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双柏凝胶贴膏剂基质处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优化双柏凝胶贴膏剂基质处方.方法 2021年10月至2022年7月以感官评价、膜残留性、初黏力、持黏力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凝胶贴膏剂处方中甘氨酸铝、聚丙烯酸钠、甘油、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用量比例.结果 凝胶贴膏剂最优基质处方,甘氨酸铝:聚丙烯酸钠:甘油:聚乙烯吡咯烷酮为0.11∶2.33∶11.70∶1.93,所得凝胶贴膏剂涂展均匀、可反复揭贴10次以上、初黏力和持黏力符合要求.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准确,可用于双柏凝胶贴膏剂处方优化,具有借鉴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复方藤芷凝胶贴膏剂制备工艺及透皮主要成分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为复方藤芷膏开发新剂型,并考察其透皮主要成分.方法 以凝胶贴膏剂基质的感官评价、初黏力、持黏力为综合指标,以NP-700、甘羟铝、EDTA-2Na、甘油、PVPK-90、酒石酸、纯化水的使用量作为课题的主要考察因素.依次采用单因素设计实验法和正交设计实验法在不同材料用量配比下优选凝胶贴膏剂的最佳基质配方.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源-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UPLC-ESI-QTOF-MS/MS),采用垂直Franz扩散池法进行透皮实验,检测复方藤芷凝胶贴膏剂的透皮主要成分并确定.结果 复方藤芷凝胶贴膏剂的最佳配方为NP-700 4.0 g,甘羟铝 0.5 g,EDTA-2Na 0.2 g,二氧化钛 2.0 g,甘油 40 g,PVPK-90 5.0 g,酒石酸 0.7 g,纯化水50 g,载药含量10%.透皮结果初步鉴定出3个化合物,包括大黄素、盐酸小檗碱及欧前胡素.结论 研究所得复方藤芷凝胶贴膏剂膏体均匀,表面光滑,易于涂布.成型后具有优良的初始黏力和保持黏力,易剥离,无残留,保湿性好,对皮肤无刺激性和致敏性.透皮成分的确定为寻找其药效物质基础及进一步建立全面的质量控制方法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消癥止痛凝胶贴膏指纹图谱及体外释放度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建立评价消癥止痛凝胶贴膏制备工艺重现性的方法。方法:采用指纹图谱技术及体外释放度试验对消癥止痛凝胶贴膏制备工艺的重现性进行评价。采用HPLC法建立消癥止痛凝胶贴膏的指纹图谱,色谱柱为Agilent HC-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 ml/min;柱温25 ℃;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建立HPLC法测定延胡索乙素含量的方法,并采用垂直式Franz扩散池法考察其体外释放度。结果:10批消癥止痛凝胶贴膏与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均在0.95以上;消癥止痛凝胶贴膏中延胡索乙素24 h累积释放量为0.23 mg,8 h累积释放率为91.54%,且6份样品各时间点的 RSD值均<3%。 结论:应用指纹图谱技术及体外释放度建立了消癥止痛凝胶贴膏制备工艺重现性的评价方法,可为贴膏剂制备工艺重现性的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五味甘露自发热凝胶贴的制备及抗炎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水凝胶基质配方进行优化,并进行热源复合,制备五味甘露自发热凝胶贴并评价其抗炎作用.方法:通过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化五味甘露凝胶贴的基质处方,并以流变学指标和感官指标作为评价标准,以甘羟基铝、吐温80、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用量为考察因素,对五味甘露凝胶贴的基质处方进行优化.采用小鼠耳廓肿胀炎症模型评价五味甘露自发热凝胶贴的抗炎效果.结果:筛选的五味甘露自发热凝胶贴的基质处方为:7.5%聚丙烯酸钠NP800,0.26%甘羟基铝,0.05%二乙胺四乙酸钠,4.6%滑石粉,0.38%二氧化钛,37.52%甘油,1.69%羧甲基纤维素钠,2.35%吐温80,0.28%酒石酸,42.87%水,五味甘露干粉含量为2.5%.五味甘露自发热凝胶贴治疗小鼠耳廓肿胀具有显著的疗效.结论:优化后制备的五味甘露自发热凝胶贴可以解决软膏剂水凝胶贴黏附力差、药物渗透性弱、使用不便等问题.同时对小鼠耳廓肿胀炎症模型的治疗作用优于不复合热源的五味甘露凝胶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骨伤跌打康复凝胶贴膏剂处方优选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优选骨伤跌打康复凝胶贴膏剂处方.方法 以制剂的初黏力、持黏力、综合感官评分的归一化值为评价指标,以聚丙烯酸钠、甘羟铝、聚维酮K90、酒石酸、甘油、中药粉用量为影响因素,采用Plackett-Burman试验和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选制剂处方,并验证.结果 该凝胶贴膏剂制备工艺的关键因素为聚丙烯酸钠、甘羟铝、聚维酮K90 的用量,最优处方配比为聚丙烯酸钠 5.5g、聚维酮K90 2.9 g、甘羟铝 0.2g.制得 3 批制剂的平均归一化值为 0.804 4,与理论值(0.817)接近(RSD为 1.90%).结论 优化处方后的制剂外观均匀,黏性良好,符合凝胶贴膏剂的质量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雪上一枝蒿生物碱可溶性微针制备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制备雪上一枝蒿生物碱可溶性微针.方法 离心注模法制备可溶性微针.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硫酸软骨素用量、PVP K120 用量、40%乙醇用量为影响因素,刺孔率为评价指标,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处方,考察形态、穿刺性能、含药量、体外透皮性能.结果 最优处方为硫酸软骨素用量 123 mg,PVP K120 用量 298 mg,40%乙醇用量 2.4 mL,刺孔率为 98.3%.可溶性微针为黄色正方形贴片,针体呈圆锥形,可刺穿铝箔和大鼠皮肤,含药量为(0.94±0.025)mg.可溶性微针组 24h内累积渗透率为 91.4%,明显高于凝胶膏剂组,渗透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 雪上一枝蒿可溶性微针机械强度较好,可实现药物的有效经皮递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消肿散"剂型优化的复方芙蓉叶凝胶治疗膝关节滑膜炎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前期研究证实,新型复方芙蓉叶凝胶膏剂治疗急性软组织肿胀具有良好的效果.目的:观察复方芙蓉叶凝胶膏剂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诊治的膝关节滑膜炎患者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试验组患者病患处进行复方芙蓉叶凝胶膏剂贴敷治疗,1次/d,12 h/次;对照组患者病患处进行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涂抹治疗,2次/d.治疗28 d后,对比两组患者目测类比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膝关节滑膜厚度及综合疗效.结果与结论:①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7,14,28 d后的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7,14,28 d后的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患者治疗28 d后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试验组治疗28 d后的SF-36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④试验组治疗28 d后的膝关节滑膜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⑤结果表明,与采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相比,新型复方芙蓉叶凝胶膏剂可以更好地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减少滑膜增生、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鱼腥草挥发油-尼古丁水凝胶膏剂基质配方的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优化鱼腥草挥发油-尼古丁水凝胶膏剂的基质配方.方法 以酒石酸∶甘羟铝∶NP800、甘油∶丙二醇、糯米胶∶PVP K90、硅藻土用量及比例为影响因素,初黏性、持黏性、剥离强度、残留量、反复揭贴性的评分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基质配方.结果 最佳配比为酒石酸∶甘羟铝∶NP800∶甘油∶丙二醇∶糯米胶∶PVP K90∶硅藻土为0.10∶0.04∶1.6∶7∶3∶0.6∶0.4∶0.5,初黏性、持黏性、剥离强度、残留量、反复揭贴性评分分别为4.2、3.6、4.8、4.4、3.8.结论 鱼腥草挥发油-尼古丁水凝胶膏剂性能良好,易涂布,表面均匀,剥离无残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凝胶贴膏的制备及经皮透过性考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制备以草酸艾司西酞普兰为模型药物的薄型凝胶贴膏,研究药物体外经皮透过性.方法 以亲水性高分子材料制备交联型凝胶贴膏剂,以离体大鼠经皮肤透过速率及24 h累积透过量为指标,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凝胶贴膏剂的体外经皮透过性.结果 乙二胺促进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的经皮透过作用最为显著.所制备的薄型凝胶贴膏的含膏量为传统型凝胶贴膏的1/3,初黏力大,且药物的体外经皮透过量高;不同背衬层对艾司西酞普兰凝胶贴膏的初黏力及经皮透过性无显著影响.结论 薄型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凝胶贴膏的研发具有重要意义,乙二胺可作为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凝胶贴膏的经皮透过促进剂以提高药物的经皮透过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星点设计优选归红活血凝胶膏剂基质处方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优化归红活血凝胶膏剂的基质处方.方法:采用单因素考察法考察各个因素对基质性能的影响.选择影响最大的3个因素作为星点设计的考察因素,以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进行实验预测最优处方,并进行验证.结果:归红活血镇痛凝胶膏剂基质的最佳配比为:NP-700 2.38 9,PVP-K90 2.25 9,甘羟铝1.0g,酒石酸0.15g,EDTA 0.025 9,高岭土2g,甘油19g,1.2-丙二醇8 9,CMC-Na红花水提溶液43 9,中药浸提物10 9.结论:按最佳基质处方配比制备的凝胶膏剂外观平整光滑,黏度适中,皮肤追随性好,性能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