12.79(t=-21.772,P=0.000)、-14.16(t=-4.672,P=0.000)和-10.61(t=-10.744,P=0.000),肺结核、流行性感冒发病率AAPC分别为1.15(t=2.977,P=0.009)和38.36(t=4.093,P=0.000);男性老年人肺结核、隐性梅毒、乙肝、其它感染性腹泻病和流行性感冒总体标准化发病率均高于女性.结论 北京市海淀区老年人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肺结核和流行性感冒是老年人群重点防控的传染病;肺结核和乙肝在男性老年人群中的流行不容忽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990~2019年中国非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 1990~2019 年中国非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non-rheumatic valvuiar heart disease,NRVHD)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方法:基于 2019 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收集 1990~2019 年中国NRVHD相关数据,分析这一时期NRVHD的粗发病率、粗患病率、粗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及其年龄标化率等数据,并通过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相应的变化趋势.利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预测 2020~2029 年中国NRVHD负担状况.结果:中国NRVHD粗发病率、粗患病率和粗DALY率从 1990 年的 7.87/10 万、123.21/10 万和 9.83/10 万上升到 2019 年的 22.85/10 万、374.16/10 万和 11.95/10 万;年龄标化发病率、年龄标化患病率从 1990 年的 9.22/10 万、169.04/10 万上升到 2019 年的 15.30/10 万、262.85/10 万,女性均高于男性;年龄标化DALY率从 1990 年的 13.43/10 万下降到 2019 年的 9.07/10 万,女性均高于男性.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年龄标化发病率、年龄标化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年龄标化DALY率呈下降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分别为 1.86%、1.72%和-1.66%],变化趋势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990~2019 年不同年龄组人群的疾病负担整体呈上升趋势,其粗发病率、粗患病率及粗DALY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60 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是疾病负担的主要群体.灰色预测模型GM(1,1)结果显示,至2029年年龄标化发病率和年龄标化患病率分别增加到18.51/10万、303.26/10万,年龄标化DALY率下降到7.42/10万.结论:1990~2019 年中国NRVHD的年龄标化发病率、年龄标化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年龄标化DALY率均呈下降趋势.NRVHD的疾病负担仍然较重,女性和高龄人群尤其需要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老年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综合征(CPFE)老年患者的各类指标变化情况,分析该种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利用数据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实施验证.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20例CPFE(CPFE组)和120例单纯肺气肿(单纯肺气肿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分析老年CPFE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CPFE的影响因素.构建老年患者CPFE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分析其预测效能.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相关指标预测CPFE的价值进行评估.结果 CPFE组吸烟指数、反流性食管炎比例、白蛋白、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百分比(DLCO%)高于/大于单纯肺气肿组,肺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TLC%)低于单纯肺气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吸烟指数、反流性食管炎、白蛋白、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TLC%、DLCO%是老年CPFE患者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依据多因素分析所筛选出来的变量构建列线图风险模型,一致性指数为0.756,校准曲线平均绝对误差为0.019.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多因素分析所得独立影响因素以及回归模型P值预测概率预测老年患者CPFE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3、0.600、0.739、0.674、0.702、0.729和0.893.结论 与单纯肺气肿的患者相比,CPFE老年患者的部分临床指标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利用这些指标构建的预测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老年患者发生CPFE.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尿毒症患者血清蛋白电泳指标、NT-proBNP和Hb浓度的变化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血清蛋白Alb、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1-球蛋白、β2-球蛋白和γ-球蛋白百分比、NT-proBNP和Hb浓度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于北京航天总医院血透中心治疗的136例尿毒症透析前患者作为试验组A组,以及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B组,对比2组基本资料及血清蛋白Alb、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1-球蛋白、β2-球蛋白和γ-球蛋白百分比、Hb和NT-proBNP浓度,采用t检验分析以上指标在疾病中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B组比较,A组更容易出现α1-球蛋白(P<0.0001)和γ-球蛋白(P<0.0001)百分比升高;Alb(P<0.01)和β1-球蛋白(P<0.0001)百分比下降;α2-球蛋白(P>0.05)和β2-球蛋白(P>0.05)百分比未发现明显变化;NT-proBNP(P<0.0001)水平显著升高;Hb浓度(P<0.0001)显著下降.结论 尿毒症患者的血清α1-球蛋白百分比、γ-球蛋白百分比和NT-proBNP浓度升高;Alb百分比、β1-球蛋白百分比和Hb浓度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女性乳腺癌2013-2021年死亡变化趋势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分析2013-2021年中国女性乳腺癌死亡疾病负担及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和整理2013-2021年《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中乳腺癌相关的死亡率(MR)、年龄标准化死亡率(ASMR)、死亡数、城乡别死亡数等指标,分析MR、ASMR、早死寿命损失年(YLL)率等指标趋势变化,趋势分析采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表示,不同地区APC的比较采用Fisher置换检验.结果 2013-2021年中国女性乳腺癌累计死亡88112例,年平均MR为7.56/10万,ASMR为6.34/10万.2013-2021年中国女性乳腺癌MR(APC=2.12%,t=5.414,P<0.001),农村地区MR(APC=2.84%,t=7.581,P<0.001),农村地区YLL率(APC=1.61%,t=3.588,P=0.009)呈上升趋势;40~<45岁MR呈下降趋势(APC=-2.76%,t=-4.689,P=0.002),70~<75岁(APC=1.41%,t=2.494,P=0.041)、75~<80岁(APC=3.05%,t=3.690,P=0.008)、80~<85岁(APC=1.82%,t=2.909,P=0.023)呈上升趋势.城市和农村地区女性MR和ASMR的AP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他指标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3-2021年中国女性乳腺癌死亡疾病负担呈上升趋势,应加强乳腺癌的综合防治,降低女性乳腺癌死亡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2011-2021年全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了解2011-2021年我国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的流行特征,为修订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获取SFTS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验证发病率、病死率随年龄变化趋势。结果:2011-2021年全国27个省154个地级市533个县(区)共报告SFTS确诊病例18 902例,死亡966例,年均发病率为0.125/10万,年均病死率为5.11%。此11年间全国SFTS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14.80%( P=0.001)。全国99.23%的病例集中于河南、山东、湖北、安徽、江苏、浙江和辽宁7个省,70.28%的病例集中于11个地级市。上述7个省年均病死率差别较大(1.30%~11.27%)。报告地区由2011年13个省51个地级市108县(区),上升到2021年的19个省88个地级市277县(区),从中部向东北、西部和南方扩散。南、北方发病均集中在夏、秋季,4-10月发病数占全年的96.63%,5-6月达高峰。发病年龄集中在50~74岁年龄组(69.46%),死亡病例集中在≥60岁年龄组(79.71%)。发病率和病死率均随年龄增加:发病率男性由0~4岁年龄组的0.040/10万增加到≥80岁的4.480/10万( χ2=13 185.21, P<0.001),女性由0~4岁年龄组的0.038/10万增加到≥80岁的3.318/10万( χ2=12 939.83, P<0.001);病死率男性由30~34岁年龄组的0.70%增加到≥80岁的11.58%( χ2=115.70, P<0.001),女性由35~39岁年龄组的1.56%增加到≥80岁的8.98%( χ2=103.42, P<0.001)。 结论:2011- 2021年我国SFTS发病呈上升、扩散趋势,具有明显时空聚集性;不同地区报告病死率差别较大,中老年人群发病及病死风险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水平与AECOPD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不同的分类方法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入住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的134例AECOPD患者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频率等临床资料,血细胞分析、降钙素原(PCT)、凝血指标、白蛋白(ALB)、肺功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纤维蛋白原/血清白蛋白(FAR),血小板/淋巴细胞(PLR)等辅助检查结果。分别根据外周血EOS两种不同节点值,即EOS百分比为2%和绝对值计数为100/μl,将所有患者分为非EOS增多型和EOS增多型,比较2种分类方式下,患者临床特征、炎症指标及预后相关因素的变化。结果:以住院日、机械通气率反映患者转归,EOS%<2%、EOS<100/μl的患者住院日更长、机械通气率更高,预后更差,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NLR、FAR、PLR、PCT、肺动脉高压合并率均较EOS%≥2%、EOS≥100/μl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2种分类方法在反映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EOS可作为评价AECOPD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非EOS增多型患者预后较差,不同节点值分类(EOS%为2%和EOS为100/μl)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拉考沙胺添加治疗在中国儿童局灶性癫痫发作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评估拉考沙胺添加治疗用于中国局灶性癫痫发作儿童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方法:SP848是一项全球多中心单臂研究,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在全国7所医院接受拉考沙胺添加治疗的4~17岁中国局灶性癫痫发作患儿60例,在足疗程且至少使用2种抗癫痫发作药(同期或序贯)治疗后,观察到患儿局灶性癫痫仍然控制不佳;添加口服拉考沙胺口服溶液(糖浆)或片剂。最低起始口服剂量为2 mg/(kg·d),研究期间最大允许服用剂量为12 mg/(kg·d)或600 mg/d,研究者根据患儿的耐受性和癫痫发作控制水平调整服用剂量。记录自基线期至末次访视每28 d局灶性癫痫的发作频率及中位变化百分比,包括50%应答率及75%应答率。结果:60例中国患儿进入期中分析,患儿平均年龄9.18(4.00~15.40)岁,男39例,女21例,平均癫痫病程为5.04(0.50~15.20)年。其中43例(71.7%)仍在接受治疗,1例(1.7%)完成了6个月至1年的随访,14例(23.3%)完成了6个月随访。自基线期至末次访视,患儿每28 d局灶性癫痫发作频率中位变化为-2.91,百分比变化中位数为-25.46%,50%和75%应答率分别为40.0%、28.3%。共有52例(86.7%)发生265起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TEAE),其中11例(18.3%)发生19起严重TEAE,37例(61.7%)发生127起药物相关TEAE,11例(18.3%)发生16起导致终止研究的TEAE。最常见的TEAE为上呼吸道感染(20例,33.3%)、嗜睡(16例,26.7%)、头晕(15例,25.0%)和呕吐(13例,21.7%)。治疗期间未发现具有临床意义的心电图异常变化。结论:对其他药物控制不佳的≥4岁中国局灶性癫痫患儿,拉考沙胺是一种有效的添加治疗药物,耐受性良好。安全性特征与儿童和成人已报道的研究一致,未发现新的安全性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