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舱室内颅脑爆震伤后大鼠血清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舱室内轻型颅脑爆震伤(bTBI)后早期相关血清生物标志物的变化。方法:起爆器引爆模拟舱室内的点爆源,建立舱室内爆炸冲击波致伤的大鼠bTBI模型。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和bTBI组(18只),bTBI组又分为3,24,72 h亚组,每亚组6只。爆炸过程中测量大鼠头部的冲击波压力变化;于bTBI后3,24,72 h观察爆后大鼠的一般状况;心脏穿刺取血,之后迅速断头取脑,对各组大鼠的脑组织行大体观察;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损伤情况;留取血清用于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αⅡ-血影蛋白分解产物-145(SBDP-145)和Tau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大鼠头部冲击波压力曲线最大峰值为(818.2±33.3)kPa,持续时间约为1 000 μs。爆后大鼠的活跃程度明显下降,被毛无光泽,食欲下降。大体观察可见脑组织明显肿胀,脑表面血管增粗,部分有少量的斑片状出血,但未见明显的脑挫裂伤。HE染色可见大鼠海马CA1区的部分神经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血清IL-6在bTBI 3,24,72 h亚组分别为(155.3±10.7)pg/ml、(171.3±25.3)pg/ml和(155.6±18.2)pg/ml,均较正常对照组[(116.3±7.3)pg/ml]明显升高( P<0.05);NSE在bTBI 3,24,72 h亚组分别为(12.0±1.0)ng/ml、(11.0±1.0)ng/ml和(11.0±1.2)ng/ml,均较正常对照组[(8.1±0.5)ng/ml]明显升高( P<0.05);S100-β在bTBI 3,24,72 h亚组分别为(71.9±10.7)pg/ml、(58.0±11.5)pg/ml和(56.5±12.2)pg/ml,均较正常对照组[(35.2±2.5)pg/ml]明显升高( P<0.05);SBDP-145在bTBI 3,24,72 h亚组分别为(29.4±2.8)ng/ml、(24.5±4.8)ng/ml和(20.7±2.1)ng/ml,仅bTBI 3 h亚组较正常对照组[(20.9±1.2)ng/ml]明显升高( P<0.05);Tau在bTBI 3,24,72 h亚组分别为(141.4±11.7)pg/ml、(189.5±28.2)pg/ml和(179.1±32.5)pg/ml,较正常对照组[(97.8±5.9)pg/ml]明显升高( P<0.05)。 结论:轻型bTBI大鼠的血清IL-6、NSE、S100-β、SBDP-145及Tau水平在早期呈不同程度上升,可为血清标志物用于轻型bTBI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36例的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2月30日至2020年2月24日武汉市肺科医院收治的13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死亡患者和同期治愈出院患者的年龄、血常规、炎症指标、肝功能、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等,并比较死亡患者入院时和死亡前的相关指标变化。统计学分析采用 t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或 χ2检验。 结果:13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死亡46例,年龄为(68.7±8.8)岁;治愈90例,年龄为(58.5±11.2)岁。治愈与死亡患者年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5.786, P<0.01)。死亡患者中26.1%(12/46)有吸烟史,63.0%(29/46)有高血压,30.4%(14/46)有糖尿病,28.3%(13/46)有心脏病,分别高于治愈组的12.2%(11/90)、31.1%(28/90)、11.1%(10/90)、2.2%(2/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4.164、12.750、7.821、21.033,均 P<0.05)。死亡患者从发病至死亡的病程为(23.59±8.55) d,其中45例(97.8%)以发热起病,42例(91.3%)伴有乏力,34例(73.9%)伴有气短,30例(65.2%)伴有咳嗽,23例(50%)伴有呼吸困难,21例(45.7%)伴有咳痰、肌肉酸痛,6例(13.0%)伴有腹泻、恶心。死亡组患者入院时的白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D-二聚体、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均高于治愈组;而治愈组患者的CD3 +T淋巴细胞计数、CD4 +T淋巴细胞计数、CD8 +T淋巴细胞计数均高于死亡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10.726、11.997、28.344、9.251、7.431、15.602、14.796、6.359、32.348,均 P<0.05)。死亡组患者在死亡前的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D-二聚体、天冬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水平较入院时升高,而CD3 +T淋巴细胞计数、CD4 +T淋巴细胞计数、CD8 +T淋巴细胞计数较入院时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Z=4.026、4.957、4.266、2.060、5.140、5.510、-3.152、-4.015、-2.497,均 P<0.05)。 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死亡患者多以发热起病。高龄、吸烟、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可能是影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预后的危险因素。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多器官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损伤,临床上应重视其病程中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斑点追踪技术联合血清高敏肌钙蛋白测定评价胃肠癌化疗患者心脏功能的改变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联合血清高敏肌钙蛋白测定评价胃肠癌患者应用FOLFOX (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化疗前后的心脏功能损伤情况。方法:选取30例健康志愿者为正常组,另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采用FOLFOX方案进行化疗的38例胃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对照的方式进行研究,于化疗前、化疗第2、4、6个周期结束后用斑点追踪评价患者的左心室纵向心肌应变,并于化疗前、化疗第2、4、6个周期结束后(24~48 h内)分别进行高敏肌钙蛋白的测定。结果:化疗开始后,患者LVEDV在第4、6周期结束后有明显降低,分别为(92.45±10.11)ml、(74.86±10.07)ml;LVEF在第4、6周期结束后有明显降低,分别为(61.50±1.14)%、(58.36±1.08)%,较化疗前有统计学意义( P<0.05);LVFS在第4、6周期结束后有明显降低,分别为(37.50±2.25)%、(36.19±2.16)%,较化疗前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其他常规左室超声心动图参数变化不明显;患者左室收缩期纵向应变在化疗前、化疗2周期、4周期、6周期后分别为(21.42±1.63)%、(19.76±1.41)%、(18.31±1.27)%、(17.69±1.09)%,随着化疗周期的增加纵向应变降低幅度更加明显( P<0.05);化疗第2、4、6个周期结束后患者高敏肌钙蛋白依次升高,分别为(4.04±0.77)pg/ml、(5.73±0.83)pg/ml、(7.69±0.89)pg/ml,较化疗前(2.67±0.64)pg/ml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肌钙蛋白与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呈负相关( r=-0.535, P<0.05)。 结论:斑点追踪技术联合血清高敏肌钙蛋白测定能够在胃肠癌化疗患者EF出现改变前预测患者心肌功能受损情况,并且血清高敏肌钙蛋白随着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的降低而升高,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河南"4.26" 60Co源辐射事故受照者照后20年医学随访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对1999年河南省"4.26" 60Co源辐射事故受照者照后20年医学随访观察,探讨电离辐射远后效应,为放射医学研究提供实证资料。 方法:收集5名受照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眼科检查及患病史;实验室检查包括常规检查项目、体液免疫和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甲状腺功能、生殖激素水平、肿瘤标志物、辐射遗传学指标等;器械检查包括腹部彩超、甲状腺彩超、心脏彩超、颈动脉彩超、生殖系统彩超、心电图、胸部CT等。结果:"梅"照后2~3年出现放射性白内障早期典型的形态特点,照后13年行左眼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此次随访右眼视力眼前指数/10 cm,后囊下较厚,近似锅巴样浑浊,2019年11月行右眼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旺"、"天"、"民"、"义"均出现双眼后囊下或赤道部不同程度浑浊;"梅"照后7年至今心电图均提示心肌缺血改变,"天"照后12年确诊"冠心病",照后20年行"冠状动脉造影心脏支架植入手术",5名受照者均出现血清总胆固醇和(或)甘油三脂增高,4名受照者出现双侧(或单侧)颈总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梅"受照后11年至今促甲状腺素(TSH)水平持续偏高,"义"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甲状腺微粒体抗体(TMA)明显增高,甲状腺实质回声不均,"梅"、"民"照后15年发现甲状腺结节;"天"照后13年确诊为"弥漫性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目前病情缓解;肿瘤标志物检测"天"、"民"、"义"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均稍偏高,"天"胸部CT提示右肺中叶小结节;5名受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以易位(t)改变为主(t率≥0.5%),"旺"、"天"可见少量双着丝粒体(dic)或无着丝粒断片(ace)。结论:电离辐射照射可导致受照者眼晶状体、甲状腺、心血管循环系统等不同程度的确定性效应及发生肿瘤等随机性效应,遗传损伤可长期存在于受照者体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心肌应变分析在围手术期心功能评估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最近的研究表明,心肌应变分析可以实现整体和局部心脏运动和功能的评估,可早期发现导致心内膜水平损伤的亚临床心肌功能异常和识别出术后不良结局的高风险患者,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各个领域。它有潜力成为围手术期患者手术麻醉风险分层、判断预后的早期预警指标。文章综述了心肌应变分析在围手术期心功能评估的临床应用进展,以期为优化心功能异常高危患者围手术期的管理策略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抗SSA和抗SSB抗体阳性孕妇胎儿心功能及收缩非同步性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利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I)技术评估暴露于母体自身免疫性抗体(抗SSA/Ro60、抗SSA/Ro52和抗SSB/La)的胎儿心功能和收缩非同步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1月就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孕前及中孕期自身免疫性抗体均为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AD)孕妇18例(AD组)和正常产检的自身免疫性抗体阴性的健康孕妇34例(对照组)。收集两组孕妇中孕期一般临床资料、胎盘多普勒参数及常规胎儿超声心动图参数。2D-STI测量两组胎儿左、右心室的收缩期整体和局部纵向应变以及局部心肌应变达峰时间,胎儿双心室收缩期非同步性参数(2C-DYS,即左室游离壁及右室游离壁的纵向应变达峰时间差)和胎儿单一心室收缩期非同步性参数(1C-DYS,即室间隔与左室游离壁纵向应变达峰时间差)。结果:两组间常规超声测量的胎儿左、右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2D-STI获得的胎儿心肌整体纵向应变及2C-DYS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AD组胎儿1C-DYS较对照组明显延长[28.50(13.50,39.25)ms比19.50(8.00,29.25)ms, P=0.042]。 结论: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孕妇的胎儿左室收缩不同步时间延长,提示胎儿心脏传导系统存在亚临床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STEMI患者炎症反应水平及罪犯斑块特征与PCI术前TIMI血流分级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明确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炎症反应水平及罪犯斑块形态特征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分级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1 268例PCI术前对罪犯斑块行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检查的STEMI患者,按照TIMI血流分级分为TIMI 0~1组964例(76.0%)和TIMI 2~3组304例(24.0%)。收集2组的基线临床资料;采集血样检测炎症反应标志物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心肌损伤标志物及血脂等指标;行心脏超声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行冠状动脉造影及OCT检查,收集梗死相关动脉的病变长度、狭窄程度,有无复杂病变,以及罪犯斑块类型、狭窄程度及易损性相关指标并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IMI 0~1级的独立相关因素,并确定其最佳截断值。结果:1 268例STEMI患者年龄为(57.6±11.4)岁,男性923例(72.8%)。与TIMI 2~3组相比,TIMI 0~1组患者年龄较大,N末端B型钠尿肽原水平较高,左心室射血分数及肌钙蛋白I水平较低,hsCRP水平较高[5.16(2.06,11.78)mg/L比3.73(1.51,10.46)mg/L],且斑块破裂亚组中TIMI 0~1组患者hsCRP水平较高( P均<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与TIMI 2~3组相比,TIMI 0~1组梗死相关动脉为右冠状动脉的比例较高,血管病变长度更长,最小管腔直径更小,直径狭窄度更大( P均<0.05)。OCT显示TIMI 0~1组罪犯斑块破裂发生率(75.8%比61.2%)和斑块易损性高于TIMI 2~3组,斑块易损性更高表现为平均脂质角度更大[(241.27±46.78)°比(228.30±46.32)°],薄纤维帽粥样硬化斑块更多(72.4%比57.9%),具有更多的巨噬细胞聚集(84.4%比70.7%)和胆固醇结晶(39.1%比25.7%);最小血流面积更小[1.3(1.1~1.7)mm2比1.4(1.1~1.9)mm2]且血流面积狭窄更严重[(78.2±10.6)%比(76.3±12.3)%, 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平均脂质角度>255.55°、胆固醇结晶、病变长度>16.14 mm和hsCRP>3.29 mg/L是STEMI患者TIMI血流分级降低(TIMI 0~1级)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论:斑块易损性和炎症反应与STEMI患者PCI术前TIMI血流分级降低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肌损伤的临床评估与治疗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免疫系统紊乱的自身免疫病,可有自身抗体的异常升高,免疫复合物的大量沉积。机体长期处于慢性炎症和免疫失衡状态,可直接导致心肌损伤。SLE心肌损伤具有潜在致命性,但由于其亚临床特性,在临床上很难识别,从而使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本文阐述了SLE心肌损伤(主要是狼疮心肌炎)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在不同辅助检查中的特征,为临床评估与诊断提供参考,以期提高患者早期诊断率,达到早期治疗降低死亡率的目的;另外,本文结合狼疮心肌损伤可能的病理机制探讨目前常见的治疗方式,并为临床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亚低温脑保护中国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亚低温作为一种有效的脑保护方法已经应用于重症颅脑损伤、心脏手术及心肺复苏后患者的治疗中。虽然国外已有亚低温脑保护的相关指南、草案或者建议,但国内相关内容尚不完善。为此,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修复专业委员会心脏重症脑保护学组以及神经重症护理与康复学组,组织国内心脏内外科、神经内外科、重症监护科、体外循环科、麻醉科、急诊科等医学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亚低温技术的特点、应用领域、操作方法以及常见问题等方面制定了《亚低温脑保护中国专家共识》,旨在促进患者脑神经功能的康复,以期指导临床工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乳腺癌保乳术后大分割放疗亚临床心脏损伤的前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患者早期心脏损伤的发生情况,探讨大分割放疗与心脏损伤的剂量效应关系。方法:前瞻性入组103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行全乳±淋巴引流区放疗患者,根据患者呼吸控制能力,选择采用深吸气屏气(DIBH,54例)或自由呼吸(FB,49例)下放疗。分别在放疗前后定期进行心脏随访和相应心脏检查(B型脑钠肽前体、心电图、门控心肌灌注显像),观察亚临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分析心脏剂量参数、心血管相关肿瘤药物治疗因素和个体因素(Framingham评分)对心脏事件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全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8岁,心脏平均剂量(Dmean)、冠脉左前降支(LAD)Dmean、左心室Dmean和右心室Dmean分别为4.0、16.9、6.3和4.4 Gy。中位随访13.4个月,全组患者未出现有临床症状的心脏事件。放疗后1、6和12个月的亚临床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3.5%、31.6%和41.3%。DIBH组与FB组比较,全心脏、LAD、左心室和右心室的Dmean、最大剂量(Dmax)和V5~V40均明显降低(均 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心脏Dmean>4 Gy、LAD V40>20%、左心室Dmean>6 Gy、右心室Dmean>7 Gy和蒽环或紫杉类药物累积剂量>300 mg/m 2的亚临床心脏事件发生率升高(均 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左心室Dmean和右心室Dmean是亚临床心脏事件发生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均 P<0.05)。 结论: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接受大分割放疗的患者可早期检测到亚临床心脏损伤,亚临床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与心脏剂量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