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GIS技术的陕西省农村饮用水中六价铬污染状况及其健康风险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了解陕西省农村饮用水中六价铬分布特征及其人体健康风险.方法 于2019年4-5月在陕西省关中地区、陕南地区和陕北地区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250处农村供水工程,采集并检测农村饮用水中六价铬的浓度.利用GIS技术分析六价铬分布特征,通过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居民致癌性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 共采集250份水样,六价铬浓度范围为未检出~0.138,中位数为0.007 mg/L,合格率为91.2%.关中地区、陕南地区和陕北地区农村饮用水中六价铬的浓度范围分别为未检出~0.138、未检出~0.035和未检出~0.120mg/L.陕北地区农村饮用水中六价铬浓度(中位数为0.018 mg/L)最高>关中地区(中位数为0.007 mg/L)>陕南地区(中位数为0.002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陕南地区农村饮用水样品合格率(100.0%)>关中地区(93.3%)>陕北地区(8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陕北地区农村饮用水中六价铬的致癌风险>关中地区>陕南地区,且陕南地区农村饮用水中六价铬的致癌风险在EPA推荐的可接受范围内;另外,成人经饮水途径所引起六价铬的致癌风险小于儿童.空间插值分析发现饮用水中六价铬引起的致癌性健康风险在陕北地区和关中地区的部分地区较高,在陕西省呈现西北高、东南低分布.结论 陕西省农村饮用水六价铬分布特征呈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健康风险评价模型提示部分地区居民有潜在健康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砷、镉、铬肾毒性拮抗物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砷、镉、铬属于环境中类金属或金属肾毒性污染物。研究发现,营养素、生物活性大分子、草本植物及其提取物、临床药物及化合物对砷、镉、铬化合物导致的实验动物肾损伤具有明显的拮抗效应,能够有效逆转肾小球滤过功能下降,减轻肾小管组织的氧化应激和组织病理损伤,改善血清和尿液中的肾损伤生物学标志水平。文中对近年来各类物质拮抗砷、镉、铬肾毒性实验效应及其分子机制进行阐述,为肾毒性拮抗剂的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典型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氟斑牙流行程度与饮用水源化学元素组成的空间关联性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氟斑牙流行程度与饮用水源化学元素组成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关联性。方法:2022年基于贵州省CDC氟斑牙流行程度的调查资料,在典型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区域采集274份原有地表饮用水源,测定水中氟、钙、镁、铝、钛、铬、锰、铁、镍、铜、锌、砷、硒、钼、镉、钡、铅17种元素的含量;应用Moran's I指数、Getis-Ord Gi*热点分析饮用水中化学元素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以及各元素在局部区域上聚集程度,并与该区域氟斑牙流行程度进行关联分析。 结果:除铜、锌、镉元素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指数为负值外,其他元素均为正值;氟、钙、铝、钛、砷、钼、镉、铜元素在东南部低海拔地区呈高值聚集;镁、钡、铅、铬、锰、铁元素主要在中部海拔地势过渡区聚集,锌、硒元素则主要聚集在西南部高海拔地区;水源中锌、硒元素与氟斑牙流行程度呈显著正相关( P<0.05),而氟、镁、铝、钛、砷、钼、镉、钡、铅元素与之呈显著负相关( P<0.05)。氟、钙、铝、钛、砷、钼元素在东南部地区及锰、铁、钡元素在中部地区呈高-高聚集,为疾病高发的热点聚集区,而氟、铝、锰、钼、镉、钡元素在西部地区呈低-低聚集,为氟中毒发病率较低冷点聚集区。 结论:地表饮用水源中人群氟暴露风险非常低,但燃煤污染型地方性氟中毒地区饮用水源化学元素含量具有明显的空间地域分布特征,且与氟斑牙的流行程度存在显著的空间聚集效应,可能对氟斑牙的发生与流行程度起协同或拮抗效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2020年济南市两区大气PM2.5中11种元素浓度特征及慢性健康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了解2020年济南市大气PM2.5中元素的浓度特征,评估其健康风险.方法 于2020年每月7 d在济南市两区(市中区和历城区)分别设置大气PM2.5采样点,分析11种元素的浓度特征.采用《化学物质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技术指南》的方法计算元素的慢性健康风险.结果 2020年11种元素中,铝、锰、铅3种成分浓度较高,合计占90%以上.铬、砷、镉致癌风险中位数均超过1.0×10-6;锰有10.84%(市中区)和19.28%(历城区)非致癌风险超过1.0,砷有3.61%(市中区)的非致癌风险超过1.0.结论 2020年济南市大气PM2.5中铬、砷、镉、锰的浓度及慢性健康风险仍较高,建议在今后的大气污染溯源中进一步加强对非交通源的识别与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海口市城区2021-2022年大气PM2.5中主要重金属构成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探析海口市大气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中主要重金属构成特征,并评估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方法 于2021-2022年逐月在海口市典型城区采集环境大气PM2.5样品,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测量样品中砷(As)、镉(Cd)、铬(Cr)、铅(Pb)、锰(Mn)、镍(Ni)、铜(Cu)、钒(V)、锌(Zn)9种重金属元素浓度,并结合健康风险模型进行健康风险评价.结果 2021-2022年海口市大气PM2.5质量浓度为(20.506±13.054)μg/m3,范围为4.000~64.000μg/m3.PM2.5浓度呈现明显季节变化:冬季最高,秋、春季次之,夏季最低.9种重金属元素的总浓度范围为0.030~138.000 ng/m3,Zn、Mn、Pb含量最高,且在秋、冬两季表现较为突出.富集因子(enrichment factor,EF)分析表明Cd、Zn中度富集(10
Cd>Cr>As>Pb>V>Zn>Cu>Ni,总非致癌风险指数(total non-carcinogenic hazard index,HI)为0.171~0.361.Cr、As、Cd和Ni4种具有致癌效应的重金属元素呼吸摄入终生增量致癌风险值(incremental lifetime carcinogenic risk,ILCR)范围为2.911×10-7~1.558×10-5,ILCR依次降低;总致癌风险指数(total carcinogenic risk index,TR)为1.502×10-5~3.169×10-5,HI和TR风险强度大小依次为儿童>成年男性>成年女性.结论 海口市城区大气PM2.5平均浓度低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的24h平均浓度一级限值(35μg/m3),但与2021年WHO推荐控制标准(15μg/m3)还有一定差距.PM2.5中检测的9种重金属元素非致癌健康风险均不显著,但Cr和As具有潜在致癌风险,且对儿童的风险较其他人群更为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合肥市2018-2022年大气PM2.5中金属和类金属元素来源解析及健康风险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 了解合肥市大气PM2.5中金属和类金属污染水平,分析其来源和评估对人群健康影响.方法 利用石英滤膜采集2018-2022年合肥市大气PM2.5,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TCP-MS)测定石英滤膜中铝(Al)、铬(Cr)锰(Mn)、镍(Ni)、砷(As)、硒(Se)、镉(Cd)、锑(Sb)、铊(Tl)、铅(Pb)等10种金属和类金属元素含量;采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污染来源解析;利用健康风险模型评估4种致癌元素As、Cd、Cr、Ni和5种非致癌元素Pb、Mn、Se、Al、Sb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结果 合肥市大气PM2.5中10种金属和类金属元素含量的年平均浓度为Al>Pb>Mn>As>Se>Sb>Ni>Cr>Cd>Tl,各元素平均浓度呈冬春高、夏秋低的季节性变化,大部分元素年度平均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污染来源分为包括燃煤、交通和工业生产的混合污染源、以地壳元素Al元素为代表的自然源和工业活动污染源三种;致癌和非致癌元素经呼吸途径对暴露人群的年均超额危险度在4.22 ×10-15~1.67 ×10-7之间,较人群可接受的危险度水平(10-6)低.结论 合肥市PM2.5中被测元素主要来源有混合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以及自然源三类,9种元素的年均超额危险度远低于可接受的危险度水平(小于10-6),均处于可接受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不同含铬废水对薏苡人工湿地残根分解及铬化学形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7/6
为探讨生活污水与营养液两种不同的水源对六价铬[Cr(Ⅵ)]污染人工湿地残根分解及铬化学形态转化的影响,该研究通过构建微型薏苡人工湿地处理含铬废水[分别以生活污水(DWS)和1/2 Hoagland营养液(HNS)配制含0、20、40 mg·L-1Cr(Ⅵ)的配制液作为模拟含铬废水],采用埋根分解法,研究残根的分解动态,以及铬化学形态转化规律.结果表明:(1)20、40 mg·L-1 Cr(Ⅵ)胁迫下,薏苡的生长均受到抑制,HNS处理株高和茎径均大于DWS处理,但HNS处理的株高和茎径受Cr(Ⅵ)抑制程度大于DWS处理.(2)薏苡残根分解速率随Cr(Ⅵ)处理浓度的提高而降低,HNS处理残根分解速率大于DWS处理.分解60 d后,DWS处理条件下,20、40 mg·L-1 Cr(Ⅵ)处理残根铬含量比埋根初期分别降低了 11.70%、8.09%,HNS处理下分别下降了 15.80%、18.42%.20、40 mg·L-1 Cr(Ⅵ)处理薏苡残根的残渣态铬占比均随埋根时间的延长而降低,而乙醇提取态铬和去离子水提取态铬占比增大,醋酸结合态铬占比则显著增大.(3)残根分解初期,HNS和DWS处理出水中的COD、TN、NH4-N以及总铬含量均有提高,而后降低,变化趋势与残根分解进程一致,HNS处理人工湿地对废水中铬的去除效率更高.该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湿地植物收割后,根系分解可短时间内提高出水中铬含量,适当改善污水中营养状况,可以促进残根分解和湿地对铬的去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2022年珠三角4个城市PM2.5污染中金属元素吸入途径的健康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广东省珠三角城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污染特征及PM2.5中金属元素吸入途径的健康风险.[方法]2022年在广州、深圳、佛山及珠海市等4个市10个区设置10个PM2.5监测点,每月连续7 d采集空气样品进行PM2.5质量浓度及PM2.5中12种金属元素成分分析.通过经典"四步法"对空气中PM2.5金属元素与健康影响的致癌风险(CR)、慢性非致癌风险的评估.在CR评估中结合金属元素年龄敏感特征,引入年龄敏感因子,分析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结果]共采集样品818份,珠三角4个城市PM2.5年均浓度(最小值~最大值,标准差)为30.17(1.00~166.00,21.06)μg·m-3,低于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浓度限值.4个城市PM2.5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海的珠海、深圳市浓度低于广州和佛山市.4个城市月均浓度,最低是7月13.70(4.00~34.00,5.93)μg·m-3,最高是1月57.73(14.00~146.00,27.96)μg·m-3.日平均浓度超过二级浓度限值的共29 d,主要分布在1、11月.PM2.5中元素的年均质量浓度铝(Al)>锰(Mn)>铅(Pb)>砷(As)>镍(Ni)>铬(Cr)>硒(Se)>锑(Sb)>镉(Cd)>铊(Tl)>铍(Be)>汞(Hg).AS、Mn具有人群慢性非致癌风险,Cr、As、Cd、Be、Ni存在人群CR.[结论]珠三角4个城市PM2.5污染水平低且有差异性,临海城市低于非临海城市,全年呈先降后升的特征.4个城市PM2.5中金属元素除Be、Ni外质量浓度排序基本相同.PM2.5中As、Mn显示有一定程度的慢性非致癌风险,As、Cr、Cd、Ni、Be存在一定程度的CR.4个城市均须采取有效干预措施,继续加强空气中Cr、As、Cd、Mn的污染管控和健康防护,控制空气污染导致的健康负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2021年西北地区某市饮用水中3种金属及类金属的暴露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2024/6/1
目的 掌握西北地区某市饮用水中3种金属及类金属的暴露状况及通过饮用水途径对人体造成的健康风险,为饮用水的健康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2021年西北地区某市集中式供水工程供水范围设置114个监测点并分别于枯水期、丰水期各采集114份水样开展水质监测,按照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对水中3种金属及类金属的浓度进行达标评价,应用美国环境保护局(U.S.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US 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进行致癌风险评估.结果 共监测水样228份,达标率为100.00%.3种金属及类金属的浓度中位数As为0.50x10-5 mg/L、Cd为0.25×10-5 mg/L、Cr6+为2.00×10-5 mg/L,致癌健康风险水平从大到小依次为Cr6+>As>Cd,Rc为3.77×10-5.As的浓度水平和健康风险水平枯水期>丰水期,Cr6+的浓度水平和健康风险水平丰水期>枯水期;As、Cr6+的浓度水平和健康风险水平均为二次供水>末梢水>出厂水;Cd的浓度水平和健康风险水平地表水>地下水.不同水样类型、不同水期之间Cd的浓度水平和健康风险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水源类型之间As、Cr6+的浓度水平和健康风险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西北地区某市饮用水中3种金属及类金属含量均达标,致癌总风险值为10-5数量级,处于可接受范围.致癌健康风险最高的为Cr6+,其次是As,提示某市在今后的饮用水污染防治中要重视Cr6+、As对人群健康的潜在危害,加强饮用水监测和评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
-
电焊工金属混合暴露与肺功能关联:基于多污染物统计模型
编辑人员丨2024/4/27
[背景]电焊工接触含多种金属的电焊烟尘引起肺功能下降,既往研究多集中于单一金属与肺功能间的关联,较少关注到金属混合暴露的肺功能健康损害.[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电焊工尿液和血液中多种金属浓度与肺功能指标间的关联,探讨影响肺功能的关键金属成分,为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上海市某造船厂电焊工和对照组工人进行问卷调查、肺功能检测,并收集尿液和血液样本.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尿液和血液中钒、铬、锰等 12种金属浓度.Spearman相关用于分析血液、尿液中金属间的关联性.应用多重线性回归、加权分位数之和回归(WQS)和贝叶斯核机器回归(BKMR)剖析金属混合暴露与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用力肺活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 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 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和一秒率(FEV1/FVC)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 445名工人,焊工组 322人(72.36%),对照组 123人(27.64%),总人群平均年龄为(37.64±8.80)岁,87.19%为男性.电焊工尿镉(0.88 vs 0.58 μg·L-1)以及血铬(5.86 vs 5.06 μg·L-1)、锰(24.24 vs 21.38 μg·L-1)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结果显示尿液和血液中金属元素间相关系数范围为-0.46~0.68.在校正混杂因素后,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提示电焊工尿钼与FVC、FEV1 间呈负相关;血钼与FVC、FVC%、FEV1、FEV1%以及血铜与FEV1/FVC间呈负相关.WQS结果表明电焊工血液、尿液金属混合浓度每增加 1个四分位数水平,FEV1、FVC分别平均下降 0.112 L、0.353 L,铜、锌、钒、锑等金属贡献较大.BKMR显示电焊工血液、尿液中金属浓度与FVC、FVC%、FEV1、FEV1%间呈下降趋势,单变量暴露反应-关系中血液、尿液钼浓度与FVC、FVC%、FEV1、FEV1 大致呈线性下降趋势;电焊工尿液中不同金属作用于FEV1%时,镉与锰、镍、钒间,钒与铁、钼、锌、铜间可能具有交互作用.[结论]多金属混合暴露引起电焊工肺功能下降,贡献较大的金属有钼、锑、铜和锌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