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双柏凝胶贴膏剂基质处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优化双柏凝胶贴膏剂基质处方.方法 2021年10月至2022年7月以感官评价、膜残留性、初黏力、持黏力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凝胶贴膏剂处方中甘氨酸铝、聚丙烯酸钠、甘油、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用量比例.结果 凝胶贴膏剂最优基质处方,甘氨酸铝:聚丙烯酸钠:甘油:聚乙烯吡咯烷酮为0.11∶2.33∶11.70∶1.93,所得凝胶贴膏剂涂展均匀、可反复揭贴10次以上、初黏力和持黏力符合要求.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准确,可用于双柏凝胶贴膏剂处方优化,具有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复方藤芷凝胶贴膏剂制备工艺及透皮主要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为复方藤芷膏开发新剂型,并考察其透皮主要成分.方法 以凝胶贴膏剂基质的感官评价、初黏力、持黏力为综合指标,以NP-700、甘羟铝、EDTA-2Na、甘油、PVPK-90、酒石酸、纯化水的使用量作为课题的主要考察因素.依次采用单因素设计实验法和正交设计实验法在不同材料用量配比下优选凝胶贴膏剂的最佳基质配方.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源-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ESI-QTOF-MS/MS),采用垂直Franz扩散池法进行透皮实验,检测复方藤芷凝胶贴膏剂的透皮主要成分并确定.结果 复方藤芷凝胶贴膏剂的最佳配方为NP-700 4.0 g,甘羟铝 0.5 g,EDTA-2Na 0.2 g,二氧化钛 2.0 g,甘油 40 g,PVPK-90 5.0 g,酒石酸 0.7 g,纯化水50 g,载药含量10%.透皮结果初步鉴定出3个化合物,包括大黄素、盐酸小檗碱及欧前胡素.结论 研究所得复方藤芷凝胶贴膏剂膏体均匀,表面光滑,易于涂布.成型后具有优良的初始黏力和保持黏力,易剥离,无残留,保湿性好,对皮肤无刺激性和致敏性.透皮成分的确定为寻找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进一步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2例急性磷化氢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随访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磷化氢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随访评估患者预后情况。方法:于2022年5月,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12例经呼吸道吸入磷化氢中毒患者进行分析,中毒患者采取综合的对症支持治疗,在出院3个月后重新评估患者中毒症状、肺功能及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的变化。结果:12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伴氧合障碍。经治疗后中毒症状好转,随访发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留症状。肺功能检查示患者气道阻力增加,且部分患者乙酰甲胆碱气道激发试验呈阳性。部分患者头颅MRI示双侧额叶存在小缺血灶。结论:急性磷化氢中毒患者表现为呼吸系统和中枢系统损害,且出院3个月后存在残留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雪上一枝蒿总生物碱柔性脂质体凝胶膏剂的制备及体外透皮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制备雪上一枝蒿总生物碱(简称"雪总碱")柔性脂质体凝胶膏剂,并考察其体外透皮性能.方法:以包封率、粒径、表面Zeta电位及多分散系数(PDI值)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雪总碱柔性脂质体处方并对其形态进行表征.通过混料均匀设计,以均匀性、延展性、渗透性、残留量、皮肤追随性、内聚力、初黏力、持黏力及剥离强度等多因素综合评分,优选凝胶膏剂处方.采用Franz扩散池,以大鼠皮肤为透皮模型,考察雪总碱柔性脂质体凝胶膏剂的体外透皮性能.结果:优选得到的雪总碱柔性脂质体处方为:加药量11.7 mg,脂固比7.5∶1,脂表比62∶38,水化时间10 min,柔性脂质体外观为球形或类球形,包封率为(61.38±3.89)%,粒径为(56.27±0.75)nm,Zeta电位为(-27.50±0.28)mV,PDI值为(0.225±0.009).优选得到的柔性脂质体凝胶膏剂处方为:6.24%Viscomate NP 700、19.86%高岭土、23.17%甘油、4.96%PVP、42.18%柔性脂质体溶液、3.59%甘羟铝.体外透皮结果表明,雪总碱柔性脂质体凝胶膏剂中药物的48 h累积渗透率是普通凝胶膏剂的3.8倍.结论:将雪总碱包封于柔性脂质体制成凝胶膏剂,可显著提高药物透皮速率,有望作为新型给药载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顶空气相色谱和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20种中药材中磷化铝的残留量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目的 建立20种中药材、中药饮片中磷化铝残留量的顶空气相色谱(HSGC)定量检验和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HSGCMS)定性检验方法.方法 定量分析采用Agilent HP-PLOT/Q-PT毛细管柱,火焰光度检测器(FPD),以峰面积为依据,用外标法进行分析;定性分析采用Agilent HP-PLOT/Q-PT毛细管柱,质谱检测器,以保留时间、质谱特征离子碎片峰和相对丰度比作为定性判断依据.结果 定量分析中磷化铝(以磷化氢计)在1~50ng内与测定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6),回收率为82.3%~88.9%.样品检测发现20种中药材中部分批次检出磷化氢.结论 本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可用于中药材、中药饮片中磷化铝残留量的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绍兴地区食品中铝监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绍兴市主要食品中铝残留,为监管部门开展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和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5—2016年采集绍兴市6个县(市、 区)不同销售场所的烘焙食品、 油炸面制品、 即食海蜇、 膨化食品和小麦粉及其制品等5类食品进行铝残留量检测,并比较不同种类、 销售场所和地区食品铝残留量超标率.结果 共采集1661份样品,检出铝残留量超标287份,超标率为17.28%;铝残留量超标率由高到低为即食海蜇(42.48%)、 膨化食品(25.53%)、 小麦粉及其制品(22.54%)、 油炸面制品(21.96%)和烘焙食品(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街头摊点采集样品的铝超标率(34.88%)高于农贸市场(19.73%)、 餐饮店(16.62%)和超市(14.27%)采集的(均P<0.0083);6个县(市、 区)采集的食品均存在铝残留量超标情况,且不同地区采集食品铝残留量超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绍兴市食品中铝残留量超标严重,应加强对食品生产加工、 流通销售等环节和场所的监管,尤其是街头摊点和农贸市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鱼腥草挥发油-尼古丁水凝胶膏剂基质配方的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优化鱼腥草挥发油-尼古丁水凝胶膏剂的基质配方.方法 以酒石酸∶甘羟铝∶NP800、甘油∶丙二醇、糯米胶∶PVP K90、硅藻土用量及比例为影响因素,初黏性、持黏性、剥离强度、残留量、反复揭贴性的评分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基质配方.结果 最佳配比为酒石酸∶甘羟铝∶NP800∶甘油∶丙二醇∶糯米胶∶PVP K90∶硅藻土为0.10∶0.04∶1.6∶7∶3∶0.6∶0.4∶0.5,初黏性、持黏性、剥离强度、残留量、反复揭贴性评分分别为4.2、3.6、4.8、4.4、3.8.结论 鱼腥草挥发油-尼古丁水凝胶膏剂性能良好,易涂布,表面均匀,剥离无残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药材地龙中七种指示性多氯联苯残留量测定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建立动物源性中药材地龙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残留量的测定方法.方法:对样品提取方法中的提取溶剂、溶剂用量、提取时间进行正交试验,对两种净化方法(磺化-碱性氧化铝柱净化、GPC-碱性氧化铝柱净化)的净化效果进行比较,最终确定样品用正己烷-丙酮(1∶1)超声提取,提取液经磺化-碱性氧化铝柱净化,正己烷洗脱,氮吹浓缩后经气相色谱法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7种指示性多氯联苯在0.002 ~7.0 mg ·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0,检出下限在0.006~0.025 mg·kg-1,定量下限在0.020~0.084 mg·kg-1,回收率在83.8%~ 105.3%,RSD在3.2%~7.5%.结论:本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用于动物源性中药材中指示性多氯联苯残留量的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宿迁市流动摊贩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监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掌握宿迁市流动摊贩食品中化学污染物污染状况.方法 在全市范围内以随机购买的方式获得7类,291个样品,并对其有害金属元素、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兽药残留、违禁药物、纸质食品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等污染物进行检测.结果 291份样本中,不合格样品14份,总样品超标率为4.8%.蔬菜中铅超标率为2.4%、农药残留超标率1.4%,面制品中含铝食品添加剂超标率13.3%,绿豆芽中吲哚乙酸超标率高达37.5%,油炸及烧烤食品中苯并(a)芘超标率6.7%.结论 宿迁市流动摊贩食品污染水平总体较低,但部分食品仍存在污染,应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食品安全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广西面制食品铝残留量监测及人群暴露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广西面制食品铝残留量情况,对居民食品中铝的暴露情况进行评估,为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5年抽取广西14个市食品生产、流通和餐饮等环节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相关食品共3 509份,其中生产、流通环节的食品2 000份,包括膨化食品、小麦粉、小麦粉制品和焙烤食品4大类;餐饮环节的食品1 509份,包括小麦粉制品(自制)、焙烤食品(自制)和油炸小麦粉制品(自制)3大类.对上述食品中铝的残留量按照国家标准GB/T 23374-2009《食品中铝的测定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方法进行检测,结合2002年广西居民膳食营养调查中面及其制品的摄入量,对人群铝的暴露量进行风险评估. 结果 不同地区食品中铝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抽检食品中铝的均值为43.1 mg/kg,生产流通环节的膨化食品、小麦粉合格率最高,为99.40%,小麦粉制品合格率最低,为87.80%;餐饮环节的焙烤食品(自制)合格率最高,为97.62%,小麦粉制品(自制)合格率最低,为71.20%.不同来源面制食品中铝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广西居民通过面制食品每周铝的摄入量仅为0.12 mg/(kg.bw),低于FAO/WHO制定的标准. 结论 2015年,广西部分面制食品中的铝含量超标较严重,居民由面制食品摄入的铝量虽然低于PTWI值,但需要加强面制食品的监督管理,以保护消费者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