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19年河北省城市人群乳腺癌筛查结果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2018—2019年,河北省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共筛查高危人群3 453例,年龄为(53.94±8.00)岁;共发现乳腺癌阳性患者和可疑阳性患者147和686例,阳性率和可疑阳性率分别为4.26%和19.87%;45~49岁年龄组可疑阳性率最高(28.32%),70岁以上年龄组阳性率为最高(7.32%)。乳腺钼靶X线联合乳腺超声检查阳性检出率为5.16%,高于单独行乳腺超声(2.46%)(χ2=30.28, P<0.001)和乳腺钼靶X线检查的阳性率(3.06%)(χ2=14.56, P<0.001)。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乳腺X线和MRI参数联合外周血RLR水平预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乳腺X线和MRI参数联合外周血红细胞分布宽度-淋巴细胞比值(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to lymphocyte ratio,RLR)水平预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方法:纳入2021年6月至2023年12月在建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改良根治术的104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对每位受试者使用韩国GENORAY MX300乳腺数字化摄影钼靶机进行检查,记录原发肿瘤病灶的X线征象,包括最大直径、乳腺密度、钙化、肿块形态、血管征象和肿瘤边缘。使用飞利浦Achieva磁共振成像仪和专用乳腺检查线圈对肿瘤原发灶进行MRI评估,测量并自动计算出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并记录RLR。结果:术后复发转移者31例,未复发转移者73例。术后复发转移组中腋窝淋巴结转移和Ki67>14%者的比例相较于未复发转移患者显著升高。术后复发转移组中出现钙化、血管增粗、增多、肿块边缘毛刺者的比例相较于未复发转移患者显著升高。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ADC值为0.93±0.12,未复发转移患者的ADC值为1.08±0.15,前者显著低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64, P<0.001)。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患者的外周血RLR为21.36±2.39,未复发转移患者外周血RLR为19.93±2.14,前者显著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37, 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i67高表达、血管增多、增粗、肿块边缘毛刺、较小的ADC值、较大的外周血RLR是乳腺癌术后发生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基于上述因素构建的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曲线下面积为0.860(0.798~0.921),灵敏度为80.4%,特异度为81.8%。 结论:乳腺X线、MRI参数联合外周血RLR水平预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有一定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女性乳腺体积密度及分布的影像学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利用乳腺X射线摄影检查资料,描述和评估受检者女性不同年龄段乳腺体积密度(VBD)的分布规律。方法:基于北京市某三甲医院2010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1 140人次乳腺X射线摄影图像,使用Volpara 1.5.1评估女性的VBD。根据美国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对VBD进行分级,将样本群体年龄根据中位数分成两组,两组间均数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为进一步分析年龄因素的影响,将年龄细化分为4组(< 40岁、40~49岁、50~59岁、≥60岁),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评估,分别评估不同年龄组受检者的乳房压迫厚度(CBT)、乳房体积(BV)、腺体体积(GV)和VBD。 结果:年龄中位数为50岁,50岁及以上受检者的CBT和BV明显>50以下受检者( t=-8.99、-7.92, P<0.001),而GV和VBD明显<50以下受检者( t=8.11、18.49, P<0.001)。CBT、BV、GV和VBD各指标在4个年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27.10、22.34、25.70、122.03, P<0.001)。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受检者的VBD最低( t=-12.56、-15.27、-4.57, P<0.001),VBD与年龄呈负相关( r=0.47, P<0.001)。 结论:受检者CBT和BV与年龄呈正相关,GV和VBD与年龄呈负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乳腺导管原位癌X线表现与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型关系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X线摄影表现与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5例DCIS患者共514个病灶的资料。根据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将全部DCIS病灶分为雌激素受体(ER)阳性型(215个病灶)、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型(282个病灶)和三阴性型(17个病灶)。患者术前均接受X线摄影检查,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标准分析不同分子分型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如病变类型,钙化性病变的钙化形态、分布,乳腺构成及BI-RADS分类情况。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不同分子分型DCIS患者影像表现分布的差异,两两比较时检验水准α采用Bonferroni校正法。结果:ER阳性型44.7%(96/215)表现为阴性或非钙化性病变;HER2阳性型41.1%(116/282)表现为钙化伴肿块/非对称致密/结构扭曲;三阴性型82.4%(14/17)为钙化性病变,包括单纯钙化(7/17)和钙化伴肿块/非对称致密/结构扭曲(7/17)。DCIS HER2阳性型与ER阳性型在病变类型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747, P=0.003)。细线样/细小分支状钙化(34/201)多见于HER2阳性型,无定形钙化(67/119)多见于ER阳性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498, P<0.001)。团簇状分布钙化(59/119)多见于ER阳性型,线样/段样分布(76/201)多见于HER2阳性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23, P=0.004)。 结论:DCIS的X线表现与其病理学免疫组化不同分型有一定关系,认识其X线表现有助于为临床个性化治疗和预后提供更多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超声、MRI及乳腺X射线摄影特征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超声、MRI及乳腺X射线摄影对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4月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就诊的21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资料,年龄(47.6±9.3)岁。根据其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分为4组:Luminal A型31例,年龄(49.2±10.8)岁;Luminal B型104例,年龄(46.1±8.9)岁;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型45例,年龄(49.6±10.1)岁;三阴性乳腺癌(TNBC)32例,年龄(48.5±8.5)岁。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超声、MRI及乳腺X射线摄影的影像特征。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进一步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及曲线下面积(AUC)对诊断效能的准确性进行评估。 结果:在临床特征中,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的绝经情况、淋巴结转移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10.345、10.026, P=0.016、0.018)。超声检查结果显示,Luminal A型乳腺癌肿瘤边缘多表现为模糊,Luminal B型和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肿瘤边缘多表现为成角或毛刺,TNBC肿瘤边缘多为分叶状;四者肿瘤内部回声多为不均匀回声,更多见于Luminal B型;Luminal A型和TNBC肿瘤内血流Alder分级多为0或Ⅰ级血流信号,Luminal B型和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肿瘤内血流Alder分级多为Ⅱ或Ⅲ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33.542、12.283、10.699,均 P<0.05)。MRI检查结果显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及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肿瘤强化特征以不均匀强化为主,TNBC肿瘤环形强化的占比高于其他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0.142, P<0.001)。乳腺X射线摄影检查结果显示,Luminal B型及HER-2过表达型乳腺癌肿瘤内多伴有钙化,Luminal A型及TNBC肿瘤内多无钙化;Luminal A型与Luminal B型乳腺癌肿瘤内钙化形态以点状钙化为主,HER-2过表达型及TNBC肿瘤内钙化形态以多形性或线样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9.627、11.792,均 P<0.05)。乳腺癌患者绝经情况与肿瘤边缘可作为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独立预测因子( B=0.729、0.775, OR=7.053、23.696,95% CI:0.193~1.267、0.463~1.087,均 P<0.05),AUC为0.635(95% CI:0.528~0.742)。 结论: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的超声、MRI及乳腺X射线摄影特征存在差异,均对其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1 501 753名中国农村妇女乳腺癌筛查的乳腺超声优化流程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评估中国农村基于乳腺超声(BUS)优化流程的乳腺癌筛查效果和质量。方法:采用国家妇幼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信息直报系统中2015年1~4季度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报的乳腺癌筛查季度统计表和个案报表的数据,计算中国各地区乳腺癌筛查的召回率、乳腺X线检查(MG)复筛率、活检率、检出率、早诊率、原位癌比例、漏检率、假阳性率和阳性预测值等主要指标。结果:2015年共1 501 753人完成农村基于超声优化流程的乳腺癌筛查,全国召回率为3.01%(45 156/1 501 753);东部和中部地区分别为3.41%(17 173/503 130)和3.56%(14 499/407 739),高于西部地区(2.28%,13 484/590 8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全国MG复筛率为2.78%(41 694/1 501 753);东部和中部地区分别为3.19%(16 036/503 130)和3.29%(13 421/407 739),高于西部地区(2.07%,12 237/590 8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全国活检率为0.23%(3 462/1 501 753);中部地区为0.26%(1 078/407 739),高于西部地区(0.21%,1 247/590 884)和东部地区0.23%(1 137/503 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全国活检阳性率(PPV)为37.00%(1 281/3 462);东部地区PPV为34.30%(390/1 137),低于中部地区(39.33%,424/1 0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共检出乳腺癌1 281例,检出率为0.85‰(1 281/1 501 753);中部地区检出率为1.04‰(424/407 739),高于西部和东部地区[分别为0.79‰(467/590 884)和0.78‰(390/503 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检出乳腺癌人群中,BUS初筛PPV为96.96%(1 242/1 281),MG复筛PPV为2.42%(31/1 281)。全国乳腺癌早诊率为85.25%(1 092/1 281);东部和中部地区分别为87.95%(343/390)和88.21%(374/424),高于西部地区(80.30%,375/4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东部地区筛查出Ⅱ期及以上乳腺癌比例(55.64%,217/390)低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为64.62%(274/424)和62.31%(291/4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筛查漏检率为0.62%(8/1 281),假阳性率为1.20%(17 528/1 464 149)。 结论:基于BUS优化流程的乳腺癌筛查具有可行性和合理性,东部地区筛查的效果和质量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Erosive Adenomatosis of the Nipple Masquerading as Paget’s Disease: A Case Report
编辑人员丨5天前
Introduction::Erosive adenomatosis of the nipple is a rare benign lesion involving nipple which can be easily misdiagnosed as more ominous entities such as Pagets disease.Case presentation::A 21-year-old woman presented with a 6-year history of breast erythema involving her left nipple with tenderness and mild itching. The nipple appeared rough and thickened with areas of erosion and fissuring. Physical examination of other areas of breast as well as imaging studies including ultrasound and mammography showed no abnormalities. The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reveal adiagnosis of erosive adenomatosis of nipple (EAN). The patient was treated by a simple surgical excision without complications and recurrence during 9-month follow-up.Discussion::In the early stage, it can mimic eczema, but in the later stage, more serious diagnosis such as Pagets disease should be differential. It is diagnosed by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Surgical excision is an optimal choice for treament with or without plastic reconstruction.Conclusion::EAN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diagnosis of erythema and erosion lesions involving nipple. The gold standard for diagnosis is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A prompt and correct diagnosis of EAN can avoid both unnecessary over treatment and patients emotional stres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全视野数字乳腺摄影结合乳腺数字体层合成摄影的辐射剂量与压迫厚度及乳房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比分析乳腺数字体层摄影及全数字乳腺摄影(DBT/FFDM)模式平均腺体剂量(AGD)与乳房密度、压迫厚度的关系,探讨不同类型(厚度和密度)乳房在具体情况下摄影方式的优化选择与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29例乳房Combo(DBT+FFDM)临床资料,分别收集记录双乳正位(CC)及内外斜位(MLO)压迫厚度、AGD、kVp和乳房量化密度(Q_abd)类型,分析DBT/FFDM模式下压迫厚度、密度与AGD之间的关系。结果:DBT/FFDM模式AGD与压迫厚度(CC位: r=0.55、0.53, P<0.001;MLO位: r=0.62、0.48, P<0.001)、乳房密度(CC位: r=0.36、0.39, P<0.001;MLO位: r=0.16、0.30, P<0.001)正相关;DBT模式AGD组间差异小,FFDM模式AGD组间差异大(厚度分组CC位: F=35.29、31.32, P<0.005; MLO位: F=44.83、27.02, P<0.005;Q_abd分类CC位: F=18.68、19.76, P<0.005;MLO位: F=4.58、10.52, P<0.005);Q_abd分类高的乳房平均压迫厚度较低(CC位: F=16.28, P<0.005;MLO位: F=17.81, P<0.005);同时考虑压迫厚度与乳房密度交互作用影响,仅在MLO位DM模式对AGD有交互作用( F=3.16, P=0.005)。 结论:DBT/FFDM两种模式剂量累积可能增加辐射风险;乳腺摄影优先采用单视图CC/MLO-DBT或CC/MLO-(DBT+FFDM)+单视图MLO/CC-FFDM模式,在减低辐射剂量风险方面有积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分类联合影像组学模型鉴别不同X线表型乳腺病灶良性与恶性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联合影像组学预测模型鉴别X线摄影不同表现类型乳腺病灶良性与恶性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2013年5月至2020年8月接受乳腺X线摄影检查并经病理证实的2 055例女性患者。根据BI-RADS分类第5版将病灶分为肿块型及非肿块型,肿块型又分为小肿块(最大径≤2 cm)、大肿块(最大径>2 cm),非肿块型又分为非对称、钙化及结构扭曲。通过手动分割病灶感兴趣区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并构建影像组学模型。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BI-RADS分类、影像组学及两者联合鉴别诊断乳腺X线摄影不同表现类型良性与恶性病变的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3种模型的AUC。结果:BI-RADS分类、影像组学模型及BI-RADS分类联合影像组学模型诊断乳腺病灶良性与恶性AUC值分别为0.924±0.006、0.827±0.009及0.947±0.005;与BI-RADS分类、影像组学模型比较,联合模型的诊断的AUC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Z值分别为9.29、14.94, P<0.001)。联合模型鉴别大肿块、小肿块及非肿块乳腺病灶良性与恶性的AUC(分别为0.958±0.007、0.933±0.013、0.939±0.008)均高于BI-RADS分类(AUC分别为0.937±0.010、0.896±0.020、0.916±0.011, Z值分别为5.32、3.90、5.08, P<0.001)、影像组学模型(AUC分别为0.872±0.012、0.851±0.021、0.758±0.016, Z值分别为7.86、4.53、12.13, P<0.001)。联合模型诊断非对称乳腺病灶良性与恶性的AUC(0.897±0.017)高于BI-RADS分类(AUC为0.866±0.020, Z=4.27, P<0.001)、影像组学模型(AUC为0.633±0.029, Z=7.44, P<0.001);而联合模型诊断诊断钙化和结构扭曲乳腺病灶良性与恶性的AUC(分别为0.971±0.010、0.811±0.057)仅高于影像组学模型(AUC分别为0.827±0.021、0.586±0.075, Z值分别为7.40、3.15, P<0.001),与BI-RADS分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UC分别为0.959±0.012、0.800±0.061, Z分别为1.87、0.39, P>0.05)。 结论:BI-RADS分类结合影像组学模型预测X线摄影不同表现类型乳腺病灶良性与恶性的效能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数字乳腺X线摄影中管电流量与影像质量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X线摄影中不同乳腺压迫厚度时管电流量与影像质量的关系。方法:全数字乳腺摄影机中采用钼-铑靶滤过组合,对2~7 cm厚度的CDMAM模体选择适宜的管电压,不同管电流量下,进行手动曝光,参数(压迫厚度、管电压、管电流量)设定分别为2 cm、27 kVp、10~90 mAs,3 cm、29 kVp、20~120 mAs,4 cm、29 kVp、20~200 mAs,5 cm、30 kVp、40~220 mAs,6 cm、31 kVp、40~260 mAs和7 cm、32 kVp、80~280 mAs,计算图像影像质量因子(IQF)、对比噪声比(CNR),记录平均腺体剂量(AGD)。通过计算品质因子(FOM),找出各种厚度下最优管电流量及对应的AGD。根据2~7 cm压迫厚度下优化参数表和机器在各种厚度下自动曝光特性,列出2~7 cm厚度下自动曝光参数调整表。同时对不同厚度下IQF、CNR和AGD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对CNR和管电流量进行曲线拟合。结果:在钼-铑靶滤过组合下,不同压迫厚度时,随着管电流量增加,AGD线性增加,FOM先增加后下降或平缓变化。AGD和CNR在2~7 cm厚度下均呈高度正相关, r值均>0.97, P均<0.01。AGD和IQF在2~6 cm时呈高度正相关, r值均>0.87, P均<0.01。参考IQF和FOM因子,不同压迫厚度下,管电压和管电流量适宜匹配参数分别为2 cm、27 kVp、20~30 mAs,3 cm、29 kVp、30~50 mAs,4 cm、29 kVp、80~100 mAs,5 cm、30 kVp、80~120 mAs,6 cm、31 kVp、100~140 mAs,7 cm、32 kVp、80~120 mAs。压迫厚度-自动曝光档的设置对应关系为2 cm-1档、3 cm-2档、4 cm-3档、5 cm-2档、6 cm-0档、7 cm--1档。 结论:不同乳腺压迫厚度下,具有适宜的管电流量范围,临床实践中应选择相应的自动曝光条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