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七伤药片致重度肝损伤
编辑人员丨6天前
1例60岁男性患者因腰椎间盘突出伴坐骨神经痛自行服用三七伤药片(3片、3次/d),6 d后患者出现上腹部闷痛、恶心、呕吐,伴皮肤黄染,实验室检查示血清总胆红素(TBil)155.2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87.1 μmol/L,丙氨酸转氨酶(ALT)817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67 U/L,碱性磷酸酶(ALP)136 U/L,γ-谷氨酰转移酶(GGT)455 U/L。停用三七伤药片并予保肝治疗8 d后,患者上述症状好转;38 d后实验室检查示血清TBil 27.3 μmol/L、DBil 9.2 μmol/L、ALT 46 U/L、AST 28 U/L、ALP 83 U/L、GGT 55 U/L。患者的肝损伤可能与三七伤药片成分中草乌、雪上一枝蒿所含乌头碱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急性乌头类生物碱中毒诊治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乌头类生物碱(Aconitum alkaloids)是指存在于川乌、草乌、附子、雪上一枝蒿等毛茛科乌头属植物中的一类生物碱 [1]。我国含有乌头类生物碱的植物分布广泛,含有乌头类生物碱的成药也有销售,在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痛、肿瘤等疾病中均有应用 [2]。然而,乌头类生物碱治疗安全窗窄,加工处理不当、过量服用易致急性中毒,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休克,病死率达15.1% [3]。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在1961年至2010年期间,由乌头引起的中毒占全部植物性食物中毒事件的16.8%,病死率为4.6% [4]。乌头类生物碱中毒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人们对乌头类生物碱种类及其毒性作用认知尚不完全,导致各级医院医护人员对乌头类生物碱中毒诊治缺乏统一的认识和应有的规范。为此,急需制定相应的专家共识以指导临床实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常见中药的心脏毒理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27
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正常对人体机能活动至关重要.本文从离子通道机制、神经机制以及代谢紊乱机制出发,综述相关中药对心脏的毒理作用,发现吴茱萸和山豆根通过抑制钾通道活性,香加皮、蟾酥和夹竹桃通过抑制Na+-K+-ATP酶活性,洋金花和天仙子通过降低迷走神经作用,麻黄通过增强交感神经兴奋性,甘草通过抑制皮质醇降解,砒霜、附子、川乌、草乌、雪上一枝蒿和雷公藤通过增强氧化能力和降低抗氧化能力发挥心脏毒性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雪上一枝蒿总生物碱柔性脂质体凝胶膏剂的制备及体外透皮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制备雪上一枝蒿总生物碱(简称"雪总碱")柔性脂质体凝胶膏剂,并考察其体外透皮性能.方法:以包封率、粒径、表面Zeta电位及多分散系数(PDI值)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雪总碱柔性脂质体处方并对其形态进行表征.通过混料均匀设计,以均匀性、延展性、渗透性、残留量、皮肤追随性、内聚力、初黏力、持黏力及剥离强度等多因素综合评分,优选凝胶膏剂处方.采用Franz扩散池,以大鼠皮肤为透皮模型,考察雪总碱柔性脂质体凝胶膏剂的体外透皮性能.结果:优选得到的雪总碱柔性脂质体处方为:加药量11.7 mg,脂固比7.5∶1,脂表比62∶38,水化时间10 min,柔性脂质体外观为球形或类球形,包封率为(61.38±3.89)%,粒径为(56.27±0.75)nm,Zeta电位为(-27.50±0.28)mV,PDI值为(0.225±0.009).优选得到的柔性脂质体凝胶膏剂处方为:6.24%Viscomate NP 700、19.86%高岭土、23.17%甘油、4.96%PVP、42.18%柔性脂质体溶液、3.59%甘羟铝.体外透皮结果表明,雪总碱柔性脂质体凝胶膏剂中药物的48 h累积渗透率是普通凝胶膏剂的3.8倍.结论:将雪总碱包封于柔性脂质体制成凝胶膏剂,可显著提高药物透皮速率,有望作为新型给药载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雪上一枝蒿生物碱可溶性微针制备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制备雪上一枝蒿生物碱可溶性微针.方法 离心注模法制备可溶性微针.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硫酸软骨素用量、PVP K120 用量、40%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刺孔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考察形态、穿刺性能、含药量、体外透皮性能.结果 最优处方为硫酸软骨素用量 123 mg,PVP K120 用量 298 mg,40%乙醇用量 2.4 mL,刺孔率为 98.3%.可溶性微针为黄色正方形贴片,针体呈圆锥形,可刺穿铝箔和大鼠皮肤,含药量为(0.94±0.025)mg.可溶性微针组 24h内累积渗透率为 91.4%,明显高于凝胶膏剂组,渗透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 雪上一枝蒿可溶性微针机械强度较好,可实现药物的有效经皮递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岭南有毒中草药精准识别质谱数据库及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目的:建立岭南有毒中草药特征性化学成分的精准识别质谱数据库及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色谱柱为Poroshell 120 SB-C18(100 mm×2.1 mm,2.7 μm),以 0.1%甲酸水溶液(含 5 mmol·L-1 甲酸铵,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1 min,10%B;1~12 min,10%~70%B;12~22 min,98%B),流速为 0.3 mL·min-1,柱温为 35℃,以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检测,离子源为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模式,根据毒性成分的离子对信息、保留时间、检出限建立高通量定性定量数据库.结果:采用所建立的岭南有毒中草药精准识别质谱数据库及快速检测方法,开展毒性中草药中毒应急检验,检出钩吻、洋金花、雪上一枝蒿等毒性中草药的特征毒性成分,对粉末、药酒等不同状态、不同剂型的样本均适用.结论: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快速、灵敏,筛查数据库数据准确,适合中药及中成药中毒性成分的定性定量检测,可为进一步开展中药材风险评估和药物警戒提供支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1
-
雪上一枝蒿多糖组分XP-10体内外免疫调节作用及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研究雪上一枝蒿多糖组分XP-10 体内外免疫调节作用及初步效应机制,为雪上一枝蒿多糖的应用和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构建体外小鼠脾淋巴细胞模型,分别采用ConA、LPS和anti-CD3 抗体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MTT法检测各组脾淋巴细胞的活力;ELISA法检测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IFN-γ、IL-2 和IL-6 水平.构建环磷酰胺诱导的体内免疫抑制模型,测定XP-10 对模型小鼠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MTT法检测各组脾淋巴细胞的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脾淋巴细胞Treg细胞(CD4+Foxp3+)表达水平.结果 XP-10 具有丝裂原活性,显著促进ConA和LPS诱导淋巴细胞增殖,且呈现显著的浓度依赖性关系(P<0.05).XP-10 在 250 μg/mL浓度下可促进anti-CD3 抗体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XP-10 药物干预显著促进细胞因子IFN-γ(P<0.05)和IL-6(P<0.05 或P<0.01)水平,然而对IL-2 的产生无明显的影响(P>0.01).XP-10 在 125 mg/kg剂量下能显著提高免疫抑制模型脾指数和胸腺指数(P<0.05),提高免疫抑制模型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功能,下调Treg细胞(CD4+Foxp3+T细胞)比例(P<0.05).结论 中药雪上一枝蒿多糖组分XP-10 在体内外均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活性,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因子IFN-γ分泌和下调Treg细胞表达有关,其可能在抗肿瘤免疫辅助用药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雪上一枝蒿多糖调控调节性T细胞抑制肝癌肺转移机制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研究雪上一枝蒿多糖组分XP-10 在原发性肝癌肺转移的抑制效应及其作用机理,为雪上一枝蒿多糖肿瘤免疫疗法及南药植物资源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构建H22 肝癌肺转移小鼠动物模型,随机分为病理模型组、XP-10 低剂量给药组(250 mg/kg)和XP-10 高剂量给药组(500 mg/kg),药物干预后,计数肝癌肺内转移灶数目;MTT法检测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的活力;流式细胞术检测脾淋巴细胞Th1(CD4+IFN-γ+)、Th17(CD4+IL-17A+)和Treg细胞(CD4+Foxp3+)表达水平.结果 XP-10 药物干预显著抑制肺转移灶数目(P<0.01),提高荷瘤小鼠淋巴细胞的活力(P<0.01);XP-10 低剂量(250 mg/kg)药物干预显著下调荷瘤小鼠CD4+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P<0.05),XP-10 药物干预对肝癌肺转移荷瘤小鼠淋巴细胞Th17 细胞比例和Th1 细胞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雪上一枝蒿多糖组分XP-10 能够显著抑制原发性肝癌的肺转移,其抑制效应部分通过下调与机体免疫反应负性调节机制相关的Treg细胞,并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增强抗肿瘤免疫的机制而实现.为中药雪上一枝蒿的多糖抗肿瘤免疫临床疗法提供了一定的现代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金不换与雪上一枝蒿不同比例配伍的减毒增效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金不换水提物(WVBF)配伍雪上一枝蒿总生物碱(CFA)的解毒作用及对药效的影响.方法:建立斑马鱼心血管模型,评价心血管毒性;上下法测小鼠不同比例CFA-WVBF的半数致死量(LD50);以热板法和扭体法比较CFA-WVBF 1∶2和1∶5配伍组对小鼠中枢和外周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在心血管毒性评价实验中,单药CFA除了200 mg·L-1组外,别的质量浓度组对斑马鱼心率都没有影响,不诱发斑马鱼心律不齐,CFA 66.6,200 mg·L-可诱发斑马鱼毒性表型(P<0.05).在不同配伍组心血管毒性评价实验中,除了CFA-WVBF 1:5配伍组,别的实验组都诱发明显的心血管毒性表型(P<0.05).CFA-WVBF 4个不同比例(5∶1,2∶1,1∶2,1∶5)的LD50依次增加,都高于单独CFA的LD50 (P <0.05).在中枢镇痛实验中,CFA-WVBF按1∶2和1∶5配伍组均可提高小鼠的舔足痛阈值,其中按CFA-WVBF 1:2混合给药组(20 mg·kg-1)的镇痛率比单独给予CFA(20 mg·kg-1)和阿司匹林组(200 mg·kg-1)的镇痛率要高(P<0.05),而在给药90 min时1∶2配伍组的镇痛率与CFA组接近,都高于阿司匹林组(P<0.05),说明CFA-WVBF 1∶2配伍组有减毒存效作用,按1∶5给药的镇痛率比单独给CFA明显增高,在30,60,90 min也逐渐增加(P<0.05),说明CFA-WVBF 1∶5配伍组有减毒增效和延效作用.在外周镇痛方面,各配伍给药组均能有效抑制冰乙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其中CFA-WVBF 1∶2配伍组的扭体抑制率低于单独给予CFA组(P<0.05);CFA-WVBF1∶5配伍组的扭体抑制率略高于CFA组(P<0.05).表明在外周镇痛方面,CFA-WVBF1∶2配伍组有减毒减效作用,CFA-WVBF 1∶5配伍组有较弱的减毒增效作用.结论:CFA-WVBF配伍可以减轻CFA诱发的斑马鱼心血管毒性和小鼠急性毒性,CFA-WVBF 1∶2,1∶5配伍组可以提高中枢镇痛效应,CFA-WVBF 1∶5配伍组还可以增加外周镇痛作用,因此CFA-WVBF 1∶5配伍组减毒增效作用最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含乌头碱中成药临床安全用药风险评估量表的构建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2023/8/6
含乌头碱中成药是临床安全合理用药的重点,此类药品多含有川乌、草乌附子或雪上一枝蒿,以祛风除湿或温中补阳为功效,需要严格遵照适应症和用法用量使用.但此类药品种类繁多,不仅部分中西医师对于药品性效特征不了解,而且还时常存在多科室联合用药的情况,增加了乌头碱中毒的风险.该文在前期研究基础上,将近2年的含毒中成药处方点评和用药宣教工作经验提炼为“辨证-辨量-辨毒”3个核心要素,并采用客观化、标准化的评价方式,以虎力散胶囊和祛风止痛胶囊为例,构建包含3类9项36个指标的风险评估数字量表,实现对于含乌头碱中成药治疗方案的治疗风险预估和治疗现状评估.以现有上述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案例报道的验证显示,该风险评估量表可以提示药物治疗方案的风险,标识药物治疗现状的风险等级.为科学、客观地评价含毒中成药的临床用药安全性提供了方法学范例,也有助于不熟悉中医药理论的医师和药师快速掌握含毒中成药合理使用的关键环节和风险防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