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腹部消化道异物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儿童腹部消化道异物外科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为临床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南省儿童医院普外科2015年1月—2020年6月住院经手术治疗的60例腹部消化道异物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22例,中位年龄2.9岁。观察各病例的异物种类及滞留部位、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经电话及门诊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至2年并观察近远期并发症。结果:消化道异物主要发生在年龄< 3岁婴幼儿组(34/60,56.7%);异物种类包括磁性异物、锐器类异物(回形针、铁钉、螺丝钉、鱼骨等)、水晶球、枣核、胃毛发结石、电池和羽毛球托。异物主要滞留在胃和小肠。腹痛、呕吐等肠梗阻症状最常见,异物滞留时间长者有发热、腹痛等腹膜炎表现,其中21例患者有消化道穿孔。手术方式包括胃肠切开异物取出术22例,阑尾切除异物取出术7例,胃肠穿孔修补术6例,肠切除吻合术17例,肠切除加造瘘手术5例(3个月后再行造瘘肠管回纳术),直肠侧壁修补手术3例。其中开腹手术52例,腹腔镜手术8例。所有病例手术时间(93.5±19.3) min,术中失血量(20.2±4.3) mL,术后住院时间13(5,19) d。术后随访有3例出现不全性肠梗阻,以非手术治疗恢复。结论:在儿童消化道异物中以磁性异物、锐器类异物、水晶球、枣核、腐蚀性异物等是导致消化道梗阻、穿孔的主要原因,应尽早根据异物数目、滞留位置及有无消化道穿孔等,选择个体化手术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人工智能肠鸣音监测系统评价假饲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利用新型设备人工智能肠鸣音监测系统探索和分析假饲对促进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陕西省人民医院2020年12月—2022年9月收治的100例行LA的急性阑尾炎患者。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参与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LA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行LA术后常规护理及假饲状态护理。采取双盲研究方法,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恶心呕吐、腹胀、口干口臭及术后腹痛等并发症进行记录与收集。运用GraphPad Prism 9.0及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手术时间、腹痛等症状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为(8.92±0.56) h,对照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为(10.55±0.88) h,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10.99, P<0.001);实验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为(20.10±0.50) h,对照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为(20.96±0.59) h,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7.84, P<0.0001);术后发生恶心呕吐不适感,实验组(22%)及对照组(42%)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60, P=0.032);术后发生腹胀不适感,实验组(16%)及对照组(52%)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4.44, P<0.001);术后患者口干口臭不适感,实验组(40%)及对照组(68%)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89, P=0.005);对照组患者住院天数为(11.40±2.47) d,实验组患者住院天数为(9.30±2.01) d,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4.65, P<0.0001);对照组患者住院费用为(27 270.11±2 645.30)元,实验组患者住院费用为(23 669.68±2 841.28)元,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6.56, P<0.0001)。 结论:假饲在一定程度上可加快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患者术后常见不适感,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层螺旋CT腹腔游离气体五分法对急性消化道穿孔部位和大小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显示腹腔游离气体位置及弥散程度与急性消化道穿孔部位及大小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分析南方医院普通外科2022年1—9月期间,33例经手术证实的消化道穿孔患者(阑尾穿孔除外)的腹部CT图像,将腹腔游离气体位置分为5个部位,即膈下、肝门、中腹壁、肠系膜间和盆腔。按手术探查结果,将33例患者分为上消化道穿孔组(23例)和下消化道穿孔组(10例),分析不同位置的腹腔游离气体与消化道穿孔部位的关系。另外,通过观察腹腔内游离气体的弥散程度,建立两个分析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两种模型与消化道穿孔大小的关系。结果:上消化道穿孔组中,有91.3%(21/23)可观察到肝门部游离气体,高于下消化道穿孔组(5/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6);而下消化道穿孔组中,有8/10可观察到肠系膜间游离气体,高于上消化道穿孔组(8.7%,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0)。肝门部游离气体诊断上消化道穿孔的灵敏度为84.8%,特异度为71.4%;肠系膜间游离气体诊断下消化道穿孔的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91.3%。两组观察到膈下、中腹壁和盆腔游离气体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ROC曲线显示,当腹腔内出现4个或以上部位游离气体时,穿孔直径最佳截断值为2 cm,对应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100%;提示穿孔直径>2 cm时,腹腔游离气体高度弥散。当腹腔内出现3个或以上部位游离气体时,穿孔直径最佳截断值为1 cm,对应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76.2%;提示穿孔直径<1 cm时,腹腔游离气体相对局限。 结论:腹腔游离气体五分法可帮助诊断急性消化道穿孔的定位和大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腹茧症8例诊治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总结腹茧症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8例腹茧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治疗及随访等临床资料。结果:本组8例腹茧症患者中1例无腹部症状,7例表现为反复腹痛并伴有完全性肠梗阻或不完全肠梗阻,中位病程时间为6个月(15 d~40年)。6例行腹腔镜腹茧剥离切除+肠粘连松解术,其中1例行腹腔镜手术转开放手术,2例为开腹手术。4例同期行阑尾切除。术后随访3~69个月,有2例并发早期炎症性肠梗阻,1例伤口脂肪液化合并感染,1例术后5个月发生1次肠绞痛,其余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腹茧症的临床特征不典型,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该病的预后总体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自制套扎线在儿童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自制套扎线在儿童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小儿外科2019年5月至2021年9月共64例采用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的阑尾炎患儿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阑尾处理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自制SMC结或Nicky's结套扎线结扎阑尾根部(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器械打结处理阑尾根部(20例)。分别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手术时长、打结时长、术中失血量、有无中转开腹以及术后有无出血、腹腔脓肿、阑尾残端瘘、肠管损伤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并记录两组患儿术后随访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无再次手术病例,无术后出血、腹腔脓肿、阑尾残端漏、肠管损伤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长分别为(52.4±17.0)min和(50.6±17.3)min,打结时长分别为(5.32±0.36)min和(5.14±0.34)min,术中失血量分别为(6.4±1.7)mL和(6.5±1.3)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门诊随访3~29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无一例切口疝、阑尾残株炎、粘连性肠梗阻或慢性窦道形成。 结论:儿童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采用丝线自制SMC结或Nicky's结圈套线处理阑尾根部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实用,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直肠杯状细胞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直肠杯状细胞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分子机制。方法:收集2016年5月及2022年1月北京医院病理科2例直肠杯状细胞腺癌的患者资料、病理诊断及预后信息,分析直肠原发杯状细胞腺癌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及其分子改变。结果:例1女,72岁;例2男,67岁。手术切除后均诊断为杯状细胞腺癌,例1肿瘤位于直肠距肛门5 cm,大小2.5 cm×2.0 cm×1.3 cm,带粗蒂;例2肿瘤位于直肠距肛门7 cm后壁,肿瘤大小1.0 cm×0.8 cm×0.7 cm。镜下见肿瘤在直肠内浸润性生长,2例中可见杯状或印戒样肿瘤细胞。杯状细胞呈柱状,细胞质透亮,核位于基底部,核异型不明显;印戒样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细胞质内富含黏液,核深染,月牙形。瘤巢呈腺管样、小巢状、菊形团样、小梁状、筛状或片状结构。2例杯状细胞腺癌肿瘤细胞均表达细胞角蛋白(CK)20、CDX2、突触素,嗜铬粒素A和CD56;HER2免疫组织化学2例均阴性,错配修复蛋白2例MLH1、MSH2、MSH6和PMS2肿瘤细胞均显示未缺失。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基因检测结果发现2例直肠原发杯状细胞腺癌均示APC、p53、KRAS、BRAF、NRAS为野生型,微卫星状态均为微卫星稳定,但2例均有FAT1基因点突变。2例随访时间分别为7和67个月,均未发现远处转移及复发。结论:直肠杯状细胞腺癌极为少见,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表达与阑尾原发杯状细胞腺癌类似,直肠杯状细胞腺癌分子检测提示FAT1基因突变导致的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激活可能在其发生发展上起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儿外科领域加速康复外科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儿童加速康复外科的研究现状、热点和前沿,为今后加速康复外科在儿外科领域的推广实践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97年1月至2022年12月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收录的儿童加速康复外科相关研究,应用VOSviewer和CiteSpace可视化软件进行科学计量分析,对该领域发文量、主要研究力量、研究主题和前沿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共137篇文献纳入研究,儿童加速康复外科相关文献在2017年后迅速增多,2022年共发表36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美国埃默里大学的Kurt F. Heiss,发文量最高的机构是美国亚特兰大儿童健康中心和美国埃默里大学医学院,美国总发文量居首位,我国居第2位,载文量最高的期刊是 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关键词共现分析发现热门主题有5个:①结直肠手术相关的措施实施和指南制定,②阑尾炎围手术期管理策略,③不同病种及手术围手术期疼痛管理和临床路径研究,④麻醉、镇痛和营养多学科协作及研究,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关键词突现分析显示2022年的突现词为疼痛管理和加速康复外科方案的制定和实施。 结论:儿外科领域加速康复外科的研究近年来逐渐增多,麻醉、镇痛、营养管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是儿童加速康复外科的重要研究主题,疼痛管理和研究方案的设计和实施是当前的研究热点和前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不同时机的腹腔镜手术对消化道穿孔致腹腔感染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消化道穿孔致腹腔感染的手术方式与时机。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的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安徽省黄山首康医院收治的373例消化道穿孔致腹腔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50例,年龄(57.8±15.6)岁。穿孔部位以阑尾例数最多(184例,占49.3%)。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对从诊断腹腔感染开始至开始手术时间进行峰度排列,选取50%峰度点为截断值(4.1 h),根据截断值将患者分为即时手术组(≤4.1 h组,213例)和延迟手术组(>4.1 h组,16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后情况及预后情况。术后并发症根据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对并发症进行诊断、分类和排序,衡量术后1个月内发生的手术相关严重并发症(Ⅲ级以上)情况,包括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瘘、腹腔脓肿、脓毒症等各类并发症。死亡指在院离世或重症未愈后出院,且随访1个月内因感染离世。结果:全组患者因肠粘连、肠坏死、脓肿清除困难行中转开腹者13例。与延迟手术组相比,即时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长更短[(72.6±11.4)min比(80.4±15.1)min, t=5.685, P<0.001]、术中出血量更少[(33.7±11.0)ml比(73.2±12.2)ml, t=32.747, P<0.001]、术后下床时间更短[(2.1±0.6)d比(4.0±0.6)d, t=30.286, P<0.001]、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更短[(1.4±0.3)d比(2.2±0.7)d, t=14.956, P<0.001]、术后Ⅲ级以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0.9%(2/213)比5.6%(9/160),χ 2=7.010, P=0.008]、术后入ICU率更低[0.9%(2/213)比4.4%(7/160),χ 2=4.581, P=0.032]、引流管拔除时间更短[(2.6±0.8)d比(3.4±1.0)d, t=8.580, P<0.001]、住院时间更短[(6.7±1.6)d比(7.5±1.8)d, t=4.528, P<0.001],住院费用更少[(13 192.2±5490.0)元比(16 227.2±5984.6)元, t=5.083, P<0.001];两组患者二次手术率[0比1.2%(2/160),χ 2=2.677, P=0.102]及病死率[0比1.2%(2/160),χ 2=2.677, P=0.10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诊断消化道穿孔致腹腔感染后,应及时进行腹腔镜修补术,尽早清除感染源,可有效控制消化道穿孔致腹腔感染,促进恢复并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生物多糖冲洗胶液致严重过敏性休克1例并文献回顾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女性,年龄27岁,身高170 cm,体质量55 kg,门诊以"急性阑尾炎伴弥漫性腹膜炎"入院。既往体健,有过敏史(具体不详),5个月前有"宫外孕"全麻手术史。体格检查:体温36.5 ℃,脉搏76次/min,BP 114/74 mmHg(1 mmHg=0.133 kPa)。术前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9.93×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90.30%,血红蛋白浓度(Hb)124 g/L、血小板计数192×10 9/L,凝血功能、心电图等检查大致正常,ASA分级ⅡE级;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急腹症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对急腹症(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消化道穿孔)行手术治疗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入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外科急腹症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90例(急性阑尾炎30例、急性胆囊炎30例、消化道穿孔3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观察组90例(急性阑尾炎30例、急性胆囊炎30例、消化道穿孔30例)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方法。结果: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组的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优于常规护理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加速康复外科护理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 结论:将加速康复外科护理这一新理念应用于急腹症患者围术期中,能够有效促进急腹症患者的机体功能恢复,防止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