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牙窝沟龋深度学习分割模型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研究目的是建立一个可家用的能直接显示龋病范围的深度学习分割模型。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口腔科门诊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共494张用内窥镜采集的、含有龋齿的磨牙和前磨牙照片,由医师进行标注后用DeepLabv3+进行分割训练,随后进行验证和评估。建立的深度学习分割模型识别龋病的平均准确度为0.993,灵敏度为0.661,特异度为0.997,Dice系数为0.685,并交比(IoU)为0.529。本研究建立的深度学习分割模型可以识别并分割出龋病范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计算机辅助诊断根尖X线片图像中恒牙邻面龋初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构建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检测根尖X线片图像中恒牙邻面龋,为邻面龋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提供的因正畸需要或无保留价值而拔除的人离体恒前磨牙及磨牙160颗(外观完整或邻面龋洞缘位于釉质牙骨质界之上),拍摄根尖X线片,进行组织学检测并分级(0级:无龋坏;1级:龋坏达釉质外1/2;2级:龋坏达釉质内1/2;3级:龋坏达釉质牙本质界;4级:龋坏达牙本质外1/2;5级:龋坏达牙本质内1/2)。根据组织学分级将160颗离体牙根尖X线片均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各80颗)。由2名评估者参照组织学图像对训练集根尖X线片进行龋坏标记,建立基于深度学习模型的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由另2名评估者和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分别对测试集根尖X线片进行邻面龋诊断。以组织学检测结果作为金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综合评估肉眼诊断和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利用ROC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ROC curve,AUC)值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总体诊断准确性。通过查准率-查全率(precision-recall,P-R)曲线综合评估两种诊断方法对龋坏样本的查准查全能力。通过灵敏度(即查全率)、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即查准率)和阴性预测值(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NPV)及其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进一步比较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 结果:对测试集离体牙根尖X线片,肉眼诊断与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诊断的AUC值分别为0.729(95% CI:0.650~0.808)和0.762(95% CI:0.685~0.8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与肉眼诊断的特异度、PPV、N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的灵敏度(76.7%)显著大于肉眼诊断(59.3%)( P<0.05)。肉眼诊断对恒牙邻面1级龋坏的灵敏度(27%)显著小于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77%)( P<0.05)。 结论:与肉眼相比,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对恒牙邻面釉质龋,尤其是局限于釉质内的早期龋坏更灵敏。本项研究建立的计算机辅助龋病诊断系统诊断准确性与评价者肉眼诊断的准确性相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自妊娠28周开始进行Kegel运动对妊娠晚期、分娩及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自妊娠28周开始进行Kegel运动对妊娠晚期、分娩及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该院门诊检查的36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1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前检查,观察组由专人指导自妊娠28周开始进行Kegel运动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干预后妊娠晚期、分娩结局及产后盆底功能指标。结果:两组在妊娠28周尿失禁程度比较无差异( P>0.05),两组在妊娠36周尿失禁程度比较,观察组中、重度尿失禁比例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的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及产后尿潴留等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会阴撕裂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 P>0.05);观察组会阴侧切和会阴完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产后浅层和深层盆底肌肉的Ⅰ类和Ⅱ类纤维张力评分均显著大于对照组( P<0.05)。 结论:Kegel运动训练能够显著减轻妊娠期及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症状,提高会阴完整率和分娩结局,促进产后盆底肌纤维肌力的恢复,增强产妇产后盆底动态压力,显著降低盘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轻度认知障碍老年患者认知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检索、评价与总结轻度认知障碍(MCI)老年患者认知管理的最佳证据,为护理干预与照料提供循证依据。方法:系统检索UpToDate、英国指南库、美国指南网、中国指南网、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Ovid-JBI、Wiley、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等关于老年患者MCI管理的相关文献,包括临床实践最新指南、系统评价、专家共识、专题证据汇总报告、随机对照试验、类实验研究,检索时限为2012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由2名老年护理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并提炼最佳证据。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包括3篇临床实践指南、3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1篇专题证据总结、3篇随机对照试验、1篇类实验研究。根据临床情景进行分析,按照社区-门诊筛查-诊断-综合干预-回归社区的综合管理体系,共形成评估对象和时机、评估内容与筛查工具、疾病诊断与管理、认知训练护理门诊构建、认知训练及干预方法、照护支持管理、效果评价7个方面,共33条证据。结论:本研究汇总了MCI老年患者认知管理的最佳证据,为医护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认知管理提供循证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高血压合并偏瘫患者康复治疗期的血压管理优化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男,52岁。主因“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能17 d”。患者17 d前(2021年9月5日)在安静状态下,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无力,右侧肢体活动不能,伴言语不能,反应迟钝,口角歪斜,理解力差,饮水、吞咽、视物均正常,无意识障碍、肢体抽搐,就诊于侯马市人民医院,急诊给予静脉溶栓后以“脑梗死”转入神经内科,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稳定斑块、改善循环、降压等标准治疗,以及针灸、床旁康复(大关节松动训练、平衡功能训练)等对症治疗13 d,患者神志清醒,反应迟钝,表情淡漠,言语不能,仅可理解部分语言,口角歪斜,右上肢活动不能,右下肢可抬离床面,于9月20日好转出院。9月22日为求康复治疗,门诊以“偏瘫;脑梗死恢复期;高血压”收住院,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可,进食差,睡眠差,小便失禁,大便失禁。既往史:高血压史十余年,血压最高达170/110 mmHg(1 mmHg=0.133 kPa),平素口服缬沙坦胶囊80 mg/d,血压控制不详。入我科前1周口服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1片/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d,晨起顿服。3年前患者脑梗死住院治疗(具体不详)未遗留后遗症。个人既往无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家族史:母亲患脑出血已故,1个哥哥患脑梗死已故,另外1个哥哥患脑梗死遗留后遗症,姐姐体健,家族中有与患者类似疾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难治性Tourette′s综合征90例住院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难治性Tourette′s综合征(TS)患儿的诊疗过程、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为综合性防治难治性TS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9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儿童心理卫生研究中心治疗的90例难治性TS患儿的一般情况、入院前后共患病的诊断、入院期间联合的非药物治疗、入院前后所使用药物种类、入院前及出院时主要抗抽动药物使用剂量及入院后有无共患病的治疗转归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耶鲁抽动症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评定患儿的抽动障碍严重程度,以YGTSS评分及减分率评定治疗效果,以临床疗效总评疗效指数(CGI-EI)评分作为最后的疗效评分。结果:90例难治性TS患儿中,男82例,女8例;出入院时YGTSS评分比较(25.04±12.77比67.64±1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7.55, P<0.05);所有患儿出院时有共患病诊断的比例(85.56%)较入院前(47.78%)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8.90, P<0.05);入院后联合的非药物治疗种类主要为心理健康教育(90例)、综合行为干预治疗(47例)及放松训练(19例);入院前后所使用药物种类相同,5种入院前及出院时的主要抗抽动药物使用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入院后有无共患病患儿的治疗转归情况(YGTSS评分和减分率及CGI-EI评分)与入院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难治性TS患儿的门诊治疗与针对抽动的药物治疗并无疗效差别,而综合性干预的住院治疗可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完善共患病的诊断治疗及联合综合性心理行为干预等非药物治疗是改善难治性TS患儿预后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脑室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治疗甲基丙二酸血症继发脑积水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脑室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手术治疗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 acidemia,MMA)继发脑积水的临床经验,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6月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脑室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手术治疗的7例合并同型半胱氨酸增高的MMA继发脑积水患儿,其中男4例,女3例;手术时中位年龄为9个月,范围在6个月至1岁。患儿行外周血基因分析明确诊断,术后长期药物治疗基础代谢性疾病,患儿于术后1、3、6、12个月门诊复查,行外周血同型半胱氨酸测定、行颅脑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使用Gesell发育量表随诊智力发育。结果:7例患儿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手术期死亡患儿,其中1例患儿术后6 d开始出现明显颅内压增高表现,再次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其余6例经过药物及手术治疗后既往症状消失。患儿术后均长期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7年,范围在1~5年,随访期间患儿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无颅内血肿、无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7例患儿室旁水肿消失,4例患儿脑室较术前减小。患儿经手术、药物及康复训练综合治疗手段,发育商较术前平均改善12分,范围在8~16分。结论:对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合并MMA继发脑积水的患儿,临床应积极进行术前筛查,当发现第三脑室底凹陷明显符合手术指征时,及时行脑室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手术治疗患儿有效,且能避免终身分流产生并发症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保健门诊强化情景教学模式干预在语言发育迟缓患儿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保健门诊强化情景教育模式干预在语言发育迟缓患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济南市中心医院儿童健康发展中心就诊的100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每组患儿50例,对照组行常规训练干预,研究组行强化情景教育模式干预,对比入组时、干预3月时两组患儿认知状态、语言恢复情况及发育情况。结果:入组时,两组患儿普通话听力理解和表达能力标准化评估(DREAM-C)各维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3月时,两组患儿DREAM-C各维度评分均有提升( P<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 P<0.05)。入组时,两组患儿表达、理解、操作能力、DQ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3月时,两组患儿表达、理解、操作能力、DQ均有提升( P<0.05),研究组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强化情景教学模式干预可有效提升语言发育迟缓患儿语言恢复功能,提升发育商,适合儿童保健门诊语言干预中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文本挖掘的医院员工文化感知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医院职工原创的医学人文文章,凝练职工感知的医院文化核心要素,为多院区同质化建设提供建议。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微信订阅号、网站、各类自制书籍上刊登的职工原创医学人文类文章。采用Python 3.7进行文本挖掘;通过Bert和腾讯开源800万中文词数据集做实体识别训练数据集;采用K-Means聚类分析选择拟合度较高的聚类结果;利用TextRank筛选聚类后每类的关键词,最终根据筛选后的关键词总结分类含义。结果:共收集文章341篇,其前10高频词包括工作、医院、患者、病人、发展、医学、医疗、医生、门诊和临床。采用Bert数据集的文本聚类将各关键词分为过程回忆、工作属性、工作职责、诊疗行为、成长经历、团队协作、职业精神、管理创新、医患沟通和其他10类。结论:医院员工文化感知研究有助于探寻医院文化的内涵。在多院区同质化建设中应培养员工对医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其获得感和幸福感,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科学管理体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功能性语音障碍特点及错误辅音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功能性语音障碍特点及其错误辅音特征,为临床评估及合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以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保健科语言-言语门诊诊断的功能性语音障碍患儿1 5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普通话语音测试表以图片命名法进行单词水平语音测查。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发音部位辅音错误的性别分布特征,χ 2趋势检验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时期辅音错误发生率的变化趋势。 结果:共确诊功能性语音障碍患儿1 562例,其中男1 171例、女391例,年龄4~17岁;功能性语音障碍患儿各发音部位辅音错误发生率分别为唇音43.0%(672/1 562)、舌面音47.0%(734/1 562)、舌根音63.7%(995/1 562)、舌尖前音77.7%(1 213/1 562)、舌尖中音78.9%(1 233/1 562)、舌尖后音81.6%(1 274/1 562)。男童在唇音、舌面音、舌尖前音、舌尖后音4个部位的错误发生率均高于女童[44.7%(523/1 171)比38.1%(149/391)、49.1%(575/1 171)比40.7%(159/391)、80.1%(938/1 171)比70.3%(275/391)、82.8%(970/1 171)比77.7%(304/391),χ2 =5.138、8.379、16.126、5.042, P均<0.05];随年龄增长,唇音、舌面音、舌根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的错误发生率均降低(χ2 =27.023、13.230、20.579、29.718、26.390、17.887, P均<0.01);随年份变化,唇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的错误发生率均升高(χ2 =9.030、51.894、18.507, P均<0.01)。 结论:功能性语音障碍中舌尖后音错误发生率最高,且部分不能随年龄增长完全自愈,应尽早开展舌尖后音的语音训练。近年来唇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的错误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应引起关注并及早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