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患者社会网络的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背景 老年慢性病患者记忆力与生活自理能力逐渐下降,仅依靠其个人力量进行疾病的自我管理难以达到良好效果,需要更多来自他人的帮助.在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不能仅单独面向老年人,更需要充分利用患者的社会网络,让其社会网络成员参与到老年患者的疾病管理中,以更有效地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目的探讨基于患者社会网络的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招募 2021 年 3 月—2022 年6 月在北京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清华长庚医院门诊、北京医院内分泌门诊就诊及红联村社区的老年慢性病患者,采用电脑生成的随机数字表,将患者按照招募入组的顺序各自进行编号,奇数为干预组,偶数为对照组,按照 1∶1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给予老年患者+其社会网络成员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干预周期 12个月;在干预前、干预第 6 个月、干预第 12 个月应用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测量表(CDSMS)评估慢性病自我管理的效果,使用Lubben社会网络量表简表(LSNS-6)测评患者社会网络水平.结果 80 例患者入组,其中 1 例患者(对照组)因研究期间两次住院退出研究,最终 79 列患者完成研究:干预组患者 40 例+其社会网络成员 40 例,对照组39 例.CDSMS自我管理行为分量表的运动锻炼维度、认知性症状管理维度及自我效能分量表的时间与分组存在交互作用(F交互分别为 7.174、8.488、9.939,P<0.05);时间在CDSMS两个分量表上主效应显著(F时间分别是 13.527、12.188、7.576、5.058,P<0.05);分组在CDSMS自我管理行为分量表的三个维度上主效应显著(F分组分别是12.324、7.383、5.927,P<0.05).干预第6个月,干预组CDSMS运动锻炼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t=2.852,P=0.006);干预第12个月,干预组CDSMS运动锻炼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t=4.473,P<0.05)、认知性症状管理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t=-2.780,P=0.005)、自我效能分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t=2.993,P=0.004).结论 为期 12 个月的基于患者社会网络的健康教育,可改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部分自我管理行为,提高自我效能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的典型经验、共性问题与对策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通过总结中医优势病种支付方式改革的实践经验,分析共性问题并提出对策,为进一步完善各地区试点方案并探索适合中医药特征的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聚焦中医优势病种及支付方式改革的实践进展、共性病种、服务类型3个维度,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研究发现各地探索的中医药支付方式包括中医优势病种付费、单独设立中医DRG分组、设置中医院差异化调节系数三类.改革方案以扩展按病种付费范围、单病种付费、按疗效价值付费三类为主.改革成效主要体现在中医价值得到认可、医院获得支持、患者受益三方面.共性病种主要包括骨伤类、痹病及肛肠类疾病.服务类型以住院为主,部分地区拓展至门诊和日间治疗.结论:当前中医优势病种支付主要存在改革与服务范围局限、中西医编码体系及病案填写不够规范、绩效激励配套不足、费用测算不尽合理等问题.建议提出探索"住院—门诊—居家"整合型中医优势病种服务模式、形成中医病种管理范式、补偿短期政策性亏损并调整价格、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优化算法并科学制定临床路径标准等对策建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微信KAP干预对大学生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治疗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利用微信进行知识-态度-行为干预(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对大学生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治疗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9年1月~2021年9月在清华大学医院精神科门诊接受药物治疗的抑郁症学生患者184人分组干预,对照组( n=92)和干预组( n=92)均获得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增加微信KAP干预。干预前后以自编问卷调查疾病知识和用药态度的变化,半年内3次采用药物依从性评定量表(medication adherence rating scale,MARS)调查服药依从情况,干预前和半年后测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以分值变化△SAS、△SDS结合疗效总评量表GI评估治疗结局。采用SPSS 11.5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包括 t检验和卡方检验等。 结果:干预组第4周、第12周、第24周脱落率分别为13.04%、18.48%、31.52%,均低于对照组的33.70%、46.74%、59.78%( χ2=10.96、16.72、14.81, P<0.001);用药第4周末和第12周末,干预组MARS评分[(6.57±1.67)分、(7.55±1.79)分]高于对照组[(5.06±1.62)分、(6.53±1.76)分]( t=5.41、3.13, P<0.01),干预组欲自行停药者比例(5/80、14/75)低于对照组的(22/61、20/49)( χ2=19.87、7.31, P<0.01);半年后干预组△SAS、△SDS[(12.01±2.01)分、(11.65±2.03)分],高于对照组[(8.11±1.91)分、(7.83±1.82)分]( t=13.38、13.33, P<0.001);半年后干预组GI:显著进步31例、稍进步28例、无变化24例、恶化8例,好于对照组的20例、21例、31例、18例( χ2=8.10, P=0.044)。 结论:微信KAP干预对提高抑郁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及治疗结局有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GOLD分组D组患者一年后重新转归为B组的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GOLD分组D组患者1年后A、B、C、D分组的变化情况,分析分组变化原因,为COPD预后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5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一科门诊就诊的40~80岁稳定期COPD GOLD分组D组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搜集患者基本信息,跟踪随访1年。1年后将研究对象重新进行GOLD分组,观察患者分组变化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分析GOLD分组D组患者重新归为B组的影响因素。结果:原GOLD分组D组中1年后有35例(29.9%)被重新分配到A组(GOLD D-A组),36例(30.8%)被重新分配到B组(GOLD D-B组),8例(6.8%)被重新分配到C组(GOLD D-C组),38例(32.5%)仍保留在D组(GOLD D-D组)。将GOLD D-D组、GOLD D-B组设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男性( OR=1.547,95% CI:1.20~18.13)、年龄为40~60岁( OR=1.68,95% CI:1.56~18.46)、个人年收入大于20 000元( OR=2.664,95% CI:4.15~49.67)、mMRC分级在1~2级( OR=1.147,95% CI:1.15~8.66)、坚持用药1年( OR=1.141,95% CI:1.18~8.29)等因素更易使D组患者升级为B组,而居住地为城市( OR=-2.7,95% CI:0.13~0.34)与D组变为B组呈负相关。 结论:男性、年龄为40~60岁、个人年收入大于20 000元、mMRC分级在1~2级、坚持用药1年等是D组患者升级为B组的影响因素,居住地为城市与D组变为B组呈负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中国西北地区1 161例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过敏原sIgE分布特征及致敏模式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中国西北地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的过敏原谱、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在不同年龄、性别、疾病的分布特征及致敏模式。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回顾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2年10月就诊于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银川市妇幼保健院、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内蒙古自治区肿瘤医院门诊或住院部的1 161例经临床诊断为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采用HAIKE ALLEOS 2000荧光磁微粒化学发光法对其进行12种吸入性过敏原的sIgE检测,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 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多组间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校正,双侧 P<0.05/3=0.017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连续数值型变量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 结果:1 161例患者sIgE阳性检出率为66.8%(776/1 161),阳性率最高的3种吸入性过敏原是艾蒿(599/1 161,51.6%)、法国菊(565/1 161,48.7%)、蒲公英(412/1 161,35.5%)。在不同年龄分组中,sIgE阳性率最高的是7~18岁(379/513,73.9%),最低的是4~6岁(222/370,60.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21.177, P<0.001)。艾蒿、法国菊、车前草、梯牧草、桦树、屋尘螨、粉尘螨、猫皮毛屑、狗皮毛屑、德国蟑螂在7~18岁年龄组形成致敏高峰。在不同疾病分组中,sIgE阳性率最高的是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组(500/717,69.7%)、最低为哮喘组(76/144,52.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15.563, P<0.001)。在不同性别分组中,男性sIgE阳性率(503/711,70.7%)高于女性sIgE阳性率(273/450,60.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12.630, P<0.001)。sIgE阳性患者中多重致敏率达86.9%(674/776),双重致敏率为16.8%(130/776)。Pearson相关性结果显示,蒲公英和法国菊( r=0.93, P<0.001)之间存在极强相关性,艾蒿和法国菊( r=0.64, P<0.001)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共致敏分析中,艾蒿、法国菊、蒲公英、车前草、梯牧草共致敏的患者数占多重致敏总人数的25.2%(170/674),艾蒿、法国菊、蒲公英共致敏的患者数占多重致敏总人数的58.3%(393/674),艾蒿、法国菊、蒲公英、车前草共致敏的患者数占多重致敏总人数的35.6%(240/674)。 结论:艾蒿、法国菊、蒲公英为中国西北地区主要的吸入性过敏原,sIgE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疾病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过敏原多重致敏率高,花粉过敏原sIgE两两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表明过敏原之间可能存在共同致敏或交叉反应。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FEV 1%pred与SGRQ、mMRC、CAT评分在COPD患者中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 1%pred)同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MRC)评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评分的相关性。 方法:前瞻性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上海健康医学院附属周浦医院门诊以及联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COPD患者68例。在预定时间随访,记录肺功能FEV 1%pred、SGRQ、mMRC评分及CAT评分测定结果,根据入组时COPD全球倡议分级进行分组,分为轻症组49例,重症组19例。分析3种评分系统和FEV 1%pred受时间变化的影响,使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统计3种评分系统与FEV 1%pred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FEV 1%pred、SGRQ、mMRC评分比较组间·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除mMRC组间 P>0.05外,其余的组间、时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1)。总体FEV 1%pred、mMRC、CAT随时间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SGRQ随时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FEV 1%pred、SGRQ、mMRC、CAT随访数据与入组数据比较,除FEV 1%pred第10个月和第13个月,CAT第7个月外,其余各组数据与入组第1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各随访时间点SGRQ与FEV 1%pred均呈负相关( P值均<0.01),在第1、13个月FEV 1%pred与mMRC呈负相关( P值均<0.05),第1、4、7、13个月FEV 1%pred与CAT呈负相关( P值均<0.05)。 结论:CAT评分和SGRQ均可以反映患者的肺功能,但在实际临床工作中,CAT评分的适用性可能比SGRQ更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口服氢氯噻嗪联合赖诺普利与硝苯地平治疗产后高血压的比较:一项探索性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利尿剂对胎儿具有致畸性,故孕期不使用,而产后高血压患者使用亦较少。2023年发表于《美国妇产科杂志》的一项研究 [1]评估了在需要药物治疗的产后高血压患者中,与硝苯地平相比,口服氢氯噻嗪和赖诺普利联合治疗是否产生了更好的短期血压控制效果。鉴于产后应用氢氯噻嗪和赖诺普利联合治疗的数据有限,故计划进行一项纳入70例患者的探索性试验。2021年10月至2022年6月,研究者纳入了患有慢性高血压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妇,随机分配至接受氢氯噻嗪和赖诺普利联合治疗组或硝苯地平治疗组。通过诊断(慢性高血压与妊娠高血压疾病)对受试者进行分层。主要结局是分娩后第7~10天或再次入院时使用家用血压监测仪测定的2级高血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1 mmHg=0.133 kPa)。次要结局包括严重的孕产妇发病率(以下任何一种: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溶血、肝酶升高、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子痫,中风,心肌病或死亡)、随机分组后静脉用药需求、住院时间、首次门诊就诊时血压、用药依从性和不良事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抗过敏药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老年变应性鼻炎患者情绪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收集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伴焦虑/抑郁的老年变应性鼻炎患者63例,采用完全随机化分组方法分为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抗过敏药物治疗组(研究组,30例)和单纯抗过敏药物治疗组(对照组,33例)。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主观鼻堵状况,以疾病专用量表-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QLQ)评估患者的生命质量;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焦虑、抑郁情绪状态。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生命质量及情绪的变化。结果显示,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和治疗8周后两组VAS评分、RQLQ总分及其各维度评分、SDS及SA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治疗4周后、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83.3%(25/30)、90.0%(27/30)]明显高于对照组[72.7%(24/33)、78.7%(26/33)],差异有统计学意(χ 2=6.922, P=0.031;χ 2=11.544, P=0.003)。提示,对于变应性鼻炎伴焦虑/抑郁情绪的老年患者,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抗过敏药物治疗可进一步改善其鼻部临床症状、生命质量及情绪症状,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自制平头注射针在肠憩室粪石嵌顿水压松解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自制平头注射针在肠憩室粪石嵌顿松解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收集汕头市中心医院内镜中心,2018年1月至2022年5月行结直肠憩室粪石嵌顿内镜下粪石松解术患者的资料。纳入门诊肠镜检查发现结直肠憩室并合并粪石嵌顿者,排除合并基础疾病无法耐受较长时间的内镜操作者。由于松解方法的改进,肠憩室粪石嵌顿发病率较低的原因,本研究根据自制平头注射针使用前后(2020年10月)的时间点作为分组条件,分为活检钳松解组(126例,2018年1月至2020年9月)和平头注射针水压松解组(91例,2020年10月至2022年5月),两组年龄、性别、憩室粪石嵌顿部位和情况以及症状构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本研究的观察指标为两组患者的松解情况(包括松解时间和松解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平头注射针水压松解组松解时间短于活检钳松解组[10(10,15)s比100(80,140)s, Z=-11.326, P<0.001]。活检钳松解组肠憩室粪石嵌顿松解失败43例(34.1%),部分松解(粪石部分取出但无法完全取出)34例(27.0%),松解成功49例(38.9%);平头注射针水压松解组91例(100%)全部松解成功,无松解失败或部分松解病例;平头注射针水压松解组松解成功率较活检钳松解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9.048, P<0.001)。两组患者在松解过程中,均未出现术中及术后的出血和穿孔。活检钳松解组有7例因开口较小且粪石体积较大,而行反复操作,导致憩室周围渗血、水肿、血肿,无需内镜下干预。平头注射针水压松解组发生3例黏膜下注射失误,但最终成功松解粪石,未造成术中术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 结论:平头注射针较活检钳对肠憩室粪石嵌顿松解的成功率更高,操作时间更短,有较大的实际意义和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颈围对儿童心血管代谢风险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儿童颈围对心血管代谢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自然来源的横断面研究,选取 2021年7月至2022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的3 443名5~14岁儿童作为预测组,选取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童保健门诊健康体检的604名5~14岁儿童作为验证组。两组儿童均测量身高、体重、颈围、腰围及体成分,并计算体质指数、颈围身高比、腰围身高比、体脂百分比和骨骼肌百分比,收集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血脂及尿酸等心血管代谢风险指标。根据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聚集(CCRF)情况将预测组分为CCRF组及非CCRF组,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各变量在两组之间的差异;应用Pearson分析、二元Logistic回归进行颈围与儿童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分析,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颈围身高比预测CCRF的准确性,并通过计算约登指数确定其截断值。根据确定的截断值将验证组分组,采用 χ 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验证。 结果:3 443名预测组儿童中男2 316名、女1 127名,超重和肥胖儿童1 395名(40.5%),CCRF组1 157名(33.6%)。男、女童在校正年龄后颈围与收缩压( r=0.47、0.39)、舒张压( r=0.27、0.21)、尿酸( r=0.36、0.30)及甘油三酯( r=0.20、0.20)均呈正相关(均 P<0.01),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r=-0.27、-0.28)均呈负相关(均 P<0.01),与空腹葡萄糖( r=0.03、-0.03)之间均无相关性(均 P>0.05)。校正性别、年龄及体脂百分比后,体质指数、颈围及腰围均是高血压( OR=1.23、1.39、1.07,均 P<0.001)、高尿酸血症( OR=1.16、1.23、1.05,均 P<0.001)、高甘油三酯( OR=1.08、1.16、1.02,均 P<0.001)、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OR=1.10、1.27、1.03,均 P<0.01)及CCRF( OR=1.51、1.73、1.15,均 P<0.001)的危险因素。颈围身高比预测CCRF的AUC为0.7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66及0.71,其相对应的最佳截断值为0.21。验证604名儿童,颈围身高比≥0.21组CCRF检出率是颈围身高比<0.21组的3.29倍[60.5%(112/185)比18.7%(79/422), χ2=107.82, P<0.01]。 结论:颈围与儿童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及高尿酸血症等多种心血管代谢风险相关,当颈围身高比≥0.21时,容易出现CCRF现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