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组SARS-CoV-2 Omicron变异株S1蛋白的表达及免疫原性评价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构建表达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Omicron BA.1变异株S1蛋白的真核表达载体,在CHO-K1细胞中进行表达,评价其免疫原性,并对佐剂和抗原剂量进行研究.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UCOE-Omi-S1,转染至CHO-K1工程细胞中进行表达和纯化,通过SDS-PAGE和Western blot法实验鉴定重组S1蛋白.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12组,即 PBS组,无佐剂组(高、中、低剂量组),铝盐佐剂对照组,MF59佐剂对照组,铝盐佐剂实验组(高、中、低剂量组),MF59佐剂实验组(高、中、低剂量组),将按照分组要求配比的溶液经小鼠肌内注射3次,间隔14天,每2周尾静脉采血,末次免疫30天后取血分离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抗体水平,并和SARS-CoV-2原型株的假病毒和SARS-CoV-2 Omicron BA.1变异株的假病毒进行假病毒中和实验.结果 目的蛋白在CHO-K1工程细胞表达后可分泌到培养上清中,在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0kDa处可见1条特异性蛋白表达条带,经Western blot法鉴定为Omi-S1蛋白.铝盐佐剂组和MF59佐剂组免疫诱导效果优于无佐剂组,铝盐佐剂组和MF59佐剂组免疫诱导效果相差不大,但MF59佐剂起效快;高、中、低剂量组的免疫诱导效果在第8周相差不大,但高剂量组起效快.假病毒中和实验表明,MF59佐剂实验组针对Omicron变异株的中和抗体水平高于铝盐佐剂组.结论 本研究所构建的Omicron S1重组蛋白免疫原性良好,在小鼠体内产生了良好的体液免疫应答,并诱导高水平的对抗SARS-CoV-2假病毒的中和抗体,对佐剂和抗原剂量初步研究,结果显示,10μg以下抗原剂量搭配MF59佐剂可获得较好的免疫效果.本研究为SARS-CoV-2变异株的重组蛋白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8F-fallypride的全自动化合成及microPET/CT显像效果评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建立(S)-(-)- N-(1-烯丙基吡咯烷-2-氨基甲基)-5-(3-[ 18F]丙基)-2,3-二甲氧基苯甲酰胺( 18F-fallypride)的全自动化合成方法,探讨其microPET/CT显像及生物分布。 方法:采用AIO合成模块、一次性卡套和试剂盒自动化合成 18F-fallypride,经组合柱(HLB+中性氧化铝柱)纯化得到终产物,测定其放化纯及产率。建立帕金森病(PD) ICR模型小鼠及SD模型大鼠,观察 18F-fallypride在24只PD模型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另取12只SD大鼠(模型组6只、对照组6只)行microPET/CT显像,观察 18F-fallypride在各脑区的摄取。 结果:通过合成模块自动化合成的 18F-fallypride产率为(10±1)%( n=5,未衰减校正),总合成时间约40 min,放化纯>95%,在生理盐水和血清中室温放置120 min放化纯仍>95%。PD模型小鼠生物分布示 18F-fallypride主要经肾代谢,肝毒性小,脾摄取值低。MicroPET/CT显像示 18F-fallypride在脑部纹状体摄取明显,PD模型组SUV比值有低于对照组的趋势(5.00±0.93与6.53±1.96)。 结论:利用改进的多功能模块成功自动化制备 18F-fallypride,操作简便、合成产率稳定、质量控制结果符合使用标准,可满足后续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体系标准化生产的要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富集浓缩和核酸检测方法标准(WS/T 799-2022)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全球多个国家已建立基于污水流行病学的污水新冠病毒监测,而我国尚未建立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的标准检测方法。本标准给出了聚乙二醇沉淀法、铝盐混凝沉淀法和离心超滤法三种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富集浓缩方法,以用于生活污水、医疗机构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富集浓缩和核酸检测。本标准的制定对规范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检测、对保证污水中新型冠状病毒检测的科学性、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误诊为氟乙酰胺中毒的磷化氢中毒三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磷化氢中毒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进一步减少该病的误诊、漏诊率及病死率。方法:总结2018年我院小儿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误诊为氟乙酰胺中毒的磷化氢中毒病例3例,对3例患儿的临床特点、治疗情况及预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例患儿均以恶心、呕吐起病,以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为主,误诊为氟乙酰胺中毒。后经详细追问病史,确诊为磷化氢中毒。经过血液净化、维生素C、甲泼尼龙、磷酸肌酸以及必要的呼吸循环支持等治疗后,2例痊愈出院,1例临床死亡。结论:急性磷化氢中毒病死率高,对于婴幼儿,当家长提供磷化铝或磷化锌等毒物接触史或可疑接触史时,要注意是否发生磷化氢中毒,并尽早给予血液净化治疗,为救治患儿争取时间,改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2023年重庆市城市污水新冠病毒监测结果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为了弥补传统大规模人群监测的不足,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提供预警信号,重庆市自2023年起开展城市污水新冠病毒监测工作。方法:新冠病毒"乙类乙管"后,选择了重庆主城4个区5个有自动样本采集设施的污水处理厂作为监测点,每周每个污水处理厂各采集2份污水,用铝盐沉淀法进行富集浓缩,应用多重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新冠病毒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2023年1月16日至12月31日累计监测城市污水496份,其中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285份,总检出率57.46%。第3~5周、18~21周、40~47周新冠病毒检出率均为100.00%。城市污水中新冠病毒核酸浓度在第18周达到高峰,随后开始下降,进入低水平、波动流行期,污水监测新冠病毒核酸日均浓度与传染病监测系统显示的每日新增新冠感染者数、发热门诊新冠阳性检出率的变化趋势基本吻合。结论:重庆市城市污水中新冠病毒的检出率较高,尤其是4~5月份,污水监测可以间接反映新冠病毒感染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热休克蛋白90通过RIP1/RIP3/MLKL通路参与铝致小鼠神经细胞程序性坏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HSP90)是否通过相互作用蛋白1(RIP1)/相互作用蛋白3(RIP3)/混合系激酶区域样蛋白(MLKL)通路参与麦芽酚铝[Al(mal) 3]致C57BL/6小鼠神经细胞程序性坏死并致小鼠空间记忆能力损伤。 方法:于2022年3月,随机将32只C57小鼠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小鼠8只,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20、40、80 μmol/kg Al(mal) 3染毒每周注射5 d,停药2 d,共60 d。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小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尼氏染色观察小鼠脑组织病理形态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海马组织及用siRNA干预Hsp90基因细胞中RIP1、RIP3、MLKL、HSP90的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水迷宫实验中,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组小鼠穿越平台的次数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9.50, P=0.023),各剂量组间穿越平台的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剂量组小鼠海马神经细胞数量减少,排列紊乱,尼氏小体减少。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小鼠海马组织中RIP1蛋白表达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高剂量组小鼠海马组织中RIP3、MLKL、HSP90蛋白表达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siRNA干预降低HSP90蛋白表达量后,Al(mal) 3组HSP90、RIP1、RIP3、MLKL蛋白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HSP90可能通过RIP1/RIP3/MLKL通路参与Al(mal) 3致C57小鼠神经细胞程序性坏死并致小鼠空间记忆能力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内毒素促进调节性T细胞增殖预防哮喘炎症反应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提前给予脂多糖(LPS)对支气管哮喘(哮喘)预防的作用及相关免疫机制,为哮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提前用LPS处理BALB/c背景6~8周小鼠,然后用卵清蛋白(OVA)联合铝佐剂诱导小鼠哮喘模型,阴性对照组用无菌生理盐水,分为以下4组:LPS给药1次组(LPS1组),LPS给药2次组(LPS2组),阴性对照组(NS组),OVA组。通过肺功能检测气道阻力、肺组织病理染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分类细胞计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Th2型细胞因子及白细胞介素6(IL-6)、IL-10,流式细胞术测肺组织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等方法探索LPS对哮喘有无预防作用。结果:LPS预处理小鼠在OVA诱导后,肺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过碘酸-希夫染色提示炎症减轻,炎细胞浸润减少,肺组织匀浆IL-5、IL-6、IL-13降低,LPS2组IL-10及Treg比例增高,与OV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PS通过减少Th2型细胞因子及刺激Treg细胞增殖减轻OVA诱导的哮喘炎症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体外膜肺氧合联合血液净化抢救磷化铝中毒致心搏呼吸骤停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磷化铝(Aluminium phosphide,AIP)是一种广谱性熏蒸杀虫剂,片剂为带有白色斑点的灰黑色固体,粉剂外观呈灰绿色,广泛用于粮食仓储。磷化铝在干燥条件下性质稳定,但易潮解,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后会释放出磷化氢,磷化氢对人体具有明显的毒副作用。一项对安徽阜阳地区8年内磷化铝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磷化铝中毒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口服自杀患者占有重要比例,口服中毒的病死率高于吸入性中毒,自杀中毒的病死率高于意外因素导致的中毒 [1]。磷化铝毒性剧烈,目前磷化铝中毒缺乏有效的解毒剂,文献报道磷化铝中毒病死率高达70% [2],且多在多在入院后4~27 h内死亡 [3]。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12例急性磷化氢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随访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急性磷化氢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并随访评估患者预后情况。方法:于2022年5月,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12例经呼吸道吸入磷化氢中毒患者进行分析,中毒患者采取综合的对症支持治疗,在出院3个月后重新评估患者中毒症状、肺功能及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的变化。结果:12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呼吸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伴氧合障碍。经治疗后中毒症状好转,随访发现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留症状。肺功能检查示患者气道阻力增加,且部分患者乙酰甲胆碱气道激发试验呈阳性。部分患者头颅MRI示双侧额叶存在小缺血灶。结论:急性磷化氢中毒患者表现为呼吸系统和中枢系统损害,且出院3个月后存在残留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饮水和食物中可溶性硅酸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硅曾经被认为是生物惰性元素,但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其对人体健康具有重要价值。可溶性硅酸是硅的人体可利用形式,本文综述了饮食中的可溶性硅酸在人体的吸收、分布和代谢特点,以及它们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进展。现有资料显示饮食中可溶性硅酸在预防骨质疏松、维持血管健康、改善老年痴呆和多发性硬化症等方面具有较多支持证据。其独特的对生物大分子的交联能力以及对有毒元素铝的拮抗作用是其发挥作用的关键。人类生命早期对硅具有强烈需求,老年人体内硅水平普遍降低,提示孕妇和老年人群需注意可溶性硅酸的摄取。建议加强饮食可溶性硅酸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并逐步完善相关营养卫生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