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事件相关电位评估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植入者的早期语音加工能力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利用听觉事件相关电位评估语前聋儿童人工耳蜗(cochlear implant,CI)植入者对元音、辅音和声调的早期听觉加工能力。方法:2021年2月到2024年2月期间招募19例语前聋CI儿童(男12例、女7例,年龄3~8岁,平均6.0岁)和19例听力正常(normal hearing,NH)儿童(男12例、女7例,年龄4~9岁,平均6.8岁)。使用单音节/ta1/作为标准刺激,/tu1/,/te1/,/da1/,/ra1/,/ta4/和/ta2/作为偏差刺激,构建多偏差oddball范式。记录并分析两组儿童由元音、辅音和声调变化诱发的事件相关电位。应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H儿童对元音、辅音和声调变化均表现出显著的失匹配负波(mismatch negativity,MMN)( P<0.05),而CI儿童对元音和辅音变化仅表现出正向失匹配反应(positive mismatch response,pMMR)( P<0.05)和P3a反应( P<0.05),且未对声调变化表现出任何事件相关电位( P>0.05)。与NH儿童相比,CI儿童的pMMR和P3a潜伏期更长( P<0.01),两组间幅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时频分析显示,CI儿童的θ频段神经振荡同步性较NH儿童低( 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I儿童的CI使用时间与听觉能力分级量表(Categories of Auditory Performance,CAP)( P=0.004)、言语可懂度分级量表(Speech Intelligibility Rate,SIR)( P=0.044)和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AIS)( P=0.001)得分呈正相关。 结论:语前聋CI儿童对元音和辅音具备一定的早期听觉加工能力,但与同龄NH儿童相比,语前聋CI儿童对语音尤其是声调的加工能力仍不成熟。事件相关电位可作为反映CI儿童听觉言语功能成熟度的客观电生理指标。坚持长期佩戴CI有助于语前聋儿童听觉言语能力的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侧化构音特点分析及语音训练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FAD)患者侧化构音语音特点及语音训练疗效。方法:选取52例FAD侧化构音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侧化构音语音特点并进行针对性语音训练(包括基础训练、舌位稳定训练、舌位诱导训练、引导送气居中训练等)。结果:入选患者舌尖前音(71.2%)、舌尖后音(63.5%)、舌面音(61.5%)侧化构音比例较高,其次为舌尖中音(17.3%)及双唇音(13.5%);FAD侧化构音可合并不送气化、辅音置换等错误发音方式。入选患者经15~50课时针对性语音训练后,通过朗读普通话声韵母及音节表发现其侧化构音字数由训练前(90.35±41.59)个减少至训练后(10.37±7.81)个,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0)。 结论:FAD患者侧化构音主要涉及舌尖前音、舌尖后音、舌面音;侧化构音可合并其他异常发音方式;基于侧化构音发生机制采取综合性语音训练方法是纠正FAD侧化构音的有效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功能性语音障碍特点及错误辅音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儿童功能性语音障碍特点及其错误辅音特征,为临床评估及合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以2007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保健科语言-言语门诊诊断的功能性语音障碍患儿1 56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普通话语音测试表以图片命名法进行单词水平语音测查。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发音部位辅音错误的性别分布特征,χ 2趋势检验分析不同年龄、不同时期辅音错误发生率的变化趋势。 结果:共确诊功能性语音障碍患儿1 562例,其中男1 171例、女391例,年龄4~17岁;功能性语音障碍患儿各发音部位辅音错误发生率分别为唇音43.0%(672/1 562)、舌面音47.0%(734/1 562)、舌根音63.7%(995/1 562)、舌尖前音77.7%(1 213/1 562)、舌尖中音78.9%(1 233/1 562)、舌尖后音81.6%(1 274/1 562)。男童在唇音、舌面音、舌尖前音、舌尖后音4个部位的错误发生率均高于女童[44.7%(523/1 171)比38.1%(149/391)、49.1%(575/1 171)比40.7%(159/391)、80.1%(938/1 171)比70.3%(275/391)、82.8%(970/1 171)比77.7%(304/391),χ2 =5.138、8.379、16.126、5.042, P均<0.05];随年龄增长,唇音、舌面音、舌根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的错误发生率均降低(χ2 =27.023、13.230、20.579、29.718、26.390、17.887, P均<0.01);随年份变化,唇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的错误发生率均升高(χ2 =9.030、51.894、18.507, P均<0.01)。 结论:功能性语音障碍中舌尖后音错误发生率最高,且部分不能随年龄增长完全自愈,应尽早开展舌尖后音的语音训练。近年来唇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的错误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应引起关注并及早干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发育性语音障碍儿童错误辅音与短时记忆的相关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音素和词汇水平上发育性语音障碍儿童错误辅音的特点,探讨与短时记忆的相关机制。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36例发育性语音障碍儿童进行音素水平和词汇水平的辅音发音评估,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其中12例患儿作为发育性语音障碍组,另选10例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分别对2组儿童进行短时记忆评估。观察音素水平和词汇水平两种水平上36例发育性语音障碍儿童辅音发音的错误类型和错误率,分析不同发音水平与短时记忆的相关性。结果:发育性语音障碍儿童在音素水平和词汇水平不同发音部位(唇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根音、舌面音)辅音的发音错误个数不同,其中舌尖中音、舌尖后音和舌根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音素水平和词汇水平两种发音水平上患儿不同发音部位的错误率亦不相同,在音素水平上,替代性错误较高的是舌尖前音(42.86%)和舌尖中音(32.14%),歪曲性错误较高的是舌尖后音(14.29 %),省略性的错误率均较低,未习得率较高的是舌面音(9.52%);在词汇水平上,替代性错误较高的是舌尖前音(71.43%)和舌尖后音(64.29%),歪曲性错误较高的是舌尖前音(19.05%)和舌面音(30.95%),省略性错误较高的是舌尖中音(16.07%),未习得率较高的是舌尖后音(5.36%);其中舌尖前音、舌尖后音的替代率以及舌尖中音的省略率在音素水平和词汇水平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发育性语音障碍组儿童的短时记忆广度和工作记忆广度分值均低于健康组,Wilcoxon秩和检验显示,2组儿童的短时记忆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018, P=0.044),工作记忆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0.559, P=0.576)。2组儿童的发音水平与短时记忆广度呈中度相关( r=0.523, P<0.05),与工作记忆广度无明显相关性( r=0.264, P>0.05)。 结论:发育性语音障碍儿童在词汇水平的辅音发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和舌根音)错误高于音素水平,以舌尖前音、舌尖后音的替代性错误和舌尖中音的省略性错误为主,可能与短时记忆广度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儿童功能性构音障碍辅音错误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 分析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辅音错误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本文为回顾性研究,选取388例功能性构音障碍患者,从发音部位、发音方式、错误类型3个方面分析,总结辅音错误特点.结果 按发音部位辅音错误率由高到低依次是舌尖后音、舌尖中音、舌尖前音、舌根音、舌面音、唇齿音、双唇音.按发音方式辅音错误率由高到低依次是送气性塞擦音、擦音、不送气塞擦音、边音、送气塞音、不送气塞音、鼻音.按发音错误类型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置换、省略、腭化、不送气化、侧化、歪曲、声门停顿.结论 功能性构音障碍错误率最高的是舌尖后音,最低的是双唇音;送气性塞擦音是发音方式中错误率最高的,最低的是鼻音,其错误类型以置换和省略为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汉语唐氏综合征儿童辅音识别的偏侧化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目的 探究汉语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DS)儿童在识别辅音时大脑的偏侧化特征.方法 以17 例 10~18 岁(平均14.07±2.26岁)DS儿童、17 例智力水平相匹配的 10~18 岁(平均13.89±2.09岁)智力落后儿童(mental retardation,MR)和 17 名智力水平相匹配的 3~6 岁(平均4.73±0.48岁)普通儿童(typically develo-ping,TD)为研究对象,以单音节词为材料,采用双耳分听的实验范式,分析每组儿童两耳对目标词识别率的差异以及偏侧化程度.结果 ①DS儿童左耳对目标词的识别率极显著高于右耳(P<0.01),MR 儿童和 TD儿童左耳对目标词的识别率均极其显著低于右耳(P<0.001);②DS儿童与 MR 儿童、TD儿童的偏侧化指数的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汉语DS儿童在辅音识别中表现出左耳优势,即右侧化现象,且这一现象与其智力落后无关;DS儿童辅音识别的偏侧化程度与 MR儿童和TD儿童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14
-
鼻音计鼻音化率值与腭咽闭合状态关系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26
目的:探讨腭裂术后继发结构性语音障碍患者鼻音化率值与腭咽闭合状态的相关关系.方法:选择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腭裂修复术后继发结构性语音障碍患者407个语音样本数据,应用鼻音计鼻音化率值及鼻咽纤维内镜腭咽闭合状态VAS值进行腭咽闭合功能评价.采用SPSS 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7个语音样本数据鼻音化率值与VAS值呈现负相关倾向,腭咽闭合功能越差,鼻音化率值越高,296个数据具有显著相关性.其中,连续音节[dadada]最敏感,各语音样本相关系数排序如下:R[dadada]>R[ta qu wu xi shi]>R[sasasa]>R[sisisi]>R[dididi]>R[papapa]>R[i]>R[pinipi]>R[u]>R[wo dao hei long jiang]>R[a].具有显著相关的296个数据依腭咽闭合状态分类统计,完全或边缘腭咽闭合鼻音化率值小于30%,轻度腭咽闭合不全鼻音化率值在30%~50%之间,中重度腭咽闭合不全鼻音化率值大于50%.结论:鼻音计应用特定语音样本,可初步提示腭裂术后继发结构性语音障碍的腭咽闭合状态,非鼻辅音的音节及语句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单元音/a/和/u/敏感性较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痉挛性发声障碍文献综述.第一部分:致病因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痉挛性发声障碍(spasmodic dysphonia,SD)是喉特定部位肌张力障碍性疾病,临床特征为不规律和不可控制的嗓音中断,同时伴发音费力.SD分内收型(adductor spasmodic dysphonia,AdSD)和外展型(abductor spasmodic dysphonia,AbSD),内收型表现为粗糙音、挤卡音,发元音时言语中断;外展型表现为元音前清辅音延长.SD较罕见,据估计发病率约为1/10000.SD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对SD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治疗方法上.本文描述近年来发现的SD的可能致病因素和有潜力的治疗新技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网络的汉语听力康复训练系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开发一套符合汉语特点的听力康复训练网络系统,以克服听力残障患者人工康复训练的缺点,与国际听力研究接轨.方法 利用Dreamweaver CS6、ASP、Access2010等互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及多媒体技术,充分考虑汉语语音学特点和患者的听力损失情况开发系统.系统包括用户登录注册、留言板、5个听力康复模块(字词长短、单词声调、元音辨别、辅音辨别、整句辨别),每个模块包括练习、测试、训练三部分,每一部分均可以保存及查看成绩.结果 通过本平台使听力康复患者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听力康复训练,在康复训练中可以查询自己的历史成绩,以便于对比分析训练效果,并且可以在线留言与医学专家或病友进行交流讨论.结论 本系统可以提高患者言语交流能力,促进我国听力康复训练的信息化、科学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完全患者的语音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术后腭咽闭合完全、经过语音治疗获得正常语音的腭裂患者进行语音治疗方法、治疗时间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 对2012—2013年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采用音韵治疗改变构音位置的方法进行规范的语音治疗后获得正常语音的32例腭裂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分析辅音错误构音的类型、语音治疗总次数、语音治疗前辅音错误个数、语音治疗距离手术的时间、语音治疗时的年龄等.采用SPSS 16.0对治疗次数与语音治疗距离手术的时间、辅音错误个数及类型以及训练时的年龄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32例患者中,治疗次数≤5次者10例;6~10次者17例;11~20次者5例.治疗次数与错误音节数呈正相关(rs=0.394,P=0.026),错误音节数每增加1个,治疗次数平均增加0.570次,可信区间为0.137~1.004.治疗次数与年龄呈负相关趋势(P=0.055),5~10岁的患者比大于10岁的患者治疗次数更少,需要的时间更短.治疗次数与治疗距离手术的时间无相关性(rs=-0.136,P=0.459).结论 术后腭咽闭合完全的腭裂患者经过规范的语音治疗,语音都能康复至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但所需治疗时间有差异.错误音节数越多的患儿,治疗次数越多;10岁以上的患者比10岁以下患者所需的治疗时间更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