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19年河北省城市人群乳腺癌筛查结果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2018—2019年,河北省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共筛查高危人群3 453例,年龄为(53.94±8.00)岁;共发现乳腺癌阳性患者和可疑阳性患者147和686例,阳性率和可疑阳性率分别为4.26%和19.87%;45~49岁年龄组可疑阳性率最高(28.32%),70岁以上年龄组阳性率为最高(7.32%)。乳腺钼靶X线联合乳腺超声检查阳性检出率为5.16%,高于单独行乳腺超声(2.46%)(χ2=30.28, P<0.001)和乳腺钼靶X线检查的阳性率(3.06%)(χ2=14.56, P<0.00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左腋下副乳腺癌新辅助化疗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64岁,因发现“左腋下肿块1个月”入院。查体:左腋下可触及约3.0 cm× 2.0 cm肿物,质硬,双侧乳腺未触及肿块。乳腺钼靶检查示:左腋下可见1个大小2.7 cm × 1.9 cm肿块,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左腋窝淋巴结肿大(图1)。全身检查未见远处转移征象。左腋下肿块穿刺病理提示:浸润性导管癌,考虑来源于副乳(图2)。免疫组化染色:Her2(3+),Ki67(约40%+)。采取Allred评分:ER=0分,PR=0分。左腋窝肿大淋巴结细针穿刺可见癌细胞。临床诊断:左侧副乳腺癌。8个周期化疗后行左侧副乳腺癌切除、左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示:肿瘤瘤床区见纤维组织增生伴胶原化和慢性炎细胞浸润,未见明确癌组织残留,Miller-Payne分级5级。左腋窝16枚淋巴结未见癌转移。术后患者完成放疗及1年靶向治疗,随访至今未见转移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乳腺X线和MRI参数联合外周血RLR水平预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乳腺X线和MRI参数联合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淋巴细胞比值(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to lymphocyte ratio,RLR)水平预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改良根治术的104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对每位受试者使用韩国GENORAY MX300乳腺数字化摄影钼靶机进行检查,记录原发肿瘤病灶的X线征象,包括最大直径、乳腺密度、钙化、肿块形态、血管征象和肿瘤边缘。使用飞利浦Achieva磁共振成像仪和专用乳腺检查线圈对肿瘤原发灶进行MRI评估,测量并自动计算出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并记录RLR。结果:术后复发转移者31例,未复发转移者73例。术后复发转移组中腋窝淋巴结转移和Ki67>14%者的比例相较于未复发转移患者显著升高。术后复发转移组中出现钙化、血管增粗、增多、肿块边缘毛刺者的比例相较于未复发转移患者显著升高。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ADC值为0.93±0.12,未复发转移患者的ADC值为1.08±0.15,前者显著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64, P<0.001)。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外周血RLR为21.36±2.39,未复发转移患者外周血RLR为19.93±2.14,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37,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i67高表达、血管增多、增粗、肿块边缘毛刺、较小的ADC值、较大的外周血RLR是乳腺癌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860(0.798~0.921),灵敏度为80.4%,特异度为81.8%。 结论:乳腺X线、MRI参数联合外周血RLR水平预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数字乳腺X线摄影中管电流量与影像质量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X线摄影中不同乳腺压迫厚度时管电流量与影像质量的关系。方法:全数字乳腺摄影机中采用钼-铑靶滤过组合,对2~7 cm厚度的CDMAM模体选择适宜的管电压,不同管电流量下,进行手动曝光,参数(压迫厚度、管电压、管电流量)设定分别为2 cm、27 kVp、10~90 mAs,3 cm、29 kVp、20~120 mAs,4 cm、29 kVp、20~200 mAs,5 cm、30 kVp、40~220 mAs,6 cm、31 kVp、40~260 mAs和7 cm、32 kVp、80~280 mAs,计算图像影像质量因子(IQF)、对比噪声比(CNR),记录平均腺体剂量(AGD)。通过计算品质因子(FOM),找出各种厚度下最优管电流量及对应的AGD。根据2~7 cm压迫厚度下优化参数表和机器在各种厚度下自动曝光特性,列出2~7 cm厚度下自动曝光参数调整表。同时对不同厚度下IQF、CNR和AGD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对CNR和管电流量进行曲线拟合。结果:在钼-铑靶滤过组合下,不同压迫厚度时,随着管电流量增加,AGD线性增加,FOM先增加后下降或平缓变化。AGD和CNR在2~7 cm厚度下均呈高度正相关, r值均>0.97, P均<0.01。AGD和IQF在2~6 cm时呈高度正相关, r值均>0.87, P均<0.01。参考IQF和FOM因子,不同压迫厚度下,管电压和管电流量适宜匹配参数分别为2 cm、27 kVp、20~30 mAs,3 cm、29 kVp、30~50 mAs,4 cm、29 kVp、80~100 mAs,5 cm、30 kVp、80~120 mAs,6 cm、31 kVp、100~140 mAs,7 cm、32 kVp、80~120 mAs。压迫厚度-自动曝光档的设置对应关系为2 cm-1档、3 cm-2档、4 cm-3档、5 cm-2档、6 cm-0档、7 cm--1档。 结论:不同乳腺压迫厚度下,具有适宜的管电流量范围,临床实践中应选择相应的自动曝光条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影像学技术对三阴性乳腺癌临床诊断及预后分析价值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三阴性乳腺癌是一种预后最差的乳腺癌分子分型,具有发病年龄早、侵袭性强及5年内复发风险高的特点。缺乏特异性治疗靶点及明显的肿瘤异质性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明显的困难,化疗为其主要的辅助治疗方法,针对复发病例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三阴性乳腺癌的基因靶点及分子分型研究成为临床研究热点问题,以寻找特异性治疗靶点。其影像学的早期及精准诊断对改善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就影像学技术对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及预后分析方面的价值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乳腺癌患者预后改善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一种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恶性肿瘤。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升患者生命质量、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人民生活不断富足,人民健康意识不断提高,同时我国的医疗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改善,目前以超声为主的早期乳腺癌筛查与诊断符合率可以达到84%,钼靶摄片的符合率可以达到50.79%,这是乳腺癌早期诊断率不断提高的内部原因。在我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之际,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生命至上的理念,统筹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在此背景下,乳腺癌综合治疗所需的条件和手段得到了充分保证,这是乳腺癌患者的治愈率不断提高的外部原因。在乳腺癌发病率不断升高的背景下,我国女性乳腺癌的整体治愈率大幅提升,其背后无不极大地彰显了中国制度的优势与效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乳腺可疑钙化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乳腺可疑钙化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市第九人民医院于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6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以分析乳腺可疑钙化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在86例纳入研究的病例中,包括65例浸润性癌和21例原位癌,钼靶提示可疑钙化的病例52例,设定为观察组,钼靶提示无可疑钙化的病例34例,设定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年龄、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个数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肿瘤长径及病理类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65例浸润性癌中有42例可疑钙化组,23例无可疑钙化。乳腺浸润性癌是否有可疑钙化在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和病理分级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Ki-67的表达及分子分型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乳腺癌是否具有钙化的临床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有利于帮助临床工作者在接诊乳腺癌患者时能够以较高的效率掌握该疾病特点,从而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糖尿病性乳腺病2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糖尿病性乳腺病是一种罕见的乳腺良性疾病,临床与影像学表现均与乳腺癌类似,容易误诊。该文对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2例糖尿病性乳腺病的患者进行报道。例1为绝经前47岁1型糖尿病患者,其应用胰岛素30年,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此次主因“发现双侧乳腺肿块6年”就诊,乳腺超声及钼靶均提示双侧乳腺占位,最终行穿刺活检,确诊为糖尿病性乳腺病。例2为绝经后60岁2型糖尿病患者,其应用胰岛素2年,长期血糖控制不佳,此次主因“发现左乳腺肿块2个月”就诊,乳腺超声及钼靶提示左乳占位,最终行穿刺活检,确诊为糖尿病性乳腺病。2例患者均未行手术治疗,随诊中。该文对该2例糖尿病性乳腺病患者的临床诊疗经过进行报道,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疾病的认识,避免过度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免疫球蛋白G4相关的硬化性乳腺炎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女,52岁,因“发现右乳肿块2个月余”来门诊检查。查体:双乳正常大小,对称、无溢液,右乳外上可触及6 cm×2 cm大小肿块,质韧,边界不清,活动欠佳,与皮肤肌肉无粘连,左乳未触及肿块。双侧颈部、锁骨上、腹股沟未触及肿大淋巴结。乳腺超声示:右乳上象限触及“肿块”处见范围约5.7 cm×1.6 cm低回声团(图1),水平位生长,形状不规则,边界尚清,边缘欠光整,内部回声尚均,未见钙化,后无变化,病灶周围组织未见明显异常回声。CDFI:内部可见丰富血供,流速19.62 cm/s,RI:0.53,弹性评分2分。双侧腋下见数枚淋巴结回声,左侧大者2.9 cm×1.2 cm,右侧大者3.1 cm×1.1 cm,大部分皮质增厚,皮髓质分界清,CDFI:血流信号增多。提示:右乳低回声团,BI-RADS 4A类。乳腺钼靶示:右乳上象限见团片状非对称致密影(图2),范围约4.0 cm×2.3 cm。右侧腋下见多枚肿大淋巴结,左侧腋下未见明显肿大的淋巴结。提示:右乳团片状非对称致密影,BI-RADS 4A类。血清IgG:53.8 g/L,血清免疫球蛋白G4(IgG4):50.2 g/L。行超声引导下肿块穿刺活检,病理检查示:(右乳肿块穿刺活检)送检乳腺组织,伴大量淋巴细胞及浆细胞结节状浸润,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胶原化,结合免疫组化检查结果,考虑免疫球蛋白G4相关的硬化性乳腺炎(IgG4-RM)(图3)。予糖皮质激素治疗,3个月后复查血清IgG、IgG4均下降,乳腺超声显示原肿块明显缩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乳腺钼靶、超声、磁共振成像对硅胶假体植入后发生乳腺癌的影像学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超声、MRI在硅胶假体植入乳房后发生乳腺癌的诊断评估。方法:2014年3月至2021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磁共振科收集具有完整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的硅胶假体植入后女性乳腺癌患者20例(年龄38~49岁,平均44岁),分析乳腺钼靶、超声、MRI对硅胶假体和病变的显示情况,并比较3种影像学方法对硅胶假体植入后乳腺癌病变的检出率、诊断准确率、漏诊率之间的差异。结果:与乳腺钼靶相比,超声和MRI均能完整显示假体与乳腺病变;钼靶、超声、MRI三者之间病变检出率、诊断准确率、漏诊率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其中MRI对硅胶假体植入后乳腺癌病变检出率、诊断准确率比钼靶高,漏诊率比钼靶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超声和MRI对硅胶假体植入后乳腺癌的评估优于乳腺钼靶,MRI在指导临床诊疗方面更具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